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高考一轮复习试题解析2-1.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530179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高考一轮复习试题解析2-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高考一轮复习试题解析2-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高考一轮复习试题解析2-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高考一轮复习试题解析2-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高考一轮复习试题解析2-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高考一轮复习试题解析2-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高考一轮复习试题解析2-1.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章 第1节 1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 nm,1 nm109 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A溶液B悬浊液C胶体 D乳浊液解析:胶体粒子的直径为1 nm100 nm,纳米材料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所以胶体中粒子直径与这种超细粉末具有相同的数量级,故C正确答案:C2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A淀粉溶液 B食盐水C牛奶 D碘酒解析:B、D属于溶液,C属于乳浊液,A属于胶体. 答案: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BBaSO4难溶于水,是弱电解质C福尔马林、盐酸、明矾、纯碱都是混合

2、物D某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为S g,则此温度下,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解析:A项,CO、NO、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BaSO4溶解的部分全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C项,明矾、纯碱属于纯净物答案:D4已知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该溶液的沸点就越高则下列溶液沸点最高的是()A0.01molL1的蔗糖溶液B0.01molL1的CaCl2溶液C0.02molL1的NaCl溶液D0.02molL1的CH3COOH溶液解析:据题意,1L溶液中,沸点高低取决于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数目D项,CH3COOH易挥发而排除;A项,蔗糖是非电解质,溶液中只有0.01

3、NA的蔗糖分子;B项,共有0.03NA的离子;C项,共有0.04NA的离子,故答案为C.答案:C5盐是一类常用物质,下列物质可直接形成盐的是()金属碱性氧化物碱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A只有 B只有C只有 D全部解析:金属与非金属化合可直接形成盐,如2NaSNa2S,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可直接形成盐,如Na2OSO3=Na2SO4,酸与碱中和可形成盐,如2NaOHH2SO4=Na2SO42H2O,故选D.答案:D6将10 mL淀粉胶体和5 mL氯化钠溶液混合后,放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如下图所示)2 min后,分别取袋内和烧杯内液体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烧杯内液体加入硝

4、酸银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B烧杯内液体加入碘水后呈蓝色C袋内液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无变化D袋内液体加入碘水后不变蓝解析:淀粉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而较小的Cl等能透过半透膜,且由于不是流动的水,因此半透膜内外的离子浓度保持相等,所以袋内、烧杯内的液体加入AgNO3溶液后均有白色沉淀生成;烧杯内溶液中加入碘水无现象,袋内溶液中加入碘水呈蓝色答案:A7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5.536 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5、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B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3D给分散系通直流电时,阳极周围黑色加深解析: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A错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Fe2O3为红棕色,而磁流体为黑色,C错误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胶粒带正电荷,电泳时阴极附近黑色加深,D错误答案:B8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A两者均有丁达尔效应B两者均能透过半透膜C加入盐酸先沉淀,随后溶解D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解析:MgCl2溶液无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MgCl2溶液加盐酸无沉淀;Fe(OH)3胶体和MgCl2溶

6、液的分散质粒子均可通过滤纸答案:D9将淀粉碘化钾混合液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取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有破损的是()A加碘水变蓝色B加碘水不变蓝色C加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D加入氯水不变蓝色解析:淀粉溶液属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K、I能透过半透膜今要证明半透膜有破损,则证明淀粉也进入了烧杯中即可加碘水溶液变蓝,说明半透膜有破损,A正确,B错误;C项不能证明有淀粉,错误;D项,加入氯水后,Cl2把I氧化生成I2,若半透膜破损,则会变蓝,今不变蓝色,说明半透膜没有破损答案:A10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硫酸、纯碱、石膏 B氢硫

7、酸、烧碱、绿矾C碳酸、乙醇、醋酸钠 D磷酸、熟石灰、苛性钾解析:纯碱是Na2CO3,属于盐;熟石灰是Ca(OH)2,属于碱;苛性钾是KOH,属于碱,而石膏和绿矾分别是CaSO42H2O和FeSO47H2O,属于盐,乙醇属于非电解质,故只有B正确答案:B11已知淀粉溶于水后,淀粉粒子的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现有两个试剂瓶,其标签已模糊不清,只知道分别盛有淀粉溶液和氯化钠溶液,试用多种方法将其鉴别方法一:_.方法二:_.方法三:_.解析:本题为开放性题目,方法较多淀粉为胶体,可通过丁达尔效应、加热聚沉、加入碘水变蓝等方面设计;NaCl溶液可通过检验Na、检验Cl、导电性等方面设计答案:方法

8、一:在水平方向上用激光笔照射两个试剂瓶,能够发生丁达尔效应的是淀粉溶液,余者为氯化钠溶液 方法二:分别取1 mL未知溶液在两支试管中,然后分别滴入12滴硝酸银溶液,能够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钠溶液,余者为淀粉溶液方法三:分别取1 mL未知溶液在两支试管中,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出现糊状聚沉的是淀粉溶液,余者为氯化钠溶液另外的方法还有:导电法(氯化钠溶液导电、淀粉溶液不导电)、加入碘水(淀粉溶液呈蓝色)等12在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HI稀溶液,会出现一系列变化(1)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2)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_,此反应的

9、离子方程式是_(4)若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能出现上述哪些相同的变化现象?_.(写序号)解析:HI既有酸性又有强还原性,I能使Fe(OH)3胶粒聚沉,H使其溶解,生成的Fe3又能氧化I成I2,而HCl只能使其聚沉然后溶解答案:(1)加入电解质后,使胶体聚沉(2)Fe(OH)33H=Fe33H2O(3)有I2生成2Fe32I=2Fe2I2(4)(1)、(2)13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请分别写出中学所学常见的强酸和强碱(各不少于3种)强酸:_.强碱:_.(2)请写出中学所学常见的强氧化剂,其中属于单质的有_(不少于3种);属于化合物的有_(不少于4种)(3)请观察分析下列各组物质,指出各组物

10、质具有的共同化学性质,每组各举一例,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说明:H2SO4,H2SO3,H2S,SO2,CO2,Cl2,NH4Cl,FeCl3共性_;举例_NaOH,Na2O,CaO,Na,Fe,Na2CO3,Na2S,Na2SO3共性_;举例_Al,Al2O3,Al(OH)3,NaHCO3,NaHSO3,NaHS,(NH4)2S共性_;举例_解析:(1)中学中常见的强酸有HCl、H2SO4、HNO3、HBr、HI、HClO4.常见的强碱有:NaOH、KOH、Ca(OH)2、Ba(OH)2等(2)中学常见的强氧化剂中,单质有Cl2、F2、Br2、O2等,化合物有HNO3、浓H2SO4、HCl

11、O、KMnO4等(3)该组各物质均能与碱发生反应例:NH4ClNaOH=NaClNH3H2O该组各物质均能与酸发生反应例:Na2CO32HCl=2NaClCO2H2O该组各物质既能与强碱反应,也能与强酸反应例:NaHCO3NaOH=Na2CO3H2ONaHCO3HCl=NaClCO2H2O,答案:(1)HCl、H2SO4、HNO3NaOH、KOH、Ba(OH)2(2)Cl2、Br2、O2浓H2SO4、HNO3、HClO、KMnO4(3)都能与碱反应NH4ClNaOH=NaClNH3H2O都能与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既能与强碱反应,也能与强酸反应NaHCO3NaOH=Na2 CO3H2O,NaHCO3HCl=NaClCO2H2O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