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海养殖用海规划-大连海洋与渔业局.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54053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凌海养殖用海规划-大连海洋与渔业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凌海养殖用海规划-大连海洋与渔业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凌海养殖用海规划-大连海洋与渔业局.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连市养殖用海规划 (20152020年) 文本 (征求意见稿) 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二一六年三月 目录 1 概述 1 1.1 规划背景 1 1.2 规划范围和期限 2 1.3 规划依据 2 2 海洋自然环境与资源优势 . 3 2.1 区位优势 3 2.2 自然环境 3 2.3 渔业资源优势 3 3 养殖用海现状与存在问题 . 5 3.1 养殖用海基本情况 5 3.2 存在问题与面临的机遇 5 4 养殖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 7 4.1 养殖开发现状与相关区划、规则符合性分析 . 7 4.2 养殖产业空间布局优化 . 8 4.3 推进海洋牧场建设 . 8 5 规划目标与原则

2、 . 11 5.1 规划目标 . 11 5.2 规划原则 11 6 养殖用海规划分区 . 13 6.1 规划分区 13 6.2 养殖用海保有量 15 6.3 规划区发展定位 . 16 7 规划实施措施 . 17 1 1 概述 1.1 规划背景 大连是我国的海洋大市,横跨黄、渤二海,其大陆海岸线东起庄 (河) 东(港)海域分界线,西止浮渡河口,全长约1371千米,占 辽宁省大陆岸线的 65%,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7.5%。大连市海域地 处北温带,沿岸众多河流入海,营养盐丰富,饵料生物充足,分布有 6种主要经济鱼虾类洄游通道、15个产卵场及 2个渔场,海珍品主要有 刺参、皱纹鲍鱼、大连紫海胆、虾夷扇

3、贝、香螺等,经济贝类主要有 菲律宾蛤仔、文蛤、竹蛏、牡蛎等。普兰店湾、长兴岛四周以及北黄 海北部分布的滩涂, 是贝类重要栖息场所, 尤其庄河等地的泥沙滩是 贝类栖息带,开发价值高。2014年,大连市海洋渔业经济总产值711 亿元,渔业产值 405亿元,随着海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大连市海域 也面临着空间资源和养殖环境的双重制约,养殖用海活动有待进一步 的规范。为科学合理利用海域从事养殖生产,实现对大连市养殖用海 的规范化管理和海域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海域滩涂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和海水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委托国家 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结合大连市海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共同编制

4、 了本规划。 2 1.2 规划范围和期限 1.2.1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大连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 年)农渔业功 能区(除渔业基础设施区) ,总规划面积为12941.38平方千米。 1.2.2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 2015年至2020年。 1.3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4)25 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2001) 61 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1999) 26 号) ;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农业部令 200331号); 渤海生物资源养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5、发 (2004) 34 号) ; 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 辽宁省渔业管理条例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发,2003) ; 辽宁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 (辽宁省人民政府( 2005)179号) ; 辽宁省海洋环境保护办法 (辽宁省人民政府( 2006)195号) ; 辽宁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 (辽宁省人民政府, 2006) ;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 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3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2009) ; 大连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 ; 辽宁沿海经济带大连区域用海规划 ; 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 2 海洋自然

6、环境与资源优势 2.1 区位优势 2.1.1 优越的地理位置 2.1.2 良好的海水养殖条件 2.1.3 坚实的产业基础 2.2 自然环境 2.2.1 气候特征 2.2.2 海洋水文 2.2.3 海洋灾害 2.3渔业资源优势 海珍品主要分布在辽南地区,以大连沿岸及长海县为主, 主要品 种有刺参、皱纹鲍鱼、虾夷马粪海胆、 大连紫海胆、 香螺、虾夷扇贝、 海湾扇贝、栉孔扇贝等,主要以养殖和底播增殖为主。 4 刺参主要分布在大连沿岸, 养殖方式主要包括围堰养殖、池塘养 殖和底播增殖,目前我国底播刺参产量不多,增殖规模在2万公顷左 右,主要集中在长海县和辽南海域。 皱纹盘鲍主要分布在长海县和大连东南海

7、岸,分布形式为: 底播 增殖、围堰养殖、浮筏养殖、工厂化养殖,近年来还出现了南鲍北养 和北鲍南养等新的水面养殖越冬生产方式。 海胆以辽东半岛东部海岸和黄海北部海域为主,分布形式主要是 自然、底播和筏式养殖,筏式养殖以虾夷马粪海胆为主,大连紫海胆 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扇贝在大连市的养殖历史很长, 主要品种包括原有的栉孔扇贝和 从日本、美国引进的虾夷扇贝和海湾扇贝,扇贝增养殖大连沿海均有 分布。虾夷扇贝自 20世纪80年代初从日本引进以来, 经过30多年的养 殖实验和推广,人工育苗、筏式养殖、底播增殖和采捕技术已经全面 成熟,目前已经在黄海北部形成增殖规模最大,效益最佳的产业,长 海县成为我国最大

8、的虾夷扇贝人工栽培渔业基地。 大连市滩涂贝类现存量最多的是菲律宾蛤仔,是大连市最主要的 滩涂贝类养殖品种。 5 3 养殖用海现状与存在问题 3.1 养殖用海基本情况 3.1.1 渔业经济现状 大连市渔业产量、 产值历年居辽宁省首位。 2014年,大连市加强 政策支持,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现代渔业体系建设,促 进海洋渔业提质增效, 推动全市海洋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完 成水产品产量 237.5万吨,同比增长 3%,实现渔业产值 405.5亿元,同 比增长 6.5%,渔业社会总产值 711.8亿元,同比增长 6.4%。 大连市以长海县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为牵引,加快全市海洋牧场 建设,

9、加大水产健康养殖推广力度,推进海水养殖标准化池塘改造, 推行创新型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 促进地方大宗 优势养殖品种发展。虾夷扇贝、藻类、杂色蛤等产品实现增产增收。 2014年完成海水养殖产量 159万吨,同比增长 2%,实现海水养殖产值 292亿元,同比增长 6.1%;苗种产值 52.4亿元,同比增长 5%。 3.1.2 海水养殖现状 3.2 存在问题与面临的机遇 3.2.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养殖空间受到发展挤压。 (2)部分养殖用海位于不宜养殖的海洋功能区。 6 (3)围海养殖占用岸线比例较高。 (4)近岸养殖环境压力较大。 3.2.3 面临的发展机遇 (1)大连

10、市各级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在不同 的发展阶段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扶持大连海水养殖业的发 展。2015 年,大连海洋与渔业局、大连市财政局、大连市气象局三 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2015 年大连市渔业保险试点实施方案,标 志着大连市渔业养殖保险试点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2)我国第一批 20 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中,包括大连市獐 子岛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海洋岛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 区,大连市将进一步加快海洋牧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以长海县为重 点的全域海洋牧场建设。 (3)自然海域刺参生态网箱自然育苗技术、贝藻套养技术及南 鲍北养技术在长海县推广在科技发展支撑下,大连市

11、海珍品养殖规模 和效益不断提升。 (4)目前,大连市拥有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7 家,不同特 色、不同主题的“渔家乐”遍及全市渔村、海岛。在海岸带整治修复的 基础上,大连市将进一步加强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构建多元 化、多形态休闲渔业产业,为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拓展新领域。 (5)人工鱼礁是发展海洋牧场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大连市大 量投放各种礁体,有效恢复了渔业资源。2014 年,大连市引进日本 7 新型人造环保鱼礁技术,礁体稳定性较好,海藻附着时间短,底栖生 物附着速度快,有效改善和净化水质,对鱼类、海参、海胆等海珍品 有良好的诱集效果, 较普通人工鱼礁对营造海底渔场,恢复植被生态 优势明显

12、,适宜在大连近岸投放。 4 养殖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4.1 养殖开发现状与相关区划、规则符合性分析 4.1.1 与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 4.1.3 与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十三五”规划符合性分析 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打造两个 “新格局”:全面依法管海用海,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生态修 复,形成海洋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资源利用高效集约、开发保护 空间合理布局、 基础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的海洋事业新格局;全力构建 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渔业经济结构和产 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水产品质量安全有效供给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渔 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13、 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形成生态良好、生 产发展、装备精良、产品优质、渔民增收、平安和谐的现代渔业发展 新格局。 规划提出重点实施海洋渔业“九大工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区创建工程、海水健康养殖工程、现代海洋牧场工程、休闲渔业增值 工程、水产品加工流通升级工程、打造健康放心水产品工程、海洋与 8 渔业科技创新工程、渔业基础设施及装备现代化工程、互联网+信息 化工程。 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 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和发展现代渔业是大 连市推进海洋与渔业发展的两大工作方向。在保障民生和保障渔业产 业安全的前提下, 对大连市养殖用海进行适当调整,是落实大连市海 洋与渔业“十三五”规划的客观要求。 4.2

14、 养殖产业空间布局优化 位于海洋功能区划工业与城镇用海区内围海养殖用海应逐步进 行调整,尽可能恢复整理出自然岸线, 减少围海养殖用海占用的自然 岸线。 4.3 推进海洋牧场建设 “十三五”时期,大连市要大力实施大连市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总 体规划,积极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大力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和人 工鱼礁建设工作,加强渔业资源养护修复。 4.3.1 强化水产苗种建设 水产苗种建设是发展海洋牧场建设的基础保障。在海洋牧场发展 过程中加强对苗种建设管理, 实现水产苗种优质化、 产业化、标准化、 机械化。优质化, 即对苗种的种质资源实现良种管理,对苗种的世代 进行跟踪,培育出适宜当地环境的优质种苗。产业

15、化,即利用上市公 9 司的带动作用,从收购、加工、分选、暂养、播撒等过程实现产业链 发展,实现上市公司与当地养殖农户有机的结合,农户培育良种,上 市公司依据标准进行回购,政府做好监督,当好“裁判”,通过牧场建 设使大连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标准化,即苗种的培育、生产 过程的水质、饵料、药物等管理实施标准化,严格禁止禁药的投放, 饵料要进行检验检疫, 水质的抽取与排放要严格按照国家地方的相关 法律法规。机械化,即降低人工成本,使生产实现流水线操作,积极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淘汰落后的、粗放的发展模式。 4.3.2 优化渔业产业结构 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是建设海洋牧场,加快渔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内 容

16、。渔业产业结构逐步向信息化、良种化、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调整优 化。信息化,即将生产过程中的渔业品种、产量、产值进行信息化管 理,同时为销售的信息化做好数据统计,将品种信息与市场信息相对 接,为渔业产业管理与企业决策做好支撑。良种化,即对长海县当地 的品种种质资源进行保护, 对生物学特性与遗传性状进行保护,保护 品种的自然属性。在保护的同时利用基因工程进行新品种选育与杂 交,建立长海县优质品种的“家化”工程。多元化,即增养殖方式的多 元化(包括浮筏、套养、底播、网箱、鱼礁等),增养殖品种的多元 化(包括虾夷扇贝、 海参、鲍鱼、海胆、海笋等),管理的多元化 (包 括渔业生产信息管理、日常巡查、生产计

17、划、销售计划等),发展方 式的多元化(将休闲渔业在渔业经济中的比例,优化三产的比例关 10 系)。增加深水网箱数量,降低浮筏面积,增加底播增值面积,增加 休闲渔业产值。 4.3.3 完善渔业市场机制 完善渔业市场机制是建设海洋牧场的机制保障和产业壮大的根 本途径。充分利用大连市水产品污染少、 品质佳、经济效益高等优势, 加强产品专业化、精品化、高端化与市场品牌化建设。 产品的专业化、 精品化和高端化,即从产品营养程度、产品加工 安全标准、从业人员素质、 物流业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将产品从普 通客户群体逐步向高端客户群体拓展,产品销售区域由周边地区向国 内外地区纵深拓展, 打造大连市水产品在国内

18、、 国际水产品市场上第 一序列品牌知名度。 市场的品牌化,是依托大连市地源优势, 打造大连水产整体品牌, 大力推进生产技术、 企业销售、市场监控、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规范整 合,形成水产农户、企业一体化发展, 充分发挥产业发展的规模优势、 品种优势、质量优势。政府引导企业整体参与国内外市场的拓展与竞 争,扶持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上市融资做大做强,做好企业发展的“助 推器”,增加大连市渔业上市公司数量。 11 5 规划目标与原则 5.1 规划目标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大连市养殖水域功能区域范围, 指导养殖生产布局,促进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达到 以下五个目标: (1)按照海洋功能区

19、划相关要求,海水养殖海域面积规模控制 在 9900 平方千米左右,占大连市海域面积的33%,为海洋渔业可持 续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2)围海养殖占用岸线长度逐步减少。 (3)大力发展休闲渔业, 鼓励海水养殖业与休闲旅游业相融合。 (4)加强人工鱼礁建设,养护渔业资源,探索绿色生态养殖新 业态。 (5)切实维护水产品源头质量安全,养殖区海水水质不低于二 类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质量不低于一类标准。 5.2 规划原则 (1)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原则。 养殖用海规划范围严格执行大连市海洋功能区划,根据农渔业区 的环境、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条件, 因地制宜地进行养殖布局, 发挥水域资源优势

20、。 (2)落实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原则。 12 通过规划, 落实海洋生态红线制度, 对不符合海洋生态红线区管 控要求的养殖场所进行调整, 鼓励将养殖区转移至水交换条件好、环 境优良的水域,尽可能地减轻局部养殖压力。 (3)确保自然岸线保有率原则。 妥善处理自然岸线保护和围海养殖的关系,在开发围海养殖的同 时,要注重集约利用岸线资源和近岸海域,有效保护岸线的自然属性 和原始景观,为实现35%的自然岸线保有率提供保障。 (4)保障海水养殖用海原则。 充分考虑海水养殖用海与其它类型用海的矛盾,充分考虑规划范 围周边海洋功能区的管控要求,优化各类用海结构, 确保海水养殖用 海面积,保障水产品市场有效供给和

21、大众消费需求。 (5)优先产业结构调整原则。 以养殖用海适宜性评价为依据, 优化海水养殖品种结构与空间布 局,控制养殖总量和密度, 推广科学养殖和生态养殖, 重点发展科技 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促进海 水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6)确保渔民利益原则。 尊重养殖历史和养殖现状, 考虑以渔为生的渔民对养殖水域的依 赖性,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优先保障当地养殖渔民的基本权益。 13 6 养殖用海规划分区 6.1 规划分区 根据集约、 节约用海原则, 在充分考虑养殖海域环境自净能力及 养殖容量的基础上,在大连海域划分了围海养殖区、开放养殖区、养 殖预留区等 3 类功能区,

22、共计 13个功能区。 6.1.1 围海养殖区 围海养殖指通过围海堤坝形成封闭水域进行的养殖。围海养殖区 海水水质执行不低于二类标准, 海洋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质量不低 于一类标准。 大连市规划围海养殖区3 个,总规划面积为133.62 平方千米, 分别为平岛围海养殖区、 隋屯围海养殖区和青堆子围海养殖区。平岛 围海养殖区位于平岛周边海域,规划面积18.96平方千米,隋屯围海 养殖区位于普兰店隋屯外海域,规划面积25.22平方千米,均以刺参 养殖为主导产业。 青堆子围海养殖区位于青堆子湾内海域,规划面积 89.44 平方千米,主要养殖种类有海参、海蜇、南美白对虾、中国对 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

23、、杂色蛤、美洲帘蛤等。 6.1.2 开放养殖区 开放养殖区指采用筏式、网箱、底播或以人工投苗、自然增殖海 洋底栖生物等形式进行增养殖生产的用海,开放式养殖包括底播养殖 14 和设施养殖。 开放养殖区海水水质执行不低于二类标准,海洋沉积物 质量和海洋生物质量不低于一类标准。 大连市规划开放养殖区9 个,总规划面积为9782.80平方千米, 分别为浮渡河口外开放养殖区、驼山外开放养殖区、 西湖咀开放养殖 区、段坨子开放养殖区、黑岛南侧开放养殖区、孙咀子开放养殖区、 隋屯外开放养殖区、大郑外开放养殖区和长山列岛开放养殖区。 浮渡河口外开放养殖区位于浮渡河口外海域,规划面积238.60 平方千米,驼山

24、外开放养殖区位于驼山外海域,规划面积82.82 平方 千米,两者均以底播养殖为主,底播养殖品种主要为海参和贝类。西 湖咀开放养殖区位于海头至西湖咀外海域,规划面积 10.05平方千米, 主要有刺参、海胆、鲍等海珍品及扇贝、魁蚶、毛蚶等高值贝类的底 播增殖。段坨子开放养殖区位于庙上村至狮子石之间外海域,规划面 积 223.71 平方千米,以刺参养殖为主导产业。黑岛南侧开放养殖区 位于段坨子至东坨子之间海域,规划面积62.86平方千米, 增殖海参 等海珍品资源。孙咀子开放养殖区位于孙咀子外海域,规划面积 24.60 平方千米,隋屯外开放养殖区位于普兰店隋屯外海域,规划面积 77.56 平方千米,两

25、地均可拓展海参底播增殖区, 建立大连海参精品增殖区。 大郑外开放养殖区位于碧流河至李咀之间外海域,规划面积1989.49 平方千米,其中,石城岛、王家镇周边海域适合海湾扇贝、栉孔扇贝、 虾夷扇贝、牡蛎、贻贝等种类的浮筏养殖和红鳍东方鲀、黄条鰤、黑 鲪、大陇六线鱼等种类的网箱养殖;青堆子外蛤蜊岛至青堆子之间海 域,适合增殖菲律宾蛤仔、 青蛤、四角蛤蜊、中国蛤蜊、文蛤、毛蚶、 15 魁蚶、美洲帘蛤等经济贝类;大郑镇-明阳镇沿岸外海域能够建设以 海参、魁蚶、中国蛤蜊、文蛤等海珍品为主的浅海底播增殖示范基地。 长山列岛开放养殖区规划面积7073.11平方千米,其中,广鹿岛至大 长山南侧海域适宜浅水网箱

26、养殖,主要增养殖近岸洄游性鱼类,浮筏 增养殖则包括扇贝、鲍鱼、牡蛎等海珍品增养殖以及海带、裙带菜、 扇贝、鲍鱼等套养; 哈仙岛北侧海域主要适宜浮筏增养殖,天然育种 海参、鲍鱼、扇贝、魁蚶等种类;小长山北侧海域浅水网箱和浮筏增 养殖均可,浅水网箱主要增养殖近岸洄游性鱼类,浮筏增养殖以扇贝、 鲍鱼、牡蛎等海珍品为主; 大长山西侧海域适宜海参、 海肠等底播增; 外长山列岛 6000 余平方千米海域适宜底播增殖虾夷扇贝、海参、海 胆、皱纹盘鲍、香螺等经济海珍品和北黄海珍贵土著及优势苗种。 6.1.3 养殖预留区 大连市规划养殖预留区1 个,为长山群岛外海养殖预留区,位于 长海县长山群岛外海域,规划面积

27、位3024.96平方千米。 6.2 养殖用海保有量 本次养殖用海规划,到2020 年,大连市直接用于养殖的功能区 类型包括围海养殖区和开放养殖区,规划面积为围海养殖区133.62 平方千米,开放养殖区9782.80平方千米,合计9916.42平方千米, 完全满足“国务院关于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的批复” 中的要求,能保障渔民生产活动和现代化渔业发展。 16 通过开展生境修复与优化工作,至2020 年,人工鱼礁生物生息 建设场面积约为100 万亩,增殖放流200 亿尾(头),海洋牧场示范 区渔业资源量增加30%以上,生物多样性提高10%以上,主要经济 品种的产量提高 20%

28、以上,并可持续生产。 结合海域自然条件,通过滩涂及岩礁区“赶海”模式、垂钓模式、 出海参观渔业生产模式、 饮食服务模式、游览观光模式等构建多元化、 多形态休闲渔业产业,进一步加强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建设。 6.3 规划区发展定位 6.3.1 围海养殖区 大连市围海养殖以海参、海蜇、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 虾、三疣梭子蟹、杂色蛤、美洲帘蛤等为主。为维护养殖环境和提高 养殖效益,应注重健康养殖,提倡发展多种类混养、套样和轮番换养 等模式,通过不断研究创新技术,为围海养殖提供基础。围海养殖区 中,平岛围海养殖区和隋屯围海养殖区以刺参养殖为主导产业,通过 改进养殖技术和养殖方式, 把刺参养殖引导成集

29、约化、 规模化和优质 高效化产业。虽然海参经济效益较高,但该类养殖排放COD 局部超 标,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对周边海域海水水质的影响。 6.3.2 开放养殖区 开放养殖区中, 底播养殖分布广泛, 底播养殖品种以海参、 扇贝、 滩涂贝类为主,海参底播增殖区建议投放苗种密度为5060 斤每亩 17 (400个/公斤)。底播种类为扇贝的海域,建议投放苗种密度为2 万枚 /亩(壳长 2-3 厘米) ;底播种类为滩涂贝类的海域建议根据投苗时规 格大小及潮区和底质确定投放苗种密度。孙咀子开放养殖区、 隋屯外 开放养殖区、 大长山岛西侧海域可以建立大连海参精品增殖区;大郑 镇-明阳镇沿岸外海域可以建设以海

30、参、魁蚶、中国蛤蜊、文蛤等海 珍品为主的浅海底播增殖示范基地;外长山列岛底海域可以培育虾夷 扇贝、海参、海胆、皱纹盘鲍、香螺等经济海珍品苗种。 设施养殖主要分布在长海县和庄河市,分为网箱增养殖和浮筏增 养殖。由于浮筏养殖发展过快带来的自身污染,将加大海区生态环境 风险,因此设施养殖的发展趋势为压缩近海浮筏规模,积极推广深水 网箱, 有效提升海域使用效率。 浅水网箱主要增养殖近岸洄游性鱼类, 深水网箱主要增养殖深水大型鱼类。浮筏增养殖用于滤食性贝类的养 殖、 大型藻类及大型藻类与贝类的混养, 及海珍品苗种的天然保育等。 7 规划实施措施 (1)强化扶持引导,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强化扶持引导,营造良

31、好发展环境,是实现海水养殖业健康、高 效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健全工作机制, 在政策导向、养殖技术支撑、质量监管、市场准出等方面出台一系列 政策措施,形成强大的政策推力, 积极营造良好的海水养殖业发展环 境,推进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养殖业转变。 (2)制定用海调整方案,实现海域及岸线管控目标 18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及先导区管委会要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制定 海水养殖用海调整方案, 对位于工业与城镇用海区的养殖用海根据历 史背景、现行政策及养殖现状等提出具体的调整方案;对位于海洋保 护区与旅游娱乐休闲区内的养殖用海,根据海洋功能区管理要求, 制 定相应的管控要求; 规划区内

32、,与海洋功能区兼容发展的其他用海活 动要处理好与养殖之间的关系,避免相互影响。 (3)加强生态健康养殖,改善水域环境 优良的海水水域环境和丰富的渔业生物资源是发展海洋渔业的 基础条件,生态健康养殖是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相关部 门要强化养殖管理, 坚持渔业资源合理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并重 的方针,制定行业生产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 规范养殖水域的负载量、 养殖密度、养殖周期和水质调控措施,加强渔业水质环境监测工作, 加强外来投入品的监控, 建立健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和渔业水环境质 量安全预警、预报机制,减少水产养殖业经济损失。 (4)科学建设人工鱼礁,促进休闲渔业发展 综合考虑海洋底质地貌条件、渔业资源本底条件, 优先在经济鱼 类的产卵繁育场和幼鱼幼虾幼贝保护区域的海域投放人工鱼礁,以保 护、增殖渔业资源,提高渔获量,同时与海洋休闲渔业发展融合,以 提高渔民收入,发展渔区经济。 (5)开展法制宣传,切实加强领导 重点宣传国家渔业法、 海域法、 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 法规以及本规划, 让全市沿海渔民树立海洋国土意识,提高维护国家 19 对海域管理的自觉性。 要加强市县两级政府对养殖用海管理工作的领 导,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执法队伍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监 管,切实保障规划的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