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特征与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相关研究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557046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2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特征与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相关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格特征与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相关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格特征与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相关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格特征与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相关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格特征与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相关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格特征与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相关研究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特征与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相关研究 毕业论文.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装订线 人格特征与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相关研究第1章 绪论1.1研究背景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人数剧增,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选择时遇到了决策困难。职业的选择在个体一生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Mann等认为青少年做的第一个与职业生涯相关的抉择,可能会对个体一生的职业未来、心理健康和社会认可有影响。国外的研究表明教育和职业生涯决策能力对青少年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开展有效的职业生涯辅导,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并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求职准备和择业状态,指导他们做出合理的职业生涯决策,成为了各高校职业生涯辅导和咨询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1.2生涯决策困难的研究及意义在国外,生涯决策的研究一

2、直是职业心理学的重要内容。Parsons(1909)提出第一个职业生涯决策的正式模型。这个模型逐渐成为有关职业决策和生涯不确定的理论、评价、研究和干预的框架。但关于职业生涯决策困难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的研究大部分是建立在Gati等人(1996)对生涯决策困难的分类上。而关于“生涯决策”这一概念,它最初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1936)提出的,他认为个体在面临选择时往往会选择使用使个体获得最高的报酬、并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的选择项。这里的报酬不限于金钱,而是任何对个人有价值的事物,如社会声望、人身安全、社会关系等。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在职业心理学中对生涯决策困难这一概念的界定,众多学者的观点也不一致,

3、目前的研究还没有得出明确的结果。本研究中的生涯决策困难的界定采用Gati和Osipow(1996)的定义,即“个体在进行生涯决策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难题”。 Gati和Osipow等人在1996年还提出生涯决策困难的模型。同年他们根据理论构想合作编制了生涯决策困难问卷(CDDQ),并在以色列和美国进行抽样施测,并根据测量结果进一步修订了生涯决策模型(见图1)。 图1 生涯决策困难改进模型(Gati,Krausz&Osipow,1996)在这个模型中,生涯决策困难分为在决策过程开始前的困难和在决策过程中的困难,主要包括缺乏准备、缺乏信息和不一致信息三个独立的大类,这三个独立大类又包括缺乏动机、

4、犹豫不决、不合理信念、缺乏决策过程的知识、缺乏对自我的了解、缺乏关于职业信息、缺乏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可靠信息、内部冲突和外部冲突十个小类困难。本研究中采取的就是这一模型。目前,我国对生涯决策困难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相关的实证研究更少。中国大学生职业生涯决策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理论课题,虽然国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己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但仍需要进一步结合我国的特点进行本土化研究。对于测量生涯决策困难的工具的信效度检验也主要以美国和中东地区的大中学生为被试,需要进一步扩大取样范围来验证生涯决策困难的文化差异,需要进一步结合我国的特点进行本土化研究。1.3

5、生涯决策与人格的相关研究关于人格的研究不仅国外还是国内都比较多,但是把生涯决策困难和人格联系起来的还并不是很多。我们根据Gati的生涯决策困难的模型分析得出,影响生涯决策困难的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外部因素一般指人口学因素包括大学生的性别、年级、家庭成员、家庭经济状况等。内部因素一般指个人的人格、兴趣、动机等。国内学者在研究生涯决策困难时大多分析外部因素对它的影响,很少有人从内部因素分析。最近几年人格作为内部因素的一部分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州大学的学者 Albion和 Fogarty ( 2002)利用“大五人格”及 Gati等人的生涯决策困难模型对11-12岁的

6、青少年样本的调查表明,神经质、外向性经验的责任心与生涯决策困难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国内外对人格各因素对生涯决策困难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见解。多数研究认为,与神经质相关的人格上得分较高的个体遇到更多的生涯决策困难。而与责任性、外向性有关的人格与生涯决策困难总体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但Albion和Fogarty(2002)认为外向性与缺乏准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就需要学者们在此问题的的进一步的研究。而关于宜人性是否与生涯决策困难存在显著相关,学者们还没得出一致的结论,如Albion和Fogarty研究认为,宜人性与生涯决策困难的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Kelly等人的研究则认为宜人性

7、较高的个体生涯决策困难较少,国内学者周文霞的研究认为宜人性与生涯决策困难总体水平及三方面均为显著负相关,这三个研究结果的不一致也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验证。另外学者对于开放性人格研究也存在不一致结果。由于以往研究角度和切入点不同,关于人格与生涯决策困难之间关系有种种不一致的研究结果,因此本研究着重研究人格的各个维度对生涯决策困难的总体水平及其三方面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找出其中的关系,为生涯决策辅导提供理论依据,提高生涯辅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2章 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大三、大四的177名学生作为研究被试,其中男生89人,女生88人;大三104人,大四73人;文科生81

8、人,理科生96人;接受过相关培训的63人,没有接受过的为114人。2.2研究工具2.2.1中文版生涯决策困难问卷两行中间空一行采用广西师范大学周洁(2008)修订Gati等人编订的生涯决策困难问卷。包括缺乏准备、缺乏信息和不一致信息三个分量表,十个因子。问卷共有34个项目,其中包括2个不计入总分的鉴别项目(第7、12题)。每一类困难的得分为其相应因子下面所有项目的得分总和。每个项目描述一个具体的生涯决策困难,所有项目按Likert 9点计分。总量表的a系数为0908,各分量表的a系数分别为:缺乏准备0628、缺乏信息0913、不一致信息0848,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并且具有较好

9、的内容效、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其各项心理测量学指标基本上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标准。2.2.1大五人格问卷(BFI)本研究中采用的是John等(1991)编制的大五人格问卷(The Big Five Inventory, BFI) 中文版由郑泳翻译,黄希庭校对,问卷共44道题,分为外倾性、宜人性、责任感、神经质、开放性五个维度。采用Likert 5点计分(1=“非常不符合”,2= “比较不符合”,3=“不确定”,4=“比较符合”,5=“非常符合”)。对BFI和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进行检验,a系数在0.649、0.856,达到了可以接受的水平,表明BFI具有良好的信度,是测量人格差异的有效工具。2.3研

10、究过程采用发放电子版和打印版问卷给被试,回收统计的方式进行施测。2.4数据处理运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第3章 结果与分析3.1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发展水平大学生生涯决策的总量表、分量表和各因子的发展水平见表1。表1 生涯决策困难总量表、分量表和各因子的均分和标准差 M 列没有对齐 SD 总量表 4.63 1.12缺乏准备 5.07 1.07 缺乏动机 4.92 1.92 犹豫不决 5.02 1.79不合理信念 5.36 1.55缺乏信息 4.64 1.41 缺乏决策过的知识 4.74 1.99 缺乏关于自我的信息 4.39 1.79 缺乏关于职业的信息 5.00 1.74 缺

11、乏获得信息方式的信息 4.67 1.78不一致信息 4.18 1.50 不可靠信息 4.15 1.81 内部冲突 4.30 1.94 外部冲突 4.19 2.04由表1可以看出,生涯决策困难问卷的总均分为4.63,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这说明大学生的生涯决策困难并不是很大。三个分量表的均分为4.18-5.07,最高是“缺乏准备”(M=5.07),最低为“不一致信息”(M=4.18)。10个因子的均分为4.15-5.36,最高位“不合理信念”(M=5.36),最低为“不可靠信息”(M=4.15);5分及超过5分的有“犹豫不决”(M=5.02)、“不合理信念” (M=5.36)和“缺乏关于职业的信息”

12、(M=5.00).“缺乏准备”(M=5.07)得分最高,甚至处于中等以上,说明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缺乏做决策的意愿,不愿考虑并做出决策,对是否要进行生涯选择还拿不定主意,还未进入良好的生涯决策准备状态。另外,“犹豫不决”(M=5.02) 和“不合理信念”(M=5.36)得分都超过了中等水平。“犹豫不决”可能是由于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很迷茫,还未想好或做好决定,可能既想这么做又想那么做,缺乏果断性。“不合理信念”得分最高,说明大学生在对生涯进行决策时缺少对生涯的正确认识,会认为适合自己的只有一个,自己选择的生涯能解决自己所有的问题或者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在他们进行决策时会受到现

13、实的冲击,因为现实并非如此,这也就妨碍了他们对生涯做出抉择。“缺乏信息”(M=4.64)得分处于中等偏下,说明大学生在进行生涯决策时对于各方面信息或了解包括自身、工作以及怎么得到工作都有所掌握。但在“缺乏关于职业的信息”上处于中等水平,这可能与与他们缺乏准备有一定的关系,他们未就这方面给予关注。也可能对现有的职业生涯和培训项目的种类、特点、发展前景及市场需求的信息掌握不够充分。“不一致信息”(M=4.18)得分最低说明大学生的自我心理内部的矛盾、自我特性与职业特点之间的矛盾、自我认识与他人认识的矛盾较少。而且纵观整个得分,“不一致信息”所包括的“内部冲突”“外部冲突”“不可靠信息”也分别处在1

14、0类小困难中的第8、9、10位。 3.1.1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性别差异为考察大学生的生涯决策困难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以性别为自变量,生涯决策困难总量表、分量表和各因子的得分为因变量进行了独立量表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T检验结果男(N=89) 女(N=88) MSD MSD T 总量表 4.721.11 4.541.12 1.048缺乏准备 5.131.10 5.021.04 0.656缺乏动机 5.201.96 4.631.85 2.012 犹豫不决 5.041.87 5.001.71 0.125 不合理信念 5.381.76 5.321.30 0.237

15、缺乏信息 4.741.37 4.541.44 0.947 缺乏决策过的知识 4.852.23 4.631.72 0.739缺乏关于自我的信息 4.521.77 4.261.81 0.970 缺乏关于职业的信息 5.291.74 4.711.69 2.247 缺乏获得信息方式的信 4.651.78 4.691.74 -0.155不一致信息 4.291.54 4.071.46 0.980不可靠信息 4.301.91 4.001.68 1.119内部冲突 4.482.21 4.121.62 1.222 外部冲突 4.332.25 4.061.81 0.860注:*表示p.05;*表示p.01;*表示

16、p.05。“缺乏动机”和“缺乏有关职业的信息”因子上的得分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分别是t=2.01,p.05,t=2.25,p.05,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得分。3.1.2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年级差异以年级为自变量,生涯决策困难总量表、分量表和各因子为结果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3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T检验结果大三(N=103) 大四(N=73) MSD MSD T 总量表 4.821.16 4.371.01 2.64* 缺乏准备 5.231.07 4.861.03 2.23* 缺乏动机 5.241.85 4.451.94 2.73* 犹豫不决 5.141.77 4.84

17、1.82 1.10 不合理信念 5.491.65 5.171.37 1.37缺乏信息 4.791.39 4.411.41 1.79 缺乏决策过程的知识 5.062.13 4.271.69 2.63* 缺乏关于自我的信息 4.531.73 4.201.86 1.20 缺乏关于职业的信息 5.151.72 4.791.75 1.35 缺乏获得信息方式的信 4.801.81 4.471.73 1.22不一致信息 4.431.54 3.841.38 2.62* 不可靠信息 4.491.93 3.681.50 3.01* 内部冲突 4.572.13 3.911.56 2.25* 外部冲突 4.411.9

18、7 3.862.11 1.67注:*表示p.05;*表示p.01;*表示p.001.如表3所示,不同年级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总量表得分存在显著差异,t=2.64,p.01,且大三比大四存在更多的生涯决策困难。同时,在3个分量表里,“缺乏准备”和“不一致信息”上大三学生和大四学生也分别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分别为t=2.23,p.05和t=2.62,p.05。另外,在10个因子上 “缺乏动机”、“缺乏决策过程的信息”和“不可靠信息”上存在极显著差异,分别为t=2.73,p.01;t=2.63,p.01和t=3.01,p.01。同时,大三大四在“内部冲突”上存在显著差异,t=2.25,p.05。其余

19、各因子在年级水平上均未达到显著差异。3.1.3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专业差异以专业为自变量,生涯决策困难总量表、分量表和各因子为结果变量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4 不同专业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T检验理科(N=96) 文科(N=81) MSD MSD T 总量表 4.950.97 4.261.18 4.21 缺乏准备 5.320.98 4.791.10 3.36 缺乏动机 5.441.80 4.301.89 4.10 犹豫不决 5.331.69 4.651.85 2.54 不合理信念 5.441.62 5.261.45 0.78缺乏信息 4.981.25 4.231.47 3.64

20、 缺乏决策过程的知识 5.142.12 4.271.72 2.97 缺乏关于自我的信息 4.801.59 3.901.90 3.44 缺乏关于职业的信息 5.351.66 4.591.75 2.96 缺乏获得信息方式的信 4.971.76 4.301.73 2.54不一致信息 4.531.38 3.781.54 3.41 不可靠信息 4.511.78 3.731.75 2.91 内部冲突 4.662.08 3.891.68 2.76 外部冲突 4.681.98 3.621.96 3.58注:*表示p.05;*表示p.01;*表示p.001.从整体上看,文科生和理科生在生涯决策困难总量表的差异达

21、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t=4.21,p.001,且理科生的得分高于文科生,即理科生在进行生涯决策时存在更大的困难。在3个分量表上,文科生和理科生都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分别为t=3.36,p.01;t=3.64,p.001和t=3.41,p.05)这一项外其余都达到了显著甚至极显著的水平。3.1.4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在是否接受相关培训上的差异以是否接受相关培训作为自变量,以生涯决策困难总量表、分量表和各因子为结果变量。结果如表5所示。表5 是否接受职业培训的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T检验是(N=63) 否(N=114) MSD MSD T 总量表 4.441.01 4.741.16 1.71 缺乏准备

22、4.861.06 5.191.06 2.01* 缺乏动机 4.481.79 5.161.96 2.28* 犹豫不决 4.651.75 5.231.79 2.06* 不合理信念 5.301.41 5.391.62 0.36缺乏信息 4.441.32 4.751.45 1.42 缺乏决策过程的知识 4.471.68 4.892.13 1.34 缺乏关于自我的信息 3.991.55 4.611.88 2.24* 缺乏关于职业的信息 5.051.64 4.971.80 0.27 缺乏获得信息方式的信 4.351.66 4.841.82 1.78不一致信息 4.031.41 4.271.55 1.03

23、不可靠信息 3.881.58 4.301.91 1.48 内部冲突 4.101.50 4.412.14 1.04 外部冲突 4.071.98 4.262.08 0.60注:*表示p.05;*表示p.01;* 表示p.05即是否接受培训对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没有显著帮助。另外,在三个分量表上只有在 “缺乏准备”上存在差异t=2.01,p.05,即接受职业培训了的大学生在“缺乏准备”得分比没有接受培训的低。同时在“缺乏动机”、“犹豫不决”和“缺乏关于自我的信息”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t=2.28,p.05;t=2.06,p.05和t=2.24,p.05。即在这三个因子上是否接受培训对大学生生

24、涯决策困难有显著影响,他们得分更低。3.2人格与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关系3.2.1相关分析对生涯决策困难和人格的五因素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见表6.表6 生涯决策困难与人格五因素相关分析结果 外倾性 宜人性 尽责性 神经质 开放性 生涯决策困难总量表 -0.34* -0.22* -0.20 0.28* -0.10缺乏准备 -0.26* -0.11 -0.09 0.25* -0.08缺乏信息 -0.37* -0.14 -0.13 0.27* -0.15 不一致信息 -0.20* -0.29* -0.26* 0.20* -0.02注:*表示p.05;*表示p.01;*表示p.001. 神经质与生

25、涯决策困难的正相关极显著(t=0.28,p.01);外倾性和宜人性与生涯决策困难呈负相关的极显著(t=-0.34,p.01和t=-0.22,p.01).外倾性与缺乏准备,缺乏信息和不一致信息都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分别为t=-0.26,p.01,t=-0.37,p.01以及t=-0.20,p.01;宜人性与不一致信息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t=-0.29,p.01;尽责性也与不一致信息存在极显著负相关,t=-0.26,p.01;神经质与各分量表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分别为t=0.25,p.01;t=0.27,p.01以及t=0.20,p.01。3.2.2 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关于人格的多元回归分析相关分析虽

26、然能够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却无法确定一个变量或多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检验大五人格对生涯决策总体困难的影响作用,将人格五因素作为预测变量,生涯决策困难总量表和三个分量表的得分作为结果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7。表7 人格对生涯决策困难的回归分析 结果变量 预测变量 Beta T F R R2 生涯决策困难 外倾性 -.26 -3.59* 宜人性 -.18 -2.62* 神经质 .18 2.47* 12.54* .42 .18 缺乏准备 外倾性 -.20 -2.26* 神经质 .18 2.37* 9.05* .31 .10 缺乏信息 外倾性 -.32 -4.31

27、* 神经质 .16 2.19* 16.58* .40 .16 不一致信息 宜人性 -.24 -3.27* 尽责性 -.19 -2.61* 外倾性 -.17 -2.33* 10.02* .39 .15注:*表示p.05;*表示p.01;*表示p.001. 以人格的五因素为作为预测变量,以生涯决策困难总量表得分为结果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复相关回归系数为r=0.42,p.001,三个因素(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可以联合预测生涯决策困难18%的变异,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分别为-.263*、-.182*、.181*。方差分析结果显著,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对生涯决策困难的影响达到了显著的水

28、平,分别为t=-3.59,p.001;t=-2.62,p.05和t=2.47,p.05。以人格的五因素为作为预测变量,以生涯决策困难缺乏准备分量表得分为结果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复相关回归系数为.r=0.31,p.001,两个因素(外倾性、神经质)可以联合预测生涯决策困难10%的变异,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分别为-.196*、.181*。方差分析结果显著,外倾性和神经质对缺乏准备的影响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分别为t=-2.26,p.05和t=2.37,p.05。以人格的五因素为作为预测变量,以生涯决策困难缺乏信息分量表得分为结果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复相关回归系数为r=0.40,p

29、.001,两个因素(外倾性、神经质)可以联合预测生涯决策困难16%的变异,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分别为-.318*、.161*。方差分析结果显著,外倾性和神经质对缺乏信息的影响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分别为t=-0.32,p.001和t=0.16,p.05。以人格的五因素为作为预测变量,以生涯决策困难不一致信息分量表得分为结果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复相关回归系数为r=0.39,p.001,三个因素(宜人性、尽责性、外倾性)可以联合预测生涯决策困难15%的变异,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分别为-.235*、-.189*、-.165*。方差分析结果显著,宜人性、尽责性和外倾性对不一致信息的影

30、响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分别为t=-3.27,p.001,t=-2.61,p.01和t=-2.33,p.05。第4章 讨 论4.1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发展水平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生涯决策困难并不是很大,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刘长江和郝晓芳(2006)的研究也得到同样的结果。从生涯决策困难的不同阶段来说,大学生在决策之前的困难比较多,即在缺乏准备这一阶段的困难最多,其次是缺乏信息,最后是不一致信息。周洁(2008)的研究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表明大学生这表明大学生在生涯决策上存在的困难主要是对进入生涯决策准备不充分:在决策之前缺乏决策的意愿,不愿意考虑并做出决策,对是否要进行决策拿不定主意。这一现象

31、产生的原因可以从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找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毕业生就业制度发生转变,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不再是以前的包分配,学生和企业都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但同时也大大增加就业的难度,这就导致许多大学生在生涯决策上比较消极被动,往往到了最后阶段才会考虑。而且传统的观念认为生涯决策是毕业生才该考虑的问题,这一点从很多高校到了大学四年级才开始设置就业指导课程就可看出,这也导致了大学生对生涯决策持消极观望的态度,并且这也与现代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相差较远。其实生涯决策需要一个过程,包括决策者对自身的认识和有关职业生涯方面的信息的收集整合等,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获取有关信息的渠道过于狭窄,不能充分

32、掌握信息,就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在需要做出决策的时候产生困惑,不知如何着手。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在缺乏准备上表现出较大的困难,与国内同类研究的结果相同(李西营,2006),但与国外的调查结果相反。Gati 等人(1996)以美国和以色列的学生为被试进行施测发现,发现他们在缺乏准备上的得分是最低的,这表现出了文化的差异性,当然这也与国内职业生涯辅导的发展现状有关。此外,在具体的 10 小类困难中,“不合理信念”困难得分最高(M=5.36),可能原因是大学生对于现实社会缺乏理性的认识,没有把社会和自身实际情况联系起来,缺少实践锻炼,从而妨碍他们做出决策。4.2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除了

33、“缺乏获得信息方式的信息”之外,在所有分类困难的得分上,男生都高于女生,即男生比女生具有更多的生涯决策困难。但男生与女生在总量表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在个分量表的得分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10个因子的得分上除了“缺乏动机”和“缺乏关于职业的信息”男生女生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余几个因子都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以往的研究有很大的差异。周洁(2008)的研究发现除了“缺乏动机”之外,在所有分类困难的得分上,女生都高于男生,即女生比男生具有更多职业决策困难。男女大学生在总量表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在“缺乏准备”、“犹豫不决”、“缺乏信息”和“缺乏获得信息方式的信息”上也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跟社会的发展存在密不

34、可分的联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越来越要求独立而不再仅仅依靠男性,现今社会大部分女性都倾向于踏入职场,拥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因此她们会更积极的寻求各种方式促其更快融入自己的职业生涯。4.3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年级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大三与大四相比生涯决策困难的水平更高,且在分量表上“缺乏准备”和 “不一致信息” 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在各项因子上大三也显示比大四具有更多的生涯决策困难。这很符合现实的状况,大四学生面临毕业因此会更多的考虑就业和将来自己生涯的问题,另外学校会相继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职业生涯指导服务,同时学生自己也会更积极的从各种渠道获取更多关于自己和职业生涯的信息,增强了

35、生涯决策的意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较少了生涯决策困难。4.4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专业差异大学生生涯决策总体困难表明理科生比文科生具有更高的水平,这与以往的研究不相符合。李莉和马剑虹(2004)通过调查发现,文理科的毕业生之间在生涯决策过程中的困难感受没有显著差异。且也与社会上普遍认为的文科专业不好找工作互相矛盾。因为大众认为文科专业专业属性不如理科明显,似乎没什么可以做。当然,也存在另一个问题,文科与理科在某些大学分类界限是很模糊的,有些专业既侧重文科又带有理科性质,如经济学专业在师范类大学被认为属于文科,而在理工类大学则归为理科;而有些专业属于理科或文科都说得过去,如心理学专业。对专业属性的认识泛化和不统一,使得大学生在生涯信息的收集上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被削弱。4.5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在是否接受相关培训上的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