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张家界中考物理复习题.doc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4548893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张家界中考物理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年张家界中考物理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年张家界中考物理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张家界中考物理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张家界中考物理复习题.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张家界中考物理复习题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2分)请给下面的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或填上合适的数据:(1)PM2.5颗粒的直径为2.5 ;(2)结冰湖面冰水交界处的温度为 ;(3)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 ;(4)一头大象的质量接近于610 2(2分)在电视娱乐节目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模仿秀模仿别人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别人声音的 ,宇航员在太空中靠无线电交谈原因是 3(2分)速度的国际单位是 ,用符号表示为 ,读作 ;常用的单位还有 ,用符号表示为 ,高速公路上一辆正在匀速行驶的客车的速度表如图所示,则该车的速度为 ,表示 4(2分)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有下面几种看法

2、,请根据你的认识,对每种看法作评论(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而产生的”,你认为 (2)“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太空中传播”,你认为 (3)“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你认为 5(2分)平时我们听说的男高音和高音喇叭,前者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后者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6(2分)龟兔赛跑比赛开始后,“观众”判断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这是通过比较 的方法来判断的;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这是通过比较 来判定的7(2分)李磊同学先后5次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记录数据分别为:25.79cm、25.78cm、25.8lcm

3、、25.09cm、25.79cm,其中错误的一次数据记录是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最接近 8(2分)对“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这句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选择月亮为参照物,即认为月亮的位置是 (变动/静止不动)的,那么云朵就是 的,也就是说,运动具有 (相对性/主观性/绝对性)9(2分)一艘长为160米的核潜艇正在深海中以56km/h水平速度匀速运动,水面上一艘长为340米的航空母舰以44km/h迎面驶来,他们交错的时间为 10(2分)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挡光板的狭缝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从三棱镜的另一侧射出七彩色光照在白屏上,形成漂亮的光带准备甲乙两支温度计,将玻璃泡用墨汁涂黑将甲温度计放在红

4、光的外侧,同时乙温度计放在彩色光谱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通过隔时比较,发现 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得快,这个实验说明的物理知识是 二、选择题(共26分,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下面对应表格内,第1116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或错选得0分) 11(3分)分子运动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但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认识它,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学习中遇到的四个研究实例,其中采取的方法与科学家研究分子运动的方法相同的是()A利用磁感线去研究磁场问题B研究电流与

5、电压、电阻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让电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C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D研究电流时将它比作水流12(3分)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B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越小C误差和错误一样,都可以避免D用多次测量求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误差可以减小13(3分)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B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大D人耳能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14(3分)关于小孔成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6、()A像的形状决定于小孔的形状B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C像的亮度和清晰程度与小孔的大小有关D以上均正确15(3分)某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开始的1.5h内平均速度为70km/h,途中停下来装货半小时,然后又以55km的速度行驶1小时,到达终点,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62.5km/hB64km/hC53.3km/hD以上结果都不对16(3分)如图,老师用同样的力气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这是为了研究声音的()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色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17(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

7、响度越大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伏地听声”,说明固体能传声18(3分)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向南运动,乙车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向北运动B静止不动C向南运动D先向南运动,然后向北运动三、简答和计算题(第19-22小题分别为5分、6分、7分、8分,共26分) 19(5分)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个记时员,分别从看到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录同一运动员的成绩,则 记录的成绩较准确;另一位记时员记录的数值较 (大/小)20(6分)小张在学校的操场上跑步,小张出发2min后

8、,小王从同一地点进入操场若小张的速度是2m/s,小王的速度是3m/s,问:小王要用多长时间才能追上小张?21(7分)甲、乙两山之间的距离为1190m小强在两山之间某处(距甲山较远)高声喊叫他听到两次声之间的间隔是1s已知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小强到甲山的距离22(8分)货车长600米,正以54千米/小时的速度向东匀速前进,一列客车长400米,正以72千米/小时的速度在另一平行轨道上匀速前进,请问:客车要多长时间才能超过货车?四、实验题和探究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23(7分)用四种方法测量1元硬币的直径(写出所需器材及实验步骤和相应表达式)24(7分)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9、,小车在各位置对应的时间如图所示,各段路程的测量也标在图中:(1)该实验的原理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4)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以下表格小车通过AB段的时间t1(s)小车通过AB段的速度v1(m/s)小车通过BC段的时间t2(s)小车通过BC段的速度v2(m/s)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t3(s)小车通过AC段的速度v3(m/s)20.51 3 25(7分)小明在探究声音的响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右手拨动

10、钢尺的另一端,用力较小时,钢尺振动幅度小,发出声音响度弱;用力较大时,钢尺振动幅度大,发出声音响度强小明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归纳分析,找到了响度跟 有关, 越大,响度越 26(7分)课堂上,老师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用不同的入射角做了三次实验,目的是 (3)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157523

11、060445452018年张家界中考物理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2分)请给下面的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或填上合适的数据:(1)PM2.5颗粒的直径为2.5m;(2)结冰湖面冰水交界处的温度为0;(3)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dm3;(4)一头大象的质量接近于610t【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1)PM2.5颗粒的直径为2.5m;(2)结冰湖面冰水交界处的温度为0;(3)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dm3;(4)一头大象的质量接近于610t故答案为:(1)m;(2)0;(3

12、)dm3;(4)t【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入符合实际的单位即可2(2分)在电视娱乐节目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模仿秀模仿别人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别人声音的音色,宇航员在太空中靠无线电交谈原因是真空不能传声【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因为每个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音色;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所以在太空中宇航员要靠无线电交谈;

13、故答案为:音色,真空不能传声【点评】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条件,并且考查了对声音特征的辨别,要会利用声音的特征解释生活现象3(2分)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秒,用符号表示为m/s,读作米每秒;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小时,用符号表示为km/h,高速公路上一辆正在匀速行驶的客车的速度表如图所示,则该车的速度为80km/h,表示该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为80千米【分析】根据速度的单位和读法回答汽车速度计的单位是km/h,读出速度值即可【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复合而成,即为:米/秒,符号为:m/s;读作:米每秒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小时,用符号表示为km/h;由速度表可知

14、,该车的速度为80km/h,表示该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为80千米故答案为:米/秒;m/s;米每秒;千米/小时;km/h;80km/h;该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为80千米【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的单位和读法,以及汽车速度表的读法和表示的意义,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4(2分)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有下面几种看法,请根据你的认识,对每种看法作评论(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而产生的”,你认为错误(2)“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太空中传播”,你认为正确(3)“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你认为错误【分析】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

15、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解答】解:(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此种说法错误;(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太空中传播,故此种说法正确;(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相同的,故此种说法错误;故答案为:(1)错误;(2)正确;(3)错误【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速度等几个方面去分析5(2分)平时我们听说的男高音和高音喇叭,前者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音调,后者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响度【分析

16、】(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声音尖而刺耳的音调越高,声音宽厚的音调越低(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声音越大,响度越大;声音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男高音是指声音很高,音调高高音喇叭是指声音很大,响度很大故答案为:音调;响度【点评】(1)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掌握三个特征的影响因素(2)能分辨音调、响度和音色6(2分)龟兔赛跑比赛开始后,“观众”判断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这是通过比较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方法来判断的;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这是通过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来判定的【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

17、方法:1、相等时间比路程;2、相等路程比时间【解答】解:龟兔赛跑比赛开始后,“观众”判断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是因为在相同的时间内兔子比龟跑的路程长;“裁判员”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是因为龟兔跑完相同的路程,兔子用的时间比龟用的时间多故分别填: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点评】本题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常用的方法,要求同学们要学会并熟练掌握这种学习方法7(2分)李磊同学先后5次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记录数据分别为:25.79cm、25.78cm、25.8lcm、25.09cm、25.79cm,其中错误的一次数据记录是25.09cm,该物理课本

18、的长度最接近25.79cm【分析】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在计算到比测量值多一位数字后再四舍五入,即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解答】解:五个数据中25.09cm与其余四个数据明显相差很大,可能是由于读数错误造成的,故要把它去掉;则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为: =25.79cm故答案为:25.09cm;25.79c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的认识,及减小误差的途径,减小误差取平均值算出结果,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8(2分)对“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这句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选择月亮为参照物,即认为月亮的位置是静止不动(变动/静止不动)的,那么

19、云朵就是运动的,也就是说,运动具有相对性(相对性/主观性/绝对性)【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解答】解:以月亮为参照物,即认为月亮的位置是静止不动的,那么云朵相对于月亮的位置在改变,云朵是运动的;以云朵为参照物,云朵的位置是静止不动的,而月亮相对于云朵的位置在改变,则月亮又是运动的,因此,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即运动具有相对性故答案为:静止不动;运动;相对性【点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关键取决于选择的参照物,此类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中

20、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物理知识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出解释9(2分)一艘长为160米的核潜艇正在深海中以56km/h水平速度匀速运动,水面上一艘长为340米的航空母舰以44km/h迎面驶来,他们交错的时间为18s【分析】它们交错的距离为两者的长度和,因为是迎面驶来,所以相对速度等于两者速度这和,根据v=求出交错的时间【解答】解:交错的距离s=160m+340m=500m,相对速度v=56km/h+44km/h=100km/h=m/s,v=交错的时间t=18s故答案为:18s【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弄清楚交错的距离和相对速度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0(2分)让一束太阳

21、光通过挡光板的狭缝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从三棱镜的另一侧射出七彩色光照在白屏上,形成漂亮的光带准备甲乙两支温度计,将玻璃泡用墨汁涂黑将甲温度计放在红光的外侧,同时乙温度计放在彩色光谱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通过隔时比较,发现甲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得快,这个实验说明的物理知识是红外线热作用很强【分析】太阳光经三棱镜之后,分散成七种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和两种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和紫外线,色光和看不见的光都能辐射能量,其中热效应最强的是红外线【解答】解:太阳光经三棱镜之后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在红光之外有红外线,在紫光之外有紫外线,在色光和看不见的光中,红外线的热效应最强,所以放在红光之外的温度计示

22、数上升的快故答案为:甲;红外线热作用很强【点评】红外线的热效应是最强的根据红外线热效应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等二、选择题(共26分,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下面对应表格内,第1116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或错选得0分) 11(3分)分子运动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但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认识它,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学习中遇到的四个研究实例,其中采取的方法与科学家研究分子运动的方法相同的是()A利用磁感线去研究磁场问题B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

23、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让电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C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D研究电流时将它比作水流【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常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有:等效法、模型法、比较法、分类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解答】解:A、利用磁感线去研究磁场问题,这种研究方法叫模型法,不符合题意;B、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不符合题意;C、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符合题意;D、研究电流时将它比作水流,这种研究方法

24、叫类比法,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物理学方法问题,要结合研究对象判断所用的研究方法12(3分)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B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越小C误差和错误一样,都可以避免D用多次测量求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误差可以减小【分析】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的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解答】解:A

25、、所谓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故本选项正确B、误差的产生是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仪器的精密程度有关,因此测量工具越精密,误差就可以更小,故本选项正确C、误差与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又不尽相同,错误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不按照规定测量而产生的结果,错误可以避免,但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故本选项错误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故本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要掌握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它们产生的原因,这是区分二者的关键误差是我们测量时不可避免产生的,是正常的,我们要正视误差13(3分)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B

26、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大D人耳能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分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快于气体中;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赫兹20000赫兹【解答】解: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故B错误;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大,故C正确;D、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赫兹20000赫兹,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声音的传播有关知识,熟知并理解是解题关键14(3分)关于小孔成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像的形状决定于小孔的形状B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C像的亮度和清晰程度与

27、小孔的大小有关D以上均正确【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所以,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至于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解答】解:A、因为是小孔成像,像的形状决定于光源的形状;故本选项错误;B、物离小孔距离一定时,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故本选项错误;C、小孔太大,由小孔进的光线就越多,像虽亮,但不清晰;小孔太小,进的光线小,像是清晰的,但较暗,故本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成的像可能比物体大,也可能比物体小15(3分)某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开始的1.5h内平均速度为70km/h,途中停下来装货半小时,然后又以55km的速

28、度行驶1小时,到达终点,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62.5km/hB64km/hC53.3km/hD以上结果都不对【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汽车的路程,然后根据题意求出汽车总路程与总的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已知:v1=70km/h,t1=1.5h,t2=0.5h,v3=55km/h,t3=1h;根据v=可得汽车路程:s1=v1t1=70km/h1.5h=105km,s3=v3t3=55km/h1h=55km,汽车行驶的总的路程s=s1+s3=105km+55km=160km,汽车的运动时间t=t1+t2+t3=1.5h+0.5h+1h=3h,汽车全程的平

29、均速度v=53.3km/h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汽车的平均速度问题,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求平均速度时要注意,应该用全程的路程除以总的运动时间16(3分)如图,老师用同样的力气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这是为了研究声音的()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色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分析】声音的特征有三个:即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取决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音色是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一般利用音色来辨别物体【解答】解:当用同样的力吹细管时,同时不断的剪短细管,使得细管内的空

30、气柱逐渐变短,振动变快,振动的频率变大,所以其所发出的音调会变高,故该实验是为了研究声音的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需要知道:1、物体的振动会使物体发出声音;2、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17(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伏地听声”,说明固体能传声【分析】声音有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

31、不同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根据以上内容,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解答】解:A、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正确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故C正确D、大地是固体,固体可以传声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同时要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一特点平时学习中要经常背诵这部分的内容,做到熟能生巧18(3分)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向南运动,乙车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向北运动B静止不动C向南运动D先向南运动,然后向北运动【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32、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解答】解:(1)甲车上的人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北运动,说明甲车向南运动;(2)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向南运动,此时有三种可能:一是乙车静止不动;二是向北运动;三是也向南运动,但速度比甲车慢只要不与甲车同向行驶并速度比甲车快,其他情况都有可能故选ABC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抓住以地面、树木或建筑物为参照物判断出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逐个分析,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三、简答和计算题(第19-22小题分别为5分、6分、7分、8分,共26分) 19(5分)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个记时员,分别从看到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

33、开始记录同一运动员的成绩,则甲记录的成绩较准确;另一位记时员记录的数值较小(大/小)【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因此可知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应该是看到冒烟时开始计时【解答】解:因为光速比声速快,当发令枪冒烟和发声时,光到达甲计时员的时间和运动员听到枪声的时间基本上是同步的,所以甲计时员记录的成绩较准确,而乙听到枪声的时间要比运动员听到枪声的时间晚;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的时间:t=0.3s,因为乙计时员听到的声音时间比运动员晚了0.3s,所以乙计时员其实是提高了运动员的成绩(少计时0.3s)故答案为:甲;小

34、【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和光的传播速度及速度公式进行分析解答20(6分)小张在学校的操场上跑步,小张出发2min后,小王从同一地点进入操场若小张的速度是2m/s,小王的速度是3m/s,问:小王要用多长时间才能追上小张?【分析】小王追上小张时,他们的路程相同,设小王的时间为t,则小张的时间是小王的时间加上2min,根据速度公式得出等式即可求出小王追上小张的时间【解答】解:小张步行的速度为v1=2m/m,小王的速度,v2=3m/s,设小王的时间为t,则小张的时间为(t+120s),因小王追上小张时,他们的路程相同,所以,由v=可得:s=v2t=v1(t+120s),即3m/st=2m/s(t

35、+120s)解得:t=240s答:小王要用240s时间才能追上小张【点评】本题为追及问题,注意隐含的条件运动的路程相同,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21(7分)甲、乙两山之间的距离为1190m小强在两山之间某处(距甲山较远)高声喊叫他听到两次声之间的间隔是1s已知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小强到甲山的距离【分析】设喊话后经t甲听到甲山的回声、经t乙听到乙山的回声,第一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乙是声音到达较近的山再反射回来的时间;第二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甲是声音到达较远的山再反射回来的时间;则t甲t乙=t,据此列方程求出小强到甲山的距离【解答】解:设甲、乙两山之间的距离为s,小强到甲山的距离为s1,则到

36、乙山的距离为ss1声音传到甲山再返回的时间为t甲,声音传到乙山再返回的时间为t乙,则:t甲t乙=t,根据速度公式v=可得:=t,即:=1s,解得:s1=680m答:小强到甲山的距离为680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回声测距离在生活中的应用,弄清在声音在两边山之间传播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22(8分)货车长600米,正以54千米/小时的速度向东匀速前进,一列客车长400米,正以72千米/小时的速度在另一平行轨道上匀速前进,请问:客车要多长时间才能超过货车?【分析】已知火车和客车的速度,此时火车和客车同向行驶,火车相对于客车的速度为火车速度与客车速度之差,火车经过的距离为火车的长度与客车的长度之和;根

37、据公式t=可求所需的时间【解答】解:v货车=54km/h=54m/s=15m/s,v客车=72km/h=72m/s=20m/s,客车相对于货车的速度v=v客车v货车=20m/s15m/s=5m/s;客车超过货车需通过的路程s=L货车+L客车=600m+400m=1000m,由v=,可得客车超过货车需要:t=200s答:客车超过货车需要200s【点评】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求客车相对于货车的速度和客车经过的路程四、实验题和探究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23(7分)用四种方法测量1元硬币的直径(写出所需器材及实验步骤和相应表达式)【分析】对于硬币直径的测量可采用

38、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方法【解答】解:方法一:(1)实验器材:螺旋测微器(千分尺);(1)实验步骤:把硬币放在千分尺测杆和测砧之间,固定后读数,可测得硬币的直径;方法二:(1)实验器材:刻度尺、两块直角三角板;(2)实验步骤: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硬币夹在中间找出它的直径,再通过两块直角三角板在刻度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测量方法如下图:用末端三角板所对的刻度值减去起始端三角板所对的刻度值,即可得出硬币的直径方法三:(1)实验器材:白纸、刻度尺;(2)实验步骤:在纸上画出硬币的轮廓线然后对折并重合,用刻度尺测量轮廓线内对折线的长度可知硬币的直径;方法四:(1)实验器材:刻度尺;(2)实验步骤:在一元硬币

39、的圆周上任意一点作上记号,将记号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硬币沿刻度尺滚动一周,记录此时记号对准的刻度l,则一元硬币周长为l,利用周长l=d变形公式d=求出直径【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一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时,需要借助于一些其他器材和特殊方法24(7分)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在各位置对应的时间如图所示,各段路程的测量也标在图中:(1)该实验的原理是根据公式v=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选填“大”或“小”)(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选填“大”或“小”)(4)请你根据图示完成

40、以下表格小车通过AB段的时间t1(s)小车通过AB段的速度v1(m/s)小车通过BC段的时间t2(s)小车通过BC段的速度v2(m/s)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t3(s)小车通过AC段的速度v3(m/s)20.51130.67【分析】(1)测平均速度利用了速度的计算公式v=;(2)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所计时间偏小;(4)由图示求出小车在各路段上的路程及运动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速度【解答】解:(1)在该实验中,是根据公式v=来计算平均速度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应使斜面的坡

41、度较小;(3)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算出的速度偏大;(4)由图示可知,sAB=1m,sBC=1m,sAC=2m,tAB=2s,tBC=1s,tAC=3s,小车的速度vBC=v2=1m/s,v3=vAC=0.67m/s;故答案为:(l) v=;(2)小;(3)大;(4)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车通过AB段的时间t1(s)小车通过AB段的速度v1(m/s)小车通过BC段的时间t2(s)小车通过BC段的速度v2(m/s)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t3(s)小车通过AC段的速度v3(m/s)20.5 1 1 3 0.67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小车的速度以及对误差的分析,由图示求出路程及对应的时间,熟练

42、应用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25(7分)小明在探究声音的响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右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用力较小时,钢尺振动幅度小,发出声音响度弱;用力较大时,钢尺振动幅度大,发出声音响度强小明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归纳分析,找到了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分析】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让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用力越小,钢尺振动的振幅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故答案为:振幅;振幅;大【点评】正确区分声音的三要素并能

43、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其中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6(7分)课堂上,老师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则反射角的大小是20(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用不同的入射角做了三次实验,目的是防止偶然性,获得普遍规律(3)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将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误认为反射角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15752306044545【分

44、析】(1)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以求出反射角(2)为了得出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实验中需多测几组数据进行分析;(3)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应等于入射角,故他所测量的角不是反射角,而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解答】解:(1)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入射角为20,所以反射角也为20(2)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偶然性,获得普遍规律;(3)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15、30、45时,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15、30、45,不是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