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5全册导学案(广东中山市)整理.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512181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DF 页数:68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必修5全册导学案(广东中山市)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必修5全册导学案(广东中山市)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必修5全册导学案(广东中山市)整理.pdf(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广东中山市高中数学 必修 5 全册导学案 1 1.1.1 正弦定理 学习目标 1.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 2. 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3. 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试验 :固定ABC 的边 CB 及B,使边 AC 绕着 顶点 C 转动 思考 :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 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 而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 示出来?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 探究 1:在初中,我们已学 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 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 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 图,在RtABC 中,设 BC

2、=a,AC=b, 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 有sin a A c ,sin b B c ,又 sin1 c C c ,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 sinsinsin abc ABC ( 探究 2: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 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 CD,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有 CD=sinsinaBbA,则 sinsin ab AB , 同理可得 sinsin cb CB , 从而 sinsin ab ABsin c C 类似可推出, 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 式仍然

3、成立请你试试导. 新知 :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的比 相等,即 sinsin ab ABsin c C 试试 : (1)在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AsinsinaAbBB.coscosaAbB C. sinsinaBbAD.coscosaBbA (2)已知 ABC 中, a4,b8, A30,则 B 等于 理解定理 (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 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 k 使sinak A, ,sinck C ; (2) sinsin ab ABsin c C 等价于, sinsin cb CB , sin a Asin c

4、C (3)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 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 如 sin sin bA a B ;b 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 求其他角的正弦值, 如 sinsin a AB b ; sin C (4)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它 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典型例题 例 1. 在ABC 中, 已知45A,60B,42acm, 解三角形 2 变 式 : 在ABC 中 , 已 知45B,60C, 12acm,解三角形 例 2. 在6,45 ,2,ABCcAabB C中,求 和 变式 :在3,60 ,1,ABCbBcaA C中,求 和 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

5、结 1. 正弦定理: sinsin ab ABsin c C 2. 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三角函数的定义, 还有等积法,外接圆法,向量法. 3应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已知两角和一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知识拓展 sinsin ab AB 2 sin c R C ,其中 2R 为外接圆直径 .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 5 分钟满分: 10 分)计分: 1. 在ABC 中,若 cos cos Ab Ba ,则ABC 是(). A等腰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2. 已知 AB

6、C 中, ABC114, 则 abc 等于(). A114 B11 2 C1 13D223 3. 在 ABC 中,若 sinsinAB ,则 A 与 B 的大小 关系为(). A. AB B. AB C. A B D. A、B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4. 已知ABC 中, sin:sin:sin1: 2:3ABC ,则 :a b c = 5. 已知ABC 中,A60 ,3a,则 sinsinsin abc ABC = 课后作业 1. 已知 ABC 中, AB 6, A30,B120, 解此三角形 2. 已知 ABC 中, sinAsinBsinCk(k1) 2k (k0),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

7、 1.1.2 余弦定理 3 学习目标 1. 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 2. 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 3. 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复习 1:在一个三角形中,各和它所对角 的的相等,即= = 复习 2:在 ABC 中,已知10c,A=45 ,C=30 , 解此三角形 思考:已知两边及夹角,如何解此三角形呢? 二、新课导学 探究新知 问题 :在 ABC中, AB 、BC、CA的长分别为 c、 a、 b . AC , ACAC 同理可得: 222 2cosabcbcA, 222 2coscababC 新知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等于其 他两边的的

8、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 的积的两倍 思考 :这个式子中有几个量? 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 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 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论: 222 cos 2 bca A bc , 理解定理 (1)若 C= 90 ,则 cosC,这时 222 cab 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 余弦定理的特例 (2)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 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就可以求 出第三边; 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求出其它角 试试 : (1)ABC 中,3 3a,2c,150B,求 b (2) ABC 中,2a,2b,31c,求 A 典型例题 例

9、1. 在 ABC 中,已知3a,2b,45B, 求,A C 和c 变式 :在 ABC 中,若 AB5 ,AC 5,且 cosC 9 10 ,则 BC_ 例2. 在 ABC 中,已知三边长3a,4b, 37c,求三角形的最大内角 c a b AB C 4 变式 :在ABC 中,若 222 abcbc ,求角 A 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 1. 余弦定理是任何三角形中边角之间存在的共同 规律,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2. 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 已知三边,求三角; 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知识拓展 在 ABC 中, 若 222 abc,则角C是直角; 若 222 abc ,则角C是钝角;

10、若 222 abc ,则角 C 是锐角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 5 分钟满分: 10 分)计分: 1. 已知 a3, c2,B150,则边b 的长为 (). A. 34 2 B. 34C. 22 2 D. 22 2.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5、7,则最大角 为() . A60B75C120D150 3. 已知锐角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2、3、x,则 x 的 取值范围是(). A513xB13 x5 C 2x5D5 x5 4. 在 ABC 中,| AB |3,| AC |2, AB 与 AC 的 夹角为 6

11、0,则 |AB AC |_ 5. 在 ABC 中,已知三边a、b、 c满足 222 bacab,则 C 等于 课后作业 1. 在 ABC 中,已知 a 7,b8,cosC 13 14 ,求 最大角的余弦值 2. 在 ABC 中,AB5, BC7, AC8, 求 A B B C 的值 .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练习) 学习目标 5 1. 进一步熟悉正、余弦定理内容; 2. 掌握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 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复习 1:在解三角形时 已知三边求角,用定理; 已知两边和夹角,求第三边,用定理; 已知两角和一边,用定理 复习 2:

12、在 ABC 中,已知A 6 ,a 252 ,b 502 ,解此三角形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 探究 :在 ABC 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A 6 ,a25,b 502 ; A 6 ,a 506 3 ,b 502 ; A 6 ,a50,b 502 . 思考:解的个数情况为何会发生变化? 新知 :用如下图示分析解的情况(A 为锐角时) b a b a b a b a a 已知边 a,b 和A 仅有一个解 有两个解 仅有一个解 无解 a b CH=bsinA0,d0, 前n项和有最小值,可由 n a 0,且1na 0,求得 n 的值 (2)利用 n S :由 2 1 () 22 n dd Sn

13、an ,利用二次 函数配方法求得最大(小)值时n的值 . 动手试试 练 1. 已知 2 32 n Snn ,求数列的通项 n a . 练 2. 有两个等差数列2,6,10, 190 及 2,8, 14, 200,由这两个等差数列的公共项按从小到 大的顺序组成一个新数列,求这个新数列的各项之 和. 30 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 1. 数列通项 n a 和前 n 项和 n S 关系; 2. 等差数列前项和最大(小)值的两种求法. 知识拓展 等差数列奇数项与偶数项的性质如下: 1若项数为偶数2n,则 SSnd 偶奇 ; 1 (2) n n Sa n Sa 奇 偶 ; 2若项数为奇数2n1,则 1nS

14、Sa奇偶 ; 1nSna偶 ; 1(1)nSna奇 ; 1 S n Sn 偶 奇 .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 5 分钟 满分: 10 分)计分: 1. 下列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是() . A. 2 n anB. 21 n Sn C. 2 21 nSnD. 2 2 nSnn 2. 等 差 数 列 n a 中 , 已 知1590S, 那 么8 a () . A. 3 B. 4 C. 6 D. 12 3. 等差数列 n a 的前 m 项和为30,前 2m 项和为 100,则它的前3m 项和为(). A. 70 B.

15、130 C. 140 D. 170 4. 在小于 100 的正整数中共有个数被 7 除 余 2,这些数的和为. 5. 在等差数列中,公差d 1 2 , 100 145S, 则 13599 .aaaa. 课后作业 1. 在项数为2n+1 的等差数列中,所有奇数项和为 165,所有偶数项和为150,求 n 的值 . 2. 等差数列 n a ,1 0a, 912 SS ,该数列前多少 项的和最小? 2.4 等比数列( 1) 学习目标 1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通 项公式、性质; 2. 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比关系, 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3. 体会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16、.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P48 P51,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 1:等差数列的定义? 复习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n a, 等差数列的性质有: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 观察 : 1,2,4, 8,16, 1, 1 2 , 1 4 , 1 8 , 1 16 , 1,20, 2 20, 3 20 , 4 20 , 思考以上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31 新知 : 1. 等比数列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项 起,一项与它的一项的等于常数,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 数列的,通常用字母表示( q0) ,即: 1 n n a a =(q0)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

17、式: 21 aa; 3211 ()aa qa q qa; 2 4311()aa qa qqa; 11nnaaqa等式成立的条件 3. 等比数列中任意两项 n a 与 m a 的关系是: 典型例题 例 1 ( 1) 一个等比数列的第9 项是 4 9 ,公比是 1 3 ,求它的第1 项; (2)一个等比数列的第2 项是 10,第 3 项是 20, 求它的第1 项与第 4 项. 小结 :关于等比数列的问题首先应想到它的通项公 式 1 1 n n aaq. 例 2 已知数列 n a 中,lg 35 n an,试用定义证 明数列 n a 是等比数列 . 小结 :要证明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只需证明对于 任

18、意正整数n, 1n n a a 是一个不为0 的常数就行了 . 动手试试 练 1. 某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 过一年剩留的这种物质是原来的84. 这种物质的 半衰期为多长(精确到 1 年)? 练 2. 一个各项均正的等比数列,其每一项都等于 它后面的相邻两项之和,则公比q(). A. 3 2 B. 3 5 2 C. 51 2 D. 51 2 32 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 1. 等比数列定义;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任意两项 n a 与 m a的关 系. 知识拓展 在等比数列 n a中, 当 1 0a,q 1 时,数列 n a是递增数列; 当 1 0a, 01q,数列 n a是

19、递增数列; 当 1 0a,01q时,数列 n a是递减数列; 当 1 0a,q 1 时,数列 n a是递减数列; 当0q时,数列 n a是摆动数列; 当1q时,数列 na是常数列 .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 5 分钟 满分: 10 分)计分: 1. 在 na为等比数列,1 12a, 2 24a,则 3 a () . A. 36 B. 48 C. 60 D. 72 2. 等比数列的首项为 9 8 ,末项为 1 3 ,公比为 2 3 ,这 个数列的项数n() . A. 3 B. 4 C. 5 D. 6 3. 已

20、知数列a,a(1a) , 2 ( 1)aa,是等比数 列,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a1 B. a0 且 a1 C. a0 D. a0 或 a1 4. 设 1 a , 2 a , 3 a , 4 a 成等比数列,公比为2,则 12 34 2 2 aa aa . 5. 在等比数列 n a中, 465 2aaa ,则公比q . 课后作业 在等比数列 n a中, 4 27a,q 3,求 7 a ; 218a,48a,求1a 和 q; 4 4a, 7 6a,求 9 a ; 5142 15,6aaaa,求 3 a . 2.4等比数列( 2) 学习目标 1.灵活应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深刻

21、理解 等比中项概念; 2. 熟悉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并系统了解判断数列 是否成等比数列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P51 P54,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 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n a= . 公比 q 满足的条件是 复习 2:等差数列有何性质?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 问题 1:如果在 a 与 b 中间插入一个数G,使 a,G, b 成等比数列,则 2Gb GabG aG 新知 1:等比中项定义 如果在 a 与 b 中间插入一个数G,使 a,G,b 成等 比数列,那么称这个数G 称为 a 与 b 的等比中项 . 即 G= (a,b 同号) . 试试 :数 4 和 6 的等比中项是

22、. 问题 2: 1.在等比数列 n a 中, 2 537 aa a 是否成立呢? 2. 2 11(1)nnnaaan是否成立?你据此能得到什么 结论? 33 3. 2 (0) nn knk aaank是否成立?你又能得到什 么结论? 新知 2:等比数列的性质 在等比数列中,若m+n=p+q,则 mnpk a aa a . 试试 :在等比数列 n a,已知 1910 5,100aa a,那 么 18 a . 典型例题 例 1 已知 , nn ab是项数相同的等比数列,仿照下 表中的例子填写表格,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证 明你的结论 . 例自选 1 自选 2 n a 2 3() 3 n n b 1

23、 52 n nna b 14 10() 3 n nn ab是 否等比 是 变式 :项数相同等比数列 n a 与nb ,数列 n n a b 也一定是等比数列吗?证明你的结论. 小结 :两个等比数列的积和商仍然是等比数列. 例 2 在等比数列 n a 中,已知47 512a a,且 38 124aa,公比为整数,求 10 a. 变式 :在等比数列 n a 中,已知 712 5aa,则 891011 aaaa. 动手试试 练 1. 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成等比数列,则 () . A. 三边之比为3:4:5 B. 三边之比为1:3 :3 C. 较小锐角的正弦为 51 2 D. 较大锐角的正弦为 51 2

24、 练 2. 在 7 和 56 之间插入a、 b,使 7、a、 b 、56 成等比数列,若插入c、 d ,使 7、c、 d 、56 成 等差数列,求a b c d 的值 . 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 1. 等比中项定义; 2. 等比数列的性质. 知识拓展 公比为 q 的等比数列 n a具有如下基本性质: 1. 数列 | n a, 2 n a , (0) n cac, * () nm amN, k n a等, 也为等比数列, 公比分别为 2 |, , mk qqq q q . 34 若数列 n b为等比数列,则 nn ab , n n a b 也等比 . 2. 若 * mN ,则 n m nmaaq

25、. 当 m=1 时,便得到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 若 mnk l , * , , ,m n k lN ,则 mnkl aaaa . 4. 若 n a各项为正,c0,则 log cn a是一个以 1logca 为首项, logcq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若 nb是 以 d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则 n b c是以 1 b c 为首项, d c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当一个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 等比数列时,这个数列是非零的常数列.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 5 分钟 满分: 10 分)计分: 1. 在 n a为等比

26、数 列中,0 n a, 2 24355 216a aa aa,那么 35 aa(). A. 4 B. 4 C. 2 D. 8 2. 若 9,a1,a2, 1 四个实数成等差数列, 9, b1, b2,b3, 1 五个实数成等比数列,则 b2(a2 a1)(). A 8 B 8 C 8 D 9 8 3. 若正数 a,b, c 依次成公比大于1 的等比数列, 则当 x1 时, log ax , logb x, logc x( ) A.依次成等差数列B.各项的倒数依次成等差数列 C.依次成等比数列D.各项的倒数依次成等比数列 4. 在两数 1,16 之间插入三个数,使它们成为等比 数列,则中间数等于

27、. 5. 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n a中, 56 9a a, 则 log3 1 a + log3 2 a+ log3 10 a. 课后作业 1. 在 na为等比数列中,19 64a a, 37 20aa, 求 11 a 的值 . 2. 已知等差数列 n a的公差 d0, 且 1 a , 3 a , 9 a 成 等比数列,求 139 2410 aaa aaa . 2.5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1) 学习目标 1. 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2. 能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P55 P56,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 1:什么是数列前n 项和

28、?等差数列的数列前 n 项和公式是什么? 复习 2: 已知等比数列中, 3 3a, 6 81a, 求 910 ,aa.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 探究任务 :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故事 : “国王对国际象棋的发明者的奖励” 新知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设 等 比 数 列 123,naaaa它 的 前n 项 和 是 n S 123n aaaa,公比为q0, 公式的推导方法一: 则 221 11111 nn n n Saa qaqa qaq qS (1) n q S 当1q时, nS 或 n S 当 q=1 时, n S 35 公式的推导方法二: 由等比数列的定义, 32 121 n n aa

29、a q aaa , 有 231 121 nn nnn aaaSa q aaaSa , 即 1n nn Sa q Sa . 1 (1) nn q Saa q (结论同上) 公式的推导方法三: n S 123n aaaa 11231 () n aq aaaa 11n aqS 1 () nn aq Sa. 1 ( 1)n n q Saa q (结论同上) 试试 :求等比数列 1 2 , 1 4 , 1 8 ,的前 8 项的和 . 典型例题 例 1 已知 a1=27,a9= 1 243 ,q0,且 第二项,第五项,第十四项分别是等比数列bn 的 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 (1)求数列 an与 bn 的通

30、项公式; (2)设数列 cn对任意正整数 n,均有 312 1 123 n n n cccc a bbbb , 求 c1c2 c3 c2004的值 动手试试 练 1. 等差数列 n a的首项为,a公差为 d;等差数 列 n b的 首项 为,b公 差为e. 如果 (1 ) nnn cabn ,且 12 4,8.cc求数列 nc的 通项公式 . 练 2. 如图,作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在这 个圆内作内接正三角形,然后,再作新三角形的内 切圆 .如此下去, 求前n个内切 圆的面积和 . 练 3. 一个蜂巢里有1 只蜜蜂,第1 天,它飞出去 回了 5 个伙伴 ; 第 2 天, 6 只蜜蜂飞出去,

31、各自找 回了 5 个伙伴,如果这个找伙伴的过程继续 下去,第 6 天所有的蜜蜂都归巢后,蜂巢中一共有 ()只蜜蜂 . A. 55986 B. 46656 C. 216 D. 36 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 1. 数列的有关概念和公式; 2. 熟练掌握有关概念和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培养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拓展 数列前 n 项和重要公式: 40 2222(1)(21) 123 6 n nn n; 33321 12(1) 2 nn n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 5 分钟 满分: 10 分)计分: 1. 集合 *

32、 21,60Mm mnnNm的元素个 数是(). A. 59 B. 31 C. 30 D. 29 2. 若在 8 和 5832 之间插入五个数,使其构成一个 等比数列,则此等比数列的第五项是(). A648B832C1168D1944 3. 设数列 n a是单调递增的等差数列,前三项的和 是 12, 前三项的积是48,则它的首项是() . A. 1 B. 2 C. 4 D. 8 4. 已知等差数列 24 5,4,3,. 77 的前n项和为 n S ,则 使得 n S 最大的序号n的值为 . 5. 在小于 100 的正整数中, 被 5 除余 1的数的个数 有个;这些数的和是 课后作业 1. 观察

33、下面的数阵,容易看出,第n行最右边的 数是 2 n , 那么第 20 行最左边的数是几?第 20 行 所有数的和是多少? 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 选菜问题:学校餐厅每天供应500 名学生用餐, 每星期一有A,B 两种菜可供选择.调查资料表明, 凡是在星期一选A 种菜的,下星期一会有20% 改 选 B 种菜;而选B 种菜的,下星期一会有30% 改 选 A种菜 . 用, nn a b 分别表示在第n个星期选 A 的人 数和选 B 的人数,如果 1 300,a求 10 a. 3.1 不等关系

34、与不等式( 1) 学习目标 1. 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的不等关系; 2. 会从实际问题中找出不等关系,并能列出不等式 与不等式组 .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复习 1:写出一个以前所学的不等关系_ 复习 2:用不等式表示,某地规定本地最低生活保 障金 x 不低于 400 元_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 探究 1: 文字语言数学符号文字语言数学符号 大于至多 小于至少 大于等于不少于 小于等于不多于 探究 2:限速 40km/h 的路标, 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 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v 不超过 40km/h,写成不 等式就是 _ 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p 应不少于2.5

35、%,蛋白质的含量q 应不少于2.3%, 写成不等式组就是_ 典型例题 例 1 设点 A 与平面的距离为d,B 为平面上 的任意一点,则其中不等关系有_ 41 例 2 某种杂志原以每本2.5 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 出 8 万本 . 据市场调查,若单价每提高0.1 元,销 售量就可能相应减少2000 本. 若把提价后杂志的 定价设为x 元,怎样用不等式表示销售的总收入仍 不低于 20 万元呢? 例 3 某钢铁厂要把长度为4000mm 的钢管截成 500mm 和 600mm 两种按照生产的要求,600mm 的数量不能超过500mm 钢管的3 倍怎样写出满 足所有上述不等关系的不等式呢? 动手试试 练

36、 1 用不等式表示下面的不等关系: (1)a 与 b 的和是非负数 _ (2)某公路立交桥对通过车辆的高度h“限高 4m” _ (3)如图 (见课本 74 页),在一个面积为350 的矩形 地基上建造一个仓库,四周是绿地,仓库的长L 大 于宽 W 的 4 倍 练 2 有一个两位数大于50 而小于 60,其个位数 字比十位数大2试用不等式表示上述关系,并求 出这个两位数(用 a和 b分别表示这个两位数的十位 数字和个位数字) 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 1会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 2会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 知识拓展 “等量关系” 和“不等量关系” 是“数学王国” 的两

37、根最为重要的“支柱”,相比较其它一些科学 王国来说,“证明精神”可以说是“数学王国”的 “血液和灵魂” 42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 5 分钟 满分: 10 分)计分: 1. 下列不等式中不成立的是() . A12B12 C11D12 2. 用不等式表示,某厂最低月生活费a 不低于 300 元 (). A300aB300a C 300a D 300a 3. 已知0ab,0b,那么, ,a bab 的大小关 系是(). A abb aB abab Ca bba Da bab 4. 用不等式表示: a 与 b

38、的积是非正数_ 5. 用不等式表示: 某学校规定学生离校时间t 在 16 点到 18 点之间 _ 课后作业 1. 某夏令营有48 人,出发前要从A、B 两种型号 的帐篷中选择一种A 型号的帐篷比B 型号的少5 顶若只选A 型号的,每顶帐篷住4 人,则帐篷不 够;每顶帐篷住5 人,则有一顶帐篷没有住满若 只选 B 型号的,每顶帐篷住3 人,则帐篷不够;每 顶帐篷住4 人,则有帐篷多余设A 型号的帐篷有 x 顶,用不等式将题目中的不等关系表示出来 2. 某正版光碟,若售价20 元 /本,可以发行10 张, 售价每体高2 元,发行量就减少5000 张,如何定 价可使销售总收入不低于224 万元 ?

39、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2) 学习目标 1.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会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3. 会将一些基本性质结合起来应用.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设点 A 与平面之间的距离为d,B 为平面上 任意一点,则点A 与平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A、 B 两点间的距离,请将上述不等关系写成不等式. 2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不等式的一些基本性 质. 请同学们回忆初中不等式的的基本性质. (1) ,_ab bcac (2)_abacbc (3),0_ab cacbc (4),0_ab cacbc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 问题 1:如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问题2:同学们能证明以

40、上的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吗?并利用以上基本性质,证明不等式的下列性 质: (1),; (2)0,0; (3)0,1;. nn nn ab cdacbd abcdacbd abnN nabab 典型例题 例 1 比较大小: 43 (1) 2 ( 32)62 6 ; (2) 2 ( 32) 2 ( 61); (3) 1 52 1 65 ; (4)当0ab时, 1 2 log a _ 1 2 logb. 变式 :比较 (3)(5)aa 与 ( 2)(4)aa的大小 . 例 2 已知0,0,abc求证 cc ab . 变式 : 已知0ab,0cd,求证: ab dc . 例 3 已知 1260,1536

41、, a abab b 求及的取值 范围 . 变式 : 已知41, 145abab,求 9ab 的取值范围 . 动手试试 练 1. 用不等号“ ”或“ 0,求证11 2 x x. 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不等式的性质,并用不等式的性质证 明了一些简单的不等式,还研究了如何比较两个实 数(代数式)的大小作差法,其具体解题步骤 可归纳为: 第一步:作差并化简,其目标应是n 个因式之积或 完全平方式或常数的形式; 第二步:判断差值与零的大小关系,必要时须进行 讨论; 第三步:得出结论. 知识拓展 “作差法”、 “作商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1)作差法的一般步骤: 作差变形判号定论 (2)

42、作商法的一般步骤: 作商变形与1 比较大小定论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44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 5 分钟 满分: 10 分)计分: 1. 若 2 ( )31f xxx, 2 ( )21g xxx,则( )f x 与( )g x的大小关系为(). A( )( )f xg xB( )( )f xg x C( )( )f xg xD随 x 值变化而变化 2. 已知 0xa ,则一定成立的不等式是(). A 22 0xaB 22 xaxa C 2 0xaxD 22 xaax 3. 已知 22 , 则 2 的范围是() . A (,0

43、) 2 B ,0 2 C (,0 2 D ,0) 2 4. 如果 ab, 有下列不等式: 22 ab, 11 ab , 33 ab , l gl gab, 其中成立的是. 5. 设 0a , 10b ,则 2 ,a ab ab 三者的大小关 系为. 课后作业 1. 比较 51 125 与 12 37 的大小 . 2. 某市环保局为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提出两个投 资方案: 方案 A 为一次性投资500 万元;方案 B 为 第一年投资5 万元,以后每年都比前一年增加10 万元列出不等式表示“经n 年之后,方案B 的投 入不少于方案A 的投入” 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1) 学习目标 1.

44、 正确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 不等式的解法; 2. 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函数及一元二次 方程的关系,能借助二次函数的图象及一元二次方 程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P76 P78,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 1:解下列不等式: 1 1 2 x; 1 1 2 x; 1 10 2 x. 复习2:写出一个以前所学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_,一元二次函数_, 一元二次方程_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 探究一 :某同学要上网,有两家公司可供选择,公 司 A 每小时收费1.5 元(不足 1 小时按 1 小时收费 ); 公司 B 的收费原则为:在第 1 小时内 (含恰好

45、1 小时, 下同 )收费 1.7 元,第 2 小时内收费1.6 元,以后每 小时减少0.1 元 (若一次上网时间超过17 小时按 17 小时计算 ). 如何选择 ? 归纳 :这是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最终归 结为如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新知 :只含有 _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 数是 _的不等式,称为_. 探究二 :如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能否与一元二次 方程与其图象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呢? 45 归纳:解不等式时应先将二次项系数化为正,再根 据图象写出其解集. 典型例题 例 1 求不等式 2 230xx的解集. 变式 :求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 2 230xx; (2) 2 230

46、xx. 例 2 求不等式 2 4410xx的解集 . 小结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1)将原不等式 化为一般式 .(2)判断的符号 .(3)求方程的根. (4)根据图象写解集. 动手试试 练 1. 求不等式 2 4415xx的解集 . 练 2. 求不等式 2 1340x的解集 . 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1)将原不等式化为一 般式(0a).( 2)判断的符号 .(3)求方程的 根.(4)根据图象写解集. 知识拓展 (1) 2 0axbxc对一切 xR都成立的条件为 0 0 a (2) 2 0axbxc对一切 xR都成立的条件为 0 0 a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000 二次函数 2 yaxbxc (0a)的图 象 一元二次方程 2 0 0 axbxc a的根 2 0 (0) axbxc a的解集 2 0 (0) axbxc a的解集 46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 5 分钟 满分: 10 分)计分: 1. 已 知 方 程 2 0axbxc的 两 根 为 12 ,x x , 且 12 xx ,若0a,则不等式 2 0axbxc的解为 () . ARB 12xxx C 1 x x 或 2 xxD无解 2. 关于 x 的不等式 2 0xxc的解集是全体实数 的条件是(). A 1 4 c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