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二十三化.doc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4528897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化学二十三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学化学二十三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化学二十三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化学二十三化.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化学“二十三化”1、氧化:还原剂分子中的某种原子失去电子的过程;2、风化:结晶水合物露置空气中后自然地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过程;3、净化:去除杂质的过程;4、歧化:发生在同一种物质中的同一种元素上的自身氧化-还原的过程;5、板结硬化:土壤长期施用酸性化肥(如硫酸)而使土壤变硬的过程;6、碳化:部分物质被浓硫酸脱水而变黑的过程;7、软化: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去掉水中较多Ca2+、Mg2+的过程;8、催化:加入新物质而改变化学反应速度的过程;催化是一种化学过程,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9、钝化:冷、浓的硫酸和硝酸遇到某些金属物质而合金属物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酸继续与金属反应的过程

2、;10、酸化:向某种物质中加入稀酸使之呈酸性的过程;11、熔化:给固态物质加热使之成为液态的过程;12、液化:降温或加压使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13、气化:加热或降压使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14、水化:不饱和有机物与水的加成反应过程,如CH2=CH2+H2OC2H5OH;15、硝化:有机物与硝基发生的取代反应的过程;16、磺化:有机物与磺酸基(-SO3H)发生的取代反应的过程;17、卤化:奇特一卤基(-X)发生的取代反应的过程;18、裂化: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裂化有热裂化和催化裂化两种。19、酯化:醇与酸发生分子间脱水而生成酯的过程;2

3、0、硬化或氢化:液态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有催化剂(如Ni)存在并并加热加压的条件下,可以跟氢气起加成反应,提高油脂的饱和程度,生成固态的油脂(饷脂肪酸甘油酯)的变化过程;21、皂化:油脂跟NaOH溶液反应而生成高级脂肪酸的钠盐和丙三醇的过程;22、老化:橡胶露置空气中,受空气氧化、日光照射等而使之变硬变脆的过程;23、硫化:向橡胶中加硫(负催化剂),减缓老化速度,改善橡胶的性能的过程。27、中学化学“二十种剂”1、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自身的性质、质量在反应前后均无改变的物质。2、干燥剂:酸性干燥剂:浓H2SO4、P2O5、硅胶;碱性干燥剂:碱石灰;中性干燥剂:CaCl2(不

4、能干燥NH3)。3、漂白剂:氧化色素:Cl2、O3、Na2O2、HNO3;与色素化合:SO2;吸附色素:活性炭。4、致冷剂;主要有液氨和干冰两种。5、吸收剂:是指实验室除去某种气体杂质较为固定和习惯的一种试剂。如欲除气体O2H2或COCO2CO2的H2OH2S乙烯或乙炔吸收剂炽热铜丝网炽热的CuO石灰水碱石灰CuSO4溶液溴水6、净水剂:主要有明矾和FeCl3两种。7、指示剂:主要有紫色石蕊试液、酚醛试液、甲基橙三种。8、铝热剂:又称助熔剂,如冰晶石(Na3AlF6),它能降低Al2O3的熔点而便利Al2O3的熔融态电解。10、抗冻剂:主要有乙二醇和丙三醇两种。11、凝固剂:指(NH4)2SO

5、4、Na2SO4等无机盐,将它们加入到胶体溶液中,以使胶体发生盐析而凝聚。12、脱水剂:指浓H2SO4,在某些某些中浓H2SO4能够把物质中的氢、氧两种元素按照水的组成比脱去。13、起爆剂:指雷酸汞(简称雷汞),在TNT爆炸时作引爆用。14、硝化剂:在苯的硝化反应中,浓HNO3作反应物,又称硝化剂。15、磺化剂:在苯的磺化反应中,浓H2SO4作反应物,又称磺化剂。16、离子交换剂:用磺化煤(NaR)中的Na+与硬水中的Ca2+、Mg2+进行交换从而软化了硬水。17、防腐剂:在铁路施工上用ZnSO4溶液来浸枕木,防止木材的腐化。18、分散剂: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分散系,

6、微粒分散到其中的物质称分散剂。19、收敛剂:ZnSO4.7H2O可使有机体组织收缩,减少腺体的分泌。20、缓泻剂:Na2SO4在医药上可作缓泻剂。28、吸热反应记哪些?总的原则要记住:所有的水解和电离过程都是吸热的!大多数的分解反应都是吸热的,大多数的化合反应都是放热的。也有例外,应掌握:1、H2+I22HI-Q2、N2+O2放电=2NO-Q3、CO2+C=2CO-Q下面这个反应单独记:4、C+H2O(气)=CO+H2-Q29、无机物命名中的“过”、“多”、“高”、“亚”、“次”、“原”、“正”、“偏”1、“过”字附加字首,表示含过氧键(-O-O-)的化合物。如BaO2 Ba2+O-O2- H

7、2O2 H-O-O-H2、“多”字附加字首,表示含有该原子数多如 Na2S+(x-1)S=Na2Sx 其中Sx2-称“多硫离子”(-S-S-S-),X=2,3,43、“高”、“亚”、“次”附于字首,常用以表示人物中某一元素价态的高低或某种原子数目的多少。如某元素能生成几种含氧酸时,以其中较稳定而常见的酸为标准,叫“某酸”,较之多1个氧原子的酸叫“高某酸”,较之少1个氧原子的酸为“亚某酸”,再少1个氧原子的叫“次某酸”。例 HClO4 高氯酸 HClO3 氯酸 HClO2 亚氯酸 HClO 次氯酸; H3PO4 磷酸 H3PO3 亚磷酸 H3PO2 次磷酸。4、“原”、“正”、“偏”附于字首,常

8、用于表示缩水含酸的命名。含氧酸根中的氧氧原子数目与中心元素化合价相等的称为原某酸;原某酸脱去一分子水称“正某酸”,再脱1分子水称为“偏某酸”。如H5PO5 原磷酸 H3PO4 正磷酸 HPO3 偏磷酸。概括以上内容,应有以下两个特点:“高”、“亚”、“次”:氢数不变价态变;“原”、“正”、“偏”:价态不变氢数变。30、重要的化学史1、自从用原子分子论研究化学反应后,化学才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2、我国人民早在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晚期就会炼铁,战国晚期就会炼钢。3、我国在西汉时期,已发现了铁能从铜盐中置换出铜的反应,到宋朝初期,已把这个反应应用于生产,这种“胆水浸铜法”克国最早应用,它是湿

9、法冶金术的先驱。4、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5、拉瓦锡首先得到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结论。6、1700年,德国施塔尔提出“燃素说”,直到1774年,拉瓦锡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才彻底推翻了“燃素说”。7、早在1773年和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先后用加热某种物质的不同方法发现并制得了氧气。8、英国物理学家雷利和英国化学家拉姆塞用不同方法从空气中得到氩气。9、远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提出了朴素的原子学说;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10、恩格斯说:“火药

10、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验丰富西班牙传入欧洲。”人类最早使用的火药是黑火药,又称“褐色火药”,其主要成分是硝酸钾、硫黄、木炭,我国在唐朝以前就认识了火药,至宋代时火药已用于战争。11、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发现:如果让光线透过胶体,从侧面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12、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花粉悬浮在水中时,花粉的小颗粒作不停地无秩序的运动,这种现象称为“布朗运动”。13、1829年,德国人德贝莱纳根据元素性质的相似性提出了“三素说”;1864年,德国迈尔提出了六元素表;1865年,英国人纽兰兹提出八音律表;1869年,俄

11、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总结出元素周期律,且根据元素周期律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14、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提出了“在同一个原子里,没有两个运动状态四个方面完全相同的电子存在”的结论。15、德国物理学家烘特提出了“在同一亚层中的各个轨道上,电子的抱有成见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的结论。16、1873年,荷兰物理学家范德华首先研究了分子间作用力,因此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17、1884年,德国化学家勒沙特列提出了关于平衡移动的“勒沙特列原理”,又叫“平衡移动原理”。其内容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18、苯是在1825年由法拉第首先发现的,1865年德国的凯库勒提出了苯一头结构学说。19、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11年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20、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对探索生命的奥秘有着深远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