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威海发展和改革委员会.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543203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6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威海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威海发展和改革委员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威海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威海发展和改革委员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威海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威海发展和改革委员会.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威海市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加快推进新材料及制品产业集群发展,根据市政府 关于 加快发展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指导意见,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现状 (一)产业规模。 全市现有新材料及制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 56 家,资产总额达195 亿元,从业人员2.2 万人。 2015 年,规 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6 亿元、利税18.6 亿元、利润 11.6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5%、21.4%和 22.6%。 (二)产品结构。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以碳纤维及复合材料、 医用新材料、镁铝合金材料和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为主要支 撑,以新型化工材料、 光电光热材料、 耐磨材料、 稀

2、土功能材料、 高性能复合材料、 高性能钨钼材料、 纳米材料等为补充的新材料 及制品产业体系。 主要产品有碳纤维及制品、聚烯烃类热塑性弹 性体及制品、低辐射(LOW-E )镀膜玻璃、镁合金汽车轮毂及零 部件、光学玻璃、聚砜系列特种工程塑料、氟硅橡胶、紫外线吸 收剂、阻燃剂等上千个品种。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 个,山东省名 牌产品 23 个;中国驰名商标6 个,山东省著名商标24 个。 (三)创新能力。 全市拥有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国家工程实 验室、 威高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等6 个国家级创新平台,轮胎 用橡胶新材料及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医用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等37 个省级创新平台。设有光威复

3、合材料、鸿通管材 等 4 个院士工作站, 三角轮胎、 拓展纤维等6 个博士后科研工作 2 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材料研制、镁合金材料及深加工、 WT系列环保增塑剂、超高分子量多糖聚合材料工业化生产、六 苯氧基环三磷腈产业化等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碳纤维原 丝制备及碳化、 树枝状高分子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大尺寸均匀细 晶钨棒材研发、 千吨级聚砜系列树脂及制品产业化等关键技术填 补了国内空白。 虽然我市新材料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 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规模 不大,抗风险能力较弱。与其他行业相比,新材料企业规模普遍 偏小,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

4、有影响力的大企业。二是产业 集聚度较低, 发展能力不足。 我市新材料企业地域分布相对分散, 上下游配套产业较少, 未形成集群聚集效应。 三是产业层次较低, 技术瓶颈依然存在。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市大部分新材料企 业仍存在工艺装备不完善、产品性能不稳定、生产成本高、高端 品种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四是缺乏高水平、 高层次的科技人才。 由于受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等诸多条件所限,我市企业普遍 存在人才引进难、留住难,高层次人才匮乏的问题,新材料企业 尤为突出。 二、发展思路及规划目标 (一)发展思路 跟踪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 求,以提高新材料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性能复

5、合材料、先 3 进高分子材料、 高端金属材料、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为发展重点, 加快新产品开发, 突破新材料规模化制备的成套技术与装备,加 强军民共用材料技术双向转移,鼓励新材料上下游产业相互衔 接。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大力推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 带动作用强的新材料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推动原材料 工业升级换代。 (二)发展目标 1. 集群规模快速扩张。规划到 2020 年,产业集群主营业务 收入保持年均15% 以上的增长速度,“十三五”末,集群主营业 务收入突破600 亿元。 形成具备一定规模、产业配套齐全的新材 料产业体系。 2.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建立起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

6、产学 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突破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关 键材料和技术, 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品和知名品 牌,材料工业升级换代取得明显成效。到2020 年,集群省级以 上创新平台增加到50 家,省级以上知名品牌增加到65 个。 3. 特色产品优势明显。打造国内领先、 国际知名的的碳纤维 及复合材料、 先进高分子材料、 高端镁合金材料三大新材料及制 品产业基地。 到 2020 年,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品产值突破200 亿元,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 以上,聚 砜、聚醚醚酮系列工程塑料国内市场份额达到20% 以上。 三、发展重点 4 (一)发展六类主导产品。

7、1. 高性能复合材料。加快碳纤维高速纺丝、低成本化技术研 发,降低碳纤维生产成本,扩大工业领域应用;加快高强高模碳 纤维及预浸料的研发,满足航空航天、军工等高端市场需求;推 进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零部件、成品等下游制品开发及产业化, 满足建筑、能源、民用等市场需求。加快国内首创非金属挠性连 续复合管技术研究, 继续发展陶瓷纤维增强树脂基摩擦材料等高 性能摩擦制动材料。 2. 先进高分子材料。加快聚砜系列树脂及制品、树枝状高分 子纳米材料产业化技术攻关,积极发展 WT系列新型环保增塑剂、 复合改性稳定剂、 紫外线吸收剂、 阻燃剂等新型环保塑料添加剂 产品,扩大氟硅橡胶、氟硅油、氟硅涂料等氟硅新材料

8、和丁基内 胎等高性能橡胶材料制品生产能力,推进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材 料( TPE )技术升级,发展TPE输液器、 TPE血袋、血浆分离器、 新型聚砜膜、血液透析器等系列产品。 3. 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扩大镁合金材料、 镁合金汽车及摩托 车零部件等产品生产能力,加快高强度镁合金材料和大型镁合金 结构件研发, 推进镁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军工通讯等领域的应 用及产业化。 积极发展特种耐腐蚀油井管、深海采油抽油泵配件、 耐磨堆焊材料以及工业耐磨制品,加快高档印刷版基铝带材、铝 镁锰板材产业化进程。 5 4.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加快阳光控制镀膜玻璃、低辐射镀 膜玻璃、自清洁镀膜玻璃、光学玻璃等系列产品

9、产业化进程,加 大触摸屏玻璃、 泡沫玻璃等产品的研发力度。大力发展纸面石膏 板、工厂化建筑组件等新型绿色建材,研制开发 TID 外墙保温隔 热复合装饰板系统、FID 防火型内墙养生装饰板系统等住宅产业 化配套产品。 提升碳分子筛和人造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等高端超 硬材料刀具技术及工艺水平。 5. 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大力发展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光热蓝 膜板、非晶硅薄膜电池、“多孔态”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等先 进电池材料。推进铁基、铜基、不锈钢等三大系列高精度粉末冶 金产品及高性能钨丝、 钼丝、钨棒材等难熔金属材料产业化进程, 加强大尺寸均匀细晶钨材料制备和变形工艺研究,替代进口实现 国产化。大力发展

10、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提升石油裂解催化剂、 尾气净化处理载体催化剂材料性能和制备技术水平。 6. 前沿新材料。 扩大生物絮凝剂、生物抑尘剂等生物高分子 多糖材料系列产品的生产能力,加快生产纳米涂料、纳米功能纺 织品、纳米鞋用新材料、 纳米陶瓷喷涂材料等产品应用及产业化, 深度开发健康产业纳米产品。 (二)发展一批骨干企业。 1. 威海中玻镀膜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总投资5.3 亿 元的在线 low-e 镀膜浮法生产线、50T/d 超薄高铝盖板玻璃产业 化、以及年产12 万立方米泡沫玻璃生产线等3 个项目建设,重 6 点培育发展新型建筑节能玻璃、视窗保护屏玻璃、 高档泡沫玻璃 三大支柱产业,

11、形成建筑节能材料和电子显示材料生产基地。力 争到 2020 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 亿元。 2. 威海光威集团有限公司。围绕碳纤维汽车零部件、碳纤维 船舶材料及制品、碳纤维特殊建筑用筋材、索材、高速列车碳 纤维制品等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形成从碳纤维生产设备制造、原 丝和碳纤维生产、 预浸料和机织物加工、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及 碳纤维钓鱼竿等方面的完整产业链条。建设融合美国、 日本尖端 技术的现代化生产线,打造亚洲最大的渔线轮生产基地。力争到 2020 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 亿元。 3. 山东环球渔具股份有限公司。加快投资 4.17 亿元的高档 渔具项目建设, 加快超薄高强度碳纤维钓具产品的研

12、发,把碳纤 维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作为企业发展的突破口。力争到2020 年, 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4 亿元。 4. 山东安然纳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5 年内,投资 2.5 亿元, 加快推进植物蛋白肽制备及保健功能研究、功能纳米纺织品和保 健食品、化妆品产业园等4 个项目建设,形成纳米纺织服装、化 妆品、保健食品、轻工、涉水产品、医疗器械等六大生产基地。 力争到 2020 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0 亿元。 5. 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重点推进总投资9.285 亿元的系 列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项目建设,新上干喷湿纺生产线和M40J 等高模纤维生产线,加快碳纤维国产化进度。依托山东省企业技 7 术中心、 碳纤

13、维制备及工程化国家工程实验室,在注重高性能碳 纤维研发的同时注重碳纤维产业链的衔接,打造国内一流的碳纤 维材料及制品产业园区。力争到2020 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 亿元。 6. 山东凯丽特种纸股份有限公司。5 年内,投资5700 万元, 加快推进高科技特种纸新纸基材料研究、特种防伪纸防伪手段研 究和特种艺术纸新材料添加方面的研究,发展特种防伪纸、 特种 艺术纸、 特种工业用纸三大优势产品,打造中国特种纸张第一品 牌。力争到2020 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 亿元。 7. 山东双连制动材料有限公司。大力推进高档陶瓷纤维增强 树脂基配方汽车用刹车片产业化项目建设,拓展高端市场, 实现 盘式刹车片为

14、国际知名汽车主机厂配套。延伸摩擦材料市场领 域,开发油田钻井机、风能发电等专用设备摩擦材料,形成多档 次、多品种的摩擦材料系列产品。力争到2020 年,主营业务收 入突破 8 亿元。 8. 威海文隆电池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总投资6080 万元的锌 - 聚苯胺电池正极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建设,填补国内空白。 力 争到 2020 年,实现销售收入5.2 亿元。 9. 豪雅光电科技(威海)有限公司。加快光学镜片毛坯生产 线项目建设, 发展光学玻璃粒子、 光学玻璃板材、 光学镜片毛坯、 光学镜片精压毛坯等高温烧结系列光电子材料产品,打造高档光 8 电子材料产品生产基地。力争到2020 年,主营业务收入突

15、破8 亿元。 10. 威海新元化工有限公司。在氟硅高分子材料、含氟聚合 物、含氟化学品等几个方向上进行上下游一体化开发,延伸产业 链。开发水性鱼竿涂料、高性能氟硅树脂、氟硅橡胶、提供环境 友好型制冷剂原料、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 剂、整理剂、 T800 碳纤维原丝油剂、色谱填料等系列产品。力 争到 2020 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 亿元。 11. 威海万丰镁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总投资3 亿 元的高强度镁合金材料及中大型镁合金铸件生产线项目建设,扩 大镁合金材料及镁合金结构件等生产能力。依托山东省镁合金车 轮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向高强度镁合金材 料领域和

16、大型镁合金结构件延伸,打造国内一流的镁合金材料及 制品领域的产品制造园区。力争到2020 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 8 亿元。 12. 威海金威化学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加快推进总投资5.3 亿元的紫外线吸收剂及阻燃剂搬迁扩建项目建设,扩大紫外线吸 收剂、抗氧剂、阻燃剂等塑料添加剂生产能力,加强系列新产品 研发,打造国内一流的、多元化的塑料添加剂生产基地。力争到 2020 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 亿元。 13. 荣成宏秀山磁业有限公司。重点推进 48H以上高性能电 声、永磁电机、计算机VCM 片等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生产,建设钕 9 铁硼深加工电镀生产线, 到 2020 年, 钕铁硼总产能力争达到300

17、0 吨,打造成国内知名的稀土永磁材料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 破 10 亿元。 14. 文登鸿通管材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总投资1.5 亿元非金 属材料挠性海底管道项目建设,扩大非金属管材产品的生产能力 及应用领域。以酸性气田、矿用、井下、海洋石油开采等重点领 域的流体输送用管高端需求为导向,开展高性能、耐腐蚀、能适 应特定使用环境的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力争到2020 年,实现主 营业务收入4 亿元。 15. 威海海鑫新材料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总投资10 亿美元的 高档印刷新材料项目建设,扩大 CPT高档印刷版基铝带材生产能 力。力争到2020 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 亿元。 16. 威海佰德信新材

18、料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总投资2.2 亿元 的四期工程 / 尾气催化剂生产项目建设,扩大汽车尾气净化载体 催化剂的生产能力。依托美国研发中心,向石油裂解催化剂、分 子筛催化剂领域延伸,打造国际一流的催化剂生产企业。力争到 2020 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 亿元。 17. 威海金太阳光热发电设备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总投资1 亿元的太阳能高温集热管研发、生产基地建设, 加快六百度槽式 太阳能热发电高温集热管、高耐候性菲涅尔高温集热管等新产品 的研发。在巩固现有美国、西班牙等国家营销队伍的同时,加大 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开发力度,力争成为全球继西门子、肖特之后 1 0 的第三大太阳能高温集热管生产商。力争到2

19、020 年,实现主营 业务收入 5 亿元。 18. 山东浩然特塑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总投资5000 万元的聚 砜、聚醚醚酮类特种工程塑料原料及制品生产线的建设,扩大聚 砜系列特种工程塑料原料生产能力,同时拓宽下游制品应用范 围,打造国内聚砜类工程塑料生产基地。力争到2020 年,主营 业务收入突破5 亿元。 19. 山东万图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总投资1.49 亿 元的 WT系列环保卫生安全型增塑剂项目建设,扩大环保卫生安 全型增塑剂生产能力,建设年产 30000 吨生产线, 打造国内一流 的新型环保高分子材料生产基地。力争到2020 年,实现主营业 务收入 5.4 亿元。 20. 威海晨

20、源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总投资6000 万 元的树枝状阻垢剂、树枝状破乳剂、 树枝状重金属去除剂产业化 生产线建设,拓展涂料油墨和塑料橡胶添加剂的市场,力争到 2020 年建成万吨级产业化生产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 亿元。 21. 威海蓝膜光热科技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总投资5.3 亿元 的蓝膜光热科技应用产业基地建设,建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镀 膜装备制造生产线、蓝膜生产线、太阳能集热器生产线。加快蓝 膜技术研发中心及应用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快蓝膜应用产品太阳 能热泵系统、太阳墙系统的研发;加快120 万平米 / 年以上的蓝 膜生产线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完成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和国家国 1 1

21、际合作专项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替代进口。力争到2020 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 亿元。 (三)打造三大产业基地。 1. 打造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品,拓展延伸碳纤维产业链 条,做大做强国家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基地。依托拓展纤维, 加快低成本高性能碳纤维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依托光威复材、 汇 兴纤维、宝威新材料碳纤维预浸料生产企业,加快高性能、多型 号碳纤维预浸料的生产研制;依托威高、浩然特塑、鸿通管材等 企业加快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新产品研发;依托 光威、环球、宝飞龙、鲁滨逊等企业,扩大碳纤维渔具、高端休 闲体育用品等民用领域市场应用。加快推进山

22、东省碳纤维产业联 盟、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力争到2020 年, 产业规模突破200 亿元。 2. 打造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医用高分子材料、特种工程塑料、 特种添加剂等先 进高分子材料及制品,打造全国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基地。依托 威高集团推进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材料(TPE )、塑料骨科材料 及其制品的技术升级和市场应用,打造国内最大的医用高分子材 料及制品产业基地,到2020 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突破30% 。依 托浩然特塑加快聚砜、聚醚醚酮树脂及下游制品的研发应用,力 争国内市场份额达到20% 以上。依托晨源新材料加快树枝状高分 1 2 子纳米材料产业化技术攻关;依

23、托万图高分子发展WT系列新型 环保增塑剂;依托金威化学扩大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剂、阻燃剂 等塑料添加剂生产能力,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25% 以上。 3. 打造高端镁合金产业基地。 依托万丰镁业、 威万轻合金加快高强度镁合金材料及中大型 镁合金铸件产业化步伐,扩大镁合金材料及镁合金结构件生产能 力。加强与中国科学院金属材料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高 强度镁合金材料和大型镁合金结构件研发应用,加快推进科技成 果转化。做大做强镁合金新材料、轨道交通、军工通讯、航空航 天四大领域,建设全球高端镁合金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 年, 在世界顶级汽车品牌领域,镁合金零部件占有率突破40% 。 (四)建设三大

24、产业聚集区。 按照威海产业发展布局,立足现有工业基础, 引导支持高区、 文登区、 临港区大力培育发展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建设新材料产 业聚集区。 1. 建设高新技术新材料产业聚集区。 以威海国家先进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依托,进一 步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新技术与新 材料产业有机结合。 大力发展以光威集团为代表的碳纤维复合材 料产业,以威高集团为代表的医用高分子材料产业,以万丰镁业、 三盾焊接为代表的金属材料产业,以云山科技为代表的石墨烯材 1 3 料产业, 以汉邦生物为代表的环保材料产业,以金猴集团为代表 的纳米高分子材料产业,打造高新技术新材料产业聚集区。 2.

25、建设临港新材料产业聚集区。 以新引进的一批新材料项目为重点,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 强化政策引导, 培育一批特色鲜明、 优势突出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以浩然特塑、金威化学、金泓高分子、晨源分子等为代 表的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以拓展纤维为代表的高性能复合材料 产业, 以中玻镀膜玻璃、 豪雅光电等为代表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 料产业,以多晶钨钼、格美金属为代表的特种金属材料产业,打 造临港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加快推进临港区新材料(碳纤维)产 业园建设,力争到2020 年将园区打造成产值过百亿元的国家级 产业示范基地。 3. 建设文登新材料产业聚集区。 以文登经济开发区高新材料产业园和南海新区为主要依

26、托 和载体,加强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大力发展以蓝岛新型建材、 博康特、博盛、华腾陶瓷等为代表的新型节能环保建材产业,以 万图高分子、汇兴纤维、金轮化工、华泰分子筛等为代表的化工 新材料产业, 以鸿通管材、 合鸿新材等为代表的石油装备新材料 产业,以金太阳、文隆电池等为代表的光电材料产业,以久威新 材料、 威达粉末冶金等为代表的功能新材料产业,打造文登新材 料产业聚集区。 四、主要措施 1 4 (一)健全产业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鼓励企 业增加研发投入, 通过原始创新、 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 新,突破高性能碳纤维材料低成本化、聚砜系列特种工程塑料大 规模产业化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27、着力完善“产学研用”紧密结 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创新成果 发布制度,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孵化基地、中试基地建设,促进技 术转移和扩散。 推动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国家、 省、市级创新平台,建设一批企业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 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努力营造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 策环境。 (二)加快军民融合发展,推动产业技术双向转移。积极创 建威海“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市”,在军方网站建立我市企业相关 产品信息发布平台,推动我市企业与军工部门、重点军工企业沟 通协作。鼓励拓展纤维、万丰镁业、浩然特塑等优势新材料企业 积极参与国防军工新材料配套,满足军品需求

28、, 提高新材料产业 支撑配套能力。 充分利用已有军工新材料技术优势,积极推动国 防科技成果加速向经济建设转化,加快军民共用新材料产业化、 规模化发展。 (三)加强上下游产业衔接,拓展延伸产业链条。通过行政 引路、招商引进、政策引导等举措,推动上下游企业间的协作配 套,为企业膨胀发展提供链条支撑。积极开展新材料应用研究, 加强新材料与下游产业的相互衔接,推动新材料制品化和产业化 1 5 发展。 引导拓展纤维、 浩然特塑等企业坚持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 并重, 做大做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制品、特种工程塑料等产业链 条。鼓励威高集团、万丰镁业等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精 深加工,延伸医用高分子材料、镁合

29、金材料等产业链条,提高产 品附加值。 (四)培植壮大骨干企业,加快产业规模扩张。引导中玻镀 膜玻璃、拓展纤维等一批骨干企业,坚持引资金、引技术、引人 才并重,品牌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并举,做大企业规模;鼓励和支 持万图高分子、晨源分子等成长性企业靠大联强、嫁接联姻,实 现企业膨胀发展;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拓展纤维系列高 性能碳纤维产业化、海鑫新材料高档印刷版基铝带材项目、万丰 镁业高强度镁合金材料及中大型镁合金铸件生产线技术改造等 重点项目建设,通过一批大项目建设,带动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五)强化政策引导扶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整合现有政 策资源, 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向关键

30、共性技术研 发、产业化示范工程、创新能力建设、产业链和产业基地培育等 方面倾斜;加强协调服务,认真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进口设备免税、增值税转型等优惠政策。多 元拓宽融资渠道,组织实施银企互动,开展科技支行试点,鼓励 小额贷款公司、 融资担保机构和民间融资服务公司为中小企业提 供融资服务; 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成立风险投资基金,以注 1 6 资参股等形式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境内 外上市步伐,重点推进光威复合材料等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工作。 (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以高层次、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促进项目产业化为导向,依托战

31、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和项目,重点引进一批海外高端创新创业 型领军人才,实现人才与产业、项目有机对接、深度融合。鼓励 海外人才携科技成果来我市进行产业化,吸引高层次的学术带头 人和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我市兼职。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 构人才共建, 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设置,加强在职人员 培训,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引导企 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完善的人才激励政策,实行股权、 期权、 技术入股等多种激励机制,促进各类人才向战略性新兴产 业集聚。 (七)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 效率和减少排放量为重点,推广节能、减排新工艺、新技术、新 设备,降低工业能耗,提高废水废弃物的综合治理水平。积极推 进循环经济发展, 提高新材料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促进 新材料可再生循环。坚持绿色发展,保持新材料研发、制备和使 用全过程的环境友好性,推动新材料产业实现低碳环保、节能高 效、循环安全、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