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湘教版必修2优化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538693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地理湘教版必修2优化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地理湘教版必修2优化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地理湘教版必修2优化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地理湘教版必修2优化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地理湘教版必修2优化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地理湘教版必修2优化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地理湘教版必修2优化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第三节人口迁移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_和_。解析: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一方面包括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也就是人口自然增减;另一方面还包括人口的空间变化,即人口的迁移。只是在全球范围内人口迁移不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答案: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解析:从历史和现实人口迁移的发生原因中不难发现,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人口是否从某一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要看迁入是否有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可能因环境或个人的价值

2、观的变化而变化。答案: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3.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_人口迁移和_人口迁移。答案:国际国内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某老人去外地旅游B.某学者出国讲学C.某家庭乔迁新居D.南方某学子去北方上学解析:人口迁移的概念包含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外出旅游、出国讲学属于临时性的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而家庭乔迁新居,尽管居住地发生了变更,但这种变更不一定跨越特定的界线(如行政区界线),不一定属于人口迁移。答案:D2.我国20世纪80年代,珠海等

3、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C.气候因素D.资源开发因素解析: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经常的、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在多数情况下,人们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高的生活水平。从宏观上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我国经济特区的设立,就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答案:B3.引起大量人口迁入攀枝花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经济因素B.矿产资源C.气候条件D.光照条件解析:攀枝花是因铁矿开发吸引人口迁入而形成的城市。本题出现错选,主要原因是不清楚攀枝花的发展状况。答案:B读“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46题。4.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

4、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解析:二战后,世界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西亚由于石油开发吸引了大批外籍劳工。答案:C5.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河北流往山东C.从新疆流往内地D.从湖北流往重庆解析:我国民工流动方向是从内陆流向沿海地区,由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答案:A6.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D.甲地优美的环境解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社会经济

5、环境的变化以及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答案:C7.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此现象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A.农村迁向城市B.农村迁向农村C.城市迁向农村D.城市迁向城市解析:所谓逆城市化现象,是人口迁移方向从城市迁向农村。这种现象之所以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是因为发达国家城市环境质量相对下降,农村环境清洁,而且农村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交通便捷。白天人们在城市工作,晚上又回到农村居住。人们也把这种现象叫“钟摆式”移动。答案:C8.读“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注:图中箭头表示人口迁入或迁出的方向)(1)在北美两侧横线上加绘两个箭头,以表示其二

6、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分别是:A_,B_,C_,D_。(3)一个国家人口的迁出,对于缓和所在国_有一定好处,但也往往造成_;对于移入国则提供了_,促进了经济的发展。(4)从全球来看,目前我国属于人口的_地区。解析:北美在战前和战后都为人口迁入地区。A由迁入区变为迁出区可判断为拉丁美洲;B二战前后均为迁入地区可判断为大洋洲;C二战前后均为迁出地区可判断为非洲;D由迁出地区变为迁入地区可判断为欧洲。人口的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有利和弊两个方面,要全面地分析。二战后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也不例外。答案:(1)略(2)拉丁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3

7、)人口过多造成的压力人才外流廉价劳动力(4)迁出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美国遭受严重恐怖袭击事件导致美国与阿富汗塔利班之间局势紧张,大批阿富汗平民穿越边境逃往邻国巴基斯坦B.由于X村的土地被Y城征并,X村村民户口改为Y城户口C.四川省某村民外出三年在珠海打工D.犯罪分子潜逃解析:A、D两项虽然改变了地理位置,但只是暂时性的,B项没有改变地理位置,故都不是人口迁移。只有C项较长时间改变了地理位置,故为人口迁移。答案:C2.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国际人口迁移是指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只指发生在一个国家内省与省之间的人

8、口迁移C.外出旅游、购物等发生的人口移动也属于人口迁移D.国内人口迁移仅指由农村迁向城市的人口移动解析: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泛指在一个国家内部跨越一定行政区界的人口迁移(除省际外还可有县际人口迁移)。答案:A3.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了1.2亿。读图并分析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为()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B.从城市流向乡村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流动方向。人口流动的动力很多,但主要动力是经济因素。因此,通常情况下,人口总是从经

9、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答案:C4.有关二战前国际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流向发达国家和地区B.西亚和北非吸引了大量外籍工人C.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D.定居移民少,短期流动人口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成因、迁移动向、特点及造成的影响。二战前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为了开发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人口迁移总体是由发达地区到发展中地区,由已开发国土向未开发国土;人口的迁移多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长期性、定居移民占绝大多数。西亚和北非吸引大量外籍工人是在二战以后。答案:C读“不同城市间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完成56题。5.符合图中所示人

10、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A.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C.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解析:据图分析,人口从小城镇流向中等城市,从中等城市流向大城市,且流动频繁,此特点符合城市化速度快的发展中国家的特点。而在中国,20世纪60年代受自然灾害和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人口从城市向农村回流。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加快。答案:D6.引发图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A.政治因素B.环境因素C.经济因素D.文化因素解析:不论是过去几个世纪具有历史意义的人口向新大陆的迁移,还是如今人口频繁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迁移,都是为了寻求更多的改

11、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多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因此经济因素是世界各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答案:C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区和迁出地区的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根据相关知识完成79题。7.近几年我国派往海外的留学生学成不回国的现象比较突出,这种现象对我国而言()A.可缓解就业压力B.可减轻人口压力C.造成人才流失D.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解析:派往海外的留学生学成不回国主要是造成人才流失。答案:C8.铁路部门为减轻春运的压力,采取上浮票价的方式。造成春运压力的主要原因是()A.铁路运输慢B.年货运量大C.民工人数多D.为了安全减少了车次解析:造成春运压力的主要原因是春节前后回家的民工人

12、数多。浮动票价,增加了民工返乡的阻力,一定程度可以减少人口的迁移数量。答案:C9.二战后,德国和沙特阿拉伯都吸引了大量移民。关于两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因老龄化吸收移民B.都因资源的大量开采吸收移民C.都因经济发展吸引移民D.都因气候优越吸引移民解析:二战后,德国吸引大量移民是为了解决国内因老龄化而引起的劳动力不足问题,而沙特阿拉伯是因为石油的开发需要大批劳动力。答案:C10.目前,在我国的民工流动过程中,许多地区由“民工潮”转入“民工荒”,使得这些地区缺工现象十分严重。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的这种现象反映出()A.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B.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促进了人口迁移

13、C.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的、经常的因素D.政治上的变革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掌握情况。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由“民工潮”转入“民工荒”的主要原因是拖欠民工工资,因而该题应选C,反映出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的、经常的因素。答案:C1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A.逐步增强,是主要因素B.逐步增强,是基础因素C.逐步减弱,甚至没有影响D.逐步减弱,仍是基础因素解析: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和控制能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

14、因素,但自然环境仍是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答案:D1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欧洲人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地理大发现由旧大陆迁移到_,即从欧洲迁往_洲、_洲等未开发地区。(2)非洲人从16世纪起,被暴力贩运到_,他们主要分布在美国_部、西印度洋群岛和巴西东南部。(3)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曾大批被招募为劳工到_、_、_各地,为当地的开发作出了贡献。解析: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主义的扩张,掀起了人口迁移的洪流。主要表现为从欧洲迁往美洲、从非洲劫掠黑人到美洲和殖民主义者招工开发东南亚和美洲(主要是中国人、日本人和印度人)。答案:(1)新大

15、陆美大洋(2)美洲东南(3)美洲东南亚非洲13.读“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3)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的积极影响是_。(4)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解析: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是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类型以农村到城市为主,而且是自发的。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够达到更高的生活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首先在东部沿海地区

16、,特别是沿海开放港口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自然条件也比较优越,于是便存在一系列吸引农村人口迁入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流动人口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答案:(1)上海广东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较高(2)边境贸易的发展,石油资源的开发,西部大开发带来的经济发展(3)减轻了当地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4)流动人口务工和经商14.读材料和下图,完成下列问题。美国东北部地区为欧洲殖民者最早的落脚点,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方。那里有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矿、五大湖西部的铁矿、大西洋沿岸的优良港口、五大湖便利的水运系统、内地肥沃的平原等有利的自然条件

17、。这个地区的面积占全国的1/4,但人口占全国的近一半,全国大部分的汽车制造、化学工业以及一些重要的军事工业都分布在这里。(1)美国人口向东北部地区聚集的主要原因是_。(2)现代,美国退休的老年人又沿着箭头方向迁移,南部对其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_。(3)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类型是_(按地理范围划分)。解析:美国东北部地区为欧洲殖民者最早的落脚点,是因为那里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肥沃的平原,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但随着该地区的发展,东北部环境污染较重、地价上涨以及因为南部和西部开发了新资源,发展了新兴工业和旅游业等,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吸引了美国退休的老年人向东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答案:(1)资源丰富、便利的水陆交通、肥沃的平原,美国东北部和五大湖区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2)开发了新资源,发展了新兴工业和旅游业等,阳光充足,空气清新(3)国内人口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