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一课第2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3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525915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一课第2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3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一课第2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3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一课第2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3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一课第2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3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一课第2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3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一课第2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3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一课第2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3 Word版含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古今言殊之文言文复习教学目标1.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教学重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五册文言文复习。考点分析: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与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5筛选文中信息,概括主要内容,分析作者观点考点: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阐析:本考点值得注意的地方:“常见实词”这

2、是考查范围;“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察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情况,又是考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时:第二课时课型:复习课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导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汉语古今语音的演变。2、掌握汉语古今词汇的演变。3、掌握汉语古今语法的演变。教学重难点掌握并应用古今汉语词语、语法的变化。预习检测阅读p6-P10,完成以下填空。1从古今词语的词形变化看,古代汉语是以_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_词为主。2随着新事物的出现,语言也要相应地产生新词来表达这些新事物,如_等 (列举出课本以

3、外的五个新词)。随着旧事物的消亡许多旧词语也不用了,如_(列举课本以外的五个旧词语)。3词义演变的方式主要是_。词语意义的引申变化有三种情况:_、_、_。4.汉语的演变包括_、_、_。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和句子中,你能发现并归纳古今语音演变的原因类型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汉代西域有大月氏、小月氏。女红 阿房宫 太子洗马 天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我们可以通过文言文中的语音异读产生的原因把语音异读分为:_ 、_和_。汉语语

4、音的变化包括_、_、_以及_的变化。译一译:阅读下面文字找找看古今汉语在词形上有那些变化?写在下面词语词形变化的相应位置。褚彦回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山名),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彦回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彦回下帘不视也。又有门生盗其衣,彦回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彦回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汉语词语的演变(一):词语的词形变化.在原来的单音词

5、加上词头(前缀)或词尾(后缀),成为现代汉语的多音词。如:虎老虎;斧斧头。.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合成一个现代汉语的多音词。如:照照耀;赠赠送。.原来的单音词被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多音词所替代。如:伐攻打;川河流。(二):词语的消长变化(三):词语的词义变化(阅读P9,试着举出一些古文学习中词义变化的例子。)(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四):词语的替换变化现实中某类现象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表达这种现象的词语发生了变化。(1)社会的因素:(2)观念的改变:(3)语言系统内部因素: 趁热演练:1古代汉语中表示“行走”的词因使用场合和

6、方式的不同而有区别:在堂上中步走叫 “行”,在堂上举足徐行叫_,在门外快走叫_,在中庭快走叫_,在大路上疾行叫 _,在草丛山林中走叫_, 在水中走叫_。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中国:中原地区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能够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表示原因 D.谋臣与爪牙之士 爪牙:牙齿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相对于现代汉语词义扩大的一项是() A郑人击简子中肩,毙于车中。 B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 C空谷传响。 D金就砺则利。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相对于现代汉语词义缩小的一项是() A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B曹操

7、自江陵将顺江东下。C河阳之北。 D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5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邹忌讽齐王纳谏。 C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 D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水,无以饵其口,坐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战国策秦策三)文中除人名、地名外,古今意思一致的字有_。意义未变,现在不能单用的有_。意义未变,但使用上受到很大限制的有_。文中所用的意思现在已经不用的有_。“橐载”的意思是_,这种格式在古汉语语法中叫_。“蒲伏”的意思是“匍匐”,因

8、为两者同为_,音近而相通。汉语语法的演变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课本所列的典型句子在语法上有什么不同?1下列对文言文中固定结构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言文中的“何为”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为什么要呢”。 B文言文中的“见于”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 C文言文中的“如何”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又怎么样呢”。 D文言文中的“以为”相当于现代 汉语中的“把当作”。 2下列关于汉语的演变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而现代汉语中根本不存在这种现象。 B古代汉语常常用“者也”来表示判断语气,而现代汉语中通常用动词“是”来表达。 C古代汉语中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通常要

9、放在动词前,而现代汉语的动宾结构中宾语都是放在动词后面。 D“甚矣,汝之不惠!”是个倒装句,现代汉语的意思是:你太不聪明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词类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将军身被坚执锐。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沛公军霸上。 D二月草已芽。 4.翻译下面句子。(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2)吾谁欺?欺天乎?(3)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4)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第二课时:桓阶传文言文阅读原文: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也。太守孙坚举阶孝廉,除尚书郎。父丧还乡里。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

10、后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表举州以应绍。阶说其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于义,未有不败者也。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晋文逐叔带以纳王。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羡曰:“然则何向而可?”阶曰:“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而为之内应,不亦可乎!”羡曰:“善。”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迁赵郡太守。魏国初建,为虎贲中郎将侍中。时太子未定,而临葘侯植有 宠。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魏书称阶谏曰:“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

11、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又毛玠、徐奕以刚蹇少党,而为西曹掾丁仪所不善,仪屡言其短,赖阶左右以自全保。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遣徐晃救之,不解。太祖欲自南征,以问群下。群下皆谓:“王不亟行,今败矣。”阶独曰:“大王以仁等为足以料事势不也?”曰:“能。”“大王恐二人遗力邪?”曰:“不。”“然则何为自往?”曰:“吾恐虏众多,而晃等势不便耳。”阶曰:“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馀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太祖善其言,驻军于摩陂。贼遂退。文帝践阼,迁尚书令,封高乡亭侯,加侍中。阶疾病,帝自临省。后阶疾笃,遣使者

12、即拜太常,薨,帝为之流涕,谥曰贞侯。子嘉嗣。(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桓阶传)桓阶传文言文阅读题目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B.今太子 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C.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D.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

13、益重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廉,汉代选举官员的科目,推举孝悌之人和廉洁正直之士。陈情表作者李密就曾被举荐为孝廉。B.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魏时丞相、大将军及司徒、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C.阼是指帝王登位或祭祀所登的台阶,用来借指帝位。践阼,是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后指帝王即位。D.古代等级森严,天子之死谓之“崩”。“薨”,是用来称诸侯或大官的死。普通老百姓的死称为“不禄”。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桓阶受孙坚的举荐入仕,后来孙坚战死,桓阶为了报答提携之恩,不惧危险,向刘表请求为

14、孙坚治丧。B.桓阶劝说太守张羡在官渡之战中支持曹操,并准确地预见了官渡之战曹操胜利、袁绍覆灭的结局。C.毛玠、徐奕为人刚直少同党,对丁仪等不友好,多次出言攻击他们,全靠桓阶调解才保全他们。D.曹仁被关羽围困,徐晃救援未成。曹操想亲征,询问群臣意见,群臣认为非亲征不能解围,唯独桓阶反对。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明府必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羡曰:“然则何向而可?”(2)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 以大王远为之势也。桓阶传文言文阅读答案1.A 2.D3.C4. (1)您想要建立功业昭明道义,保全福禄远离灾祸,不应该跟他做法相同。张羡说:“既然如此

15、,那么我倾向哪一方才行呢?” (2)如今曹仁等人处于重重围困之中拼死坚守而没有叛变,确实是因为大王在远方为他们造势。桓阶传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桓阶,字伯绪,是长沙临湘人。长沙太守孙坚推荐桓阶为孝廉,朝廷任命他做尚书郎,因父亲去世回到乡里。正赶上孙坚攻打刘表战死,桓阶冒着危难到刘表处请示参加孙坚丧事,刘表认为他讲道义而赞许他。后来魏太祖(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互对抗, 刘表率领荆州来响应袁绍。桓阶劝说长沙太守张羡:“办大事不从道义出发,没有不失败的,所以齐桓公率领诸侯来尊崇周天子,晋文公驱逐了叔带来接纳周王。现在袁绍违反了这一点,可是刘表响应他,这是招致灾祸的做法。您想要建立功业昭明道义,保全福禄远

16、离灾祸,不应该跟他做法相同。”张羡说:“既然如此,那么我倾向哪一方才行呢?”桓阶说:“曹公虽然力量弱小,但依仗道义而起兵,拯救朝廷的危难 ,接受皇帝命令而讨伐有罪的人,谁敢不服从?现在如果占据四郡据有三江之地来等待一曹公来到,为他做内应,不也行吗?”张羡说:“好。”曹操平定荆州,听到桓阶曾为张羡出过计谋,很惊奇,征召他为丞相掾,升任赵郡太守。魏国初建,任虎贲中郎将侍中。当时太子还未定,临茁侯曹植又有宠。桓阶多次在曹操面前说曹丕有品德,年龄大,应立为太子。公开说和密谏,前后十分恳切。魏书记载桓阶劝谏说:“如今太子仁义在你各个儿子中是最好的,名扬海内,仁慈圣明明达世情,天下没有谁不知道,然而刚刚大

17、王拿曹植来问我,我确实迷惑不解。于是曹操知道桓阶恪守正道,更加看重桓阶。另外毛玢、徐弈因刚强不阿和不结帮派,西曹掾丁仪对他们很不友好,多次在曹操面前说他们的短处,全靠桓阶调解才保护了他们。曹仁被关羽围攻,曹操派徐晃前去救援,没有解围。曹操准备亲自南征,因此询问群臣。大臣们都说:“大王要不快点走,就要失败了。桓阶独自说:“大王你认为曹仁 等人遭到战事,能够正确处理吗?回答说:“能。“大王你是否怕他们二人不全力以赴吗?.回答说:“不。“既然这样,那么你为何要亲自出征?“我恐怕敌人势众,徐晃等力量不够。”桓阶说:“如今曹仁等人处于重重围困之中而没有叛变,确实是因为大王在远方为他们做后盾。处于必死之地

18、,一定有以死抗争的想法。外有强大的援救。大王巡视六军以表示有余力,何必忧虑失败而亲自前往?”曹操认为他的话很对,驻军于摩陂,敌军后来撤退。曹丕登基,升桓阶为尚书令,封高乡亭侯,加封侍中。桓阶生病,曹丕亲临探问。后来桓阶病重,曹丕派遣使者加封太常,桓阶死,曹丕为他痛哭流涕,谥号贞侯。儿子桓嘉继承爵位。刘炜传文言文阅读原文: 刘炜字有融,慈溪人。正统四年进士。授任南京刑科给事中。副都御史周铨以私憾挞御史,诸御史范霖、杨永与尚褫等十人共劾铨,炜与同官卢祥等复劾之。铨下诏狱,亦讦霖、永及炜、祥等。王振素恶言官,尽逮下诏狱。霖、永坐绞,后减死。他御史或戍或谪。炜、祥事白留任,而铨已先瘐死。炜累进都给事中

19、。景泰四年,户部以边储不足,奏令罢退官非赃罪者,输米二十石,给之诰敕。炜等言:“考退之官,多有罢软酷虐、荒溺酒色、廉耻不立者,非止赃罪已也。赐之诰敕,以何为辞?若但褒其纳米,则是朝廷诰敕止直米二十石,何以示天下后世?此由尚书金濂不识大体,有此谬举。”帝立为已之。山东岁歉,户部以尚书沈翼习其地民瘼,请令往振。及往,初无方略。炜因劾翼,且言:“其地已有尚书薛希琏、少卿张固镇抚,又有侍郎邹干、都御史王竑振济,而复益之以翼,所谓十羊九牧。乞还翼南京户部,而专以命希琏等。”从之。平江侯陈豫镇临清,事多违制。炜劾之,豫被责让。明年,都督黄竑以易储议得帝眷,奏求霸州、武清县地。炜等抗章言:“竑本蛮僚,遽蒙重

20、任。怙宠妄干,乞地六七十里,岂尽无主者?请正其罪。”帝宥竑,遣户部主事黄冈、谢昶往勘。还奏,果民产。户部再请罪竑,帝卒宥焉。昶官至贵州巡抚,以清慎称。炜天顺初出为云南参政,改广东,分守惠、潮二府。潮有巨寇,招之不服,会兵进剿,诛其魁。改莅南韶。会大军征两广,以劳瘁卒官。刘炜传文言文阅读题目: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劾,检举、揭发的意思,在封建时代,大小官员均具备弹劾其他违法官员的资格。 B、言官,古代封建官僚结构的一个较重要的构成部分,他们主要负责监督与上谏。 C、戍、谪,文中“谪”“戍”有别,前者指降职流放,后者指封建时代将有罪的人派到远方防守。 D、

21、储,即储君,也叫太子或东宫,封建时代皇帝立储可私自进行,也可与大臣商议。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炜履行职责,敢于纠弹官员。副都御史周铨因私怨鞭笞御史,激起众多御史的不满,纷纷弹劾周铨,担任刑部给事中的刘炜也加入其中。 B、刘炜明辨是非,建议坏官勿用。他斥金濂以“输米”换“诰敕”的做法为“谬举”,认为那些散漫暴虐、沉溺酒色和不讲廉耻的人坚决不能任用。 C、刘炜注重实效,反对政出多门。他认为灾区已有尚书、少卿、侍郎、都御史一干人等,再增加沈翼,就是十羊九牧,建议把沈翼召回南京户部。 D、刘炜任职地方,为政尽心竭力。他在广东管理惠、潮二府时,对潮州寇贼采用坚

22、决打击的策略,消灭了贼首;改任南韶时,因劳累死在任上。 3、翻译句子。(1)户部以边储不足,奏令罢退官非赃罪者,输米二十石,给之诰敕。(2)山东岁歉,户部以尚书沈翼习其地民瘼,请令往振。刘炜传文言文阅读:刘炜,字有融,是慈溪人。正统四年考中进士,被授任南京刑科给事中。副都御史周铨因私人怨恨鞭笞御史,众御史范霖、杨永和刘炜、卢祥等。王振一向憎恶谏官,都拘捕投入钦犯监狱。范霖、杨永被判绞刑,后来减罪免死。其他御史有的戍边有的谪降。刘炜、卢祥事情清楚后留任,而周铨已经先在狱中病死。刘炜多次升任至都给事中。景泰四年,户部以边境储备不足为由,奏请皇上让没有贪污罪行的被罢免的官员,缴纳粟米二十石,给予他们

23、封官受爵的敕书。刘炜等人进言说:“经考查罢免的官吏,多是散漫暴虐、沉溺酒色和不讲廉耻的人,不只是贪污之罪而已。赐予他们诰敕,用什么为理由?如果只是褒奖他们缴纳粟米,那么朝廷的诰敕就只值二十石米,用什么昭示天下后世?这是由于尚书金濂不识大体,有这样荒谬的举措。”皇帝为此立即禁止。山东年成歉收,户部因尚书沈翼熟悉那个地方民众的疾苦,请求派他去赈灾。等到沈翼去了以后,完全没有办法。刘炜因此弹劾沈翼,并进言说:“那个地方已经有尚书薛希琏、少卿张固镇守安抚,又有侍郎邹干、都御史王竑赈济,而又增加了沈翼,可称为“十只羊九个牧人”。请求把沈翼召回南京户部,而专门把此事命令给薛希琏等人。”皇帝听从了他。平江侯

24、陈豫镇守临清,事情多违背法制。刘炜弹劾他,陈豫被斥责。第二年,都督黄宏因更换太子的奏议而得到皇帝的赏识,上奏要求霸州、武清县的土地。刘炜等直言上书说:“黄竑本来是蛮夷官员,突然蒙恩担任重任。仗恃恩宠狂妄要求利益,请求土地六七十里,难道都是没有主人的土地?请追究他的罪过。”皇帝宽恕了黄竑,派户部主事黄冈、谢昶前去勘察。回京上奏,果然是百姓产业。户部有请求惩治黄竑,皇帝最终宽恕了他。谢昶任官至贵州巡抚,以清廉谨慎著称。刘炜于天顺初年出任云南参政,改任广东,分别管理惠、潮二府。潮州有强大的寇贼,招降他们不归服,会集兵力进行围剿,杀了他们的头颅。改任南韶。正逢大军征伐两广,因辛苦劳累死在任上。作业:裴文举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