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规划.doc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4509465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50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规划.doc(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台山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台山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创建规划创建规划 (20182025) 二一九年三月 I 目目录录 前前 言言1 第一章第一章 规划背景规划背景3 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基础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基础.3 二、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机遇二、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机遇.5 第二章第二章 规划总则规划总则11 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11 二、基本原则二、基本原则.11 三、规划范围三、规划范围.12 四、规划时限四、规划时限.12 五、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五、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12 第三章第三章 强化生态空间管控强化生态空间管控19 一、优化国土开发战略格局一、优化国

2、土开发战略格局.19 二、严格保护城市生态空间二、严格保护城市生态空间.20 第四章第四章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打造绿色低碳台山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打造绿色低碳台山24 一、强化资源能源管控一、强化资源能源管控.24 二、完善环境准入退出机制二、完善环境准入退出机制.26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6 四、培育发展现代产业四、培育发展现代产业.27 第五章第五章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40 一、全面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一、全面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40 二、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二、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42 三、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三、加强土壤污染防治.46 四、强化固体废物处

3、理处置四、强化固体废物处理处置.49 五、加强环境风险管控五、加强环境风险管控.51 第六章第六章 大力倡导生态生活大力倡导生态生活54 一、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一、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54 II 二、加快绿色建筑的推广与示范二、加快绿色建筑的推广与示范.55 三、加强绿色交通网络建设三、加强绿色交通网络建设.56 四、拓宽绿色生活渠道四、拓宽绿色生活渠道.58 第七章第七章 加快完善生态制度加快完善生态制度59 一、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一、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59 二、建立生态有价评估制度二、建立生态有价评估制度.59 三、创新发展生态文明管理制度三、创新发展生态文明管理制度

4、.61 四、完善生态绩效考核制度四、完善生态绩效考核制度.62 五、完善经济激励政策五、完善经济激励政策.63 第八章第八章 培育弘扬生态文化培育弘扬生态文化64 一、着力实施绿色细胞工程一、着力实施绿色细胞工程.64 二、构建多层次的宣教体系二、构建多层次的宣教体系.64 第九章第九章 重点工程重点工程68 第十章第十章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69 一、组织领导一、组织领导.69 二、制度保障二、制度保障.69 三、资金投入三、资金投入.70 四、科技保障四、科技保障.70 附件附件 1 重点工程重点工程.71 请各单位核实或补充重点工程的项目名称、内容、责任单位、年限与投资。请各单位核实或补充重

5、点工程的项目名称、内容、责任单位、年限与投资。71 1.生态空间优化工程71 2.生态经济建设工程72 3.生态环境保护工程74 4.生态生活提升工程76 5.生态制度创新工程78 6.生态文化培育工程79 附件附件 2 第一次征求意见稿相关单位反馈意见汇总及采纳情况表第一次征求意见稿相关单位反馈意见汇总及采纳情况表.80 附件附件 3 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相关单位、镇(街)反馈意见汇总及采纳情况表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相关单位、镇(街)反馈意见汇总及采纳情况表.84 1 前前 言言 党的“十八大”首次以专章形式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提 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化建

6、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 民族永续发展”,正式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社会主义建设的“五位 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 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强调,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 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是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广东省关于 加快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江门市

7、关于制定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台山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均明确提出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形成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 部署,结合广东将探索打造珠三角城市群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 标以及江门市的整体部署,加快台山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县)建设步伐,根据环保部关于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2 区管理规程(试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行) 的通知(环生态20164 号)要求,及时组织编制台山市国家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规划(2018-2025),为台山市构 建安全的生态格局、发达

8、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宜人的生 态生活、完善的生态制度、繁荣的生态文化提供技术支撑与指导, 从而为台山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奠定坚实的 基础。 3 第一章第一章 规划背景规划背景 一、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基础 (一)资源环境禀赋得天独厚(一)资源环境禀赋得天独厚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持续优化。2017 年台山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 87.2%。主要污染物年平均值均达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台山市的饮用 水源水质达标率达 100%,区域地表水水质总体尚好,区内无黑臭水 体与劣 V 类水体。 台山市森林覆盖率达 48.8%,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

9、19.69 平方米。植被覆盖度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稳定, 2016 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1)达到 83.2%,生态环境状况为优。 (二)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二)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严格落实三大战役年度考核任务,近两年来按时限完成江门 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江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 施方案江门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年度考核任务; 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查明确的整改任务,完成生态环境部组织的专 项督查行动有关整改任务;区域环境质量逐渐好转;区域内未发生 重大环境事件或违法案件。 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实施潭江流域工业污染和禽畜养殖整 治,加强大气污染

10、防治,实施“黄标车”限行管理,划定市区范围高 污染燃料禁燃区,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燃煤工业小锅炉淘汰和改造 任务,实施国华台电机组脱硫脱硝改造。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单位 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2.84%,达到 2017 年单位 GDP 能耗下降 2.3%的 4 目标。 全年审批环保建设项目 81 项,“三同时”建设项目环保投资 7.77 亿元。2017 年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 7.75 亿元。建立烟尘控制 区 1 个,烟尘控制面积 21.3 平方公里。工业废水处理排放达标率 100%;工业烟尘去除率 93.8%;工业二氧化硫去除率 77.4%;工业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100%。完成全市 60 台高污

11、染燃料小锅炉的整 治任务,淘汰黄标车 1162 辆。 宜居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宜居城乡建设步伐加快。成功创建“广东省园林城市”和“广东省 文明城市”。完成市区 62 个社区小公园、台城河一河两岸、石花山 林相改造等一批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南、北新区开发深入推进, 主干路网进一步完善,新宁体育馆落成启用,金星湖公园、珠影星 光城、石花北公园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力推进,中环广场、英皇广场 等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加紧建设。以交通一体化、产城互动等方面 为切入点,推动台开同城,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名镇名村完 成三期建设,完成村庄“五改”整治 222 条,宜居村庄建设 242 条。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

12、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截至 2017 年底全市共建有污水处 理厂 6 座,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 92.7%。下豆坑垃圾填埋场 投入使用,建成乡镇垃圾压缩转运站 21 座,城镇和农村生活垃圾无 害化处理率分别达 100%和 72%。 (三)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党群共识(三)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党群共识 台山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十二五” 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对环保工作进行调研, 5 部署工作任务,科学谋划经济与环保同步发展,充分发挥综合决策 作用,各级、各部门落实本职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一岗双责”, 努力构建“大环保”工作格局。人大、政协加强对环保工作

13、的监督、 指导,不断加大环保宣传力度,畅通环保投诉渠道,形成了党委领 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环保部门统一监管、 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社会高 度共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在全社会各领域逐步落实,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正在形成。 二、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机遇二、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机遇 (一)国家层面生态文明建设部署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指引(一)国家层面生态文明建设部署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指引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位置,纳入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党的执 政理念和国家意志,战略性地

14、位和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进行了全面部署,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阐明了我国生态 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理念、原则、目标、实施保障等重要内 容,为我国生态文明领域改革做出了顶层设计。十九大指出生态文 明建设对解决国家现在面临的矛盾问题,包括环境破坏、生态受损、 经济发展的资源代价过高等问题,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和和谐稳定, 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1+6”方案的顶层设计落 地,新修订环境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大气十条”、“水十条”、 “土十条”的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成熟完备,工作方向进 6 一步明确,为台山市加

15、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念指引和制度 保障。 (二)绿色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主基调(二)绿色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主基调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 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 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突出了绿色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 过程中的重要性。随着各级政府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进一步深入,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将日益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生产方式、生活 方式和价值观念将逐步向绿色化转变,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深厚 的群众基础,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有序开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国 家绿色化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明确有利于台山发挥生态本底优势,立

16、足可持续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节约和更高 效利用资源,加快建设美丽台山,实施绿色惠民。 (三)区域共建注入生态文明建设新动力(三)区域共建注入生态文明建设新动力 2016 年 9 月,环保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珠江三角洲 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合作协议,提出推动珠三角地区建设生态文 明建设示范城市群,并率先成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珠三角世界 级城市群建设、珠中江经济圈发展以及珠西江经济带建设等区域、 流域合作战略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建设珠三角生态城市 群、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战略目标,要求统筹开发建设与环 境保护、兼顾上下游地区发展需求,在生态环境联保联防联控、资

17、 源有偿利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为台山市进一步 7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动力。 (四)产业协同发展形成新优势(四)产业协同发展形成新优势 电能源基地建设突飞猛进。电能源基地建设突飞猛进。国华台电 6 和 7 号机组、市内各风 电场投产发电,台山核电一期建设接近尾声,累计完成投资近 700 亿元,全市发电装机容量达 531.82 万千瓦。 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台山市工业形成了以机械、铝材、电子 电器、纺织、医药、建材、食品、五金、化工、制衣等行业为主的 工业体系,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出台台山市发展先进(装备)制 造业工作纲要(2014-2020 年)和五大行动方

18、案,“珠西行动”全面 推进;引进鸿特精密、海亮铜业等规模以上制造业项目;初步形成 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等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 旅游服务业亮点纷呈。旅游服务业亮点纷呈。打造全域旅游,建立台开恩旅游联盟, 连续 7 年入选“广东省县域旅游竞争力十强县”;那琴半岛地质海洋 公园、颐和温泉城、川岛“潮人径”等一批新景点投入运营,启动全 省首个国家农业公园规划建设。 现代农渔业稳步提升。现代农渔业稳步提升。2017 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18.30 亿 元,比上年增长 4.4%。农业产业化组织达 300 多家;先后被评为“全 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中国优质丝苗米之乡”;“台山鳗鱼”、 “台山大

19、米”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启动了广东省农产品加工 示范区建设。农业初步建立了优质水稻、海水养殖、淡水养殖、花 生、甘蔗、蔬菜、禽畜、水果、花卉、林木等十大生产基地。 (五)重大平台建设成效显著(五)重大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8 在台山市域北部,自 2012 年起,整合资源打造建成 138 平方公 里的台山工业新城。近期可使用土地总面积约 5100 亩,并有发展备 用地约 5000 亩,中远期还有发展用地面积约 12300 亩,重点发展重 卡和商用车产业、五金机械制造、清洁能源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 装备等产业,着力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高地”。此外, 2017 年,在工业新城现有平台基础上,

20、台山市大力拓展 450 平方公 里的“7+1”产城融合现代新城,推动台城、水步、大江、三合、四 九、冲篓、白沙与工业新城资源统筹、串连互通、民生共享,形成 “一城多园”的发展新格局,打造产城融合的“万亩园区”。经过 近几年努力,台山工业新城已形成集群发展态势,成为台山经济发 展的“主战场”。 2017 年,台山工业新城认真贯彻落实江门市实施 珠西战略部署,积极承接广佛莞深产业转移,大力开展招商工作,全 年工业新城共引进工业项目 21 个,总投资额超 52.2 亿元,其中亿元以 上项目 16 个,项目数量和质量较往年同期大幅提高。 在台山市域南部,广海湾工业园区及 11 个镇(场)被纳入省级 新

21、区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范围。广海湾工业园是整个粤港 澳大湾区内难得的处女地。广海湾工业园区位于台山市东南部,珠 江口西侧,东面紧靠珠海经济特区,南濒南海,毗邻港澳,规划总 面积 52.86 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连片国有土地超 3 万亩)、优良深水港优势(规划 5-15 万吨级泊位 45 个)、充裕 的电能源优势(区内核电、火电、风电总装机容量超 2000 万千瓦), 以及海域使用直通车政策等优势,是国家重大平台、省级新区 9 大广海湾经济区的核心区和起步区,也是珠江三角洲产业布局一 体化规划(20092020 年)中产业定位的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和 基地。园区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循

22、环经济、精细化工、海洋工程装 备制造和临港能源及物流等产业,力争打造成为珠三角先进装备制 造业基地、广东科技兴海产业发展示范区、辐射粤西、服务大西南 的区域物流基地、大广海湾经济区生产服务中心,是江门和台山市 发展海洋经济的核心引擎。当前,广海湾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势头良 好。目前,园区内建有设计最大靠泊能力为 5 万吨级的台山电厂专 用煤炭码头,鱼塘港已基本建成 2 个 5000 吨级泊位的码头,为广海 湾港区的起步工程项目提供了较好的资源优势及基础条件。台山核 电站、国华台山电厂、安托山科技产业园项目、华电台山 LNG 项目、 台山云资源中心、台山核电基地生产承包商营地等众多大项目纷纷 落地广

23、海湾工业园区。 三、面临的挑战三、面临的挑战 (一)加快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压力增大(一)加快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压力增大 一方面,台山市经济内生动力不强,台山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 影响较大,目前经济总量不大,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化 率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均低于江门市、广东省平均水平, 面临不进则退的严峻局面。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缺乏后续国家级重大 项目支撑;公共财政预算收支缺口逐年扩大,可持续性发展受到制 约。 另一方面,台山虽面积较大、土地较多、海岸线较长,但在省 10 主体功能区定位中被划入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承担的生态环境保 护压力较大。随着国家对耕地保护和海洋环境保护力

24、度的不断加大, 在工业新的增长点稀缺、节能减排硬约束加强、制造业周期性衰退 的复杂情况下,台山将面临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 (二)发展方式转变任重道远,高端生态经济体系亟待建立(二)发展方式转变任重道远,高端生态经济体系亟待建立 台山市相对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扭转,仍存在较大比 例的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工业企业,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 化面临较大的环境压力。台山大部分产业还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 环节,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均较低,产 业粗放型发展现状仍未根本改变,单位 GDP 的水耗、能耗指标、用

25、地指标等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目标要求有较大差距,加快经 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任重道远,高端生态经济体系亟待建立。镇级经 济偏弱,城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差距较大。 (三)体制机制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仍不匹配(三)体制机制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仍不匹配 国家对生态文明机制体制建设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台山市环境 管理体制机制尚有待进一步完善,尚未形成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离 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生态环境保护职能分散、 统筹协调环境保护的难度较大,相关协调配合与协调联动工作机制 有待进一步完善。环境监管主要依靠传统手段,对“互联网+”、卫 星遥感、无人机船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创新融合应用才刚刚起步。环

26、境治理主体单一,市场、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度不够,多元化投 11 融资机制尚不完善,难以有效地带动社会资金投入。 12 第二章第二章 规划总则规划总则 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全面贯彻落实 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建 设具体内容为指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 念,强化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发展方针,充分发 挥台山资源、区位和文化优势,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路径,以生 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和生态文明建设,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 生产

27、方式、生活方式,努力把台山市建成珠西地区具有沿海特色的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二、基本原则二、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科学发展。生态优先、科学发展。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社 会进步的关系,毫不动摇地坚持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坚定不移地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贯 穿和深刻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转 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绿色发展,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 然资源,善于打生态牌、走生态路,探索出能充分发挥台山市本地 自然生态优势的发展模式。 以人为本、民生为先。以人为本、民生为先。把“以人为本”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 13 发

28、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提供 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打造美丽、宜居、幸福家园,最大限度地满足 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 设成果。 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统筹兼顾,重点突破。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远景与近期、整 体与局部、城镇与乡村等关系,突出重点、示范引领、稳步推进,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和整体提升。 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党政主导、社会参与。把生态文明建设提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 要议事日程,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发挥组织领导、规划引领、 资金引导的作用。坚持走群策群力、群防群控的群众路线。着力强 化企业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环境保

29、护,减少污染排放。 倡导公众积极参与,引导全民共建共享,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 合力。 三、规划范围三、规划范围 规划空间范围为台山市辖区,总面积 3286.3 平方公里。包括下 辖 1 个街道、16 个镇、36 个居委、277 个村委。 四、规划时限四、规划时限 规划以 2017 年为基准年(2017 年没有数据的,则以 2016 年为 基准),规划期为 8 年,分两期开展: 近期(全面推进阶段):2018-2020 年; 远期(巩固和优化提升阶段):2021-2025 年。 14 五、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五、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 (一)总体目标(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与人

30、居环境,区域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大气、水合土壤环境明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优美。坚持保护优先,强化国土空间保护,形成科学合理的国土开 发和区域发展格局。坚持绿色拉动,形成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经济 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强化生态文明理念的贯宣,生态文明 文化体系全面完善,生态文化意识明显提高。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机 制,生态文件建设的长效机制基本完善。把台山市建成珠西地区具 有沿海特色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二)阶段目标(二)阶段目标 近期(近期(2018 年年2020 年)年)达标阶段:达标阶段:针对制约台山市社会 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影响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完成生态

31、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生态保障等生态城市的核 心体系构建;着力解决台山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生态转型和布局优 化的问题,针对尚未达标的指标进行集中攻坚。严控生态保护红线 和耕地红线,确保受保护国土空间安全,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并 达到考核要求,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有效推进,单位 GDP 能耗水耗持 续下降,建立完善生态经济的保障机制和生态文化体系,生态文明 意识大幅提高,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到 2020 年,争取各项指标 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标准。 远期(远期(2021 年年2025 年)年)巩固提升阶段巩固提升阶段:全面达到国家生 15 态县考核要求并不断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

32、果。到 2025 年,生态 产业体系、环境基础设施和污染防治体系更趋完善,全面建成生态 环境优良、生态安全稳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文化繁荣、生态观 念牢固、生态制度健全、生态人居和谐的生态台山、美丽台山。 (三)指标体系(三)指标体系 依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县、市指标(试行)、 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评选工作的通知 (环办生态函2018328 号),根据台山市经济社会、环境特征构建 规划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 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等六个方面,共设定规划指标 40 项指标,其中 约束性指标 18 项,参考性指标 20 项,特色指标 2 项。 经

33、统计,18 个约束性指标中,目前 13 项已达标,5 项未达标 (包括: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村镇 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城镇污水处理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率);20 个参考性指标中,8 项已达标,5 项未统计,7 项未达标。 16 表表 1 台山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规划指标体系表台山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规划指标体系表 要求相关单位对应 2016 年统计值补充或核实 2017 年的值 领 域 任务 序 号 指标名称单位生态文明指标值 2016 年现 状 2017 年现 状 2020 年2025 年 目前达 标情况 指标属 性 责任单 位 1生态文明

34、建设规划制定实施编制中编制中 制定实 施 制定实 施 达标约束性环保局 2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 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 %2020202020达标约束性组织部 3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编制中未开展编制编制未达标参考性统计局 4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开展未开展未开展开展开展未达标参考性审计局 5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开展开展开展开展开展达标参考性 组织部、 监察局 6河长制全面推行全面推行全面推行 全面推 行 全面推 行 达标约束性水利局 7湖长制建立未建立建立建立建立达标参考性水利局 8固定源排污许可证核发开展开展开展开展开展达标约束性环保局 生 态 制 度 (一)制 度与保 障机制 完善 9环境信息

35、公开率%100100 100 100100达标参考性环保局 生 态 环 境 (二)环 境质量 改善 10 环境空气质量(指标计 算基准年为 2015 年) 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幅度 重污染天数比例下降幅 度 % % 省级环保部门根 据实际情况自行 确定本省改善幅 度 9.6 未出现重 污染天气 4.8 未出现重 污染天气 达到省 考核目 标 达到省 考核目 标 达标约束性环保局 17 11 地表水环境质量 达到或优于类比例 提高幅度 劣类水体比例下降 幅度 % % 省级环保部门根 据实际情况自行 确定本省改善幅 度 - 无劣类 水体 - 无劣类 水体 达到省 考核目 标 达到省 考核目 标 达标约

36、束性环保局 12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E1) 55,且不降低 83.2(2016 ) 83.2(2016 ) 83.283.2达标约束性环保局 13森林覆盖率(丘陵区)%4048.7648.8049.0149.01达标参考性林业局(三)生 态系统 保护 14 生物物种资源保护 重点保护物种受到严 格保护 外来物种入侵 执行 不明显 执行 不明显 执行 不明显 执行 不明显 执行 不明显 达标参考性环保局 15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100100100100达标约束性环保局 16污染场地环境监管体系建立建立建立建立建立达标参考性环保局 (四)环 境风险 防范 17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未发生未发

37、生未发生未发生未发生达标约束性环保局 18生态保护红线开展划定开展划定开展划定划定划定达标约束性环保局 19耕地红线遵守遵守遵守遵守遵守达标约束性 农业农 村局 20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 积比例(丘陵地区) %2223.523.524.324.3达标约束性环保局 生 态 空 间 (五)空 间格局 优化 21空间规划编制编制 编制 编制编制达标参考性环保局 2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 煤/万 元 达到省级考核要 求,且在省内名 列前茅 0.382?? 达到省级考核要求, 且在省内名列前茅 未达标约束性 发展改 革局 生 态 经 济 (六)资 源节约 利用 23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 量 立方

38、 米/万 达到省级考核要 求,且在省内名 212.5(201 5)179.97(2017 达到省级考核要求, 且在省内名列前茅 未达标约束性 发展改 革局 18 元列前茅196.9(201 6) )水利局 24 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 加值(东部地区) 万元/ 亩 80 未有效统 计 未有效统 计 8080参考性 科工商 务局 统计局 25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秸秆综合利用率 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 利用率 % % 95 95 70 50 ?? ?? 95 95 95 95 未达标参考性 农业农 村局 (七)产 业循环 发展 26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 置利用率 %90100 100 100100达标

39、参考性环保局 27 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 率 %10095.3??100100未达标约束性 水利局 卫生健 康局 28城镇污水处理率% 达到省级考核要 求,且在省内名 列前茅 92.7?? 达到省级考核要求, 且在省内名列前茅 未达标约束性水利局 29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 处理率 % 达到省级考核要 求,且在省内名 列前茅 100100 达到省级考核要求, 且在省内名列前茅 达标约束性 住房与 城乡建 设局 3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588.2??9595未达标参考性 住房与 城乡建 设局 (八)人 居环境 改善 31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率% 达到省级考核要 求,且在省内名 列前茅 50?? 达到省

40、级考核要求, 且在省内名列前茅 未达标约束性 住房与 城乡建 设局 环保局 生 态 生 活 (九)生 活方式 32 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 (东部地区) %50未统计??5050参考性 住房与 城乡建 19 设局 33公众绿色出行率%5030.7436.585050未达标参考性 交通运 输局 34 节能、节水器具普及率 (东部地区) %80未统计??8080参考性 科工商 务局 绿色化 35政府绿色采购比例%80未统计??8080参考性财政局 36 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 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 %100100100100100达标参考性宣传部 37 公众对生态文明知识知 晓度 %80未统计??808

41、0参考性 环保局 生 态 文 化 (十)观 念意识 普及 38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 满意度 %8071.35??8080未达标参考性 环保局 生 态 生 活 人居环 境改善 39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水质优良比例 %100100100100100达标 特色指 标 环保局 生 态 环 境 环境质 量改善 40 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 达标率 %100100100100100达标 特色指 标 环保局 20 第三章第三章 强化生态空间管控强化生态空间管控 一、优化国土开发战略格局一、优化国土开发战略格局 (一)完善城市主体功能布局(一)完善城市主体功能布局 打造打造“两横两纵两横两纵”区域发展新格局。

42、区域发展新格局。依托深茂铁路、中开高速、 台开快速路构建以台开同城为牵引的“滨江经济带”;依托西部沿海 高速构建以广海湾新城为牵引的“黄金海岸带”;依托新台高速打造 大江-台城-广海湾产城拓展轴;依托高恩高速南延线(开平至台山段) 打造镇海湾海洋生态拓展轴。构建以两大经济带为引领,以中心城区、 工业新城、广海湾新城“三核”为驱动,以特色城镇为支撑的“两横 两纵”区域发展新格局。 实施实施“滨江面海滨江面海”战略。战略。北部“滨江带”以“交通一体、产城互 动、旅游协同、环境共治、民生共享”为抓手,推动台开同城,与开 平携手建设江门副中心。南部“沿海带”以广海湾新城规划建设为核 心,带动镇海湾、川

43、岛组团发展,打造彰显侨乡风情的美丽湾区新城。 突出生态园林城市特色。突出生态园林城市特色。中心城区以建设“江门市域副中心的重 要组成部分,以侨乡文化和山水田园为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 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为“北进、南拓、东延、西优”,形成“一带一轴 联动三心、山水田园镶嵌城市”的空间结构,建设北部生产服务中心、 南部行政文化中心、老城综合服务中心。 构建以构建以“两区、一带两区、一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打造以都斛、斗 山、端芬片区为主的粮食主产区,以广海、斗山为主的水产品主产区 和沿海海水养殖农业带。 构建以构建以“三带、三区三带、三区”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为主体

44、的生态安全格局。结合生态控制线 规划,形成以“潭江公益一大江两城风貌带”“台城河一河两岸城 21 市景观风貌带”“都斛斗山端芬田园侨乡风貌带”、北峰山自然 保护区、笠帽山生态保护区、沿海及海岛生态保护区等生态绿屏廊道。 (二)健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二)健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 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根据不 同主体功能区定位要求,建立健全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土地利 用、刚性支出比例增长机制等差异化的政策措施,保障各个功能区协 调发展。实行分类考核的绩效评价办法。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 筹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保规划等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 “多规合一” 和空间

45、“一张图”管理,形成统一规范、衔接高效的空 间规划体系。划定并遵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 界三条控制线。强化空间分类管控,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满足生态环境 安全底线要求,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落实耕地与基本农田保 护制度。 二、严格保护城市生态空间二、严格保护城市生态空间 (一)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一)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 按照上级部署推动台山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将具有重要水 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重要和生态环境敏感 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按照保护需要和开发利用现状,将生态保护 红线边界落地。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台账系统,形成生态保护红线“一 张图”和“一

46、本账”。在勘界基础上设立统一规范的标识标牌,确保 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准确、边界清晰。2018 年底前,完成全市生态保护 红线划定工作。2020 年底前,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生态 保护红线制度基本建立,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更加完善。到 2025 年,生 态保护红线布局逐步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有效实施,区域生态功 22 能显著提升,生态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二)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二)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加强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基础调查和管理评估,规范自然 保护区勘界等工作,落实自然保护区土地确权和用途管制。加强江门 市中 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区的硬件设施与科研水平建设。 (三)

47、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湿地资源保护(三)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湿地资源保护 强化蓝色海岸带保护强化蓝色海岸带保护。严格控制围填海规模。加大红树林等典型 生态系统保护力度,遏制近海及海岸生态环境恶化和海洋生物资源衰 退,构建蓝色生态屏障。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南部沿岸海域即 海岛周边防护林建设,强化现有海洋保护区体系,不断提升海岸带生 态系统的景观和生态功能。严厉打击盗采海砂等破坏海洋资源的违法 行为。 加强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管理保护。加强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管理保护。严格禁渔休渔措施,推进生 态健康养殖,控制近海养殖密度。对水深 20 米以下浅海域重要海洋生 物繁育场的保护,逐步恢复受损、破碎

48、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海洋生 态环境质量。配合上级做好海洋与渔业资源环境的调查、监控,继续 做好中央渔业资源保护和转产转业补助资金增殖放流活动。 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加大区域水网湿地资源保护力度,强化现有 湿地资源保护,严格控制开发占用自然湿地,加快湿地生态系统重建 和恢复。推进广东镇海湾红树林湿地公园建设,提高红树林的生态环 境质量,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力推进特色鲜明、覆盖城乡 的湿地公园建设,同步推进治污治水、环境整治、区域水网绿化美化。 (四)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四)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23 构建森林生态屏障。构建森林生态屏障。依托都斛镇、赤溪镇、深井镇、端芬镇及海 宴

49、镇成片的森林自然保护区资源,构建以北峰山山脉、大隆洞山脉以 及川岛观音山脉等自然山体生态屏障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 贯性,打造结构优、功能强、碳汇高的地带性森林群落,不断提高区 域森林生态效应。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保证其在工 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安全方面的“绿肾”功能。 构建生态廊道网络与生态隔离带。构建生态廊道网络与生态隔离带。在生态安全格局体系中,生态 控制点和生态廊道对城市格局发展和形成起着重要的限制和引导功能, 形成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体系的骨架。 加强潭江及镇海湾水系生态廊道建设,加强大隆洞水库、塘田水 库、台城河等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为全市水源保护、生态调节、抗 灾防灾提供重要保证。推进高速公路、铁路、沿江、沿海生态景观林 带建设,加快建设区域城乡绿道网、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构建城乡 复合绿色空间,维护城区水系功能,提升人居环境质量,重点推进南 北向国省道及高速公路,串联广海湾新城、银湖湾新城与周边乡村区 域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结合道路两侧的土地利用、土壤、地形等条 件,加强乡村级道路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