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说课稿.doc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4528795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拿来主义》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拿来主义》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拿来主义》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拿来主义》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拿来主义》说课稿.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拿来主义说课稿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拿来主义,它是高中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四册(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的第一篇。 拿来主义一文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方面的一篇杂文。鲁迅先生的杂文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犀利幽默”是其语言特点。因果论证、比喻论证是其突出的论证方法。另外本文形成于本世纪30年代,作者写此文有极强的针对性,这与今天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半个多世纪之久。 根据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领“拿来主义”的真正含义,懂得“拿来主义”基本精神在当前改革开放中的现实意义。 2、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3、学习本文运用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尤其学习并掌

2、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高中的二年级的学生,对议论文体已熟知了,但对议论文的把握程度还只停留在运用引证和例证这两种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来阐明一个道理的水平上,而其它的论证方法如较常见的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还未掌握,并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尚在进一步形成中。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文特点,我确立本文重点及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透过词语的表面,分析文章中的深刻内涵,并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3、。 2、学习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理清思路,体会作者推理的逻辑性。教学难点:1、体会鲁迅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2、掌握因果论证、比喻论证法。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第二,重视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并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其次采取如下方法:第一,充分预习。利用早读或者一堂课的时间,要求学生自己研习本篇课文。(内容包括: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掌握生字生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学能力;第二,分解重点、难点。本课将分两课时进行,把因果

4、论证和比喻论证的学习依次安排第一、第二两课时中,以确保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第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堂上的随机情况,通过问题式教学法、概念比较法、拓展探究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包括:理清文章层次,分析17自然段,分析因果论证方法,掌握作者论证的内在逻辑性。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 冯骥才出访法国,在一次出席法国人欢迎他的宴会上,许多西方记者蜂拥而至,接二连三地向他提一些问题。其中一个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骥才幽默地答道:“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冯骥才的回答

5、顿时博得了众人的喝彩和掌声。冯先生机智的回答表示出了我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那么对文化遗产我们又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呢?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的拿来主义,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下面我主要谈一下我是如何突破因果论证这一重点即难点的。在此我所把握的总的方法是:提出问题,给学生搭知识台阶,引学生思维上路,也就是说教者从学生实际出发,紧扣教材,由浅入深地设置一连串有内在逻辑性的问题,一环紧扣一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经过独立思考或共同讨论,得出每一问题的准确答案,在这里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故我决定从如下三步着手: 第一步:从“果”入手,切中要害 问题:1、文题“拿来主义”

6、的内容是什么? 2、第7自然段用了“所以”一词表示结果,而“原因”又是什么呢?即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 第1题的设置针对全体学生,意在引导学生学会读书,抓住要点,同时为第2题的提出做铺垫;第2题的设置有一定难度,意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此就很有必要搭知识台阶。 第二步:由浅入深,设置问题 问题分为三阶梯度,每梯度的问题即为一个高度的台阶,学生每得出一个答案就登上一个台阶,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第一梯度可设置这样一些问题: 1、什么是“闭关主义”? 2、什么是“送去主义”? 3、作者依次摆了哪些事情来说明的? 4、如何理解这两句话:A但终“不知后事如何”;B也可以算显得的一点进步了。C叫做“发

7、扬国光”。第二梯度可设置这样一些问题: 1、“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区别和联系?(“闭关主义”误国,“送去主义”卖国,其后果是“送来”了侵略。都是卖国投降政策。 “闭关”导致“送去”。) 2、作者是怎样批驳“送去主义”的? 3、“抛来”“抛给”“送来”“拿来”的含义各是什么?(分别是中性、嗟来之食、侵略)第三梯度:可设置这样两个问题: 1、作者为什么批驳“送去主义”?有几点原因? 2、作者对“送来”的态度如何?为什么?至此第一步的第3题的答案就圆满了。 设置三个梯度习题的根据,主要是针对学情,因材施教。第一梯度适合全体学生、第二梯度适合多数学生我们时刻要以课本为蓝本,重在培

8、养素质,以上习题主要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包括:分析8-10自然段,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方法。 比喻论证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论证方法,是本课时重点中的重点。对此重点的突破,我主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采用讨论和训练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方法,交逐步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第一步:先搭知识台阶,由教者交待什么是比喻论证。在此主要体现教师为旨的原则。 第二步:分析89自然段,讨论这一部分论证方法 在此主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第八段设置问题:1、对待文化遗产有

9、哪几种态度、行为,作者是如何评价的?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2、“大宅子”“孱头”“昏蛋”“废物”各比喻什么?第九段设置问题:1、 对整个文化遗产是否一概而论,分为几类?分别如何对待?(用书上话回答) 2、“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 姨太太”各比喻文化遗产中的哪一部分? 设问意图:第1题是基础,从而进行知识迁移形成能力,而且为第2题搭台阶,逐层深入,再采用设问、类比启发并辅之以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三步:明确比喻论证与比喻句、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的区别,加深对比喻论证的理解。 问题:1.第三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判断下面这段话是否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在

10、这种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 让学生讨论和回答,使其在分析对比中加深对比喻论证的理解,逐步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第四步:对第8、9两段综合提问。重新阅读第8、9 段,想想作者为了更清楚地阐明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除了使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之外还用了什么方法?启发:作者的目的是要阐明“拿来主义”的做法,为什么还要分析“孱头”“昏蛋”“废物”的表现呢?(将性质截然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论证方法叫对比论证。对比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增强论证效果。) 本文的论证方法除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之外,还有其他的论证方法吗?(留作课下思考,启发第3段)第五步:合作探究,

11、讨论第10段课文最后只有短短的五句话,但是却精确、中肯地提出改造民族精神和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真知灼见。这五句话提出了五个问题:(用书上的原句回答)1、 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2、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3、正确继承文化遗产能起到什么样的积极作用?4、正确继承文化遗产,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5、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何在?第六步:设计练习:课堂练习:“拿来主义”在今天还适用吗?可以用在哪些方面呢?课外练习:1、模仿画线句,再写两个结构与之大体相同的比喻句。有人说,人生之美在于平凡而伟大的选择;有人说,人生之美在于抗争、拼搏的经过;有人说,人生之美在于坦然面对平凡而真实的结局但我认为,人生之美在于梦想永存!梦想是一首高亢激昂的歌曲,只要它还唱着,屡遭打击与磨难的心就不会沉寂落寞;梦想是 ;梦想是 。 2、在“个性”“宽容”“信念”话题中,任选一个,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精彩片段。 以上教学过程设计,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落实教学的各个环节,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发挥其主体的积极性,又辅助相应的训练,应该会达到好的教学效果。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