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三 民为贵 教案1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526070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三 民为贵 教案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三 民为贵 教案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三 民为贵 教案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三 民为贵 教案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三 民为贵 教案1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三 民为贵 教案1 Word版含解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题民为贵授课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重点学习第1-3则,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2、借鉴和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说理艺术)。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三段四步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孟子“民为贵”思想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教学难点借鉴和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说理艺术)。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一、1、百姓比天大导入一曲百姓比天大,让我们沉醉的,不仅是醉人的旋律,更是歌中铿锵的誓言。百姓比天大,亏谁也别亏百姓。一生一世常思量,恩情要报答。其实,关注百姓,关注民生,不仅仅是今天的主旋律,早在战国时代,“亚圣”孟子就曾提

2、出“民为贵”的主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民为贵一文.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你认为学习本课,我们应掌握哪些内容呢?导入二、预习检测二、万语千言总关音预习检测 为下列红色词语注音。稷_ 粢乘_ 桀_ 獭_ 圹_ 朝觐_ 所恶勿施_ 苟为不畜 _ 虽欲无王 _ 于传有之_j、z chng、ji、t、kung、jn、 w 、 x 、wng 、zhun 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小组探究成果展示三、1、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完成重点文言知识归纳。 前面我们已经确定了学习目标,现在我们一一来完成,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对这一目标,我们采用分组讨论、合作探

3、究的方式完成。先给3分钟的时间,分组讨论,然后选派代表,展示小组合作成果。(满分10分,缺一处扣一分)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2、小组探究成果展示(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针对展示效果评分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展示小组探究成果四、脉络梳理四、梳理1、读,思考:本课选文均是围绕“-” 的思想展开论述的。 第一则提出“-”的观点。 第二则提出“-”的观点。 第三则分析了“-”的原因。2、剧表演(第二则)点拨梳理脉络课本剧表演五、课堂反馈练习五、课堂反馈练习 (一)孟子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

4、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齐读1、下列句子中红色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得天下有道 道:方法B、所恶勿施,尔也 尔:这样C、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 圹:原野D、虽欲无王,不可得也 虽:虽然2、下列句子中对“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代词,指代百姓)

5、B、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C、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代词,指代百姓)D、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都是“的”的意思)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仁者无敌。B、孟子认为,得民心是有方法的,只要己所不欲,勿施于民就可以了。C、孟子用“獭”“鹯”的比喻指出,天下暴虐无道的诸侯不可能得民心,想在天下称王,也是不可能的。D、孟子认为当今想称王的人,平时不施行仁政,没做过多少赢得民心的事,而想成就王业,那也是不可能的。(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

6、,尔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反馈联系(抢答)六、分析孟子的比喻论证艺术及民本思想六、1、以第三则为例,分析孟子的比喻论证艺术。 个读 示例:我找的句子是 -,用比喻,作用是-如“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把民心归附的情形巧妙地比做“水之就下”“兽之走圹”,形象贴切,易于明白;用“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来形象地比喻“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把抽象的道理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比拟,形象生动;而“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则结合现实,说天下诸侯即使有成就王业的愿望,也不过是如同患了痼疾却无良药救治的病人,把大事化小,用日常生活现象比喻治国的大道理,简洁明确

7、,既具有文学性,又具有思辨色彩,让人易于接受。2、本文中,孟子是如何处处体现他的民本思想的?孟子在“民为贵”一章中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果国君危害国家,人民就可以推翻他。“齐宣王问曰”中孟子认为:天子贼害仁义,不过是独夫民贼而已,理应被诛灭。“桀、纣之失天下”一章则更明确地评论夏桀、商纣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民心。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与否取决于民心的向背,要想赢得民心,就要“民之所欲与之聚之,民之所恶勿施”。这样,百姓归附有仁德的国君,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可阻挡。指导分析合作探究七、拓展延伸七、你还能从中国历史中找出“失民心者失天下”的例子吗?1、鸿门宴中的刘邦和项羽

8、。2、民生亮点(图片展示):扶贫攻坚-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教育公平-每个孩子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改善生态-人蓝天下呼吸。引导拓展八、小结八、小结(尚书)中就有 “民惟邦本,本固君宁”的句子,不同的时代,人们从不同的角度阐释着“民本”的主张,让我们一起体悟古今志士仁人的民本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泽东) 4、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习近平) 小结板书设计第一组展示区 第二组展示区 第三组展示区 第四组展示区小组得分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