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整理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520963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27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整理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整理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整理版.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第一学期 第页 共页 2 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进度表 周次日期教学进度(教学内容) 1 9.1-9 4 起始课, 1、做个小小“成果袋” 2 97-9.11 2、 “夹玻璃球”比赛 3 9.14-9.18 3、书包里的环境问题; 4 9.21-9 25 4、 “站报纸”游戏 5 9.28-10.2 五一放假、机动 6 10.5-10.9 5、学会合作与助人 7 10.12-10.16 6、我为奥运做点啥 8 10.19-10.23 7、剪纸圈 一、教学内容: 1、做个小小“成果袋” ;2、 “夹玻璃球”比赛; 3、书包里的环境问题; 4、 “站报纸”游戏; 5、学会合作与助人;

2、 6、我为奥运做点啥; 7、剪纸圈; 8、直升飞机为什么能垂直升降;9、 日常用品的改进; 10、时间巧安排; 11、做个节约用水的小模范;12、研究家养动物; 13、 用气球做游戏; 14、叠纸盒; 15、头脑越用越聪明。 二、教学目标: 1、主张实践性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实践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 生自主选择,积极参与,大胆实践。 2、以实践求真知,以实践求体验,学生在合作、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不唯书、不唯 上,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事物,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成果, 他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将会得到全面的发展。 3、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组织

3、活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实现其教育功能。 三、教学重点: 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以“解 决问题”为中心组织活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实现其教育功能。 四、教学难点: 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事物,用自己 的方式去表达成果,使他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将会得到全面的发展。 五、教学准备: 学具袋、实物投影、学生准备笔记本一个、剪刀、胶水、直尺、笔、线、报纸彩纸等各种纸 张。 六、课时安排: 共计 19周课,共计 38 课时。具体参见教学进度表。 第页 共页 3 9 10.26-10 30 8、直升飞机为什么能垂直升降 10

4、 11.2-11.6 9、日常用品的改进 11 11.9-11.13 10、时间巧安排 12 11.16-11.20 11、做个节约用水的小模范 13 11.16-11.20 12、研究家养动物 14 11.23-11.27 13、用气球做游戏 15 1130-12.4 14、叠纸盒 16 12.7-12.11 15、头脑越用越聪明 17 12.14-12 18 复习,总结 18 12.21-12.25 成果展示、评比、提出希望 19 12.28-1.1 考核 20 1.4-1.8 机动 21 1.11-1.15 机动 22 1.18-1.22 机动 备注: 第页 共页 4 课题:学期起始课

5、课题:起始课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自我介绍 浏览目录 提 出 实 践 活 动 课 的 安 排 和 要 求 相互了解 介 绍 本 学 期 的教学内容 明 确 本 学 期 的教学内容, 学 生 了 解 情 况 一、自我介绍,相互了解。 二、浏览目录,介绍本学期的教学内容 1、做个小小“成果袋”; 2、 “夹玻璃球”比赛; 3、书包里的环境问题; 4、 “站报纸”游戏; 5、学会合作与助人; 6、我为奥运做点啥; 7、剪纸圈; 8、直升飞机为什么能垂直升降; 9、日常用品的改进; 10、时间巧安排; 11、做个节约用水的小模范; 12、研究家养动物; 13、用气球做游戏; 14、叠纸

6、盒; 15、头脑越用越聪明。 三、提出实践活动课的安排和要求 学生应每次课准备一下物品: 剪刀、直尺、胶水、笔记本、各种学生需准备的实践活动材料及 教学内容: 学期起始课。 教学目标: a)浏览教材。明确本册教材的学习目标、重、难点。 b)明确用本原则,作业书写格式。 c)明确为本学期写作应做的准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明确本册教材的学习目标、重、难点。 教学难点: 牢记各项要求 ,并落实到学习过程中。 课时安排: 课时 第页 共页 5 学具袋 第一课:做个小小“成果袋”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引入课题确定 “成果袋”收藏内容收集样品作为设计参考设计自己的“成果袋” 准备工具和材料

7、根据自己的设计步骤进行制作展示做好的成果袋。 教学内容: 14 页,做个小小“成果袋” 教学目标: 1、了解保存各类学习资料和学习成果的方法,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作风。 2、知道建立“成果袋”和积累学习成果的意义,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3、从分利用手工、美术、劳动等技能,设计制作自己的成果袋,培养学生的想象、设计和动 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设计制作自己的成果袋 教学难点: 学生的想象、设计和动手制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成果袋样品、制作用的旧挂历、牛皮纸、包装纸等、剪刀、胶水、线绳等工具。 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引入 确定内容 选择方案 设计方案 设 计 成 果

8、袋 的步骤,让学 生 初 步 体 验 实 践 活 动 课 的教学模式。 四、做个小小“成果袋”的设计教学 1、旧报纸,巧剪裁,做个小小“成果袋” 。实践活动装成果,伴 我成长随身带。 2、确定“成果袋”收藏的内容。 参见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材料 ,了解活动内容;确定收 藏内容。 3、想一想,生活中的成果袋的样子。 4、设计自己的“成果袋” 。填写设计方案。(留作作业) 下次课把自己设计所需材料带齐。 板书设计:做个小小“成果袋” 我的“成果袋”设计方案 需要存放的东西: 用于制作的材料: 设计图样: 我的“成果袋”设计方案 需要存放的东西: 用于制作的材料: 设计图样: 第页 共页 6 第二

9、课时 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学 生 修 改 设计方案 制 作 成 果 袋 展 示 与 评 价 总 结 与 拓 展 修 改 自 己 的 设计,进一步 完善。 动手操作,培 养 学 生 动 手 能 力 和 实 践 能力。 通过展评,培 养 学 生 相 互 学习,反思的 能力,得到更 大的收获。 拓展知识,谁 学 生 进 一 步 深化、提高。 1、学生修改设计方案 针对自己的设计方案, 你有什么想法?现在,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 的想法,自己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 2、制作成果袋 现在,请大家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拿出自己的工具材料, 动手 制作属于你自己的成果袋吧! 3、教师参与活动 在学生自主活动的

10、同时, 教师积极参与, 针对学生活动时的突发 情况,及时的进行辅导和引导。 4、展示与评价 (1)展示自己的作品 在教室里选一块地方,将学生的成果袋悬挂起来展示。 (2)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成果袋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最好的成果袋,在全班展示。 每个小组进行投 票,选出最喜欢的一个成果袋。 (3)请得奖最多的同学谈自己的收获 请得到“我最喜欢的成果袋” 得奖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如: 你是怎样设计出这样的成果袋的?你是怎样想的? (4)学生交流评价 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并且填写“课堂评价表”。 (5)教师小结评价 教师针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小结,并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 5、总结与拓展 在这个活动

11、中,所有的同学们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出了一个 个与众不同的成果袋,真不错! 其实,保存成果的方法还有很多, 如写活动日记也是。 有兴趣的 同学可以针对这个问题继续研究下去,肯定有不少收获! 板书设计: 做个小小“成果袋” 学生作品展示 课后反思: 第页 共页 7 第二课: “夹玻璃球”比赛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熟悉规则做比赛改进工具再较量交流讨论谈收获夹玻璃球的小组赛 教学内容: 58 页, “夹玻璃球”比赛 教学目标: 1、通过参加“夹玻璃球”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探究的兴趣,以及积极、严谨的 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多观察。善思考、勤动手的良好习惯。 2、通过在实践活

12、动中的自我发现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创造思维 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思路。 教学重点: 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改进夹玻璃球工具。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细致、观察思考,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计时器(大)一个,把学生按四人为一组,每组一块组牌、二张活动记录 表。学生:每人准备两个容器,一双筷子(一头方、一头圆)、10个玻璃球。 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创设情境, 引发认知冲 突 引导学生试 一试 把统计结果 记录。 情境引入, 使学 生 明 确 本 节 课 学习的目的, 引 发认知冲突。 引 导 学 生 动 手 操

13、作, 体验, 实 践 才 是 检 验 真 理的唯一标准 记 录 有 助 于 参 考。 一、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1、让学生猜一猜 师:同学们, 你们看这里有两只碗,其中一只碗内装了10 个玻璃球; 这还有一双筷子,一头是方的, 一头是圆的。 如果请你分别用筷子的圆头 和方头把碗中的玻璃球夹到一只空碗中。在相同时间内你猜是用筷子的方 头夹球夹得多呢?还是用筷子的圆头夹得多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试一 试。 ) 师:对,试一试,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面让我们每位同 学做好准备,试一试。 2、让学生试一试 (1)师:请同学们做好准备,咱们分两次进行,先用筷子圆头夹玻 璃球到另一只碗内,为时一

14、分钟, 再用筷子方头夹玻璃球至一只碗内,为 时一分钟,最后把自己两次夹球的数量填写在活动统计表内。(参见P6 的统计表一) (2)生分两次尝试。 师:你们两次夹球的数量是多少呢?和你的猜测一样吗? 用筷子的圆头夹球比用方头夹球数量多。用筷子的方头夹玻璃球特别 不好夹,老打滑。用筷子圆头夹球要比用筷子方头夹球好夹。 师:通过我们的动手试一试,有了这么多的发现。我们发现原来用筷 第页 共页 8 引发思考 引发思考, 留作 业,改进方案。 培 养 学 生 动 脑 习惯。 子的圆头要比用筷子的方头好夹。那是不是用筷子的圆头很容易就能把玻 璃球夹上来呢? 师:都用筷子的圆头夹球,有的同学夹球多,有的同学

15、夹球少,那如 果一会儿我们都用筷子圆头进行夹玻璃球比赛,怎样才能加快自己的夹球 速度呢? 作业: 回家可以边尝试,边思考、边讨论,研究如何提高夹玻璃球的 速度。 板书设计: “夹玻璃球”比赛 P6的统计表一(实物投影)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汇报改进措 施 操作 讨论总结 拓展延伸 汇报改进措施, 为 进 一 步 操 作 做好准备。 通过实践, 验证 理论。 讨论提高 进行小组比赛, 引 发 学 生 进 一 步思考和实践。 一、通过上节课的实验,我们发现了哪种头的筷子夹的比较好,如何改进 呢,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如何改进 二、学生在进行操作 完成统计表P6的统计表二

16、三、交流讨谈收获 小组交流、 讨论, 比比哪种方案夹出的玻璃球数量最多、失误率最低?并 说说原因是什么。 填写 P7的我的认识。 四、拓展延伸: “夹玻璃球”小组比赛 将全班同学分成4 人一组, 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夹玻璃球比赛:每组 取一高筒玻璃杯,将30 枚玻璃球放在杯中,供比赛用。 设裁判 1 人,负责主持比赛; 设副裁判2 人,协助裁判计时和统计结 果。 比赛按统一号令开始;要求各组将杯中的球夹出,放到旁边的空碗中。以 用时最少、夹球数量最多为胜。 板书设计: “夹玻璃球”比赛 P6的统计表二(实物投影) 小组比赛成绩统计图 课后反思: 第页 共页 9 第三课:书包里的环境问题 第一课

17、时 教学设计思路: 快速联想整理与反思拓展延伸选择与研究角色扮演总结 教学内容: 912页,书包里的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研究书包里的环境问题,使学生体验到“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的理念。 2、培养学生探究、分析与反思的能力。 3、了解书包中的文具和学具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研究书包里的环境问题,使学生体验到“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的理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探究、分析与反思的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文具、学生分组。 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基本活动 整理自己的 书包 拓展与延伸 选择与研究 书 包 中 的 现 实 环 境 问 题 引 发 思考 通 过

18、整 理 自 己 的书包,结合发 现的环境问题, 进 行 自 我 反 思 和评价。 书 包 里 潜 藏 的 环 境 问 题 组 织 学生讨论 学 生 在 发 现 问 题之后,进行选 择 性 的 研 究 活 动,从中得到锻 炼。 1、基本活动:书包中的现实环境问题 (1)通过快速联想,举例书包中的环境问题。 学生举例说一说,有哪些环境问题。 思考:想一想,说一说,书包里装什么? 各种东西有啥用,环境问题如何? (2)通过整理自己的书包,结合发现的环境问题,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 思考:你的书包里的环境是否严重? 要实事求是,不要难为情而搪塞。 对自己书包中的环境问题,设想预防和处理的办法,比如: 书

19、包里 不带零食等。 2、拓展与延伸:书包里潜藏的环境问题。 除了前面所说的各种现实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外,书包里的书本、 文具 中,还潜藏着哪些环境问题呢?让我们进一步作出深入的研究吧! 组织学生讨论。 3、选择与研究(教师提出研究要求,学生课上完成不了可以再课下继续 完成) 教师提出要求: 选择书包中的一种文具或学具进行研究,了解其在原材料、生产过 程和使用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如:书本就涉及到纸的生产和选用;木杆铅笔关系到森林资源的合 理利用; 涂改液产生的气味对人体的影响;玩具型文具对学生学习注意力 有干扰等。 第页 共页 10 各小组只选择一个组内大多数学生都感兴趣的问题来研究。通过制

20、定一份周密的研究计划;然后按计划一丝不苟地开展活动。 有问题可以请教老师,老师也会随时帮助大家。 完成书上 P11的表格。 板书设计: 书包里的环境问题 书上 P11的表格(实物投影) 教师随机写出学生发现的书包环境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反馈结果 角色扮演 谈收获 动员,提高。 通过复习反馈, 讨 论 调 查 研 究 结 果 , 交 流 汇 报。 通过角色扮演, 使 学 生 体 验 文 具的“生命” 过 程,敦促学生合 理使用文具, 保 护环境。 提 高 学 生 爱 会 文具,爱护环境 的教育。 一、通过复习反馈,讨论调查研究结果。 上次调查的结果如何,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21、学生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学生汇报中,着重一下几个方面: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我认为该文具在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 题。 4、对书包中的书本、文具等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提出建 议。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 二、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体验文具的“生命”过程,敦促学生合理使用 文具,保护环境。 组织学生先进行小组内的排练,然后进行汇报表演。 学生在排演过程中要注意体现文具的本身特点。 形式可以是小品、故事或者童话剧等形式进行。 三、通过表演和讨论,谈谈自己的收获。 四、动员: 作为一名学生消费者,我们在选择、 使用文具和处理废旧文具时

22、,应 该怎么做呢?建议同学们在学校或者班级里,开展“绿色书包”活动,并 总结活动的经验,向全校进行宣传和推广。 板书设计: 书包里的环境问题 1、研究对象:。2、研究方法:。 3、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4、解决办法,提出建议。 开展“绿色书包”活动 课后反思: 第页 共页 11 第四课: “站报纸”游戏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测量与预测了解规则做游戏拓展与延伸,反思交流反思游戏过程交流预测经验活动 创新活动建议(收集名言警句) 教学内容: 1316页, “站报纸”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报纸和计算报纸面积的活动,使学生找到测量的最佳方法,并初步渗透计算报纸面积的知识。 2、通过“站报

23、纸”活动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预测、实践、反思、和创新的能力。 3、通过“站报纸”的活动,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与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测量报纸和计算报纸面积的活动,使学生找到测量的最佳方法,并初步渗透 计算报纸面积的知识。 教学难点: 使学生找到测量的最佳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测量用的尺子。2、教师准备:几张同一规格的报纸。实物投影 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猜谜导入 测量与计算 预测“站报 纸”人数 “站报纸” 比赛 用 猜 谜 语 的 方 式 引 出 本 节 课 活动主题。 通过计算, 数化 知识,让实验更 精准 通过游戏, 得到 体验。

24、通过交流, 学生 进行反思。 一、猜谜 一张纸,四方方,国家大事它来装。衣食住行全都有,天文地理它也 装。语文数学和英语,不会它也来出招。谜底:报纸 二、测量与计算 1、 学生测量报纸的长与宽。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 ) 2、教师说明报纸面积的计算方法。长宽 =面积 3、学生计算报纸的面积。 三、预测“站报纸”人数 学生预测出被测量报纸摊开、对折一次、 对折二次、 对折三次共可站 多少人。(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员充分讨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预测,最 后由汇报员向老师汇报预测结果。) 四、 “站报纸”比赛 1、由裁判员宣读比赛规则。(裁判员是由各组推选的。) 2、进行第一次“站

25、报纸”比赛。(初次参加这样的比赛,学生会感到 非常新鲜有趣, 又加上求胜之心迫切,估计会一拥而上,互不相让,造成 比赛的失败。) 3、进行第二次“站报纸”比赛。(这一次,一定要在学生充分讨论、 交流站报纸方法与实践的基础上才可进行。) 4、评出优胜小组。 A、请优胜小组谈体会,并进行“站报纸” 表演。B、向优胜小组颁奖。 第页 共页 12 课后思考题 五、课后思考题:取胜或失败的原因。 板书设计: “站报纸”游戏 游戏规则:被测量报纸摊开、对折一次、对折二次、对折三次共可站多少人。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谈话引入 填写表格 创新活动建 议 游戏反思, 使学 生 交 流 活 动 的

26、 体验与反思。 填写表格, 把想 法 落 实 到 笔 头 上。养成善于总 结的习惯。 创 新 活 动 是 让 学 生 进 一 步 的 收集资料, 把自 己 的 感 悟 和 理 解 , 内 化 的 过 程。 让 学 生 能 够 结 合名言锦句, 来 使 学 生 对 “ 团 结”、 “自信” 、 “快乐” 、 “成 功”有进一步的 理解。 一、谈话引入,游戏反思。 按相同的游戏规则,各组的结果相同么?我们能从最后的优胜队中 找出获胜的原因吗? 如果没有获胜,原因又有哪些呢? 请大家互相说一说,交流一番。 学生讨论,然后交流。 二、填写,收获体会。 完成书上P16 页的收获体会表格。 三、创新活动建

27、议:收集名言锦句。 做过“站报纸”游戏,每个人都会有很多感悟。 我们会发现做好一件事,不但要有强壮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 巧妙的方法 , 请结合自己在这一活动中感触到最深的地方,收集古往今来有关 “团 结” 、 “自信”、 “快乐”、 “成功”方面的名言锦句,激励自己,鼓励同学一 起进步吧! 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 一个好汉三个帮;群众的力量是伟 大的;二人同心,其力断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没有一回的快乐是无烦扰的。 福莱 ;牙齿痛的人,想世界上有 一种人最快乐, 那就是牙齿不痛的人。 萧伯纳; 快乐, 是人生中最 伟大的事! 高尔基; 笑是一种没有副作用的镇静剂。 格

28、拉索; 欢乐来自你潜能的发挥。威尔舒尔兹;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低估自己的人也会被别人 低估。;天生我材必有用。;落潮总有涨潮日。;路在人,走事在人 为。 有志者事竟成;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 会暖;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 的行程;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 的力量;、诚心诚意, “ 诚 ” 字的另一半就是成功。 板书设计: “站报纸”游戏 教师随机写出学生搜集的名言锦句。 有志者事竟成、团结就是力量、笑是一种没有副作用的镇静剂、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课后反思: 第页 共页 13

29、 第五课:学会合作与助人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基本活动:做游戏想问题,填写我的想法拓展与延伸:模拟小组“残疾”行动做个 “残疾”游戏填写感受讨论我们的行动准则创新活动建议:和父母合作设计新 活动。 教学内容: 1720页,学会合作与助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注重合作的思想品质。 2、通过亲历实践、合作探究,使学生感悟到合作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3、使学生认识到合作成功的“金钥匙” ,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注重合作的思想品质,使学生感悟到合作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到合作成功的“金钥匙” ,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30、、相互支持。 教学准备: 小奖票、毛巾、剪刀等。 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谈话导入 基本活动: 做 游 戏 想 问题 游戏一:单 人剪纸 游戏二:双 人剪纸 谈感受 填写:我的 想法 明 确 本 次 学习的重点。 通过做游戏, 完 成 各 种 体 验,每一个游 戏 都 通 过 游 戏 和 谈 感 受 来完成。 通 过 评 比 谁 剪 得 又 快 又 好,激发学生 参 与 活 动 的 兴趣 两 人 共 同 解 决 剪 纸 游 戏 中 可 能 出 现 的 困 难 和 问 题 总结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希望能和自己的伙伴愉快合作,但实际合作起来却 往往并不容易。原因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找找看。

31、 二、基本活动:做游戏想问题。 游戏一:单人剪纸 居室贴窗花,装饰温馨家, 窗花自己剪,那该多棒啊! (通过评比谁剪得又快又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游戏二:双人剪纸 左手拿纸条,你手拿纸条。 右手握剪刀。我手握剪刀。 大脑做协调,这样搞“合作“, 剪得快又好。怎能剪得好? (两人共同解决剪纸游戏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三、谈感受:比较两次剪纸过程,谈谈自己的想法。 1、交流各自的切实感受。 2、根据不同情况,请同学谈感受,总结:合作做事,想要成功 还需要讲求方法。 四、填写:我的想法 通过游戏,我们把刚才的讨论和自己的想法,写在书上表格里。 第页 共页 14 板书设计: 学会合作与助

32、人 游戏一:单人剪纸游戏二:双人剪纸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拓展延伸 谈体会 讨论 创 新 活 动 建议 模拟小组“助 残”行动 体 验 社 会 弱 势 人 群 的 心 理感受,和应 有 的 积 极 态 度。 懂 得 要 帮 助 弱者,就需要 了 解 对 方 的 需求,尊重和 信任对方;理 解 帮 助 弱 势 人 群 是 一 种 社会责任。 一、拓展延伸:模拟小组“助残”行动。 1、做“助残”小游戏。 教师公布游戏规则: 准备几张纸条,写上不同残疾类型和活动要求;每三人为一 小组,按组参加游戏。 分组抽取纸条; 按要求确定一名同学扮演 “残疾人”,按照残疾的类型化好妆;其它同学作

33、为助残者。依 据活动要求,指定助残措施,帮助“残疾人”完成活动任务。 你扮残疾人,每个健全人, 尽管请放心。助残有责任。 我做助残者,帮助残疾者, 扶你向前进。出力献爱心。 活动过程中,要用心感受各自所扮演的角色的内心需求。 2、谈体会: 交流感受并完成 P19页的我的感受。 二、讨论:我们的行为准则。 通过上面的活动,制定“行为准则” 。对于平时同学间应该 怎样真诚合作, 怎样主动帮助弱势人群, 同学们是不是已经有了 共同的认识呢?让我们以班级为单位, 制定一个日常“行动准则” 吧! 学生填写行动准则。 三、创新活动建议:和父母合作设计新活动。 建议同学们设计一项和爸爸、 妈妈合作完成的活动

34、, 并征得 他们的同意,利用闲暇时间共同活动。 活动后,可别忘了和爸爸、 妈妈交流各自的感受啊! 板书设计: 学会合作与助人 模拟“助残”行动 我的感受 合作、尊重、信任、理解、社会责任 课后反思: 第页 共页 15 第六课:我为奥运做点儿啥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基本活动:奥运知识竞赛拓展与延伸:设计奥运会吉祥物(总结奥运吉祥物的特点) 创新活动建议:多为奥运做贡献 教学内容: 2124页,我为奥运做点儿啥 教学目标: 1、学习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信息交流、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奥运知识,激发为北京 2008 年奥运会出力的愿望

35、,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看图、讨论研究,了解设计吉祥物的方法,并想像、设计“北京奥运吉祥物”, 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资料、信息交流、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奥运知识;设计 “北京奥运吉祥物”。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思考、归纳和想象、设计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教学准备: 奥运知识竞答题目、小奖状、奥运吉祥物、彩笔、A4 纸、实物投影等。 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儿歌、谈话 导入 基本活动 填写表格 作业 运用谈话导 入方法,引发 学生的思考。 在奥运问答 过程中,通过 同学之间的 交流,促进资 源共享。使学 生更多地了 解奥运宗旨 和北京申办 奥运会的意 义,充实奥

36、运 知识。 一、儿歌、谈话导入 奥运盛会到北京,全国人民都高兴。 我为奥运做贡献,传播友谊与和平。 师:2008年,第 29 届奥运会就要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了, 这是全国人民的一件大喜事。 作为奥运会的小主人, 我们中国儿 童应该做些什么呢? 二、基本活动:奥运知识竞赛。 奥运百年历沧桑,更高更快与更强。 奥运知识知多少,分晓就在竞赛场。 组织一次“奥运知识竞赛” 主题班会,看谁了解的奥运知识最多。 1、收集有关奥运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并把获得的资料进行 加工整理。 2、组织“奥运知识竞赛”,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促进资源 共享。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奥运宗旨和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意义,充 实奥运知识。 学

37、生可以通过读书、 上网等方法, 收集奥运知识, 和同学们 交流与分享。 三、填写表格。 填写我知道的奥运知识。 四、作业:回去调查奥运吉祥物。 第页 共页 16 板书设计: 我为奥运做点儿啥 奥运盛会到北京,全国人民都高兴。奥运百年历沧桑,更高更快与更强。 我为奥运做贡献,传播友谊与和平。奥运知识知多少,分晓就在竞赛场。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拓 展 与 延 伸 填写 P23页 的表格 设 计 奥 运 吉祥物 设 计 奥 运 会 吉祥物 了 解 奥 运 吉 祥物的意义 总 结 归 纳 出 奥 运 吉 祥 物 的 特 点 和 设 计方法。 培 养 学 生 分 析、思考、归 纳和想象

38、、设 计的能力,提 高 他 们 的 绘 画技能。 一、拓展与延伸:设计奥运会吉祥物 1、了解奥运吉祥物的意义。 说一说自己知道哪些奥运吉祥物,它们的原型是什么, 各代 表什么意义。 2、通过观察、思考和阅读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奥运吉祥物的 特点和设计方法。 3、结合中国的特色和人们的愿望,想象北京奥运吉祥物应突出 什么特点,选择什么形象作为原型。然后根据自己的相像,为 2008 年北京奥运会设计吉祥物,并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设计思 路。 二、填写 P23页的表格。 吉祥物,寄深情,形象选取个不同; 我为奥运做设计,匠心独具创意弄。 三:设计奥运吉祥物。 大家一定想为即将到来的2008 年北京奥运

39、会设计吉祥物, 那 就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开始设计吧! 学生设计绘画。 三、创新活动建议:多为奥运做贡献 北京奥运会就要到来啦! 为了迎接这一盛会, 我们还能做些 什么呢?我们已经尝试设计了奥运会吉祥物,现在再来创作一首 奥运会歌曲好吗? 盛会降临,许多工作正等待我们去做。 让我们做一名 “小小奥运 志愿者” ,用满腔热情和辛勤劳动,为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 做出自己的贡献吧! 板书设计: 我为奥运做点啥 奥运吉祥物的特点:各国特色动物、体现本国特点、颜色鲜艳、样子可爱等 课后反思: 第页 共页 17 第七课:剪纸圈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基本活动:平分“交叉圈”。画画剪剪做准备粘贴做成交叉

40、圈向后再剪做对比画画剪剪 准备粘帖做成扭转圈向后再剪做对比交流收获做总结创新活动建议:翻新花样剪纸圈。 教学内容: 2528 页,剪纸圈 教学目标: 1、 通过创设比赛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剪纸圈的兴趣。 2、通过学生亲自剪纸圈,能够发现问题,激起探究欲望。 3、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试验,发现其纸圈的秘密。 教学重点: 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尺子、胶水、1.2.3.4.号圈每人一份。 教师:放大的1.2.3.4 号圈、剪刀、一正方形边框。 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比赛导入 活动执行 剪纸圈(一) 研究 指导 设计一个这样 的比赛导

41、入, 学 生的积极性很 高,都要和学生 比高低。最后虽 然失败了, 但在 失败中他们都 想知道老师是 怎么剪的, 因此 就很自然的引 出下一环节。 重点要看学生 们都是怎样将 纸圈交叉在一 起的,并作好两 种方法的指导 现有三、四个学 生已经做出, 让 他们做个小老 师帮帮有困难 的同学。 一、比赛导入: 师生同样大小的1、2 号圈(中间有线) ,看谁能利用这两个圈剪出一正 方形边框,条件:速度快,边框大。 生自由:生1:把纸圈剪断,然后四条边粘在一起。 生 2:将粘的地方揭开,再从中间剪断,然后四条边粘在一起。 师做法:将两圈交叉粘在一起,沿纸圈的中线分别剪开。 最后以师胜利结束。 二、活动

42、执行: 1、剪纸圈(一) (1)提问:老师赢了比赛,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估计:您是怎么剪的? 用得什么好方法?剪得怎么这么快? (2)研究: 师:两个纸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互相照一照,是什么? 估计:两个纸圈中间都有条细线。 两个纸圈一样大。 纸圈颜色一样。 (3)师指导:只要我们把两个纸圈交叉粘在一起,在沿中线一直剪下去 就能搞定,大家试试看。 学生试:师巡视: 重点要看学生们都是怎样将纸圈交叉在一起的,并作好两种方法的指 导。 (内交叉、外交叉) 估计:斜着内交叉 直角外交叉;斜着外交叉;直角内交叉 学生提问:两个纸圈连接的地方怎样剪? 师引:自己试试剪开会怎样? 发现有三、四个学生已经

43、做出,让他们做个小老师帮帮有困难的同学。 找一同学到前演示,并纠正其斜粘的。 第页 共页 18 板书设计: 剪纸圈 做游戏,剪纸圈,花样多,真好玩。 又动手,又动脑,想象能力的锻炼。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剪纸圈 猜一猜 试一试 自主研究 自主研究 小组汇报 活动总结 引导发现: 圈中 间有三条线 大家通过亲自 尝试发现和自 己猜得不一样, 所以实践出真 知这句话是对 的。 通过学生亲自 剪纸圈,能够发 现问题,激起探 究欲望。 学生能够通过 观察、 试验, 发 现其纸圈的秘 密。 谈收获 2. 剪纸圈(二) (1)师出示3.4 号圈问:何1、2 号比有什么不一样? 估计会发现:

44、圈中间有三条线。 4 号圈是扭着粘的。比1.2 号圈宽。 (2)猜一猜: 师:如果分别沿3、 4 号圈的任意一条线剪下去,猜一猜会出现什么结果? 估计: 3 号圈被剪断。4 号圈沿中线剪会剪断。4 号圈从左剪会成为正方 形。从右剪会变成一个大圈。沿4 号圈中线剪会剪断。3 号圈从左剪会变 大。 (3)试一试,师:根据自己的猜想试一试。 (4)汇报结果,并将图样帖与板前。 结果: 3 号圈被剪断:4 号圈从中线剪变成了一个大圈;从左右线剪变成 了一大一小套在一起的圈。 小结:大家通过亲自尝试发现和自己猜得不一样,所以实践出真知这句话 是对的。 3. 自主研究: (1)发现问题:观察黑板问:小小的

45、纸圈竟能有如此的变化,怎么样有 疑问吗? 提问,估计会提出:两个纸圈交叉在一起为什么能剪出一个正方形? 4 号圈从中线、 从左右线剪, 结果为什么不一样?3 号圈为什么剪断了?4 号圈从中线剪为什么没断? (2)自主研究: 小组选问题,集体研究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师巡视:可提示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纸圈外的几条线,粘时观察变化。 (3)小组汇报: 三、活动延伸 纸圈还有很多秘密,你还想知道什么? 自由提问,估计:扭2、3 次会剪出什么? 4 号圈和 1 号圈交叉粘再剪会出现什么? 一大 4 号圈和 1 号内交叉剪时会出现什么? 小组并激励。 四、活动总结:谈收获。 板书设计: 剪纸圈 教师实

46、物投影,随机板书 课后反思: 第页 共页 19 第八课:直升飞机为什么能垂直升降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基本活动:比较两类飞行器说说直升机和普通飞机有什么不同猜猜直升机能垂直升 降的原因拓展与延伸:做个竹蜻蜓研究直升机原理研究创新活动建议 教学内容: 2932页,直升飞机为什么能垂直升降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竹蜻蜓的过程,培养学生使用简单工具的能力,初步培养对作品的设计意识。 2、 通过对竹蜻蜓的研究, 感受螺旋桨在旋转时产生的向下推力,进而联系直升机升空的道理, 使学生了解玩具中的小道理可以发展成为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大道理。 3、通过制作和研究竹蜻蜓的过程,对浆面结构的认识和竹蜻蜓升

47、空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使用简单工具的能力,初步培养对作品的设计意识。 教学难点: 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制作竹蜻蜓的学具,剪刀、胶水、砂纸等。教师准备:自制竹蜻蜓。 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谜语导入 基本活动 拓 展 与 延 伸 通过谜语,导 入新课,引出 直升机。 通 过 比 较 直 升 机 和 普 通 飞机的不同, 发 现 直 升 机 可 以 垂 直 升 降 的 特 点 进 而 从 直 升 机 具 有 螺 旋 浆 这一特点“猜 一猜”,引导 学 生 猜 测 直 升 机 所 以 能 够

48、垂 直 升 降 的原因,从而 学 习 科 学 研 究的方法。 一、谜语导入: 直升机,像蜻蜓, 不用跑道能飞行。 垂直升降真方便, 道理谁能说得清。 二、基本活动:比较两类飞行器 谈话:直升机和普通飞机, 都是人造的航空飞行器, 但直升 机不用跑道就能够垂直升降,真是太方便了!这是为什么呢? 活动 1、说说直升机和普通飞机有什么不同? 从形状、大小、结构性能等几方面, 比较直升机和普通飞机。 活动 2、填写表格:猜猜直升机能垂直升降的原因。 学生猜测可能的原因。 三、拓展与延伸: 做个竹蜻蜓研究直升机原理。 谈话:现代直升机的旋翼, 从基本原理上看, 就是一个大的 竹蜻蜓。那我们就试着做一个竹

49、蜻蜓, 用来研究直升机垂直升降 的道理吧! 布置学生准备的材料: 准备:一块长 160 毫米、宽 15 毫米、厚 3 毫米的竹片,一 根长 200 毫米左右的细竹棍。 在竹片的中心,钻一个适当的小孔。 以小孔为中心, 在距小孔适当距离处, 用小刀把竹片两侧削 磨成方向相反的斜面。 把小棍一端涂上乳胶,插到竹片的小孔里,粘牢。 第页 共页 20 板书设计: 直升飞机为什么能垂直升降 直升机,像蜻蜓, 不用跑道能飞行。 垂直升降真方便, 道理谁能说得清。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研究 填写 P32页 的表格 创 新 活 动 建 通 过 制 作 和 研 究 竹 蜻 蜓 的过程,对浆 面 结 构 的 认 识 和 竹 蜻 蜓 升 空 原 因 的 分析,培养学 生 分 析 问 题 的能力;学生 通 过 合 作 学 习的过程,培 养 合 作 和 交 流的能力 四、研究:用竹蜻蜓进行研究。 竹蜻蜓做好后,就可以用它模拟研究直升机的飞行啦! 1、用双手掌夹住竹蜻蜓尾部的木杆来回搓动,看看有什么 感觉,会感到有风吹到自己的手上吗? 2、如果有风吹到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