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格式附加范文模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545570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9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献综述格式附加范文模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献综述格式附加范文模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综述格式附加范文模版.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献综述格式要求附带范文 第 1 页共 14 页 文献综述的格式要求 一、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 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 研究动态、 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 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 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 综” 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 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 “ 述” 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 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

2、包括题目、前言、正文、 总结等几个部分。 题目:一般应直接采用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也可以所研 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 “ 文献综述 ” 的方式作为标题。 前言:点明毕业论文 (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 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 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无固定格式,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可以按文献与毕业论文(设 计)主题的关系由远而近进行综述,也可以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 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 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 (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

3、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 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 的不足。 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 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 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 2.要围绕毕业论文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与 研究课题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 3.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不足 )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 (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 误解),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能从二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 错误” 。 4.文献综述结果要说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

4、要性和理 论价值。 5.采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应注明来源,模型、图表、数据应注明出处, 不要含糊不清。 6.文献综述最后要有简要总结,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表明前人为该领 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础。 7.所有提到的参考文献都应和所毕业论文(设计)研究问题直接相关。 文献综述格式要求附带范文 第 2 页共 14 页 8.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与毕业设计(论文)的论题直接相关,与毕业论文(设 计)的参考文献数量完全一致;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 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 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的文章,其次是教科书或 其他书籍。至于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通俗杂志中的文章,一些

5、数据、事 实可以引用,但其中的观点不能作为论证问题的依据。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其他事项 1.一篇毕业论文 (设计)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引用数量原则上不 少于 15 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 篇,字数不少于 2000 字,并按规范格式附于 毕业论文 (设计 )开题报告之前。 2.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参见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 范的基本要求。 3.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 (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永久性 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质及电子文档。 4.文献综述的成绩占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 10%。 文献综述格式要求附带范文 第 3 页共 14 页 毕业设计题

6、目名称: 专业 班级 学生 姓名 学号 指导 教师 成绩 目录 一、课题基本情况说明 二、查阅资料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撰写论文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 小结 文献综述编写说明 一、课题基本情况说明 我的 毕业设计开题题目是*,指导教师是*,该课题属于 *领域,主要研究内容为:(1);(2);(3) 。目前研究现状是*, 研究意义 *,课题拟定完成计划为:*。 (字数 100 150 字 ) 二、参阅资料问题及解决方法 按照课题拟定计划,我于*至 *(时间 )进行前期查阅资料,主 要查阅途径包括* 、 *,共获取资料有:(1) 作者,文章名,出处。;(2) 作者 , 文章名,出处。; (3) 作者,

7、文章名,出处。目前获取的资料价值:*, 还需进一步搜集的资料:*。 在参阅资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包括:查阅资料途径较少。 。 。 。 ; 解决方法: 比如指导教师提供部分资料、利用同学在其他学校查阅资料。 (字数 200 字左右 ) 三、撰写论文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总结前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按照课题拟定计划进行撰写论文工 作,论文拟定撰写提纲:*。初稿于*完成,指导教师的意见为 *,预审稿于*完成,指导教师的意见为*,定稿于 *完 成。英文翻译材料包括*和*,分别摘自*和*,已按照 指导教师的要求顺利完成翻译工作。 在撰写论文工作中,主要遇到的问题包括:比如科技语言的运用、 论文逻辑思路的梳

8、理等等。 。 。 , 解决措施: 比如指导教师的帮助等。 。 。 (字数 200 字左右 ) 四、 实习 总结 (可以是实习过程中的思想意识的提高、技能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本次 实习的认识等) (字数 100 左右 ) 格式 说明 : 1、页面设置:纸张大小A4 ,其它默认; 文献综述格式要求附带范文 第 4 页共 14 页 2、正文:宋体,小四; 3、章次标题:宋体,三号,加粗,居中,与上下正文间均空一行; 4、全文行间距统一为1.5 倍行距。 文献综述格式要求附带范文 第 5 页共 14 页 范本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中国炼油业正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对油品及石化产品需求持

9、续增长、 国内市场加速对外开放、 环保要求和油品质量标准不断提高、对进口原油的依赖 迅速上升。随着世界石油开采业的发展, 原油性质呈现重质化和劣质化的发展趋 势 1 。世界石油产品需求结构的总体趋势是,重油需求量持续下降,汽煤柴油等 发动机用液体燃料需求量增加, 同时重质原油和超重原油的开采量增加,如委内 瑞拉奥里诺科( Orinoco)重油带开采的原油,其API 度在 814之间。在现代石 油加工技术中 ,原油的性质决定各炼化企业的生产结构,产品种类和产品质量。因 此,进入 21世纪,重油深度加工技术更是当今世界炼油工业发展的重点。目前, 提高重油转化深度、 增加轻质油品产量的主要技术,仍然

10、是焦化、 渣油催化裂化 和渣油加氢处理等,而焦化则是第一位的重质油转化技术 2 。 重油加工过程大体可分为如下4 类:溶剂脱沥青、热转化 (包括减粘裂化、 延迟焦化、流化焦化、灵活焦化)、重油催化裂化( RFCC)和重油加氢。其中, 溶剂脱沥青是一种使用溶剂来进行分离的物理加工过程,其余三类属化学加工过 程。从 C-H 平衡角度来看 ,重质油加工无外乎两个途径:脱碳和加氢。上述过程 中,溶剂脱沥青以分出脱油沥青的方式脱碳,而焦化及重油催化裂化则生成焦炭 的方式脱除, 减粘过程既不脱碳也不加氢,氢碳比不变。 其中热加工由于其具有 明显的优势(工艺技术比较成熟、一次投资低、对劣质原油的适应性强)在

11、重油 加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据美国油气杂志报道, 2005 年末世界焦化能力为2.40亿吨/年,占原油 蒸馏能力 42.5亿吨/年的 5.6%, 比 2001年末的 2.13亿吨/年增加了 2700 万吨/年。 美国的焦化能力最大, 2005 年末达到1.29 亿吨/年,占美国原油总加工能力的 15.07%,占世界焦化总能力的53.8% 2 。 1. 重质油的裂解特点 3 与轻质原料相比,重质馏份油的氢含量较低,而裂解产物中焦炭含量很高, 这可以由下图来解释,因为化学反应前后的物料守恒,所以油品裂解过程中C 原子和 H 原子数目并未发生改变,而是在各裂解产物中进行了重新的分配,考 文献综

12、述格式要求附带范文 第 6 页共 14 页 虑到各种产物的组成相对稳定,即H1、H2、H3保持不变,当采用重质裂解原料 时,由于氢含量减小,为了保持氢的平衡,必然要得到较多的重组份(即焦油和 炭),而气体和烯烃产率相应减少。反之,如果增大原料的氢含量,将有利于降 低焦炭产率。 因此对重质油直接裂解而言,不仅存在烯烃收率低等问题,而且其最大的困 难还在于结焦严重导致炉管堵塞,从而使得清焦频率大大增加, 难于组织正常的 生产要想在工业上实现重质油裂解过程,需要对反应器内的沉积焦炭进行实时处 理,以解决装置的非稳态运行问题。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解决重质油结焦问题的有效手段主要有两种:(1) 对 原

13、料或反应器进行预处理,从源头上减少焦炭的形成。(2) 对形成的焦炭作后处 理,采取一定措施将焦炭及时带出,以维持反应器的正常操作。着眼于解决结焦 问题的不同方法,可以将目前常用的重质油裂解工艺分为四类:(1)对原料进 行预处理对重质油作加氢或脱碳处理,增加原料的氢含量, 实现重油的轻质化, 是最直接改善重质油裂解性能的手段之一。(2)抑制结焦发生对裂解炉管进 行表面处理, 或者在裂解原料和稀释蒸汽中加入结焦抑制剂,可以减少焦炭在炉 管内壁上的沉积,从而达到延长裂解炉连续生产周期的目的。(3)催化剂上焦 炭气化为了降低烃分压 ,裂解时一般要通入水蒸汽作为稀释剂,对于催化裂解 过程亦是如此。 在设

14、计催化剂时, 除了希望提高烯烃收率外, 相当多的工艺过程 采用了利用水蒸汽使焦炭气化的方法,,以降低催化剂上的焦炭沉积量,维持催 化剂的活性。( 4)反应 -再生工艺采用固体颗粒作为焦炭载体,将反应过程中 生成的焦炭及时带出反应器, 在再生器内将焦炭燃烧掉, 固体颗粒可以重新使用, 从而避免了焦炭在反应器内的沉积,维持反应器稳态正常操作。 从以上分析的角度看,已经采用重质油裂解工艺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应加以分析、 比较与综合, 更加完善地解决催化剂开发和反应器设计等问题,从 而使重油裂解工艺有更大的发展。 文献综述格式要求附带范文 第 7 页共 14 页 2. 重质油主要热解工艺 2.1

15、 减粘裂化 减粘裂化技术有以下特点:减粘裂化受结焦的约束,转化率低,高于520 渣油的转化率约20%左右,轻油收率少 (10%),,石脑油产率为5%10%,焦油 收率高,减粘焦油的粘度相当于进料粘度的8%20%,为了使粘度符合工业燃料 油规格 , 裂化焦油中需要调入一定量的稀释油才能调和成商品燃料油,所以无法 降低燃料油的产量,产品脱硫率很低,当加工含硫渣油特别是含硫较高的渣油时, 由于减粘过程基本不能脱硫, 得到的减粘燃料油的含硫量与原料油相差不多,不 能得到含硫合格的燃料油。 但是通过将裂解过程得到的减压馏分油经过加氢脱硫 后可作为催化裂化原料或加氢裂化原料,从这方面考虑减粘裂化也是加工含

16、硫油 的一种手段,但减粘后的重渣油应当有适当的安排 4 。 我国减粘裂化装置的能力约为6.5Mt/a,由于减粘裂化装置投资少、设备简 单、工艺可靠、对原料适应性强,在国外是脱碳工艺中加工量最大的装置,但其 缺点是轻质油收率低、 产品质量差。 减粘裂化工艺大致可分为延迟减粘、加热炉 式减粘、加热炉 -反应塔式(上流式)减粘3 种型式 5 。从减粘效果看,加热炉 式和上流式减粘效果比延迟减粘效果好。我国的减粘裂化大都为延迟减粘和上流 式减粘,其中上流式减粘工艺有国内自己开发的,也有引进壳牌公司的SSV 技 术 6 。 2.2 延迟焦化 据报道,从 1984 年至 1999 年,全世界延迟焦化产能的

17、增加高达70%。至 2000 年底,全世界共有101 个炼油厂配有延迟焦化装置,总加工能力达2.1 10 8t/a,是目前产能发展最快的重油加工工艺。据预测,由于世界燃料油的需求 减少, 汽油和中间馏分油的需求增加, 以及重质原油和超重原油产量增加等原因, 今后 10 年,世界上延迟焦化装置的加工能力将增加30%。我国自 1963 年第 1 套 3.0105t/a 的延迟焦化装置投产以来,先后建起了33 套同类装置,总加工能 力仅次于美国,已达 310 7t/a 左右, 居世界第 2 位 (约占全世界处理能力的 7%) , 目前还有合计加工能力多于1107t/a 的约 20 套装置正在建设中。

18、 延迟焦化在我 国发展如此迅速,表明它作为重油加工的一种工艺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延迟焦化对原料的适应性很强, 但残炭值、沥青质含量高的渣油会导致延迟 文献综述格式要求附带范文 第 8 页共 14 页 焦化装置焦炭产率增大, 而轻质油收率减少, 因炉管结焦严重而导致烧焦周期越 来越短,设备管道腐蚀问题严重, 延迟焦化转化率较高, 可以将 50%以上的减压 渣油转化为轻质油。 焦化产品质量较差, 特别是含硫原料的焦化产品均需要二次 加工,焦化石脑油经加氢精制后是一种良好的裂解乙烯的原料,焦化蜡油其烃类 组成与直馏减压馏分基本接近,只是硫、 氮含量高。 延迟焦化可以多生产以柴油 为主的中间馏分, 且

19、其链状烃含量较多, 经加氢后是具有较高十六烷值的优质柴 油,但延迟焦化加工含硫原油过程所产焦炭的硫质量含量较高,高硫石油焦一般 只能用作燃料, 故产值较低, 不好处理。 高硫石油焦的有效处理是含硫渣油是否 采用延迟焦化的关键。 延迟焦化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改进加热炉,例如:双面辐射、多 点注汽、在线清焦等。()焦炭塔大型化,直径达8.8 米的焦炭塔已很常见。 由 Bechtel 承包, Sweeny炼厂采用 Conoco 技术建设的延迟焦化,塔径达米, 重达 476 吨。()优化操作,提高液收,改善焦炭质量。例如低压和低循环比 操作;掺炼催化裂化澄清油,抑制炉管结焦和弹丸焦生成。Cono

20、co 改重焦化蜡 油为中间馏分油( 315425)循环,焦炭收率可下降。()缩短 焦炭塔操作周期,周期由过去的24 小时缩至 1618 小时,乃至 1214 小时。 ()提高自动化水平,卸、上盖全自动等。()减少污染,焦炭输送系统全 密闭,改进冷焦水和出焦水系统,减少污水量 8 。 我国的延迟焦化技术虽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距世界先进水平仍有相当的距 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装置规模的大型化、生产技术的高效化、装置环 境的清洁化、石油焦的有效利用 7 。由于优势明显其将取得进一步发展。 2.3 流化焦化 流化焦化的特点:( 1)连续性同延迟焦化不同的是,流态化焦化都是连 续工艺,原料持续不断

21、地进入反应器, 因此避免了延迟焦化的切换循环造成处理 量周期性波动, 及设备的定期打开对操作人员的潜在威胁。流化焦化的连续性使 装置最长的运转周期达到35 个月。(2)灵活性好流态化焦化使用热焦粉作为 热载体,不存在加热炉结焦的问题, 因此能够处理的原料范围较广,包括常压或 减压渣油、 油砂沥青、 脱油沥青油和各种转化过程的渣油,并且不会出现流化催 化裂化那样对金属致污物的敏感。流态化焦化装置的处理量弹性约为60%, 它提 供了对操作中出现问题反应的灵活性,例如出现异常、停车或事故。(3)可靠 文献综述格式要求附带范文 第 9 页共 14 页 性高流化焦化的机械设备较少, 只限于正常检修时才有

22、劳动强度大的工作。 (4) 单系统装置处理量高单系统流化焦化装置处理能力可达3Mt/a,单个反应器 的流化焦化装置的处理能力可达3.4 Mt/a(减压渣油进料的康氏残炭为20%), 处理残炭值为 40%的脱沥青油时仍可达1.6 Mt/a 9 。 流化焦化主要工艺系统由一个流化床反应器和一个流化床燃烧器组成。为了 快速地冷却热转化反应产生的产品油气,采用了一个产品洗涤塔。 通过环绕于反 应器不同高度上的一系列环管,管上有多个喷嘴, 将重质原料 (新鲜原料或新鲜 原料 / 循环油混合物)喷射到流化的热焦炭颗粒上,反应器中操作温度在 480550之间 10。焦化反应生成的焦炭层积在床层焦炭颗粒上。轻

23、质油品从洗 涤器进入到传统的分馏器和回收设备。反应器底部引入蒸汽主要作用是:汽提 和流化。焦炭在反应器与燃烧器之间循环,传送热量和维持焦炭总量。 在流化焦 化中,使用固定在反应器密相床层底部的喷射研磨器减小床层焦炭的尺寸以控制 床层焦炭的粒径尺寸分布。 流化焦化的液体产品收率高于延迟焦化,焦炭收率(按 实际生焦量计)却低于延迟焦化。流化焦化装置流程示意图如下 11: 2.4 灵活焦化 由于人们对环境关注日益增强, 用于锅炉燃料的流化焦化高硫焦的使用越来 越受到限制。 由此新的技术灵活焦化起步了,通过在过程中增加焦炭气化设备 降低了流化焦化对环境的影响, 焦炭通过这个工艺被转化成清洁的燃料。灵活

24、焦 化是把传统的流化焦化与焦炭气化相结合的重油加工工艺,可以大大减少焦炭产 量并产生富氢低热值气体, 进料的灵活性和液体产品产率及质量与流化焦化大致 相同。该工艺使 99%的减压渣油转化为气体和液体产品,约 1%的焦炭产品含原 料约 4%的硫和 99%的金属,经过处理可回收焦中的金属。 文献综述格式要求附带范文 第 10 页共 14 页 下图是灵活焦化工艺流程示意图 12 。 该工艺采用了 3 个主要固体流化容器: 反应器、加热器和气化器。 在气化器 中,焦炭和蒸汽、空气反应,生产合成气(H2、CO、CO2和惰性气体)。气化 的操作温度是 927982,通过调节蒸汽与空气的比率加以控制。产品气

25、携带焦 炭细粉被传送到加热器中, 用于加热器床层流化和热量传递。气化器内的焦炭量 可通过调整进入气化器的空气流速来控制。后来在灵活焦化基础上发展了双路气 化工艺,用于生产合成气或氢气,特别适用于氢气缺乏的炼油厂 13。 3. 热解工艺发展介绍 3.1 重油直接裂解制乙烯工艺(HCC 工艺) 14 为了降低乙烯生产成本,扩大乙烯原料来源,推动乙烯工业的技术,近来来 国内外都对重油催化裂解或催化热解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洛阳石化工程公司炼 制研究所于八十年末开展了对重油直接裂解制乙烯工艺(Heavy-oil Contact cracking Process) 和催化剂的研究。采用提升管反应器(或下行

26、管式反应器 )来实 现高温 (660700)、短接触时间 (2)的工艺要求。经预热的重质烃类原料,直 接与固体微球催化剂进行快速接触,以促进自由基反应 ,裂解后的产物与催化剂快 速分离并被急冷。含炭待生催化剂经汽提后,送入流化床或管式再生器中再生,脱 除烟气的炽热再生催化剂重新回到提升管反应器中循环使用,生成的焦炭和部分 焦油作为反应所需的热源。该工艺和催化剂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300kt/a 乙烯 的装置技术经济评价结果表明,用中等质量的常压渣油为原料时,其乙烯 生产成本仅为同等规模的石脑油管式炉裂解乙烯的76%,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工艺特别适应于转化各种重质烃类多产乙烯,并兼产丙烯、丁烯

27、和轻 文献综述格式要求附带范文 第 11 页共 14 页 质芳烃,乙烯的质量产率可达19%27%,总烯烃的质量产率可超过50%。工艺 参数的研究表明,采用“高温、短接触时间”和大水油比的操作方式,有利于提 高乙烯和总烯烃的产率。工艺液体产物各馏份的芳烃含量均高达90% 95%,是提取苯、甲苯、二甲苯( )以及萘系化合物的优良原料。 3.2 焦炭与重质油共气化联产烯烃技术 15 针对中国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生产原料供需日益尖锐的矛盾和重质油利用 技术的不足, 并结合中国煤多油少的能源特点,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提出 了焦炭与重质油共气化制备低碳烯烃并联产合成气技术。 由于焦炭气化过程为强放热反

28、应, 如果利用焦炭气化过程多余热量来供重质 油裂解,就能实现焦炭气化与重质油裂解之间的能量耦合。同时,利用氧气燃烧 重质油裂解产生的结焦生成物,可以解决重质油裂解造成的结焦问题。另外,由 于竖炉反应器内气固相呈逆流运动,其热效率高, 所以,竖炉有可能成为重质油 裂解制取低碳烯烃工艺要求的裂解气化炉。 焦炭与重质油共气化制备低碳烯烃并联产合成气技术原理如下图所示: 裂解气化炉从上到下分为:气化完成区 (A)、气化裂解区 (B)、燃烧火焰区 (C) 和炉渣区 (D)。焦炭从炉顶加入,气体产物从炉顶输出,气化裂解区设有重质油 和水蒸气喷嘴,燃烧火焰区设有氧气和水蒸气的喷嘴,,炉渣区设有排渣口。在 燃

29、烧火焰区 (C),一方面,氧气与焦炭发生强放热的燃烧反应,燃烧放出的热量 使焦炭中的灰分熔化, 并形成液态炉渣滴落到炉渣区。另一方面, 水蒸气与炽热 文献综述格式要求附带范文 第 12 页共 14 页 焦炭发生水煤气转换反应, 可实现控制燃烧火焰区温度保持在13001800。 在气化裂解区, 一方面,经过预热并雾化的重质油在燃烧火焰区产生的高温气体 作用下发生裂解, 裂解产生的结焦生成物沉积于焦炭介质表面;另一方面, 水蒸 气在稀释重质油裂解反应的同时,与重质油裂解产生的结焦生成物发生气化反 应。另外,结焦生成物还与来自燃烧火焰区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或与来自燃烧 火焰区的CO2发生气化反应。以

30、目标产物生成量最大为原则,气化裂解区的温 度可通过重质油和水蒸气喷入量控制。裂解和气化产物进入气化完成区,并从裂 解气化炉快速导出, 产物中的烷烃可用于循环裂解。 这一工艺不但避免了传统管 式裂解炉设备结焦后频繁清焦的操作,同时还可以部分补充焦炭介质的消耗。 3.3 闪蒸焦化 8 闪蒸焦化是 Lurgi 开发的一种缓和焦化工艺,该工艺用于渣油预处理。 上世纪 50 年代初,Lurgi 开发了技术, 用于煤粉闪蒸焦化,生产城市煤 气,并以砂子为循环热载体,裂解原油和石脑油生产烯烃。19571961 年,煤 焦化示范装置在 Dorsten投入运行,处理能力达240 吨日。示范项目成功后, 在德国、

31、阿根廷、日本和我国兰州建设了砂子炉裂解工业装置。上世纪年代, Lurgi 将该技术用于减渣处理。 该技术的混合反应器,通过两根转动的螺杆将原料和热焦粉径向混合, 类似活塞流反应器。两根螺杆可自清洁并清扫反应器器壁,这保证了在500 600的温度下可处理各类原料。闪蒸焦化适应原料能力强,在中试装置上 处理了残炭达 1524 的减压渣油和残炭高达70 煤焦油减渣。 与延迟焦化和流化焦化比, 闪蒸焦化的氢效率很高。在延迟焦化中, 液 体产品中的氢约占原料的64,在流化焦化中约为73,闪蒸焦化则提高 至 82。延迟焦化和流化焦化的生焦率约分别为残炭的1.5 倍和 1.2 倍,闪 蒸焦化的生焦率则可低达

32、残炭的0.7 倍。与其他焦化工艺比,闪蒸焦化的气 体产率也更低。 综合计算, 闪蒸焦化的液收分别比延迟焦化、流化焦化提高 约 17、12 个百分点。 4. 结论 综上所述,因重质油氢含量低, 使其裂解出现严重结焦, 从结焦处理的角度 看,已有或正在研究的重质油热解工艺都是从两个方面对生成的焦炭进行处理: 文献综述格式要求附带范文 第 13 页共 14 页 (1)在反应器中将焦炭燃烧气化,生成气体导出反应器,反应热供应重油的热 解。( 2)将生成的焦炭通过催化剂或者载流体带出反应器,催化剂、载流体脱 除焦炭再生后返回反应器继续参与热解反应。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生成的焦炭 难以找到合适的处理措施。

33、 因此,将生成的焦炭制备成球形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增加炼油厂 的经济效益,也可以解决将焦炭烧掉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 参考文献 1 王 红,侯湘丽,马艳. 现代重油加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J. 内蒙古化 工,2006,(4):141142. 2 候 芙 生 . 发 挥 延 迟 焦 化 在 深 度 加 工 中 的 重 要 作 用 .J. 当 代 石 油 化 工,2006,14(2):312 3 邓任生,魏飞,金涌. 从结焦处 理看重质油裂解工艺.J. 石 油化 工.2000,29(5):364367 4 张德义 . 含硫原油加工技术 M.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3. 5 余绩庆

34、. 国内重油加工技术动态综述J. 石油规划设计, 1997 6 张 刘军 ,高 金森 ,徐春 明 . 我国 重油 转化工 艺技 术 .J. 河 南化工 , 2004,18(5):6264 7 瞿国华,黄大智,梁文杰 . 延迟焦化在我国石油加工中的地位和前景J. 石 油学报 (石油加工 ).2005,21 (3):4753 8 张 建 忠 . 重 油 加 工 技 术 的 新 进 展 及 发 展 趋 势 J. 国 际 石 油 经 济,2005,13(12):4448 9 康建新,申海平 . 流态化焦化的发展概况 J, 炭素技术 ,2006,25(3):2833 10 EDWARD FURIMSKY

35、. Characterization of cokes from f1uid/flexi-coking of heavy feeds J. Fuel Process. Tech nol, 2000, 67 (3): 205230. 11 胡德铭 . 流化焦化 A 流化焦化和灵活焦化译文集文献部分C 石油工业 部北京设计院情报组1983:15 12 FAVENNEC, JEAN-PIERRE. Petroleum refining-conversion process M .Paris: Editions Technip, 2001 13 D E ALLAN, D E BLASTER. Flexi coking of residua with syntheses gas 文献综述格式要求附带范文 第 14 页共 14 页 production A.NPRA Annual Meeting C,San Antonio,texas,1982(3):112 14 沙颖逊,崔中强,王明党,王国良,张洁. 重质油裂解制烯烃的 工艺J. 石油化工 ,1999,28:618621 15 欧阳朝斌,郭占成,王志,王韶锋 . 焦炭与重质油共气化联产烯烃技术 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 ,2006,34(5): 5365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