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物理试题.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553190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87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物理试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物理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物理试题.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7 2018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调研测试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1. 一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 其加速度 a 随时间 t 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则物体() A. 在时间内做匀加速运动 B. 在时刻速度最大 C. 在时刻速度最大 D. 在时刻的速度为0 【答案】 C 【解析】 在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变大,则物体做变加速运动,选项 A错误; 在时 间内物体的加速度均大于零,则在2t0时刻速度最大,选项C正确, BD错误;故选C. 2. 用一轻绳将小球P系于光滑墙壁上的O点, 在墙壁和球P之间夹有一矩形物Q,如图所示 .PQ 始终处于静止状态, 则() A. P 物体受

2、 3 个力作用 B. Q 物体受 3 个力作用 C. 若绳子变短 , Q 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增大 D. 若绳子变长 , 绳子的拉力将变小 【答案】 D 【解析】试题分析:对小方块Q受力分析,受重力、P的压力、墙面的支持力,根据Q静止不 动,合力为零,可知,Q必定受到球施加的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此静摩擦力与其重力平衡, 故 Q共受 4 个力对小球P受力分析,受重力、拉力、Q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共4 个力故A B错误;Q在竖直方向只受重力和静摩擦力,由平衡条件知静摩擦力等于其重力,保持不变 故 C错误对 P受力分析,受拉力、重力和支持力,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有Tcos=mg ; Tsin =N 解

3、得,细线变长,角度 变小,故拉力T变小,故D正确故选D 。 考点:物体的平衡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将玻璃管裂口放在火上烧熔, 它的尖端会变圆, 是因为熔化的玻璃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收 缩的缘故 B. 分子间距增大 ,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分子势能一定减小 C. 饱和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与液体种类无关 D. 阳光照射下 , 可以观察到教室空气中飞舞的灰尘, 灰尘的运动属于布朗运动 【答案】 A 【解析】将玻璃管裂口放在火上烧熔,它的尖端会变圆, 是因为熔化的玻璃在表面张力的作用 下收缩的缘故,选项A正确;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若分子力表现为引 力,则随分子距

4、离增大,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若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则随分子距 离增大,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选项B错误;液体的饱和汽压与温度、以及液体的 种类都有关。故C错误;布朗运动是肉眼观察不到的,阳光照射下,观察到教室空气中飞舞 的灰尘,灰尘的运动不属于布朗运动,选项D错误;故选A. 4. 核反应中, 放出的能量为. 下列相关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是来自原子核外的电子 B. 该反应是衰变 , 衰变的快慢与物理和化学变化有关 C. 核的比结合能大于核的比结合能 D. 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 【答案】 D 【解析】该反应中的X质量数为0,电荷数是 -1 ,是电子,所以该反应是衰变,衰变的快慢

5、 与物理和化学变化无关,选项B错误; 衰变放出的电子来自组成原子核的中子转化为质子 时放出的电子,选项A错误;由于比较稳定,则核的比结合能小于核的 比结合能,选项C错误;反应中放出能量为E ,则根据E=?mc 2 可知,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 选项 D正确;故选D. 5. 如图甲 , 工人用平行于钢板向上的力将货物从静止开始由钢板底端推送到顶端, 到达顶端 时货物速度刚好为零. 若货物质量为, 钢板与地面间的夹角为, 钢板与货物间的滑动 摩擦力始终为, 整个过程中货物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乙,不计钢板与车接触点间的摩擦 力, 重力加速度取. 则推送货物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车所受地面的

6、摩擦力始终水平向右 B. 钢板的长度至少为 C. 和内货物所受推力大小之比为 D. 整个过程中货物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答案】 A 【解析】当货物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钢板对车有斜向左下的压力,则车有向左运动的趋势, 故车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始终水平向右,选项A正确;钢板的长度至少为,选 项 B错误; 货物在前2s 内的加速度a1= =0.5m/s 2;2-3s 内加速度 a2=-=1m/s 2;根据牛顿第二 定律可知: F1- mgsin30 -f=ma1;F2- mgsin30 -f=ma2;解得: F1=600N,F2=450N,故 0 2s 和 23s 内货物所受推力之比为F1:F2=600:4

7、50=4:3;故 C错误;由乙图可知,货物的加速度 先向上,再向下,所以货物处于先超重再失重的状态,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v-t图象以及超重和失重的性质,要求能正确掌握v-t图象的 性质,由图象确定运动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 所撒痱子粉太厚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B. 制作晶体管、集成电路只能用单晶体, 单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C.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等压膨胀, 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的碰撞次数减小 D. 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非晶体, 非晶体不可以转化晶体 【答案】 AC 【解析】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

8、的实验中,所撒痱子粉太厚,会导致油膜没有完全散开,则油 酸溶液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偏小,由d=V/S 可知,实验测量的油酸分子的直径偏大,选 项 A正确;制作晶体管、集成电路只能用单晶体,单晶体是各向异性的,选项B错误;一定 量的理想气体等压膨胀,温度升高,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减小,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变大,由 于压强不变,则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的碰撞次数减小,选项C正确;在一定 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化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化为晶体,天然石英是晶体, 熔融过的石英却是非晶体,选项D错误;故选AC 。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一群氢原子处于的激发态 , 最多能辐射3

9、 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 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 C. 电子束的衍射实验首次证实了物质波的存在 D. 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发生 【答案】 BC 【解析】一群氢原子处于的激发态,最多能辐射种不同频率的光子,选项A错误; 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选项B正确;电子束的衍射实验首次证实了物质波的存在, 选项 C正确;根据链式反应的条件可知,铀块体积必须达到临界体积,有中子通过时,才能 发生链式反应。故D错误;故选BC 。 8. 如图甲所示 , 水平面上有两物体 , 已知的质量为, 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右运动, 与 发生正碰后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它们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 不计两

10、物体与地面间 的摩擦 , 则() A. 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物体的质量为 B. 若物体与地面间存在摩擦, 碰撞过程中动量一定不守恒 C. 碰撞过程中 , 两物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 碰撞过程中 , 两物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 【答案】 AD 9. 如图所示 , 质量均为的两物块与劲度系数为的轻弹簧两端相连, 置于足够长、 倾角为 的斜面上 , 物块与挡板接触 , 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物块下表面光滑,物块与斜面间的 最大静摩擦力为, 重力加速度为. 现给物块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恒力, 使两物块先后开 始运动 , 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则() A. 初始时刻 , 物块与挡板之间可能存在弹力

11、作用 B. 当物块刚开始运动时, 弹簧伸长量最大 C. 在物块开始运动前 , 物块可能一直做加速运动 D. 当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距离为时, 物块开始运动 【答案】 ACD 【解析】开始时,对AB整体,若2mgsin30 0f 时,挡板 C对物块 B产生向上的弹力,选项A 正确;当物块B刚开始运动时,对B有 kx1=mgsin30+f 。物块B开始运动后做加速运动,对 B有 kx2mgsin30+f 可知x2x1所以当物块B刚开始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不是最大, 故 B错误。在物块B开始运动前,可能有 F mgsin30+F弹,物块 A一直做加速运动,故C 正确。原来系统静止时, 对 A有 kx0=

12、mgsin30;物块 B开始运动时, 对 B有 kx1=mgsin30+f , 此时物块A沿斜面向上运动距离为S=x0+x1,联立解得S=,故 D正确。故选ACD 。 点睛:本题关键抓住两个问题:B刚开始运动时,所受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开始时弹簧处 于压缩状态,当B刚要运动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然后结合胡克定律和平衡条件分析。 三. 简答题 . 10. 小亮和小华在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时, 把橡皮条的一端用图钉固定于点, 同时 用两个弹簧秤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位置, 这时两弹簧秤的示数分别为 ;若仅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 也把它的自由端拉到位置, 弹簧秤的示 数为, 记录如图甲所示.

13、(1) 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 用表示, 在图乙中作出力和的图示 _. (3)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图乙中作出和的合力,的大小为 _. (4) 合力与略有偏差 , 如果此偏差仅由的大小引起 , 则原因是的大小比真实值偏 _. (填“大”或“小”) 【答案】 (1). (1) B (2). (2)如图所示; (3). (3) (4). (4)大 【解析】(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选B. (2)力 F1、 F2和 F3的图示如图; (3)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图乙中作出F1和 F2的合力 F,F 的大小为3

14、.20N. (4)合力 F 与 F3略有偏差,如果此偏差仅由F2的大小引起,如图所示,则原因是F2的大小比 真实值偏大; 11.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的关系” . 图中为两个光电门, 为固定在木槽上的遮光条. 实验前 ( 不挂钩码 )左右移动小木块使木槽能够在长木板上匀速运 动. 遮光条的宽度为, 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 实验时木槽每次都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研究 对象为木槽 ( 包括内部的砝码) 及钩码组成的系统. (1) 通过光电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分别是, 则木槽的加速度是 _.( 用测量的符号表示) (2) 保持悬挂钩码的质量不变 , 增加或减

15、少槽内的砝码, 测出每次对应的加速度, 为了能直观 反映在合外力一定的情况下,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应作出 a_关系图象 (表示槽及槽 内砝码的总质量). A. B. C. D. (3) 为了精确测量木槽运动的加速度, 甲同学固定光电门, 移动光电门, 然后释放木槽,测出 遮光条每次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乙同学固定光电门, 移动光电门, 然后释放木槽 , 测出遮 光条每次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两位同学根据图象求解系统的加速度. 甲同学作出的图象应为 下图中的 _, 乙同学作出的图象应为下图中的_. 若甲同学所作图象斜率的绝 对值为, 则木槽的加速度_. A B C D 【答案】 (1). (1)

16、(2). (2) D (3). (3)B (4). C (5). 【解析】(1)滑块经过AB两点的速度分别为:,;根据 解得加速度: (2)保持悬挂钩码的质量不变,增加或减少槽内的砝码的质量,则由牛顿第二定律: ,即,则为了能直观反映在合外力一定的情况下, 加速度与质量的 关系 , 应作出关系图象,故选D; (3)若甲同学固定光电门B,则 vB为定值,则根据可解得:, 则图像为B所示;若乙同学固定光电门A,则 vA为定值,则根据可解得: ,则图像为C所示; 若甲同学所作图象斜率的绝对值为k,则,木槽的加速度a=;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验步骤与实验数据处理,认真审题、理解实验原理是解题的前提与关键

17、,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求出滑块的瞬时速度、应用加速度定义式即可解题;找到函数关 系来研究图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 四. 计算题 . 12. 如图甲所示 , 一圆柱形导热汽缸竖直放置, 通过导热活塞( 质量不可忽略 ) 封闭着一定质量 的理想气体 , 此时环境的温度为. 现通过电热丝缓慢加热气体, 气体从状态变化到状态 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气体变化到状态时把活塞锁定, 停止加热 , 最终达到稳定状态( 图中 未标注 ). 环境的温度始终不变, 不计活塞与汽缸的摩擦. 已知压强为, 温度为 时气体的体积是. 求: (1) 气体在状态时的温度; (2) 气体由状态变化到状态的过程中吸收的热

18、量; (3) 该封闭气体所含的分子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 2)(3) 【解析】 (1) 由盖?吕萨克定律,有其中 解得 (2)到过程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 其中 故 气体做功 解得 (3) 由玻意耳定律有 解得 气体中所含的分子个数 13. 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大型激光器, 能发出频率为、功率为的高纯度和高亮度激光. 如图 所示 , 光电管的阴极用某金属制成, 闭合开关, 当该激光射向阴极,产生了光电流, 移动变阻 器的滑片, 当光电流恰为零时, 电压表的示数为, 已知普朗克常量为, 电子电荷量为, 真空 中的光速为. 求: (1) 激光器发出的光子的动量;

19、(2) 光电管阴极的截止频率; (3) 若该激光垂直照射到某纯黑物体表面时能被完全吸收, 纯黑物体受到该激光的压力. 【答案】(1)(2)( 3) 【解析】 (1) 由 解得 (2) 由动能定理 由 解得 由 解得 (3) 由动量定理 时间内动量变化量 解得 14. 如图所示 , 物块套在粗糙固定水平杆上, 在其下端用长为的轻绳连接另一小球, 已知 的质量均为,并均可视为质点, 轻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刚开始轻绳处于竖直, 此时小球与地面间的距离也为. 现对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 使缓慢运动 , 始终保持 静止 , 设与杆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重力加速度为. 求: (1) 轻绳刚被

20、拉断瞬间水平力的大小; (2) 绳断瞬间 , 撤去水平力, 小球着地时的速度大小; (3) 与杆间动摩擦因数应满足的条件. 【答案】(1)(2)(3) 【解析】 (1) 轻绳刚要被拉断时物块受力情况如图 解得 (2) 绳断时物块距地面高度 绳断后物块做自由落体运动, 由 解得 (3) 对整体 , 有 当轻绳刚要被拉断时所受摩擦力达最大值 即 解得 15. 如图所示 , 长为、 质量为、 下表面光滑的薄木板( 厚度不计 ) 放在水平地面上, 处于静止状态. 现对木板施加大小为的水平向右的恒力, 同时在木板右端轻放一个大小 不计、质量为的小物块 . 物块与木板及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取

21、. 求: (1) 物块及木板的加速度大小; (2) 物块滑离木板时的速度大小; (3) 物块停止运动时, 木板右端与物块的间. 【答案】(1),(2)(3) 【解析】 (1) 对物块受力分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对木板受力分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2) 物块与木板均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物块 木板 解得 物块 解得 (3) 物块离开木板后,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大小为 物块 解得 物块 解得 物块离开木板后, 木板以初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木板 解得 解得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物块及木板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情况,关键是受力分析,根据受 力判断其

22、运动情况,求解加速度,并抓住隐含的临界条件,关联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关系以及 位移关系 16. 如图所示 , 箱子连同固定在箱子底部的竖直杆的总质量. 箱子内部高度 , 杆长, 另有一质量的小铁环套在杆上 , 从杆的底部以的 初速度开始向上运动, 铁环刚好能到达箱顶, 不计空气阻力 , 铁环每次掉下都能套在杆上, 取 . (1) 在铁环第一次沿杆上滑的过程, 求铁环到达杆顶端的速度和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 铁环从箱底开始上升到第一次返回到箱底的过程中经历的时间及铁环沿杆下滑时箱子对 地面的压力大小; (3) 若每次铁环与箱底碰撞前后瞬间速率相等, 求小环与箱底第次碰撞后上升的高度. 【答案】

23、(1) 5m/s;10N(2)1.74s ;110N(3) 【解析】 (1) 铁环离开杆后做竖直上抛运动, 则 代入数据解得 铁环沿杆上滑有 代入数据解得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代入数据解得 (2) 设第一次上滑到达杆顶用时, 第一次离开杆顶到返回杆顶用时, 第一次在杆上滑下用时 , 则 在杆上滑下时有 代入数据解得 由运动学公式有 代入数据解得 所以 环沿杆下滑时箱子对地面的压力 (3) 铁环第 1 次到达底端的速度 铁环第 1 次碰撞后以速度沿杆上滑有 代入数据解得 由于小于, 铁环没有滑离杆 再下落到底端 铁环第 2 次碰撞后以速度沿杆上滑 , 有 代入数据解得 再下落到底端 铁环第 3 次

24、碰撞后以速度沿杆上滑有 代入数据解得 小环与箱底第次碰撞后上升的高度 点睛: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基本运用,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 的桥梁,本题通过速度位移公式求出脱离杆的速度和在杆上的加速度大小是关键 ASDFESAQ!#%FWQQ!Q Aaaazzx33456#$!% 阅读燕子片段,回答问题。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毛毛细雨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1.文中“赶集”的意思是() *#!#$% the B. an; C. a; the

25、 D. an; a 【答案】 【解析】 【详解】句意:-客厅角落里有一把伞。考查冠词的用法。不定冠词a/an表示泛指,指某一类人或某事物中的任何一个,经常用在第一次提到某人或某物时,用不定冠词起介绍作用,表示一个。用于辅音音素前,an 用于元音音素前。定冠词特指某(些)人或某(些)事物,以区别于同类中其他的人或事物,特指前文出现过的事物或说话双方都知道的事物,如果名词后有介词短语,分词短语及定语从句修饰经常表示特指,加冠词the。根据句意可知第一个空表示泛指,可知填不定冠词,umbrella ?m?brel?元音音素开头,可知填an;短语in the corner of :在角落里,此处the

26、表示特殊,特指“的那个角落”,本句这个客厅的角落;故选A 。 2.Do yo u like chatting with your friends on the telephone or mobile phone? _. I would rather _ Wech at. A. Either; useB. Neither; useC. Both; to useD.Neither; to use 【答案】B 【解析】 【详解】句意:-你喜欢通过电话还是手机和朋友聊天?-两者都不喜欢。我宁愿用微信。考查不定代词和动词形式。either :(两者之中)任何一个;neither :两者都不;bot:两者

27、都。根据下文“我宁愿用微信。”可知“我两者都不喜欢。故填Neither。短语ould rather do sth.:宁愿做某事,愿意做某事;结合句意可知填use 。故选。 【点睛】句型would rather tha或would rather than:宁愿而不愿,与其宁可;例如,)I wou ld rather watch TV at home than go to the cinema. 我宁可在家看电视而不愿去看电影。)The children would walk there rather than take a bus. 孩子们宁愿步行去那里而不愿乘公共汽车。 3.This kind

28、 of T-shirt looks and sells in t he market. A. nice; good B. well; well C. nice; well D. good; nice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句意:这种衬衫看起来好看,在商场上卖的好。nice,good ,形容词,这里look是系动词,后用形容词做表语;well形容词,健康的;副词,好地。sell动词,副词修饰动词,nice和good是形容词,故排除。故选。 考点:考查形容词及副词的用法。 4. -A number of people_killed by the terrorists at the Uru

29、mqi station. -_terrible it is! A. were;How B. was;How C. were;What D. was;What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句意为:-在乌鲁木齐火车站,许多人被恐怖分子杀害。-太可怕了。“a number of+名词复数表示许多的,谓语动词应用非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此外,感叹句的结构有:what +a/an+形容词单数可数名词主语谓语其他!what+形容词不可数名词或名词复数主语谓语其他!how主语谓语!how+形容词或副词主语谓语!根据语境可知应选。 ()的嫩叶()的花()的春天 3.文中画“”的句子把_ 、_、_当做人来写,写出

30、了_ 的景象。 4.燕子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从赶来体会到了什么? _ _ _ _ _ _ _ 二、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一)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A*QSDE QWFCVX Z1234#$% &*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 AQSDE QWFCVX Z1&234#$ %&%* 1.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泊:东吴:万里船:_ 3.古诗前两句的意思是: _ _ _ _ _ _ _ *#*!#$% &A&QSDEQWF CVXZ12 34#$%&* *#&!#$%&AQSDE %QWFCV XZ1

31、234# $%&* 4.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 春天。 B. 夏天。 (二)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AQ%SDEQ #WFCVXZ1234#&$%*&*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怜:幽草:春潮: *#*!#$%&AQSDEQWFCVXZ 1234#$% &*#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 _ _ _ _ _ _ 4.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 _ _ _ _ _ 三、阅读三袋麦子片段,回答问题。 最后,土地爷爷又来到小猴家。谈起去年那袋麦子,小猴拉着老人的手,神秘地说:“请跟我来。” 土地爷爷跟着小猴到里屋一看,呀,麦囤里堆得满满的!小猴说:“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您带一些回家吧!”土地爷爷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 1.“神秘”是什么意思?从小猴神秘的表情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 _ _ _ _ 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