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五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538626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五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五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五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五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五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 Word版含答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1第3章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二、教学目标

2、1、知识与技能(1)认识地域差异;(2)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3)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4)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学习本节课的体会和见解。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内容尽管比较重要,但是不难

3、理解,远没有前两章难。但是本节内容涉及很多的自然带景观,很多学生们没有见过,所以他们缺乏对这些内容的感性认知。因此在课前通过与学生交流掌握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结合本地实际,设置相应学案,提前布置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完成预习部分。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设计课堂部分的学案,采用图片或是幻灯投影,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课堂的分组活动,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和归纳比较能力,从而增加学生的理性认识,进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最后设置相关习题训练,从而达到巩固的目标。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

4、的特征之一 差异性。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学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有哪两个表现?并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产生原因。用景观图片导入。教师出示几幅反映不同地域特点的自然景观图片,问学生能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并回答。(差异性)通过复习题问和新课导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1、教师抽签决定各小组的任务;2、教师组织好课堂纪律,并适当给予指导;学生讨论并完成分配的任务。通过课堂的分组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

5、分析能力和归纳比较能力。【激情展示】1、教师点名学生展示各自问题的答案。2、教师根据各组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并板书到黑板。1、被点名学生回答本组问题,同组学生进行补充;2、其他组学生发现问题并纠错或是阐述不同观点。通过课堂的展示和评价,从而规范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归纳总结】教师板书本节重要内容。学生反思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对重点做好记录。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提高知识迁移、应用能力。【限时训练】教师监督学生独立完成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完成当堂检测题。通过相关习题训练,从而达到巩固本节内容的目标。七、教学评价设计按照座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6人,并公布小组成员名单,同

6、时在黑板上板书每个小组的数字序号。公布评价标准:每个小组都可进行展示,展示的结果以分值的形式打出写到对应小组。根据展示情况,可获得14分不等。对每个活动,先由一个小组进行展示,再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并对展示结果以分值的形式展示到黑板上,同时教师创建一个评价表,记录好每位学生和每个小组的表现,也交给课代表一份评价表,让其也做好记录,以方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表现。八、板书设计(一)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1、陆地环境中的地域差异2、差异性体现3、陆地环境差异性的体现自然带(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7、规律九、教学反思1、学习流程:(1)复习回顾,新课导入,(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3)分组展示,相互纠错,(4)自我反思,归纳总结,(5)当堂检测,巩固训练。 2、精彩瞬间:学生很快适应了这种课堂上课模式,小组合作和展示等环节非常积极,基本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而且通过学生们相互纠错和教师评价,规范了他们的答题能力,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学生这节课的学习基本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水平。比较满意这节课。但是各自然带他们没有熟练识记,做题时还会翻书或是地图册。4、这节课总体上得比较顺利,没有出乎意料的事件发生。只是个别学生基础较差,自制能力也较差,需要教师课堂监督。5、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还会这样上。只是问题设置会调整一下,会把较难的问题放到课下,同时加强课下监督力度。6、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了解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他们课下复习和训练不够,需要加强作业监督力度,加大作业评价。7、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还是比较认可这节课,但是他们反映课容量不够大,另外有些问题课堂上学生讨论不出来,可以在问题设置上偏容易些,不宜太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