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心得体会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不仅表达了对老年群体的关爱,更寄托了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作为年轻干部,我们应当深刻领会这一重要回信的精神内涵,传承老一辈的信念与精神,共同绘制出时代苍穹的辉煌篇章。一重阳节送关爱,传承忠诚信仰在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为老干部、老党员、老年群体送去关爱,是我们年轻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关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照顾,更是精神上的传承。我们要学习老一辈对党忠诚、矢志不渝的信仰,将这种信仰传承下去,使之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杨、
2、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要紧跟老一辈的步伐,将他们的信仰、精神和情怀传承下去,让晚霞与朝阳一起辉映”时代苍穹”。二信仰的传递,让晚霞朝阳辉映“许党报国”的时代苍“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这是对信仰的坚守,也是对国家的忠诚。我们要学习老一辈的信仰,将这种信仰传递给更多的人。在新时代,我们要坚定“愿得此身长报国”的人生志向,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以老一辈为榜样,时刻保持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对人民的敬仰。我们要将信仰的火种传递给更多的人,让信仰的力量成为推
3、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强大动力。三初心的共鸣,让晚霞朝阳辉映“躬耕为民”的时代苍“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对人民的深情厚谊。我们要学习老一辈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初心,将这种初心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要时刻牢记初心,将初心与使命融入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基层,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晚霞与朝阳一起辉映“躬耕为民”的时代苍穹,共同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四行动的感染,让晚霞朝阳辉映“逐梦圆梦”的时代苍“吹尽狂沙始到金”,这是对奋斗精神的生动诠释。我们要学习老一辈拼搏奋斗的精神,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为实现民
4、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要以老一辈为榜样,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勇往直前,砥砺前行。我们要将行动的感染力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晚霞与朝阳一起辉映“逐梦圆梦”的时代苍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既是对老年群体的关爱,也是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要牢记嘱托,传承老一辈的信仰、精神和情怀,共同绘制出时代苍穹的辉煌篇章。让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晚霞与朝阳共同辉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学习领会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心得体会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银
5、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赞扬老年志愿者“利用所学所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展现了新时代中国老年人的精神风貌”,并表示,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杨、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年人的深情关怀、对老龄工作的深切期许,让广大老年人和老龄事业工作者倍感温暖、信心倍增,为推进新时代老龄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老年人不仅是家庭的重要成员,更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经验、智慧,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资源。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更是社会各个群体共同参与、共同受
6、益的过程。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参加“银龄行动”的老年志愿者累计有700余万人次,开展援助项目4000多个,受益群众4亿多人次。老年志愿者通过奉献社会,丰富了社区文化,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他们积极参加志愿活动,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年青一代树立了榜样,展现了“老有所为”的积极老龄化理念。这也为更多老年人参与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参照和指引。“夫孝,德之本也”。新时代以来,我国不断构建和完善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老龄事业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生活保障。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逐
7、步普及,老年医疗保障体系日益健全。与此同时,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也得到了广泛推广,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养老需求。老年教育和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各地积极开展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等项目,让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日趋丰富。在社会各方的不懈努力下,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切实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截至2023年末,我国老年人口已接近3亿。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如何更好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通过提升老年人的数字素养和技能培训,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使他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继续发光发热,既是对他们多
8、年积累的经验和智慧的尊重,也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老龄化不仅关注老年人个体的健康与幸福,更是提升社会福祉的具体体现。让老年人继续为社会服务,不仅能减轻社会保障的压力,也有助于老年人培养丰富的生活方式,提升个人身心健康水平,增强个体生活的价值感和幸福度。可以说,这是个体与社会实现双赢的重要途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共同的事业,需要每一个群体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老年人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专业技能,他们可以通过担任顾问、导师等角色,为年青一代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部分有余力的老人还可以直接参与市场就业,开启事业新篇章。同时,老年人也可以参与社区治理和社会服务,为构建共建共治共
9、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新方案、贡献新思路。让更多老年人更好发挥余热展现担当,离不开适宜的环境和条件。这有赖于各级党委和政府持续发力,对老龄工作投以更大关注和资源。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方面不断完善政策,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同时,鼓励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文化教育等经济社会活动中来,使他们能够继续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为现代化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银发力量”。只有社会各方主体协同努力,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尊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让广大老年人生活得更舒心更快乐,在更大的舞台上发光发热。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把老年人生活保障好、作用发挥好
10、权益维护好,加快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激活和凝聚更多“银发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多新动能。学习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总书记的回信恰似一盏璀璨明灯,为“银龄行动”的老年志愿者们照亮了前行之路,同时也为全社会树立起尊老敬老、高度重视老年人价值的鲜明导向。老年人,无疑是党和国家的珍贵财富。他们历经岁月的磨砺,沉淀下丰富的人生经验与无穷智慧。“银龄风采”志愿行动传递正能量。在“银龄行动”中,那些老年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老有所为的深邃内涵。他们踊跃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凭借自身所学所长,倾
11、心服务基层、热忱服务群众,向社会源源不断地传递着正能量。他们的身影活跃在社区、学校、乡村的各个角落,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温暖与关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生动展现了新时代中国老年人的昂扬精神风貌,已然成为社会上一道绚丽夺目的风景线。“银发力量”积极进取贡献现代化。始终保持老骥伏杨、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乃是老年朋友们的宝贵品质。在人生的晚年阶段,他们并未选择安逸地享受生活,而是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全力投入到社会建设之中。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着“银发力量”。无论是在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还是在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老年朋友们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他们的贡献既体现在
12、物质层面,更彰显于精神层面,为年轻人树立起光辉榜样,激励着后人奋勇前行。“重视老龄”完善举措营造好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高度重视老龄工作,紧紧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完善政策举措,全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老年人的生活保障、作用发挥以及权益维护,乃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大对老年人的关爱力度,持续提高养老服务质量,让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同时,要积极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搭建广阔平台,让他们在社会建设中持续发光发热。还要加强对老年人权益的保护,坚决打击侵害老年人权益的违法行为,让老年人生活得安心、放心。“银龄行动”是一个精彩的开端,它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老年人
13、的无限潜力与巨大价值。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要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高度重视老年人的作用,为老年人创造更加优越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携手共进,充分发挥“银发力量”,共同铸就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拼搏。相信在老年朋友们的积极参与下,我们的社会必将更加和谐、美好,我们的国家也必将更加繁荣、富强。“跨前一步”,以多元融合“拓”圈子,赋能社区养老多样化。社区养老应以老年群体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为导向,整合各类优质资源,拓宽老年服务“朋友圈”,打造舒适的社区适老环境,构建”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社区要切实做好实地调研和老年人需求分析,在职能部门的科学指导下,合理设置
14、养老服务功能区,将日间照料、健康管理、文化休闲等功能有效接入,实现服务互融、公益互助,让老年人享受到舒心可靠的为老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强党建引领,释放融合发展效应,同政府部门、医院学校、银行企业等部门双向联动、链接资源,以社区“点单”,服务“送餐”的形式,量身定制“为老服务”清单,将社区打造成养老宜居之地。“跨前一步”,以政策帮扶“强”保障,编织居家养老幸福网。职能部门应积极出台各类养老为老服务政策,通过“提标扩面”老年人助餐、精准开展小区及家庭“适老化改造”等,在均衡公平中提优养老服务。在充分听取老年人需求的基础上,适当吸收家庭成员的合理诉求,为老年人家庭“分门别类”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同时,加强对第三方的指导监督,通过日报、月反馈等形式做好动态跟踪,并将好的机制做法固化下来,以此保障居家养老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以社区为主导,积极引入各方力量,发挥物业管家、楼道长等群体的作用,为老年人“建档立卡”做好跟踪,提供简单的家政和上门护理服务,不断织密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幸福可感的居家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