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青春,不落的歌——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543403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朽的青春,不落的歌——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不朽的青春,不落的歌——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不朽的青春,不落的歌——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不朽的青春,不落的歌——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不朽的青春,不落的歌——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朽的青春,不落的歌——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朽的青春,不落的歌——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毕业论文.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不朽的青春,不落的歌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摘要:本文通过对杨沫的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的人物形象分析,从一个在革命中成熟起来的新时代女性的成长过程中,挖掘她的爱情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了当代女性的个性意识和自我追求。文章的主旨就在于通过对林道静的爱情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分析来展示当代女性的时代风貌,同时对当代女性的青春如何人把握作为一个借鉴。目 录 1.林道静的爱情观.3 1.1我欲与君长相依,奈何君心非我心:与余永泽的爱情.3 1.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与卢嘉川的爱情.4 1.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与江华的爱情.4 1.4青春的爱情观:革命道路上的幸福.42.林道静的

2、价值观.5 2.1时代造就的知识女性.5 2.2知识造就的革命热情.6 2.3热情造就的对党忠诚.6 2.4青春的价值观:在奋斗中凝练个性.7 3.林道静的青春人生观:女性的存在价值.10参考文献.11致 谢.12 青春之歌出版于1958年,是杨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的这一历史阶段的学生运动为主要背景。在那个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激烈的动荡年代,中国的社会涌现出了许多投身革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这之中,每个知识分子都为从一个幼稚的青年成长为一个成熟的革命战士付出了很多努力和代价。青春之歌就是描写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行动和人格的转变

3、,尤其是主人公青年学生林道静在革命斗争中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艰难历程。林道静的形象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人物形象,她的爱情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值得我们今天的人们思考的,她把整个的青春献给了革命事业,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成熟的共产党战士,她经历了很多,当自己的国家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她便把个人的成长奋斗历程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这一点是我们当代青年所要学习的。我们了解和认识林道静青春的发展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对我们当代的大学生爱情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也会起到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主人公林道静进行分析,来展示林道静不朽的青春,不落的歌。1. 林道静的爱情观

4、爱情在任何时候对一个少女来说都是生活里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出生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的女性,对婚姻自由,女性独立,对革命奋斗有着更加深刻的渴望。对于林道静来说,爱情是她所向往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她的精神寄托。1.1我欲与君长相依,奈何君心非我心:与余永泽的爱情 初到北戴河的林道静,面对人生地不熟的现实和校长余敬塘的压迫,她只有来到大海面前才感到生活一丝的快乐,“云儿飘,星儿摇摇,海,早息了风潮.”,也只有大海才能给她一丝安慰和活下去的勇气。 母亲是跳海自杀的,她也想跳海自杀,似乎这样就可以得到心灵的解脱。就这样,在大海做媒下,她结识了她的爱人余永泽。余永泽给了林道静对知识对文学渴求的需要,给了

5、她罗曼蒂克般的温暖,给了她无比的光明和希望。于是她坠入了爱河,对爱情的渴求,对家庭牢笼和社会牢笼的挣脱,使她把余永泽当成了世界上那个唯一值得她信任的人。 然而,在林道静的骨子里,她是追求进步,追求自由,反对传统道德,提倡女性独立的。在婚后漫长的生活里,她俨然成了家庭主妇,自己的精神力量被余永泽的大男子主义磨灭了。她开始不甘于余永泽给她带来的安逸生活,在先进的革命事业中她看到了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她原本以为余永泽是和她一起的,在心灵或者行动上都是一起的,可是余永泽的士大夫本质和懦弱的性格让她彻底绝望了,她发现他们根本不是同一类人,于是,“娜拉”最终选择了出走,追求自己渴望的生活和目标。 林道

6、静在与余永泽的共同生活中虽然感到是幸福的,但是她并不沉迷于在这个小家庭中做主妇的生活,她要有自己的事情,要去过独立的生活,要实现她的人生理想和价值。于是她和余永泽这个士大夫的封建代表决裂了,也是和封建的婚姻模式决裂了。1.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与卢嘉川的爱情 在看到余永泽懦弱和不关心国事的同时,她遇到了卢嘉川。在卢嘉川的身上,她看到了自己一直以来真正在找寻的东西,是希望,是信仰,或是别的东西。总之,就是和余永泽的对比,才更加显出了林道静对卢嘉川的敬仰和爱慕,卢嘉川的出现使得林道静的爱情观发生了变化,而对这个有理想,有成熟心智的年轻人,林道静被深深地吸引了。是卢嘉川填补了林道静感情的

7、真正需要,是他使林道静找到了更加理性的爱情,同时这种爱情也是能够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的爱情。这种在阶级斗争下产生的感情,和那些在花前月下的你侬我侬是不一样的。在林道静看来,卢嘉川是革命的象征,是战斗的象征,他们追寻着同样的理想和信仰。然而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爱情的种子还没有萌芽便没有了,他们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在过去战争的年代,许多爱情故事都是以革命为背景的,因革命而生,最终奉献与革命。也就是说一个时代的背景从一个侧面决定了当时人们的爱情观。卢嘉川是林道静党性的启蒙老师,从卢嘉川那里,林道静才开始如饥似渴的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为以后的革命行动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林道静对卢嘉

8、川的感情不仅仅是爱情,在某种程度上也超越了爱情本身,是一种对理性对真理对革命的追寻和认可。在她看来,卢嘉川和她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追求,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些都是和余永泽格格不入的。于是,尽管卢嘉川死了,林道静却依然对卢嘉川心存敬仰和爱慕之情。1.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与江华的爱情 在孤单的革命奋斗中,她认识了江华,作为自己的领导,林道静表现出的是敬仰和服从,从每一次的行动中林道静不断的成长起来,对江华的敬佩也越来越深,当江华说“你说咱两的关系可以比同志的关系更进一步吗”的时候,林道静似乎一下子触摸到了她需要的爱情,于是她不再犹豫。其实,这时候她爱的不仅仅是江华本人,而是这个人身上

9、有她值得爱的东西,那便是她成长中所领悟的对党的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 由于江华的出现,林道静的爱情得到了升华,是她的人生价值得到具体化的实现,同时也给了林道静又一次的精神寄托和安全感。在林道静的心中,江华是死去的卢嘉川感情的延续,是革命火种的延续。正是江华给了她革命实践过程中的鼓励和指导,也给了她成长的机会。对于江华,林道静从他的身上追寻到了踏实。从江华那里,林道静成长为了一个真正坚强的革命战士,实现了她人生的理想。在她的青春里,唯有这样,她才会觉得自己真正爱情的所在。 爱情在成熟起来的时候已经转变了她最初的轨迹,它不再是花前月下,而是在一个新的高度,新的意义上的升华。这是当时的人们对革命的

10、理解和领悟。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爱情与革命联系起来,将爱情的种子成为理想的种子,这种爱情才是林道静想要的爱情,这种爱情才是与她的理想她的追求站在一个高度的爱情,同时这种爱情也是作家向读者所要传达的青春爱情观。 1.4青春的爱情观:革命道路上的幸福 在林道静的青春里写满了不平和抗争。她的亲人,朋友和同学的爱情给了她很大的影响,在追寻真正爱情的过程中,她体会到了革命爱情的意义。我想,这也是作家所要追求的爱情的意义。 林道静母亲的爱情。她的母亲就是被父亲所强迫来的,在生下来林道静之后被遗弃,最跳海自杀。这也决定了林道静后来始终不屈服于胡梦安,她不想像母亲那样屈服的生活,她要寻找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爱情。

11、林道静朋友王晓燕的爱情。王晓燕那么深爱的戴瑜,被戴瑜的假面具所蒙蔽,最终醒悟。这就像林道静和余永泽,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导致他们的阶级立场不同,于是便不会有共同的语言。 林道静同学陈蔚如的爱情。这个看似很多人羡慕的阔太太,她嫁给的是权势和富贵,然而林道静并不羡慕,在林道静看来,这是屈服于父母,屈服于权贵的爱情,不是她想要的爱情。看到陈蔚如过上地道的阔少奶奶的生活,不屑于她在学校的爱国运动,林道静没有因为陈蔚如的富足生活而受到诱惑转而追求阔太太的生活。 这三个人的爱情对林道静的影响是很大的,林道静在慢慢的一步一步的成长,不断地寻找自己想要的幸福。她向往婚姻的自由,于是她不屈从于胡梦安;她向往爱

12、情的理解,于是她和余永泽离了婚;她向往革命的热情,于是她爱上了卢嘉川;她向往爱情的幸福,于是她答应了江华.在这个内心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她感受过罗曼蒂克的爱情,然而那种幸福的感觉却远远不能给她踏实,对于这个时刻要求进步的青年,在她的青春里,她的热血石沸腾的,是非要有所作为的,是不愿意和别人一样被社会吞噬的。 总之,林道静的爱情观就是作家的爱情观,她所要呈现给我们的是革命的爱情,是一种浪漫的爱情,是一种独立的爱情,更是一种自由、民主、对社会有意义有价值的爱情。只有这样的爱情才有助于实现革命事业的理想,有助于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2. 林道静的价值观林道静价值观的形成与她的家庭、社会和时代的变化是分

13、不开的。作为一个知识女性,她崇尚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诚然,这种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与国家的安危密切相关的,这样才能体现个人价值的正确性。2.1时代造就的知识女性 林道静出生于官僚大地主的家庭里,她的父亲林伯唐是北平的大地主,又是教育家,慈善家和前清举人,中学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又使她具有了小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她是受过良好的教育的,所以她具有自己独立价值观的基本条件。同时,她也是不断追求学习知识的,她想上大学,学习革命的理论,从这点上看,她是具备了知识女性的基本素质的。 林道静生活在国家民族处于被帝国列强侵略的时期,她和广大知识分子一样不堪忍受亡国灭种的现实。她认为,在那个年代,一个人的青春,只有接受

14、党的领导,献身于人民的革命事业,不断改造世界观,才能找到正确的出路,才能有光明的前途,才能使自己的青春发出光彩,才能奏出时代的歌曲。在我们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我们应当追求怎样的青春过程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在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中,她始终是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奋斗着,她不甘于像陈蔚如和白丽萍那样做有钱人的阔太太、交际花,她想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迎接革命的挑战和时代的洗礼。林道静自觉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把自己同党同革命事业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是这个时代造就了这个知识的女性。2.2知识造就的革命热情 通过卢嘉川这个启蒙老师,林道静学习了怎样研究新兴社会科学、哲学之贫困、国家与贫困

15、、母亲等等革命理论,她不断的学习和读书。“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北三省的消息传到杨庄,林道静激动的含着眼泪对李芝庭说“我想,中国是怎样都不会亡国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怎能让它亡呢?”本着这样的爱国热情,后来她参加到卢嘉川、江华组织的革命队伍中,参加“三一八”纪念游行,到深泽县锻炼做团结农民的工作,布置组织“一二九”运动后游行示威活动。为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歌剧青春之歌隆重上演,这也向大家展示了林道静在革命思想和进步青年的感召、影响下,从不安于追去单纯的自我安顿完全融入民族命运和国家兴亡的人生历程。 林道静在自己的青春里,把自身的解放与民族的解放、社会解放结合起来,她每时每刻都关注国家

16、命运。面对社会矛盾和时代变迁,林道静表现出来的是对革命的热情,这种革命的热情是用只是造就的。林道静革命的热情使她成长为一个成熟的革命者,是知识带给她坚定的力量和成熟的信念。2.3热情造就的对党忠诚 林道静拥有着对革命的热情,她从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在监狱里她经受住了党对她的考验。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他们只有把个人命运同国家、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才会有真正的前途。林道静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她要自己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所以她的思想是进步的、积极的,是属于无产阶级的。 有三个人对林道静的党性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卢嘉川是林道静的第一个引路人,他既是学生运动的领袖,又是千百万个共

17、产党员的表率,除夕夜在白丽萍的公寓里卢嘉川对国民党罪行的揭露以及革命形势的演讲,使林道静第一次听到革命宣传,受到深刻的革命启蒙教育。江华是林道静第二个引路人,在她第一次被捕,是党及时把她救出来,到定县教书时,她受到党组织江华的引导教育与帮助。在监狱里,她又受到第三个引路人林红的教育,使林道静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了起来。就这样,林道静的党性觉悟不断地升华了。 她对党的忠诚使她投入了时代的洪流,找到了人生之路,是她的青春在农村斗争和地下工作等革命实际中发挥了作用,展现出了崇高的精神境界。林道静有彷徨、犹豫、思想脆弱、境界狭小的个人反抗逐渐变得广阔、开朗、成熟而坚强起来。

18、她放弃了与余永泽舒适的生活,唾弃国民党达官贵人胡梦安的荒淫无耻,毅然选择了革命的光辉大道,并勇敢地走入了社会,投身到民主革命运动中,直到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些都是党的培养引导与自己不断追求努力的结果。2.4青春的价值观:在奋斗中凝练个性 林道静的青春价值观是把个人解放和民族解放结合起来的价值观。她第一次离开家到学校,当她的母亲一无所有的时候,要求她离开学校,嫁给当时的公安局长胡梦安,这时她开始独自反抗腐朽黑暗的家庭,反抗封建包办婚姻,一个人在黑暗中逃离生活多年的家,独子走上生死未卜的生活。她离家出走以期待获得自由的生活,可等待她的是又一个陷阱。后来和余永泽结婚后她没有自己经济的独立,于是

19、决定走出去,找到自己的工作,同时结束家庭主妇枯燥无味的生活,实现她自己的理想,不虚度此生。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书店员的工作,准备走上职业女性的生涯,可是她发现这条路也走不通。 后来是卢嘉川为她指出了出路,那便是反抗和斗争,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林道静扔掉了绊脚石,从家的牢笼走了出来,获得了自由发展的机会,彻底的投身于革命,走上了救国的道路,将个人解放和民族解放结合了起来,在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斗争中,她不幸暴露了自己的身份,经过自己的顽强抗争和同志们的解救才得以获救。在这些战斗中,她学会了如顽强的为革命事业战斗。 总之,林道静的价值观的体现在于她将个人的解放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在

20、革命的奋斗中凝练了自己的个性,使自己变得更加坚韧和成熟。3. 林道静的人生观 人生观的作用对于一个青年的成长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林道静的人生观的形成因素和表现形式主要是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就是通过这种人生观才体现了人生的价值。 林道静的人生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3.1对待婚姻自由 林道静获得受教育的权利,为她自身的解放提供了可能,为立足社会获得了契机,得以有能力认识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当意识到自己被父母物化为客体,手中的摇钱树,她的婚姻只是他们获得金钱交易的资格时,她便无声的反抗,蔑视父亲的存在。对父亲的蔑视,为其颠覆之路走出了第一步。她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抗拒,向男权主义发起了挑战

21、。在林道静逃出黑暗腐朽的家庭牢笼后不久,她又进入了一个更黑暗更腐朽的社会。她来到的杨庄小学,是一个校长专断的地方,在校内他享有绝对的权利。到这儿后,林道静原打算借助表哥开始自由生活,可表哥因无法忍受校长的特权已经离开,无奈之下,她被校长余敬塘留下,可不久校长把她当做礼物送给其县长同学。在偷听到这个信息之后,她决定自杀,跑向大海。 林道静和余永泽共建爱巢后,发现他们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身份的不同。作为先进革命思想的代言人,卢嘉川的光芒迅速遮挡了余永泽的小资情调和资产阶级人生观。林道静选择卢嘉川是对先进政治观念和先进政治群体的追随与接受。在这里,恋爱对象的选择直接受到了政治观念的左右,在她看来,婚姻是

22、自由的,是不男权的始终唯一。 3.2对待女性独立 在林道静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女性自身一定要拥有自我意识,要有独立的思想和追求独立人格的愿望。林道静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她认为女性是独立的,应该拥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爱情。 当她做了余永泽的妻子,成了真正的家庭主妇时她开始不满于这样的生活,她认为女性要独立,要有自己的生活。“生活是暗淡的。林道静仿佛一个人生活在无人的孤岛上,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人了解她的痛苦和希望,但是有一件事却使她明白了:这就是政治上的分歧、不是走一条道路的伴侣是没有办法生活在一起的。光靠着情感来维系,幻想着和平共处,互不干扰,这只是自己欺骗自己。”于是林道静离开了余永泽,她

23、坚定的认为女性一定要独立,要有自己的生活。因此,林道静与余永泽的分手,是她摆脱个人的狭小天地,而把自己的理想、希望、出路、要求,同民族解放事业,同共产主义联系在一起关键的一步。3.3青春的人生观:女性的存在价值. 在当代中国的文学上,有许多体现女性价值的作品,比如洪深的剧本爱情的逃亡者、电影黄土地、红色娘子军、沙菲女士的日记等。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妇女解放、妇女成长被当做重要问题而提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几乎不约而同的注意到在中国还有着较奴隶更卑微的弱势群体女人。伴随着伴随着对女性成长问题的探究,历史进入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此时的中国女性在继承“五四”新女性的基础上,更是进

24、一步的从“女性”角度去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开始执着于不甘受人摆布的中国妇女悲惨命运的探索,执着于对女性“人”的价值与尊严的成长之路的探求。她们当中,林道静便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总之,林道静用她的人生观来支配她的青春,用她的战斗来展现她的青春,用她的理想来实现它的存在价值。 青春之歌的魅力就在于主人公林道静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林道静作为现代时期的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着现代知识分子共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代,林道静逐步的走上了工农革命的道路,对革命的认识逐步加深。林道静的形象唤醒了众多时代青年向往革命、走向革命的激情,这个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无疑占有着一

25、定的地位。 青春是短暂而美好的,林道静用她的执着构建了她内心向往的青春,每个人都在仰望青春的摩天轮,守望幸福着曾经拥有或者渴望拥有的追寻。我们会看到的青春之歌,是一种单纯而美好的回忆。在林道静的青春里,她拥有过迷花的弄影,想到过芳草的连天,梦起过流萤的飞舞,当风吹起,风筝远去,轻寒恻恻,原来梦已醒,落果也长熟,那一曲青春之歌早已回荡在成长的年轮里。 在青春之歌里,体现的不仅仅是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也是国家的成长过程,她是一个群体的象征。最后,卢嘉川和江华拥有了林道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拥有了中国。我们看到了那时青春的时代主题: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

26、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而林道静正好把自己的青春和个人的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所以才值得我们当代的青年学习。 总之,在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的今天,我们当代的青年,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实现自身的理想有着重要的有意义。林道静的青春给我们提供了借鉴,在青春的岁月里,珍惜这些美好的时光,努力奋斗,留下不朽的青春,不落的歌. 参考文献1中国电影出版社编辑,青春之歌从小说到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2.2青春之歌初版后记【M】.作家出版社,1958年。3杨沫我为什么

27、写(青春之歌)【N】.北京日报,1958年4月9日。4郭开:略谈林道静描写中的缺点【J】.中国青年,1959年2期。5杨沫: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杨沫专集,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编,1997年版。6杨沫:林道静在农村(“青春之歌”修改稿中增写的七章),收获,1959年第5期。7矛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中国青年,1959年第4期。8杨沫:青春之歌(上集)(电影文学剧本),电影创作,1959年第2期。9程光炜:(青春之歌)文本的复杂性,江汉论坛,2004年第1期。10李迎丰:女性欲望:(青春之歌)中的爱情话语,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11杨沫:青春之歌【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28、。12杨沫:谈谈林道静的形象【J】文艺论丛,1978(2)。13李旭琴:革命知识分子女性重读青春之歌【D】.华中师范大学,2004.14王永生:小说青春之歌评析,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15马春花:中国当代女性叙事与女性意识的递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1.16郭开:就青春之歌谈文艺创作和批评中的几个原则问题再评杨沫同志青春之歌【旧文艺报】。17郑也夫:知识分子研究,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18夏传才:中国现代文学史名篇选读【M】.天津: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致 谢马上就要本科毕业了,毕业论文也即将圆满结束,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开始入课题到毕业论文的完满完成,有很多师长、同学和朋友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在这里请接收我诚挚的谢意。由于水平和时间有限,我的论文难免会有不足之处,还望我的指导老师多提宝贵的意见,再次真诚的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