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历史岳麓版练案:34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571027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历史岳麓版练案:34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品]历史岳麓版练案:34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品]历史岳麓版练案:34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品]历史岳麓版练案:34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历史岳麓版练案:34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历史岳麓版练案:34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含解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0 学年精品历史备考资料 练案34 必修二必修二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 35 讲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选择题 1(2018沧州)苏联解密档案显示,1921 年苏俄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当年共判处贪 污贿赂罪 69641 件,职务犯罪 32177 件;1922 年判处贪污贿赂罪 32587 件。这表明( D ) A新经济政策还存在诸多问题 B苏俄政权的合法性受到挑战 C商品经济必然导致社会腐败 D新形势下经济领域犯罪严重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新经济政策推动苏俄经济的发展,经济 发展导致贪污贿赂等经济领域犯罪严重,

2、故选 D 项;A 项与符合材料不符;C 项表述绝对 且不能由材料得出;B 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2(2018华中师大附中)1927 年,苏俄有 451%的富裕农民户和富农户进行承租土地 活动,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 354%,使用雇佣劳动户占农户总数的 198%。 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 D ) A积累工业建设的必要资金 B抑制农村土地兼并 C实现向农业合作化的过渡 D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解析 据材料“承租土地活动,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 354%”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状况,出卖劳动力的农户比使用雇佣劳动户比 例大,说明使多余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能力充分发

3、挥,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故 D 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不是斯大林模式积累工业建设资金的问题,故 A 项错误;出卖 劳动力的农户比使用雇佣劳动户比例大,也不能抑制农村土地兼并,故 B 项错误;农业合 作化是将土地实行集体所有,不符合材料,故 C 项错误。故选 D。 3(2018天水一中)1924 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数量为 5 个, 1929 年时,增加到 70 多个,1931 年,已增加到 124 个;1931 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数 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 30%,到 1932 年,约占 50%。材料主要反映出苏联( B ) A尝试打破原有的经济体制

4、 B抓住契机为工业化服务 C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支持 D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 解析 根据题干“19291932 年”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 经济危机,国内工业品生产过剩;此时苏联利用机会,大量购买西方机器设备,推动苏联 经济建设,故 B 项正确;19291932 年,苏联正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故“打破”说 法错误,排除 A;C 项说法与史实不符,西方国家没有承认和认可苏联,排除;D 项说法 错误,苏联没有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排除。 4(2018常熟)关于新经济政策,学者郑异凡提出:“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并不新, 只是 1918 年春政策的继续;斯大林和季诺维也夫等人

5、强调新经济政策仅仅是退却,是对农 民的暂时让步,要求转入进攻。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 D ) A新经济政策与 1918 年春政策具有相同特点 B新经济政策的“退却”是指退回到资本主义 C “对农民的暂时让步”是指实行余粮收集制 D “转入进攻”的办法包括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解析 据材料“斯大林强调新经济政策仅仅是退却,是对农民的暂时让步,要 求转入进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8 年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不 同,故 A 选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退却”是指恢复商品经济和市场作用,故 B 选项错误; “对农民的暂时让步”是指固定的粮食税,故 C 选项错误;斯大林结束新经济政策后,

6、实 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和工业化,故 D 选项正确。故选 D。 5(2018齐齐哈尔实验中学)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务使每个被动 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 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 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 ”这一动员令出现的历史背景 是( C ) A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 B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C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解析 从材料中的关键词“前线” “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可以看出此时正处 于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

7、争时期,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 困境,故 C 项正确。农业集体化出现在 1929 年,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是在 1941 年, 故 A、D 两项不符合题意,这一动员令是为了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巩固新生的政权,而 不是为了解决粮荒问题,故 B 项排除。 6(2018齐齐哈尔实验中学)1926 年苏联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 ,其进程是集中全部 力量生产枪支、弹药等军工产品;之后,这种着眼于备战和打仗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 程,以更强的势头继续发展。由此可知斯大林模式( C ) A为其它各国工业化提供了新模式 B是国内环境影响的结果 C国家工业化并不等于国家现代化 D极

8、大地提高了经济实力 解析 从材料“这种着眼于备战和打仗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可看出苏联重 点进行国防建设,现代化是指经济、政治、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现代化,所以苏联的 这种工业化并不等于国家现代化,故 C 项正确。A 项“各国”说法错误;斯大林模式是国 内外环境影响的结果,B 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在一定时期内极大地提高了经济实力,二战 后弊端暴露,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发展,故 D 项排除。 二、非选择题 7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过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阅读材料,问 答问题。 材料一 据 1936 年苏联的一个文件报道,1932 年在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 约有 6 800

9、人,其中美国工程师约有 1 700 名1931 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 器设备出口总额的 1/3,1932 年上升 50%左右。在 1926 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 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 15%20%。1929 年英国开始实行对苏出口的信用 保证制度。1935 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上得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期限 5 年,利率仅 6%。 萨顿: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 (1)依据材料一,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了哪些有利的条件? 材料二 1933 年 8 月 14 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 与布尔什维

10、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 莫里森: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布尔什维克的智慧”是什么?取得了哪些“巨大的 效果”? 材料三 对绝大多数劳动者来说,每日工资为 5 卢布或更少百货公司还不到营业 时间,门前已开始有两三百人在排队。那天是卖床垫,或许只有四五百件,却来了 800 到 1 000 多顾客。不到天黑,所有的东西都卖光了。就是在很久以后,一切东西仍会供不应求。 安德烈纪德从苏联归来(1936 年) (3)材料三反映了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哪些问题? 答案 (1)人才、技术设备和资金。 (2)智慧:制定了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方针,实施了经济建设五年计划。成效:苏联形 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或:1937 年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基本实现了 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3)普通劳动者工资待遇低;物质奇缺,不能满足群众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