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历史对点训练:11-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571144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历史对点训练:11-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品]历史对点训练:11-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品]历史对点训练:11-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品]历史对点训练:11-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品]历史对点训练:11-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历史对点训练:11-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历史对点训练:11-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 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0学年精品历史备考资料1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建设的“要塞区”和构筑的防御工事基本上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华北地区,这些地区正是日本可能入侵的地方,而不是“围剿”红军的地区,也不是一些地方军阀的势力范围,故B项正确,C、D两项排除。A项与史实不符,可排除。21938年,

2、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的“1938年”“平、津、鲁、豫”等信息可知,日本发行的“联银券”“军用票”主要流通于沦陷区而非国统区,故A项错误;日本发行的“联银券”“军用票”流通于市场,这是日本对中国经济的掠夺,是转嫁战争负担的体现,B项正确;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是通过军事手段和限制物资流出等实现的,C项错误;“联银券”“军用票”不是物资,不能体现对物资管制的强化,D

3、项错误。3.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答案C解析首先,仔细观察题中图片,图中有“1942”字样、“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然后,联系相关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与当时的国民革命军在缅甸战区联合作战。由此可知,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题中信息不符,排除。4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

4、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1937年7月7日到1938年10月”“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可知,“新气象”指国共两党合作,全国性抗战局面形成,故D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故A项错误;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是在1938年10月之后,故B项错误;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没有扭转过战局,故C项错误。5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

5、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出希望各国在道义上、政治上、财政上、经济上对日本采取措施,以维护远东的和平,说明其主观意图是为中国争取国际支持;批评不是目的,目的是换取列强对中国的支持,故答案为A项。61940年12月23日,重庆大公报报道:“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张书旗为庆祝美国罗斯福总统第三届连任大典特制百鸽图一巨幅(相赠),甚为精致,蒙委员长赞许,亲题信义和平四字,以颜其额。”此图

6、赠与美方的深层用意应该是()A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B对美国珍珠港遭到袭击表示慰问C庆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D感谢美国在开罗会议上支持中国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本题解题关键信息一是时间,二是礼物赠送的对象,三是百鸽图和蒋介石的亲题“信义和平”,这些反映了抗战期间,中国政府对美国的期望,期望美国支持中国的抗战;B项的时间是1941年12月,C项的时间是1942年,D项的时间是1943年11月,这三项都在赠送礼物之后,故排除这三项。7. 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A BC

7、D答案D解析分析图片可见日军一脚在太平洋,一脚深陷中国大陆,在漫画中无法体现出来。结合史实我们知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陆牵制了60%左右的日军,因此正确。从图片中日军迈不开腿可以看出,而且也符合史实。因此本题选D。8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这一看法基本上成为主流认识。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史学家学术争论难有定论B“抗日战争”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C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D“七七事变”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答案B解析据材料“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

8、”可知史学家通过研究已经有了定论,故A项错误;据材料“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这一看法基本上成为主流认识”“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可知,“抗日战争”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主流认识是否最具科学性,故C项错误;据材料“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发生于1937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9东条英机曾在昭和十六年的军事总结报告中说:“昭和十五年,敌人(国民党)未进行主力反攻,只有共军于去年在华北举行大规模的出击。”下列对“该出击”的评价正确的是()A抗战以来敌后战场的

9、首次大捷B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C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D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以及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共军”“华北”“大规模的出击”可知该战役是共产党组织的百团大战,此次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故本题选择D项。其他选项所描述的战役均与题干意思不符,故排除。10程思远回忆:“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做了介绍。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这反映了论持久战()A指明了

10、抗日战争的方向B对国民党抗战产生一定影响C是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成果D对促进国共合作的实现起了积极作用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在蒋介石的支持下,论持久战的精神被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可见其对国民党抗战产生一定影响,故B项正确。A项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论持久战是中共提出的抗战主张,并非国共合作的成果,故C项错误;论持久战发表于国共合作时期,故D项错误。11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战役名中方统计日方统计平型关战役歼灭日军1000余人亡167人,伤94人武汉会战毙伤日军20万余人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徐州会战毙伤日军5万余人伤亡3.

11、2万余人百团大战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B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答案C解析材料提供的是“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据此不能看出国共是否合作抗击侵略者,故A项错误;数据都是报刊登载的,且双方是交战国,没有信息能够证明日方数据比中方更可信,故B项错误;由于战争中的立场不同,日方是侵略方,缩小损失数据以降低对士气的打击的可能性比较大,中方是防守方,夸大战功以鼓

12、舞抗日士气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故利用报刊这种大众传媒进行宣传以达成己方的心理战目的,故C项正确;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成为中流砥柱,平型关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都发生在防御阶段,此时国民党军队是抗战的主力,故D项错误。12下图为美术大师徐悲鸿赠与学生孙宗慰的一幅作品。画中题记为:“廿七年夏日,宗慰仁弟卒业中央大学,适当我国与凶倭鏖战之际,前途艰巨,来日大难。”从历史角度解释这幅画正确的是()徐悲鸿的画创作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号召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国难当头青年人当以报效国家为己任以雄狮为榜样振奋精神夺取抗战胜利A BC D答案C解析由“廿七年夏日”可知,当时是1938年夏

13、,抗日战争还没有进入相持阶段,故不正确;由“适当我国与凶倭鏖战之际,前途艰巨,来日大难”可知,徐悲鸿号召青年以报效国家为己任,振奋精神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正确;当时国共两党已经达成一致,共同抗日,错误。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2年5月22日八路军将领左权在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写道: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

14、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编抗战家书根据材料,概括这封家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如何?答案部队的生产与生活;对妻子女儿的思念及夫妻间的相互鼓励。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概括出左权在部队的生产、生活情况及其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等即可;第二、三小问结合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作答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

15、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1930年),日本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从国民党政府手中相继夺去大部分重要城市,占领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3500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从关内骗招到东北的劳工被残害致死的不下200万人,此外,还有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成为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一页。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

16、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抗日战争烽火的洗礼,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政权,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

17、盛生命力。胡锦涛在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2)依据材料二,谈谈对胡锦涛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的理解。(3)结合材料二,抗日战争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答案(1)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侵占中国领土,屠杀中国人民;进行细菌战、化学战;掠夺中国财产,破坏中国城市等。(2)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促进了中国人民空前的团结,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抗日战争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及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奠定了基础。(3)国家和民族利益至高无上;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敢于抗击、百折不挠的民族英雄气概和民族自强信念;敢于在危险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新精神;坚持正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解析第(1)问抓住材料一中信息“侵略战争”“占领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南京大屠杀”“细菌战、化学战”等归纳;第(2)问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回答;第(3)问结合材料二“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等信息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