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第十一专题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一).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552424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9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第十一专题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第十一专题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第十一专题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一).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 年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第十一专题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 的锤炼(一) 一、 【课标解析】 新课标要求 “ 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力 求准确、鲜明、生动” 。准确,就是文章的语言能恰当反映客观实际, 表达思想感情, 不走样,不歪曲;鲜明,就是文章的语言明确、 坚定, 不含糊;生动,是指语言的新颖、活泼,不死板,不平淡。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任何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深刻的立意, 最后都要以语言作为载体; 同时语言又是思维的结果, 是思想的直接 表达。语言既是形式的,又是内容的。所以 文章的语言首先要能准确反映现实生活,准确表达思想感情。 但 既是“ 外衣” , ,不能仅

2、仅是遮身蔽体,保暖御寒,还要讲究剪裁的得 体、 款式的新颖和布料的考究等, 否则, 就会因简陋寒伧而穿不出去, 见不得人。这就是孔子所说的“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因此,写文章 还得认真锤炼语言,讲究文采,追求表达的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和创造性。 我国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十分重视语言的锤炼。“ 为人性僻耽佳 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 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 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 、“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等锤炼字句的名言,对我 们今天仍有极其巨大的借鉴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锤炼语言呢? 首先,加强观察思考;“ 言为心声 ” ,心中想透彻了,思维变明晰了, 作为

3、思维外壳的语言才可能明晰,反之,思维的模糊不清必然导致语 言的含混走样。其次,注意平时学习积累。向生活学习,汲取生活中 生动、鲜活的语言营养;向书本学习,阅读名篇佳作的精彩语言,潜 移默化,熏陶渐染。对好的语言做好长期系统的积累整理工作。再次, 勤于动笔,多加推敲。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练笔中学会写作,只有勤 动笔,多练习, 并在写作的过程中反复推敲语言,才能使自己的语言 具有文采,具有感人的文学魅力。 二、 【文本导读】 荷塘月色片段点评: 荷塘月色选段活用 “ 泻” 、 “ 浮: ? 、 “ 洗” 、 “ 笼” 等动词,静态动写,勾勒出十分迷人的梦幻一般的情景;“ 曲曲 折折” 、“ 田田”

4、、“ 亭亭” 、“ 层层” 、“ 粒粒” 等叠词的运用,不仅描写形 象传神,而且读来别具听觉之美;比喻、拟人、博喻、通感等手法依 次写了月下荷塘中荷叶、 荷花、 荷香和流水,突出了它们的繁盛茂密、 洁白婀娜、幽微清雅和饱含深情; 朗照与淡月对比,酣眠和小睡对比, 则突出了朦胧的梦幻般美的意境。 拿来主义片段点评: 拿来主义选段用“ 徘徊” 、 “ 勃然大怒 ” 、 “ 欣欣然的蹩进 ” 等词从反面写人们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 运用“ 抛” 、“ 摔” 、“ 送” 、“ 背” 等词写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中精华 和糟粕的做法,用词形象生动;“ 他占有,挑选 , 不问他是骗来的抢 来的”“

5、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等对偶句和排比 句的运用,配合着写全盘接受、全面抛弃、批判继承三种不同的态度 和做法,又给人文气贯通、 势如破竹之感,显示了鲁迅先生不同凡响 的语言运用能力。 诗话总龟片段点评:诗话总龟记述的“ 推敲 ” 故事中, “ 推”“敲” 二字各胜擅场,各有千秋:“ 推” 字写门扉虚掩,正突出隐逸 者闲适恬淡的情怀; “ 敲” 字以动衬静,更扣合诗题题李凝幽居的 “ 幽” 字。用 “ 推” 还是用“ 敲” 字并不太重要,关键是启示我们:推敲锤 炼劳力劳心,需要殚精竭虑甚至呕心沥血才行。 咬文嚼字片段点评: 咬文嚼字记述的故事中,郭沫若经 人提醒改事实判断的 “

6、 是” 为情感判断的 “ 这” ,一字之改,境界大不 相同。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字句的推敲锤炼的确有助于思想和情感的 提升。 这两个故事,都涉及到了对某个字词的推敲锤炼,其实,对文章 的句、段、篇又何尝不该如此呢? 祝福选段点评: 祝福选段中, “ 消尽” 一词把无形的悲哀 有形化,颇为精当形象; “ 仿佛是木刻似的 ” 这一比喻,揭示了鲁迅小 说形象具有黑白木刻似的造型特征,而这一特征是构成鲁迅小说“ 表 现的深刻和格式的特别” 的重要元素; “ 间或一轮 ” 则生动传神地表明 祥林嫂在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下,已陷入极度悲哀凄婉, 内心的 痛苦已无法表露, 精神已经完全麻木了,变成了一个“

7、 活死人 ” 了。 雅舍选段点评: 雅舍选段中, “ 山头吐月 ” 的“ 吐” 字具有 自然拟人化的效果; “ 红盘乍涌 ” 的“ 乍” 字则写出了月亮从无到有一刹 那间的瞬间感; “ 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 的“ 筛洒” 二字体物细腻生动, 其境其情令人想起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的名句。以上诸字,都可显现出作者文字推 敲锤炼之功。不过, “ 月光仍然逼近窗来,助我凄凉” 中的“ 逼” 字更见 功力。“ 逼” 字是作者心境在外物上的折射,写出了此时此地那种怅惘 凄凉之情对作者沉重的压抑感。 我的空中楼阁选段中,用“ 点破” 而不用“ 打破” ,一则和

8、全文 开篇“ 山如眉黛, 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的文字相照应,二则突出了“ 小屋” 和“ 山” 之间“ 小” 和“ 大” 的关系,三则 “ 点破” 有“ 点缀” 的意味,是使“ 风景的内 容” 更加丰富,而不像 “ 打破” 那样是对 “ 风景的内容 ” 的整个破坏,四 则“ 点破” 与“ 打破 ” 相比,与全文诗化的意境更为贴切。 我与地坛选段点评:我与地坛选段中,用 “ 浮夸” 修饰“ 琉 璃” ,用“ 炫耀” 修饰“ 朱红” ,突出表现出400 年前地坛建筑的富丽堂 皇;和 “ 剥蚀” 、“ 淡褪? ,相搭配,并用 “ 自在坦荡 ” 补充说明 “ 茂盛” , 则写出了岁月流逝后地坛公园荒

9、颓衰败的景象。从富丽奢华到荒颓不 堪,表现了古园的沧桑变化,蕴涵着作者的人生感悟。 棋王选段点评: 棋王选段中,“ 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 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 一句,以比喻的手法,形 象化地写出了王一生的精神状态和生命状态:集中,持续,富有感染 力,有较大的力度和强度。 十八岁出门远行选段点评:该选段中,如果把“ 看到了黄昏 的头发 ” 句还原为日常生活化的语言,就是“ 迎来了黄昏 ” 。原句运用 拟人修辞格, 造语新奇而又符合生活逻辑:黄昏似乎如极远处姗姗而 来之人,未见全人而先睹其发。通过上面三题学习,我们可以知道: 作家的有些语言常常突破常规,看似不符合语法,不符合

10、逻辑,但往 往造语新奇,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 我所知道的康桥选段点评:该选段中,“ 那不可信的玲珑的 方庭,谁说这不是圣克莱亚的化身,那(哪)一块石上不闪耀着她当年 圣洁的精神 ?” 改为陈述句,就是 “ 那不可信的玲珑的方庭,谁都说这 是圣克莱亚的化身, 那(哪)一块石上都闪耀着她当年圣洁的精神” 。相 比而言,前者是反问句,而后者是一般肯定句, 前者比后者语气更强, 更能表现作者对母校的爱恋之情。“ 你见过西湖白堤上的西泠断桥不 是?你忘不了那桥上斑驳的苍苔,木栅的古色,与那桥拱下泄露的湖 光与山色不是 ?你再反省你的心境, 看还有一丝屑的俗念沾滞不?” 改为陈述句为 “ 你一定见过西湖

11、白堤上的西泠断桥,你一定忘不了那 桥上斑驳的苍苔,木栅的古色,与那桥拱下泄露的湖光与山色” 你 再反省你的心境,一定没有一丝屑的俗念沾滞” 。相比之下,前者显 得柔和缠绵,充满了回忆性散文所具有的温馨感;后者显得直截 了当,缺少了应有的韵味。“ 只要你审美的本能不曾汩灭时,这 是你的机会实现纯粹美感的神奇! ” 改为陈述句为 “ 只要你审美的本能 不曾汩灭时,这是你的机会实现纯粹美感的神奇” 。前者是祈使句, 后者是陈述句, 前者语气强烈, 同样更能抒发作者对母校的依依爱恋 之情。 祖国山川颂选段点评:该选段中,作者以赞美和歌颂为旨归,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充满自豪地列数祖国大地的优美景致,以

12、动情 的笔墨,尽情地倾吐了对祖国山川的赞美之情。这几段文字,以整句 为主,读来铿锵顿挫,豪情满怀;以散句为辅,穿插点染,又使文章 有灵动之情致而无板滞枯涩之弊。 听听那冷雨选段点评:该选段中,“ 听听,那冷雨。看看, 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 户内听听,户外听 昕,冷冷,那音乐 ” ,短句参差跳跃, 产生了珠落玉盘的艺术效果; “ 雨 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 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 ” ,“ 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 上,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了布谷咕咕的啼声” , 长句一气呵成,仿佛如歌的行板。长句和短句交错

13、运用,诵之于口, 悦之于耳,充满了汉语无拘无束的魅力。 两滴水选段点评:该文深于取象,颇有思致。其中“ 像河边 裸着的孩子,翘着白亮的屁股,在河边站了一排,嘻嘻哈哈笑着,嚷 着,一、二、三 ? ,看谁先跳下去 ” 一节,宕开一笔,堪为神来之笔。这 一节运用贴切新颖的比拟手法,写出了水滴的白亮明净、活泼灵动, 韵味深长。 上楼选段点评:该选段中,“ 永远忘不了小孩漠然的表情和 那张幸福的苍老的脸 ” 句,采用对比法,把懵懂幼儿不能深入理解老 人深切的爱的漠然表情, 和老人尽管爱意不被感动但是仍感无比幸福 的苍老的脸并列放置在一起, 含蓄而鲜明地突出了老人的爱。全文以 此收尾,余味深长,具有一定的

14、震撼力。 眼睛选段点评:该选段中,“ 戴上眼镜 ”“摘下眼镜 ” 的动作, 是刚配上眼镜者的常见动作。 因此,这两句在全文反复出现并不显得 重复累赘,反而显得合乎情理。“ 摘下眼镜 ” 所见的,是平时静态下的 景象;而“ 戴上眼镜 ” 所见的,则是换了一种眼光的新的发现对父 母之爱的感知、发现和体悟。 现代艺术 点评:作者通过一连串充满揶揄色彩的比喻渲染和 动作描写,来写自己眼中、耳中的演唱会:歌声是“ 仿佛寺庙中喇嘛 念经一般 ”“一个字都听不出 ” ,歌手上场是 “ 拿了话筒在场上来回地走, 像头笼中的狮子,表情不慌不忙,很抒情的样子 ” , 伴舞是 “ 长发披肩, 不知是男是女,在不停地

15、抽搐着,像中风患者” ,作为主角的歌手 “ 并 不急着先唱,而是拿了电吉他像猫追着尾巴一般不停地转圈” ,演唱 到最后是 “ 歇斯底里吼了一声, 像狼嗥,也有招引同伴的意思在里边” ; 作者说歌手唱歌是 “ 呜罗呜罗 ?唱着” ,“ 文” 派的歌手是 “ 咬着话筒,躬 着腰独自唱 ” ,“ 武” 派的歌手是 “ 不知疲倦地上蹿下跳” 这些幽默 风趣的比喻渲染和动作描写, 具有浓郁的讽刺意味, 读来令人莞尔不 禁。 活着点评:该文以人为核心,表现了不同物种不同的生活状 态,这里有艰辛,有收获,有痛苦,也有满足,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 有其活着的价值与意义。 作品写到了四种生命, 也就是作品的四条线

16、索太阳、蚂蚁、桃花和赵莉莉。作者像一个高明的裁缝,穿针引 线将其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太阳俯瞰芸芸众生,出现在小说首尾, 使作品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主体部分赵莉莉的生活状态是全文核心, 将蚂蚁、桃花与人联系到一起。 这四条线索从不同角度都阐释了一个 厚重的话题 “ 活着” 。全篇语言富有个性,太阳的独白富于哲理, 赵莉莉母子的对话具有生活情趣,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我辈岂是蓬蒿人 点评: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带有象征意味的 跋涉者形象。从这一强者形象身上,我们能看到国家、民族甚至人类 的影子。旅途中有艰险也有诱惑,面对艰险与诱惑,他也曾犹豫、也 曾困惑、也曾畏难,但他以执著的信念战胜了心中的动摇。作者

17、要表 现的不是他如何战胜了自然而是如何战胜了自我。小说主要从心理的 角度来刻画人物, 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心理的矛盾冲突线停下脚步 还是继续前进。 在跋涉者坚毅的选择中, 一个精神强者的形象跃然纸 上。文中博大的胸襟和华美的文气浑然交汇,给人拊膺扼腕、振奋不 已之感。 慈悲的眼睛 点评:文章采用的是发表议论和抒发情感相结合 的写法。二、三两节运 用抒情性的笔调, 重点叙写欧洲老太太捍卫和平的事例和特瑞莎 修女播撒爱心的事例,表明慈悲同情能铸就和平,能传递温暖。四至 六节运用议论性的笔调, 分别从正反两方面人手, 呼唤人道人性的慈 悲同情,抨击辱人自炫的 “ 慈悲同情 ” 。第七节联系当今动荡不安、

18、人 心日下的风习,呼吁人们献出慈悲之心。首尾两节遥相呼应,突出主 旨。全文视野开阔,文思细密,既条分缕析,又自由活泼,字里行间 流露着慈悲同情的脉脉温情。二、三、四、七节,反复点到“ 眼睛” 扣合标题,尤见作者为文之用心,足见作者之灵心慧性。 三、 【范文欣赏】 一、夏夜感思 夏日的夜晚, 月光静静地泻在大地上, 洒在那一片繁密的梧桐树 上,似娴静的少女姗姗而来,又似远处的歌声那般清新、明亮,给人 一丝凉凉的快意。 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纳凉, 院子里长着一棵已经历了多年风雨的老 梧桐树,还很繁茂的枝叶遮住了那盖地的如水的月光,只留下一串串 如天上月亮似的圆圆的斑驳的白点,或在树下随风晃动。 “ 啪

19、! ” 随着细微而清晰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树皮结束了 它作为树干的保护神的风雨征程, 剥落了,留下的只是后来者的鲜嫩。 女儿看了看掉在地上业已失去生命的老树皮,不禁感叹:“,莲子 已成荷叶老。 ? 老树皮的伟大风格不正是老一辈人为了下一代而奋斗 不息、辛勤劳苦的真实写照吗! ” 儿子见了鲜嫩的新树皮,不禁发出一串赞美:“ 为了事业,为了 人类,前赴后继,自强不息。,江山代有才人出 ?,为了完成前人的事 业不辞辛劳,这不是从新树皮中体现出来了吗?” 父亲听着,看着,深有感触地说:“ 我希望人世间一切都能像你 们俩所说那样。 ,世事不同心事,今人何似故人。? 我们也要像树皮那 样忠实于自己,

20、奋斗不息。” 月光依旧,那一片迷蒙的夜景更显欢愉,皎洁的月光如水一样, 给入一丝凉凉的快意。 【点评】 文章如画般优美,绘形、绘声、绘色,十分生动。除描写具体, 善用比喻外,注意精选词语也是重要原因。 如写月光用 “ 泻” , 用“ 洒” , 写梧桐叶用 “ 繁密” ,“ 少女” 饰之以 “ 娴静” ,“ 夜景” 赋之以“ 欢愉” ,这 些都很精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段, 描写经过树叶遮挡之后照在 地上的月光,用 “ 圆圆的斑驳的白点 ” 来形容,新颖、传神, “ 斑驳” 一 词与其说是写月光,不如说是写老梧桐,既写出了它的外在特点,更 写出了它历经沧桑而 “ 奋斗不息、辛勤劳苦 ” 的品

21、格和精神,极富表现 力。特别是夏夜感思 的标题的拟定, 颇具匠心,其中的 “ 感” 和“ 思” 在文章中表现得较为充分。 二、今夜是十七的月亮江苏沈寒 还记得那深蓝的夜的底色么?倘若记得的话,还能想起深蓝背景 上那幢哥特式建筑的黑黝黝的尖顶么?倘若记得的话,还能想起那顶 上挂着的歪歪的红色气球么?地点是湖畔的一块勉强能容两个人坐下 的石头上。时间是秋季,确切地说,是阴历八月里,八月十七。 十五已经过去, 那是前天。前天,湖畔的每一寸土地几乎都被一 个个团圆的家庭所割据。当极美的圆月如约而至时,欢呼声顿时响 彻湖畔。早已准备好的月饼就被一人拿着一角吃了。草地上,小孩就 开始唱歌跳舞, 夫妇们就开

22、始相依相偎。 十五的月亮组合了家庭的温 馨。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人们都这么说。昨天,昨天是朋友聚首的日 子,好像也是延续多年的习惯了。随意选在某个朋友家中,当月光浸 透窗帘时,便灭了灯,点起蜡烛,斟酒,切月饼。随着那月光分分秒 秒的辉煌,高谈阔论,妙语连珠。十六的月亮,营建了朋友的欢悦与 情谊。 今夜是十七的月亮了。 十七的月亮才属于我和你。 十七的月亮我 们等了很久, 直到感觉有些微凉意时它才出来。刚露面时它就挂在那 幢哥特式建筑的黑黝黝的尖顶上, 像初次提起画笔的孩子随手画的圆 圈。当然,没画圆,而且因为小手指的乏力, 那圆的中间都没有涂满, 所以看起来它是如此虚空。 今夜湖畔如此寂寥。 也

23、许因为它是十七的月亮, 便没有理由再去 欣赏。 也许人们得了中秋月的完美又得了十六月的风雅,已心满意足。 于是十七的月亮才属于我和你。 那一瞬间我们是如此激动, 是昨夜与前夜都不曾有的。 那个虚空 的不圆的暗红色天体似乎在一秒钟之内将人的灵魂剥离躯壳,升腾飘 飞到一个不可名状的境界之中。没有了言语,没有了思想,只剩下了 身不由己的飘飞 可是不得不承认, 十七的月亮是让人遗憾的。 十五的月亮你可以 花一整夜去欣赏它美的全过程,十六的月亮也有一个长长的辉煌,但 十七的月亮的美却只被压缩为那一瞬。当时光毫不容情地催促它摆脱 了尖顶的羁留, 一无修饰地走上天庭中去的时候,一切想像都已荡然 无存。十七的

24、月亮已经成了一枝上小下大的土豆。 土豆可以做色拉的 色拉油太难搅 明天的同学来,除了一盘色拉外再做点什么 在想什么 ?你问。 什么也没想。我说。 有一阵风, 黑缎子样的湖水无奈地抖动起来,把十七的月亮影子 送到我的脚边来。影子还是很好看的,打散在湖里了,变成零零散散 地伸展过来的光亮。然而我已不敢。抬头。 我们回去了,好吗 ?你提议。 我们走了,并排骑着自行车;一路无语。在经过刚一散场的电影 院时,我们被汹涌的人流所淹没。过后我没能找到你,你也没能找到 我。 我们彼此连一声 “ 再见” 都没有机会说, 在有十七的月亮的那个晚 上。 【点评】 这篇习作格调柔和,气势舒缓,意境优美,充分体现了语言

25、柔婉 的风格特点。开篇三句话, 只为表达一个意思:你是否还记得夜色中 那幢哥特式建筑的尖顶上挂着的红色气球。目的是勾勒故事的特定情 境并引出下文。但作者用了三个问句, 虽说是问句,由于在句首用 “ 还” , 在句末用 “ 么” ,句中又加以 “ 倘若记得的话 ” ,因而使句式整齐而又舒 缓,语气柔和婉转,韵味绵长幽深,为全文奠定了基本的风格基调。 倘若一句话说完,那就什么意味都没有了。四、五两段写十五的月亮 “ 组合” 的“ 家庭温馨 ” 和十六的月亮 “ 营建” 的“ 朋友的欢悦与情谊 ” ,为 十七的月亮作铺垫。这本是极为欢乐的画面,作者却没用浓笔重彩, 极力渲染, 而是只选取了几个特有的

26、情景,如“ 割据” 、“ 欢呼声” 、“ 吃 月饼” 、“ 唱歌跳舞 ” 、“ 相依相偎 ” ;“ 点起蜡烛,斟酒,切月饼” 、“ 高 谈阔论 ” ,并以富于变化而又舒缓的句式,以简练的笔墨来描写,这 样便显得淡雅清幽,情味深长,和整体格调谐调一致。接下来描写十 七的月亮,也是如此。作者既没有采用白描手法,也没有渲染烘托, 而是把月亮纳入自己的情感轨道,全从感觉角度去描写, 说等待的焦 急,只用了一个 “ 很久” ,写它的颜色,只用了“ 很暗的红 ” ,写它形状, 倒是用了非常独特新颖的比喻,但由于比喻采用了长句, 采用了叙述 方式,而且强调了 “ 乏力” ,强调了 “ 虚空” ,笔调平静,气

27、氛淡雅,情 思悠悠。即便写 “ 一瞬间激动的 ” 心情,作者也是先设置好 “ 寂寥” 的氛 围,然后才以极富抒情意味的长句来表达,且激动中蕴含着冷静,激 动中深藏着无奈。正是如此,接下来笔锋马上一转:“ 可是不得不承 认,十七的月亮是让人遗憾的。” 作者以对比手法极力写这种遗憾之 情,但又不激烈,不直露,而是委婉含蓄地告诉我们,遗憾的不只是 十七的月亮只有 “ 一瞬” ,更是由于无法摆脱尘世的烦扰,无法觅得真 正属于自己的世界。因此作者不自觉地把月亮想成了“ 上小下大的土 豆” ,无意中想到明天怎样招待来访的同学,显得多么无可奈何。 清静没有了,月光当然是赏不成了。 作者把视线由天庭转到水中,

28、 细腻地描绘了湖中月光的影子, 伤感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最后写回程。 “ 一路无语 ” ,虽只四字,却蕴含丰富,柔情百结,令人为之动容。作 者还嫌不够,又让 “ 我们, 被汹涌的人流所淹没 ” ,彼此连一声 ,再见? 都没有机会说,在有十七的月亮的那个晚上” 。不仅情境设置得好, 而且句式选择上也很讲究, 最后一句采用倒装把无奈伤感之情表达得 非常充分,使读者也怅然神伤,那个“ 月亮” 也久久挥之不去。综观全 文,作者构思的情景微妙、 含蓄,情感淡雅而又哀伤, 哀伤而又平静, 语气、语调、语言的意韵如莺歌燕语般轻柔婉转,很好地表达为寻找 一方净土以排遣世俗地烦忧而不得的那种“ 淡淡的哀愁和淡淡

29、的喜 悦” ,令人心灵受到持久的震撼和冲击。 四、 【写作常识】 千方百计地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你的文章是开头的主要目的。同样, 好的结尾,能化平淡为神奇。 衡量结尾的优劣标准则是看它是否让人 思索或令人回味。 哪怕你所写文章的主体并不出色,如果能在结尾作 惊人之笔 (尽管这也不太容易 ),则至少没有令坚持读完你的文章的人 彻底失望。如何才能能使开头和结尾收到这样的效果呢?我们先来看 看一些有特色的开头、结尾吧。 “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是三国演义的开 头。 “ 世界上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这是安娜 卡列 妮娜的开头。 “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

30、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 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是故乡的结尾。 “ 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 郎” 正当我们打算为路瓦栽夫人舒一口气时, 项链的作者却为 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结尾。 这些开头和结尾或使我们顿悟, 或引我们深味,和作品本身一样, 总是令人终生不忘。 “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 曹雪芹题 在红楼梦开头的这首小诗道出了创作所付出的全部苦衷,自然这 首诗便随着红楼梦的不朽而不朽。后来,高鹗为红楼梦未完 成稿作续,不幸被很多人斥为败笔,这些我们且不去评论,但无论如 何,高鹗题在结尾的那 “ 四句谶语 ” 至少

31、是巧妙地呼应了曹雪芹的开题, 并对曹雪芹的创作表示了充分的理解,不失为一个出色的结尾:“ 说 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 我们如痴如醉或 者泪流满面地阅读红楼梦的时候,虽未必尽解“ 其中味 ” ,却不总 有会产生人生如梦之感吗? 事实上,我们读到的任何一个看似作者信手拈来的成功的开头或 结尾,都是作者精心的创造,是心血的付出。以红楼梦为例,大 观园众少女曾举行一次欢乐颂般的诗会,这次空前绝后的联诗活动却 由大字识不得几个更别提诗才的凤姐开头。凤姐自嘲的开头是一句 “ 粗话” ,但当我们联系整个联句和大观园的结局,我们便不能不说那 个头起得既恰当又新奇, “ 一夜北风紧 ” 真是意味深长。我们不但 看到凤姐对大观园世界即将来临的不祥命运的预感,还读到了凤姐自 身心境的自然流露。也就是说,当大观园世界还是阳光普照的时候, 凤姐已经下意识地感到 “ 北风” 一阵紧似一阵地逼来了, 只是她回天无 力。的确,我们从黛玉 “ 无风仍脉脉 ” 和宝琴 “ 不雨亦滞滞 ” 的高潮并收 尾的联句中体味到了很快就将降临到大观园的悲剧。是凤姐随意地念 了那么一句 “ 粗俗” 的开头吗 ?不,是曹雪芹,是曹雪芹的心声泪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