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十四写作课件.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528914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X 页数:226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十四写作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26页
(江苏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十四写作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26页
(江苏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十四写作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26页
(江苏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十四写作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26页
(江苏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十四写作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十四写作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十四写作课件.pptx(2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四 写 作,高考语文 (江苏省专用),1.(2018江苏,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 除外。(70分)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写作指导 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仍然是新材料作文题。材料有三个段落,实际上是三句话。 第一句话从日常生活出发,通过“花解语,鸟自鸣”的生动画面,触发考生想象,“处处”强调 “语言”的普适性和广泛性。 第二句话意在说明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语言,我们可以从中选其一种,缩小范围,在“打开”二 字上聚焦

2、发力。,五年高考,A组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第三句话从三个方面说明了语言的作用,指向三个立意角度。 新材料作文题的审题非常讲究思辨性。首先,我们要抓住关键词语。本材料的核心词是“语 言”。“语言”有大自然语言、人类语言,有生活语言、艺术语言、科技语言“语言” 可以让我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如:文学上的语言鲁迅、李煜、红楼梦平凡的世界 等;艺术上的语言音乐、电影、书法、绘画等;生活中的语言良言一句三冬暖、话不 投机半句多等。这篇作文有一个“选”的问题,即只能选择一个角度,然后深入发掘;还有一个 “扣”的问题,不能随心所欲转移中心词语。比如,写花鸟如何丰富这个世界的日常生活,要紧 扣“语”和“鸣”来写

3、;写音乐和雕塑如何创造独具魅力的艺术世界,要紧扣独特的艺术语言 来写,这样才符合作文的要求。 其次,要抓住二元关系。如果以第二句话立意,就要紧扣“语言”与其所“打开”的“世界” 这一组关系来写。第三句话有三组二元关系:“语言”与“生活”、“语言”与“生命”、 “语言”与“文明”。我们可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充分挖掘“语言”在某一领域内的意义与 价值。 附:分析趋势。由2015年的“智慧”到2016年的“个性与创新”,再到2017年的“车”,最后到,今年的“语言”,江苏作文命题循着平正厚重的路子走,考题贴近日常生活,容易下笔,选择空 间广。但在具体写作中考生应该避免的误区是:只抓取材料前面的现象而忽

4、略后面的关键句, 导致文章流于肤浅、空泛。 例文 犹见遗景诉古音 刘 蕾 夕阳欲颓,断桥残垣,圆明园中,孤独的藤椅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这里曾躺过一个疲惫的王 朝。 新时代的歌声响起,夕阳下的圆明园守着残垣,用它的语言,记录着那不堪回首的过往,以此祭 古。人们从圆明园看到了“过往”,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日出日落,它在那儿。 什么是文化语言之于我们?什么是历史之于我们?凄惨的夕阳和着圆明园的呜咽,讲述着那段 中华儿女不堪回首的沉痛历史,西风向晚诉说着悲愤。 现如今,一些著名作家和学者会在作品被指出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的差错后,匆匆修改,文字复 见于众人,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束,文化的缺失也理应

5、被揭示。被篡改的历史哭天喊地,古迹身上,那几处“疤痕”证明了一切,它们诉说着,用它们自己的语言。 古迹蕴含的语言,是文化的灵魂。我们的文字中楷书如泰山,行书如流水,草书若飞龙。古迹固 然没有文字那样惊艳四座的外观,但它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古迹的语言是无声的。可能是丘 峦高阁,可能是山亭江楼,也可能是墓碑之石,它总是这般低调,润物无声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 魂,让文字的内涵更真、更准。 古迹蕴含的语言,是中华儿女的文化底气。晨光熹微,北京的城墙在尘烟中颤颤发抖,它在为自 己的命运担忧。它害怕,怕自己的诉说不被后人听见,怕自己从三国以来见过的历史不被人们 知晓。梁思成夫妇等人发起了保留城墙的倡议,保护这

6、北京的魂。他们为它发声,它为他们翻 开蒙灰遮尘的历史,人于它,它于人,它于文化,皆有迹可循。 是耶?非耶? 文化学者余秋雨访遍中国历史遗迹,倾听它们的语言,对它们的眷恋深入骨髓。身为年轻人,我 也想随他开始文化的苦旅,读到的不是风景绮丽,而是文明古国的千年芳华。 古人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我却说“一切物语皆古语”。不枉年少,想一衣带水,期月相随梦 魂归,看千年前,挥毫写出的华丽诗章、锦绣文字,看千年后,凝固的笔迹附在那古老的碑石上,隐着墨香。看镌刻成文的史书伴着帝王的遗物出土,新鲜泥土气息中发掘出炎黄子孙的“精 气神”。 诚然,它的语言,并不被多数人读懂,这恰也是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7、它用自己独特 的语言感染后人,那动人气魄的规模,浩大的工程,也许是它雄浑的腔调。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被 联合国收录很多,它们让中国人挺直脊梁,让古老的民族屹立东方! 薄雾轻扬,朦胧中,我仿佛看到哭泣的北京城墙,看到风雨飘摇中的伟大民族,看到墨香四溢的 大雁塔 印度居民手掌合十,虔诚地默念:“教堂是通向神的,很重要。”而我在这儿,带着炎黄子孙自 信的文化底气,浅笑:“古迹的语言是通向历史文化的,也很重要。” 点评 文章由圆明园“守着残垣”的特殊语言引入,揭示这种特殊语言对于传承中华文化 的意义。作者选择一个小而具体的切入点,以小见大,层层深入揭示语言内涵。选材切合题意, 内涵丰富,运用恰当自然。,2

8、.(2017江苏,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 除外。(70分)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 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写作指导 本次作文的立意要注重对“车”的解读。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生活中 离不开车”,是生活常识,也是材料的引子,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进而聚焦生活中的车。 第二句话,从车的种类、形态等方面加以提示引导,意在帮助学生展开联想。第三句话,是材料 的核心所在,也是作文的重心所在。“车来车往”,既可以是现实中的,也可以是记忆中的。它 既是本

9、句中几个分句的主体,也是不同写作角度的相同出发点。车见证时代发展,承载世间真 情,进而提升到车具有的形而上的意义:折射观念变迁,蕴含人生哲理。可以说材料本身就是一 段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发人思考的“纳米”文章。它提示考生,车中有情,车中有理。车的 背后有观念,有哲理。 从表面来看,“车”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是人类科技进步的表现。但这样的立意未免肤浅。我 们要具体分析材料:见证发展与承载真情;观念变迁与人生哲理。可以说如果把车看作实 用性质的工具,那么可以立意为科技的进步;但如果要深入到更深的层面,需要从“观念”的改 变这一哲学思辨的层面思考,可立意为观念变迁可改变世界固有的样子。但综合来看,其实

10、本,质上应当是人类的思维与观念的改变推动世界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 人人眼中有车,所以容易上手;个个感受不同,所以精彩纷呈。写法上考生可以各扬己长,既可 以就材料的提示多维度思考,写议论文;也可以选择和“车”有关的故事或者自己的亲身经历 进行叙写,写记叙文;还可以写说明文和抒情散文。 参考立意 (1)“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时代发展”,可以结合核心价值观中“富强” 这一角度,写一曲国家富强的赞歌。 (2)“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可以从时下社会对“共享单车”的 思考谈共享理念。 例文1 驱车上路 人世间亘古不变的是岁月的更迭往复,滚动的时间车轮扬起了谁的

11、风尘,又轰隆响彻了谁的行 路?从古代到未来,我唯一确定的是它不会停。 早晨,父亲驾车送我上学,我习惯倚靠在副驾驶上补觉,不短的路程走走停停,不能睡踏实。时,光随着车轮不断流转。 首先要经过的是一个老住宅区。那个街区很可爱,沿街店面卖的豆浆油条,送来阵阵诱人的香 味。风吹过,遮住了半条街的法国梧桐树叶会传来温柔的沙沙声。一辆辆自行车轻快地穿行 在弄堂,清脆的车铃叫醒了清晨。听,那辆哐当哐当响的定是一架老式二八,我猜定是一位老者 踩着效命了大半辈子的老车前往哪个公园遛鸟,他的半导体里传来咿咿呀呀的紫竹调。古 朴、单纯,时光仿佛回到了从前,回到了属于祖父的年代,那个车马缓慢、一生只够爱一人的年 代。

12、 过几条街,再转几个弯,车在酒吧街的红绿灯前停住,正遇上欢腾了一夜、带着些许酒精香气离 开的车辆。发动机低沉浑厚的是越野车;车轮压过地面的是轿车;忽而一阵磨损汽缸的刺耳声 传来,那是属于跑车的尖锐与浮夸听着这样的声响,我不仅在脑海里构想出了几张醉意迷 蒙、叛逆不逊的年轻脸庞,那脸庞充满了时代变迁所带来的色彩。随着时代的变迁,酒吧、迪 厅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其背后蕴藏的是古老国家喷薄而出的渴望自由与发 展的狂飙突进式的呐喊。 最后一次停顿,是因车子被堵在了市中心的交通要道处。清晨要分秒必争,对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来说更是如此。一时间,来自各式车辆的不同声响交杂在一起,不由分说地冲

13、撞进耳膜 并直击心脏:上班族不耐烦的鸣笛声、公交车的放气声、自行车的铃铛声众声鼎沸。这 个热闹却拥堵的十字路口像极了这个时代里的祖国,她早已不再是那个古朴落后的乡土中国 了,她也绝不仅仅是那个改革开放初期的年轻国度了。她正向着多元化发展,日趋现代化,越来 越富强。同时她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我知道,正如堵车只是一阵子的事儿,当她走出这个堵 塞的路口,拥有的将是一片坦途。 过了这个十字路口,就是我的学校。走过这一段路,我到了。 但我知道,我的人生路永不止步,时间的车轮也一定在它应有的车轨上永不停歇。“人生如逆 旅,我亦是行人。”在变迁的世俗风景里驱车上路吧! 车来车往,时代还在前行,下一秒,她又会

14、不同。 点评 品读此文,不得不感慨后生可畏!文章以父亲驾车送自己上学途中所经过的几个特定 地点为抓手,重点选择了三个停留地:老住宅区、酒吧街的红绿灯前、市中心的交通要道。其 中老住宅区的老式二八自行车带来了古朴、单纯,把我们领到了车马缓慢的年代;酒吧街的车 群带来的是喷薄而出的青春力量,让我们走进了狂飙突进的时代;最后堵塞的路口象征了我国,时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后穿过路口,问题迎刃而解。文中对于各式车辆的描写,鲜明生 动,极具特点。语言老到,文采斐然!让我们在变迁的世俗风景里一起驱车上路吧! 例文2 车行大道,智在其中 历史的车轮缓缓碾过,唯见两道车辙留下,诉岁月如歌芬芳不息,诉大道伶仃

15、仍当寻之而行。峰 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车行处。有些车,已然远去,但车中的智慧在今天仍当铭记。 一辆木车,一双睿智的眼睛;一席布衣,几位弟子。他们云游四海,以博大宽厚的思想去接纳,去 包容,去教诲。他们没有对酒当歌的潇洒,却有内心的从容与安宁。夫子的木车,是解放思想、 自由驰骋的天地分明是一辆小小的、封闭的木车,分明已隔了千年的光阴,坐在论语 前的人们,依旧能看到思想的天鹅展翅欲飞的姿态。车中的智慧,是挣脱束缚,去追寻自己理解 世界的钥匙。 一驾马车,一位面容沧桑的中年男子,一场起起落落的人生大戏。他站在车的前部,看着两边的 景色向后退去,回想起自己的人生经历,不禁长叹了一口气,心里想着:“人

16、生在世实不容易,要 想明哲保身,只能像车前的横木一样,默默无闻地奉献,虽然作用不大,但是不可或缺;亦要像车,后的痕迹,不引人注意,不大富大贵,但也无灾无祸。”想着,便对帐中的妻子说:“你腹中的孩 儿,便取名为轼吧,日后他若有了弟弟,就唤作辙。”车中的智慧,是低调为人,不张扬,安安静静, 做好自己。 一骑慢车,一匹瘦马,一封长笺,一大片缓缓流走的云霞。那时候的人们,如木心所说的那样: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没有迅捷的网络、耀眼的灯光、喧嚣的喇叭声, 只有清晨豆浆店冒出的白雾、人们和善的微笑、不辍的蝉鸣,那缓慢的生活节奏,拥有明亮澄 澈的温暖。慢下来,别使劲地踩油门,别横冲直撞地

17、飙车,别焦急地看手表骂着红灯,别让汽油 烧尽了你内心的安宁,因为真正的快乐只源自平和与舒缓。车中的智慧,是慢下你的节奏,莫辜 负了静美的岁月。 一辆汽车,一双沾满灰尘的双手,一群神色各异、议论纷纷的闲人。卡尔本茨略有些紧张但是 仍用坚定明亮的眼睛注视着这个有些庞大的家伙。“他真是异想天开,竟想用蒸汽机代替 马。”“反正就看看热闹罢了。”本茨坦然一笑,走过这些人身旁。事实胜于雄辩,他成功了, 开创了新的时代。他的成就,出自他的创新思维,也出自他对自己创意的信心以及对闲人之语 一笑了之的豁达与洒脱,还出自不甘放弃的执着与勇气。车中的智慧,是对创新的坚持,是面对,质疑的信心与决心。 车轮还在转动着,

18、人们也在继续前行着。车中的智慧,并不深邃,但是若能用心汲取与把握,人 们的步伐便能似水上行舟,潇洒自如,且歌且驰骋。 点评 本文作者选取了历史车轮中四个特定的画面:一辆木车、一驾马车、一骑慢车、一 辆汽车,分别代表了孔子周游列国的时代、明哲保身的宋代文人活跃的阶段、木心笔下静美 的慢时代以及改革创新的新时代。车轮依旧在转动,但车中的智慧我们应当永存心中。文章 语言优美流畅,如散文诗般娓娓道来;层次清晰,步步推进。从文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厚实的文 学功底和颇高的文学素养。,3.(2016江苏,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 除外。(70分) 俗话

19、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 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言论类材料作文题,本题提供了一则俗语以及与这则俗语观点相反的 一种解说,并对这种解说提出了一种观点。对这样一则材料,我们该怎样选取角度呢? 先仔细审读材料,找出其中所蕴含的可供选择的角度。 材料中的俗语和“有人”的观点截然相反。俗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是人们对于语言的 智慧性认识,口耳相传已证明其价值。这应该是一种普遍认识,惯性思维。而“有人”则认为 “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是从“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

20、有话要说” 的角度进行阐释的。前者属于中规中矩,后者却是“个性的彰显”“创新意识的闪现”。 对这两种观点,命题人有一种偏向暗示,就是对后一种观点进行了评价。看来,命题者的导向是 希望考生能抛开俗语,从“有人”说的角度切入,重点思考对“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 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进行评价的那句“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 现”。你对这样的评价怎么看?要做出自己的分析评价,得出自己的结论。因此,可以围绕 “有人”的观点是否彰显个性、闪现创新意识来立意。,如此说来,便可以有三种不同方向的立意了。 第一,认为这样的观点是正确的,论证或说明“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

21、也许 有话要说”确实是彰显个性、闪现创新意识的体现。 第二,认为这种观点不合逻辑,明明有话可说,你却偏偏不说;别人无话说,你却有话要说。世间 很多不屑说,是因为蔑视对方;世间很多自说自话,是因为自大,独霸了话语权。这本就荒谬无 理,怎能说是彰显个性、闪现创新意识呢? 第三,跳出非此即彼的惯性思维看问题。对“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 现”一句话,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命题人在题目中也暗含了这种意思,加了一个“有 时”进行限制,即暗含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的意思。要看在什么情况下,要说的是什么话。有 时,有些话不可乱说,有时,有些话又不能不说。 参考立意 记叙类 从正面叙写,彰显

22、人的个性魅力或创新意识。从反面以讽喻方式叙写,人云亦云,亦步亦 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的故事。,议论类 阐释论述“个性的魅力”“个性的张扬”或“创新”。阐述“不要随大流、人云亦 云”,而要勇于开拓创新。批判“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论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例文 我言秋日胜春朝 无意中翻到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几点水纹,几抹残云。一扁舟,一钓叟,除此之外,满卷皆虚空。 这叫留白,是中国水墨画中荡开的浓重一笔。全卷只有几处重点物像是细心勾勒的,其余只是 略做铺陈,甚至不沾半点墨。于是全卷意蕴从二维纸面伸展成了无限。 留白是与前人的叫板。南宋马远与夏圭,人称马一角、夏半边,尤善留白。而宋前

23、的山水画师, 大多是事无巨细,皆一一列举下来。怕是远处草丛中几块石子、几块污秽的牛粪,前人也会一 丝不苟地记录下来,装裱好便登大雅之堂。布满画纸的山水,自然也有它的美,碧水蓝天,枯藤 怪石,强烈的视觉冲击,喂饱了千年来中国人的眼睛。仿照古人的清明上河图,一千多人 物,雕梁画栋,飞桥屋檐,美、大气。但马远与夏圭,偏不爱这耗尽精力、体力的活儿。再者,前 人已留下大量如此详尽的山水,再走这条路,恐怕历史上只会多两个无名的山水画师,却少了 “马一角”“夏半边”! 古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乐观与通达,也是个性与创新。自古太多 的悲秋怀古,似乎一到秋天,日历一撕下,人的心境便会转凉

24、,尽管那炎热与夏天并无二致。,“前人之述备矣。”秋,承载了太多的悲伤情怀,有“天凉好个秋”,也有“物换星移几度秋”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一声啼鸣,唤起了后世 对秋的审美,那成排的雁、鹤不同于以往,是欣欣向荣的象征,是最美的秋词。这便是“唱反 调”“叫板”之美。 有些话,别人也说过,我便不必再多说;只有别人无话可说时,才是我的主场,我的黄金时代。 国学大师陈寅恪不正是这样的人吗?面对一个妓女,他不似别人一样心怀芥蒂,以别样眼光看 她,而是在目盲的情况下口述了百万字巨著柳如是别传。这是个性与创新,也是对人性的 敬重。 同样,韩干,那个画马的宫廷画师,亲身

25、入马厩,与马儿共同生活,才成就了照夜白。韩干画 的马,大多腰体肥圆,怒目圆睁,不像以往画师画的瘦马,病恹恹的。鲁迅先生的话犹在耳边萦 绕:“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的,只有于杂草丛生处 另辟蹊径,才能避免在他人的康庄大道上流于平庸,才能成为开路人,才能成为有个性的个体, 才能成为马远、夏圭、陈寅恪和韩干 尽管洪流冲刷,在不断流淌的长河中,我依旧能听到“我言秋日胜春朝”,抑或更响亮、更不同的 啼鸣。,点评 这是一篇颇为大气的散文。全文立意高远,饱含考生对“个性和创新”这一话题的 深层思考。考生由马远在寒江独钓图中运用留白手法导入话题,行文自由简练。再用 “留白

26、是与前人的叫板”暗扣主题,让读者自然领会到本文所谈的是“个性与创新”这一主 题。走笔至此,考生又用几组对比,从马远、夏圭、陈寅恪到韩干、鲁迅,不管是艺术还是文 学,思接千载,展示了只有创新、拥有个性才能不断寻求突破,超越前人这一主题,给读者深刻 的启迪。全文运用历史典故信手拈来,烛幽发微,纵情议论,让读者感受到耐人寻味的艺术情趣 和丰厚的人文底蕴。,4.(2015江苏,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 除外。(70分)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语言简洁,层次鲜明。材料由两部分

27、组成。这两部分构成了这则材料 的两个层次。在审题立意上,我们可以从第一个层次入手,抓住材料中的“排比”,围绕“智慧 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来写,可以以其中任意一句为立意依据,可以使三者形成并 列或递进关系,也可以综合来写。还可以抓住材料中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综合思辨。“如同 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抓住“智慧”与“大自然”的相似性(共性),抓住“大 自然”的景象去想象“智慧”的景象。如运用形象思维:智慧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经验,而这种 能力和经验形成的景象就如同大自然的景象。再如运用类比思维:大自然是智慧的源泉, 大自然的景象,就如同智慧的景象。但是,这类立意不可偏,写作重

28、点还应在“智慧的 景象”,这就要求考生必须联系现实,借助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自己对“智慧”的理解。,例文 智慧的境界 当一个人读破万卷书,可以悠然吟出意韵深远的佳句时,我们便说他拥有了智慧;当一个人阅尽 沧桑,可以淡泊而傲然地生活时,我们也说他拥有了智慧。智慧作为人的闪光点,总是呈现出五 光十色的光彩。 智慧可不是投机取巧的小聪明,它是因洞察世事而具有的眼力。卞和透过粗糙的石坯见到和 氏璧,这就是火眼金睛的智慧。在人世间的纷繁复杂间一把抓住事物的本质,认清事理的真相, 条分缕析,抽丝剥茧,让快刀斩开乱麻,这便是“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智慧。 智慧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蛰居,而是艺高之人胆大的能力。

29、在一个从看眼镜度数来判断 学历深浅的时代,智慧总被人误解为文凭的多与寡,知识的乏与盈。智慧不是学校教育中书本 上的知识,它或许与书本上的知识有关系,却并不等同。王熙凤身为刚出阁的女子,论学识必不 如林黛玉渊博,却协理宁国府将事务治理得有条不紊。反观如今层出不穷的“专家”,知识有 余,常识不足,实践能力低下。智慧的高低往往存在于社会交往与自我生活中,那些在生活中游 刃有余、井井有条的人,想必都是有智慧的人。,最高明的智慧,并不是来自史书中的跌宕起伏的英雄身上,而是存在于寂寂无闻的布衣百姓身 上。智慧到了这种地步,已然接近自然和哲学。青山绿水中的简陋居室,渔樵江渚的朴实生活, 摒除了逐鹿中原的刀光

30、剑影,余下了清贫安逸的闲云野鹤。古代德士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超 凡脱俗、超然物外的智慧。如庄子所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当一个人的心灵 可以遁于世俗、融入宇宙,这种糅合了静与慢的心态与生活,就是智慧。智慧至此脱掉了华贵 的外衣,露出了亲和、质朴、自然的面貌。人人都向往这种境界,但大多数人都还未来得及拨 开心头的迷雾。 “什么是智慧”的争辩绵延千年,智慧的内涵被无限拓宽。今人窥古人的书卷以获取智慧,成 了一种捷径。殊不知这样的体悟或许只是入门。智慧早已超越了文字,它事关心灵,事关生命, 它瞄准的是一个灵魂。 点评 本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作者很巧妙地借助命题者提供的材料,紧紧围绕什么是

31、“智 慧”来行文走笔,有序而深刻地阐释了材料中几个核心词语之间的关系:“智慧是一种经验”, 而“经验”可以积淀为“智慧”,而“智慧”还可以增强人的“能力”,提升人的“境界”。 以“智慧不是而是”的对比方式突出“智慧”的内涵与意义,明确了“智慧早已超 越了文字,它事关心灵,事关生命,它瞄准的是一个灵魂”的观点,彰显了“智慧”的真正价 值。文章观点鲜明,立意准确深刻,论证有力,作为考场作文的确为上乘之作。,5.(2014江苏,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 除外。(70分)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

32、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 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写作指导 当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火爆全国时,青春已逝的人开始怀念和祭奠 自己的青春;青年人继续恣意地享受自己或多或少的青春。对于青春已逝的人来说,青春意味 着梦想、年轻、浪漫和激情。虽然时光易逝,年华易老,但被青春包围着的那些美好的时光依 旧触手可及。是“青春不朽”,还是“青春易逝”,关键在于心态。 从“有人说”“也有人说”的角度立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青春”的角度立意:无 论青春是“不朽”,还是“易逝”,我们都应珍惜时光,有所作为。从“青春”的引申义立 意:梦想、信念、浪漫、激情等是不朽的。,例文

33、 青春永不褪色 有人说:如同生命注定死亡,我们的青春也终将褪色。然而我却说:“我们的青春永不褪色,哪 怕是死亡降临的前一秒。” 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青春非指青春期,抑或是年轻漂亮 的岁月,它是一种昂扬热烈的“生命状态”。它并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如爱因斯坦,即 使年老,却仍能和孩子们天真地打成一片,仍能做出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奇怪表情。这样的他, 有谁会说他是一位暮气沉沉的老人,又有谁能说他的青春已经褪色? 有些人,认为青春只是生命的一个阶段,终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逝,他们往往更容易在生活的 打磨下提前失去青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老儿”。 要保持青春的状态,

34、我们需要拥有乐观开朗的心。生活如同航海,总会有暴风雨出现。这些可 怕的暴风雨,往往会吹落青春的风帆,使青春褪色。而一颗乐观开朗的心,便是最好最完美的雨 伞,保护着你的青春。苏轼晚年多次被贬,但乐观豁达的他依旧不改青春昂扬的姿态,一手美 食,一手诗书,口唱大江东去。由此可以看出,唯有保持乐观,我们的青春才不会被风雨侵蚀。 青春的不朽更需要我们学会“忘记”。生活中的挫折,他人的是非之语,都会在你的青春上留,下一道道伤痕。所受的伤害多了,你的青春也会伤痕累累,最终只能无奈地倒下。而学会忘记, 你便多了一瓶“云南白药”,青春上的伤痕也会加速愈合。 青春,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需要热血和激情,更要有难得的一份

35、沉稳。只有热血和激情的青春,如 同流星,虽然绚丽却无法持久;只有多一份沉稳,我们的青春才能如太阳一般,耀眼而永恒。 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因挫折而过早地老成和圆滑,又有多少人因生活的重压而变得暮气沉沉? 如若他们能以乐观为盾,以激情为戈,又怎会让青春早逝呢? 我们的青春应是太阳,耀眼,永恒! 点评 本文能紧扣“青春”“永恒”来展开,完全切题,是一篇非常规范的议论文。它的成 功在于,作者提出了“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的观点,相当 新颖、深刻。这种概括和提炼,将青春的本质特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的确,青春不是 “驿站”,而是怀着不识愁滋味的乡愁、载欣载奔、寻求心灵家园的那种诗意

36、,那种愿景,那种 神乎其神的“状态”!此文的又一成功在于,作者能在总论点的基础上又分解出不同视角的 “分论点”:要保持青春状态,必须拥有乐观开朗的心;要学会“忘记”;要多一份沉稳。其中 的“学会忘记”,相当中肯,颇富东方智慧,有很好的借鉴价值。,1.(2018课标全国,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

37、”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 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 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 00字。 写作指导 本次课标全国卷作文命题风格基本承袭上一年,考查考生写作任务驱动型材 料作文的能力。材料已明确写作对象和写作任务,要求考生以2018年已

38、长大成人的“世纪宝 宝”的身份给2035年时18岁的一代人写一篇文章。题目对文体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可以议论, 也可以记叙。 那么考生要给2035年时18岁的一代人写点什么呢?对于这道题来说,主旋律与“中国梦,我的 梦”是一致的,要告诉大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挑 战”。各位已长大成人的“世纪宝宝”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他们在追逐自己梦 想的过程中,其实也在实现中国的梦想。 作文时,我们可以从“回顾过去”写到“展望未来”。“回顾过去”的落脚点在自己,2000年 出生的“世纪宝宝”目睹了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这一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挑战。“展望 未来”的落脚点

39、是2035年时18岁的一代人。我们可以以一个“过来者”的身份对他们提出 期许。总之,这篇文章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的,要少一点空洞说理,多一点现身说法,多 一点期望鼓励。,例文 愿生命在世纪里激扬 致2035年的18岁少年: 见字安。 这是一封沉默了十八年的信。我执笔以今人之希冀写下,愿你启封以彼时之自豪阅之。 作为一个出生在21世纪伊始钟声里的“世纪宝宝”,我听到了本世纪来祖国的第一次心跳。 从汶川的疼痛到塘沽的血色,从奥运的辉煌到“墨子号”的荣光,亲爱的18岁少年,这是一段注 定不平凡的岁月。 亲爱的18岁少年,当你在时代的潮流中左右顾盼时,不知你是否已经意识到,你我都正站在这个 世纪

40、的转折点上?此时的我们,站在发展中国家的台阶上,一心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 目标奋然前行,从未懈怠,从未退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角已经吹响,“不忘初心,砥 砺前行”的宣言已经掷出,历史的希冀与当今的成就已经重合。当彼时的你们再次回望这段 峥嵘岁月时,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坚信这是一个“造就英雄”的时代呢?,展望未来,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让人心潮澎湃。基础设施的完全落实,居民保障 的基本完善,公民素质的日益提升,这一切勾勒出一幅繁荣昌盛的幸福社会图景。期待着科技 更加超前、社会更加和谐,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对未来的美好希望,更是我们奋然前行的不竭动力。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

41、”任何伟大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数代人的不懈追求,站在这个世 纪的转折点上,机遇已然降临,挑战也不可避免。一如多年前马云发现了互联网蕴藏着的巨大 潜能,从而一手创建了如今的“商业帝国”阿里巴巴,当今社会处处有机遇。从骑进联合 国的“小黄车”,到打通国际市场的华为;从掌握尖端技术的高铁,到重写世界第一的“天 眼”。这是今人的成功,也是来者的借鉴。机遇创造新生活,但其终究是源于生活的。彼时的 繁荣昌盛,一定是建立在来时路的不断修整上的。正如萨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中写道:“知 识分子的公共角色是旁观者,是搅扰现状的人。”身为新时代的青年,发现生活中的不完善,去 改变,将其视为机遇尽力向着更好靠拢,这是我们的

42、职责与担当。或许途中有无数挑战,但那些 都将内化为时代精神,成为前行者们坚定的脚印。 这个世纪在我们这个时代预热,相信将在你们那个时代趋于成熟,而这所有的硕果都凝聚着一,代代人的拼搏与激扬。“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是直接去创造未来”,我不知道那将成为一个 怎样的时代,但我知道唯有足够的信心与努力才能不负这“英雄时代”。 “我的心渴望一种更为惊险的生活,我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愿 你的时代足够辉煌,愿你我足够努力,愿你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愿你有单纯的心去信仰,愿你 的生命在世纪里激扬。 一位来自18年前的18岁少年 2018年6月7日 点评 本文是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有三大亮

43、点:(1)情感真挚,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文章以书 信的形式,既写到我们这个时代的风采,又展望2035年那个特定时期的美好,而穿插其中的是真 诚的交流,同时还能切实地感受到其中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这样行文,观点易于为对方所接 受,也给读者以启发。(2)材料丰富,视野开阔。“墨子号”卫星、阿里巴巴“商业帝国”、共 享单车等彰显了考生对现实的关注;信手拈来的名人名言显示了考生的文学素养。这些丰富 的材料表明考生知识储量丰富,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句式灵活,富有文采。文章语言非 常简练,能根据文意的需要巧妙运用各种句式,尤其是大量排比句的使用,使文章显得气势如 虹,文采斐然。,2.(2018课标全

44、国,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 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 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 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需要学生把握材料内在思想的本质,结合不同情境展开论述。立论方面,学 生可以紧扣“幸存者偏差”这一概念展开论述,还可以聚焦思维方式来立论,如:全面综合地看 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

45、;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行理性分析;跳 出思维惯性,以逆向思维挖掘隐藏在表面背后的事实;等等。写作时也可涉及其他一些观点, 如:敢于质疑;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细节决定成败;等等。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 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增强探究意识,提高发现问题的敏感度,探求解决问题 的新途径。,例文 看不见的真相 海面上的冰山,你看到的只是十分之一,正是那被忽略的部分,让泰坦尼克号长眠海底;生活中 的父母,你听到的可能尽是唠叨,而你身后他们的慈爱与牵挂,却常常被你忽略;城市里的高楼, 你看到的是玻璃幕墙、高速电梯,而那些被你忽略的修建它们的泥水匠,却经常在地

46、铁上迎来 鄙夷的目光。很多时候,“沃德”们是正确的,而大多世人却常常错了。这种错误,有时会掩盖 真相,甚至是致命的! 什么是真相?有人说,看见的才是真相。但问题是,在真相被发现之前,我们的双眼常常被假象 蒙蔽。材料中英美军方的调查不可谓不科学,数据不可谓不丰富,但他们只看到了飞回来的飞 机,却忽略了看不见的已经无法返航的飞机。在战场上或返回途中就已经坠毁的飞机也是数 据的必要部分,看问题要看全面,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显性的现象却忽略隐性的事实。 如果不是沃德的“力排众议”,飞机坠毁的惨案不知还会发生多少! 比尔盖茨从哈佛退学,但这并不是他成功的原因;马云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但这并不是你不

47、 需要进入名校的理由。因为你只看见了他们表面的风光,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他们风光背后,的艰辛、拼搏、敏锐甚至机缘。当然,有些人也许不是看不到,而是对真相不愿看,不想看。多 少鸡汤文章是从一两个个案入手,对某些人的成功原因草率评论,对他人的人生道路妄加指 点。如果你相信,失败了都不知道是何故,只能哀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那么,要如何才能看到真相呢?首先,我们需要全面地看问题。坠毁的战机和返航的战机是一 个整体,思考问题时不能把其割裂开来或忽略其中的一部分。比如看人,明朝崇祯皇帝虽为亡 国之君,但真相是他很勤政,铲除阉党,励精图治;而英国科学家培根是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哲 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但

48、真相是他对权贵阿谀奉承,任大法官时大肆索贿受贿。其次,我们 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老百姓收入日益增长,生活越来越幸福是现象,背后是社会主义优越性 的本质在起作用;玛蒂尔德的项链丢了,导致生活艰难是现象,背后是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在推 动这一悲剧的发生。再次,我们需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习惯常常会让我们走入思维的死胡同,换 个角度,跳出认知的局限,真相可能会让我们豁然开朗。杨绛先生在隐身衣中说:“假如是 一个萝卜,就力求做个水多肉脆的好萝卜;假如是棵白菜,就力求做一棵瓷瓷实实的包心好白 菜。”如果是萝卜白菜,却想着鲍鱼燕窝的风光,只会徒增烦恼。 真相需要我们去理性地探知和追求,现实中那些被忽略的数据和信

49、息、背后隐藏的看不见的,真相需要我们去重视,正如“二战”时的飞机,只有看清楚真相,战机才能飞得更安全。人生亦 是如此。 点评 文章从材料中的“数据被忽略”,引出世间常有“看不见的真相”的观点,审题准确 到位,思想深刻。在论证结构上,主要采用引议联结的思路,开篇连续三个现象,归纳聚焦出文 章观点;然后从“是什么”的角度进行议论,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拓展视野和格局;再从“怎 么办”的角度详细阐释如何才能看到真相;最后回扣材料和观点。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文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典故事例作为论据,让论证更具说服力。文章主体段落第四段主要落在 “怎么办”上,这个部分不妨换个角度,从“为什么”的角度去写,也许更能引发阅读者的共 鸣。,3.(2018课标全国,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特区口号,深圳,1981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时评标题,浙江,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新区标语,雄安,2017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