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历史(岳麓版)教案:第29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含答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571145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历史(岳麓版)教案:第29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精品]历史(岳麓版)教案:第29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精品]历史(岳麓版)教案:第29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精品]历史(岳麓版)教案:第29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精品]历史(岳麓版)教案:第29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历史(岳麓版)教案:第29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历史(岳麓版)教案:第29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含答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0学年精品历史备考资料单元概览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主要内容科技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意义的科技成就;我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科技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科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中国的核技术和空间技术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发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中国对世界农业做出的重大贡献中国在计算机和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文学经历了春秋诗经、战国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发展过程,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扩大文学艺术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使中国的科技和文艺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受

2、“左”的路线影响,“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遭遇曲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文艺事业再次呈现繁荣局面书画汉字经历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发展演变历程;中国绘画与文字相伴而生,经历了战国的成熟、魏晋的完善、隋唐的高峰、两宋的全面发展到元明清文人画成就突出的发展历程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遭到重大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重获生机,“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推动着教育的持续发展戏曲艺术中国戏曲由原始歌舞发展而来,经历了元杂剧的成熟、明朝昆曲的广泛流传、清朝京剧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单元主旨中国古代的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文学辉煌灿烂;书法、绘画、

3、戏曲等异彩纷呈,绚丽多姿新中国成立以后,科技、文化和教育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发展道路并不平坦,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吸取和总结第29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1|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1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发明发明过程传播造纸术 发明:西汉时已发明植物纤维纸改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4世纪传到朝鲜,后来传到越南和日本,又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时期,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以后又出现木活字、金属活字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4、火药 发明:唐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孙思邈所著的丹经最早记载了炼制火药的方法应用:唐末开始用于战争,五代和北宋时广泛应用于军事和生产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指南针 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司南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13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有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易误点(1)中国古代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传统科技领先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毕昇不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人,因为隋唐时期就已有了雕版印刷术,他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蔡伦也不是最早发明造纸术的人,西汉时已出现纸,蔡伦只是改进了造纸术。2天文学成就(1)战国时期的

5、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2)汉代张衡发明了浑象仪和候风地动仪,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 000多年。(3)唐代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僧一行还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4)元代郭守敬制成了简仪,比欧洲要早300多年。3数学成就(1)先秦数学成就:九九乘法口诀、筹算计算法。(2)数学专著: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标志着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3)圆周率: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达1 000年之久。4古代农书(1)南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2)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3)

6、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吸收古今中西农业科学知识,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徐光启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5医学成就(1)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2)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也被后世称为“医圣”。(3)东汉华佗发明了中国早期的麻醉药剂“麻沸散”,发明了中国早期的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4)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代表了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领先世界的古代中国科技未能发展成为

7、近代科学的原因史料一这些田园风味的农村公社不管看起来怎样祥和无害,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信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的作为和历史首创精神。 马克思史料二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和推广。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读史史料一中马克思指出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对古代科技的影响。是指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说明了小农经济封闭性的影响。史料二中李约瑟指出了儒家思想对古

8、代中国科技的影响。说明中国古代重视人文问题的研究。学会用史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科技对近代欧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命运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思维拓展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2中国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原因(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3)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统治的肆虐,使人们对中国古代科技

9、缺乏足够的重视,科技人才短缺。(4)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重要因素。1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A造纸术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测向技术【解析】从材料“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可知该法是活字印刷术。【答案】C2(2016锦州质检)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都有官方印记B

10、没有理性思维C长期领先世界D强调实用价值【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古代科技有官方印记,故A项错误;没有理性思维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可以看出其强调实用价值,故D项正确。【答案】D3我国的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以下关于四大发明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孕育了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促进了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兴起有助于世界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ABCD【解析】本题考查历史问题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属于四大发明影响。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兴起是在1517

11、世纪,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没有关系。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答案】B考点2| 中国古代的艺术1书法艺术(1)汉字的发展发展阶段表现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成熟商朝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统一秦朝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2)书法朝代时代风貌代表艺术特色魏晋南北朝士人群体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改进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讲究神韵隋唐封建社会繁荣张旭、怀素的草书狂放不羁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注重规范法度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苏、黄、米、蔡四大家追求个性、有意无法明

12、代社会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化中国古代书法艺术2绘画艺术(1)历程新石器时代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战国时期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西汉时期汉代帛画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魏晋时期文人画出现,东晋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唐代创制法度,体现盛唐气象,代表人物是吴道子宋代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到注重意境;北宋的画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豪放;南宋政权偏安,构图不追求对称;民间风情画兴起,最著名的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明清时期文人画受时代影响,出现风格独特的画家;木刻版画成为小说的插图;出现百姓喜闻乐见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2)特点既有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又有注重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

13、、画、印为一体。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中国古代的文字和书画(1)我国最早的文字不能说是甲骨文,甲骨文只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有人认为比甲骨文更早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2)古代中国书画一体,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书法艺术、文人画等水平高超,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对周边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3)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抒情写意。3戏曲艺术(1)萌芽傩戏:原始社会,傩戏有角色表演和故事情节,有娱乐功能。(2)形成宋代南戏背景:宋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流行区域:浙江温州一

14、带流行,所以叫南戏。特色: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3)成熟元杂剧兴起时间:元朝。特点: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形成了中国戏曲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殊传统。代表剧作家:关汉卿、王实甫。(4)百戏之祖昆曲(5)繁盛京剧背景:明清时期,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清乾隆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四大徽班进京。形成:徽班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新的剧种京剧。艺术特色:京剧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形成一套独特的艺术体系。地

15、位:被誉为“国粹”。京剧的发展过程古代中国的书画和京剧艺术史料一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史料二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 元代倪瓒夫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能书者皆能画。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史料三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学会读史史料一反映了我国书法艺术特征。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史料二反映文人写意画注重写意传神。体现了国画追求“得意

16、忘形”。史料三反映清代戏曲种类繁多。史料分两层次介绍雅部和花部,强调画家的主观情感。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概括宋代书法艺术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提示】特点:书法艺术各具情态,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原因: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多姿多彩。 (2)史料二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画怎样的艺术特色?【提示】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强调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抒情写意活动。(3)史料三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形成_。【提示】京剧思维拓展 1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突出特征 (1)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

17、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2)汉字书法是一种线的艺术,以自由而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形体、感情和气势。(3)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高度审美价值。2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3)从绘画的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4)从绘画的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向商品发展。到宋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4(201

18、6长春调研)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材料反映了()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C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D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解析】由材料“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可以看出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故C项正确。从“秦书有八体八曰隶书”可以看出隶书是秦代的八大字体之一,但不是八大篆书字体之一,排除A项;楷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排除B项;隶书是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是秦代而非汉代,排除D项。【答案】C5费正清在中国

19、: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D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解析】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了当时娱乐场所的需要;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皆符合高雅文化“都市化”“市民化”的特征,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体现了文人画的特征,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

20、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6“京剧的形成是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 )A京剧已成为“百戏之祖”B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C京剧是古代戏曲的高峰D京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解析】“百戏之祖”是昆曲,不是京剧;依据材料可知京剧是经融合后而推陈出新的;材料中只是叙述京剧的形成过程,并没有反映其地位;元杂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答案】B考点3| 中国古代的文学1诗经与楚辞体裁特点地位诗经保存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诗歌;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句

21、式;语言质朴,采用“赋、比、兴”艺术手法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开创现实主义文学风格楚辞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自由灵活的句式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开创了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2.汉赋(1)原因: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2)特点: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3唐诗(1)背景社会背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多元。制度保障: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推动了文学的发展。文化条件: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为唐诗在格律形式等艺术创作方面提供了借鉴。(2)成就人物时代特点地位李白盛唐诗风飘逸、豪放人称“诗仙”杜甫中唐诗风凝重浑厚、沉郁顿挫,反映了社会现实人称“诗圣

22、”,诗作被誉为“诗史”白居易晚唐通俗流畅、平易近人,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表达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4.宋词(1)起源:词有的改自格律诗,有的传自教坊曲,有的源于民间。(2)背景天下分裂、战乱频仍,一批有识之士希望振奋人心。宋代市井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3)代表豪放派: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被合称为“苏辛”。婉约派:北宋的柳永和两宋之际的李清照。5元曲(1)兴起: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2)内容:抒发进取无望、心情压抑的愁闷情怀;自嘲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幻灭,以此逃避现实,获得心理平衡。6明清小说(1)背景明清时期,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兴起。印刷

23、术不断完善。新兴社会群体对文学精神食粮需求的刺激。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蕴藏着深刻的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加深。(2)成就明代:出现了风靡全国的“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清代:批判现实的力作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问世。(3)地位:明清小说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成就方面都达到新的高峰,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古代中国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诗、词、曲的关系(1)诗: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2)词: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3)曲: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4)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

24、变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及特点史料一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了新景象,社会生活亦趋丰富,市民阶层追逐物质利益和个性解放自由的观念增强,传统严谨的文学形式已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史料二 小说体例,经历了唐代传奇、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到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印刷术的完善,各书坊争相刻印。史料三 清代的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的多,但因为时间,我现在只可分做四派来说一个大概。这四派便是:一、拟古派;二、讽刺派;三、人情派;四、侠义派。以上史料均摘自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学会读史史料一反映明清小说日益繁荣。指商品经济发展,尤其是城市经济的繁荣。史料二反映明清小说的发展。指唐代的文言短

25、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指宋元时代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史料三反映明清小说种类及变化。“人情派”以红楼梦为代表。学会用史(1)史料一反映了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_的壮大,小说日趋繁荣。史料二反映了小说体例的不断完善以及_的推广成为小说繁荣的推动因素。史料三表明明清小说体裁广泛,表现手法丰富,艺术水平高超。【提示】市民阶层印刷术(2)根据史料,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小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趋势:通俗化、平民化。主要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思维拓展

26、 明清小说的文学特色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在清代达到了顶峰。(2)在思想领域,宋明理学占统治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3)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在经济领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4)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观念开始变化。(5)明清社会矛盾加深,一些文人写出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体现出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叛逆特色。7“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内容上多以闲愁别恨的婉约词为主流。然而,_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道数百年的樊篱,他以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自成一家,成就了宋词的另一座高峰。”上述材料画

27、线处应填入的是()A李煜B柳永C苏轼D辛弃疾【解析】李煜的总体风格属于婉约派,而材料体现的是豪放派,故A项错误;柳永的风格也是婉约派,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故C项正确;题目的意思是问豪放派的开创者,辛弃疾虽然有豪放派作品,但不是开创者,故D项错误。【答案】C8(2016潍坊一模)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B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C民主进步思潮产生D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解析】依据材料“市井俗人,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可知,市民阶层兴起,对文化有了新的需求,故A项正确。【答案】A

28、9在民间文化中,历史是封神榜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说唐杨家将包公传大明英烈传等一系列的故事,它们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解释历史的变化。这些故事()A传播了佛教的观念,反映了思想的进步B还原了历史的细节,增加了历史的真实C代表了民间正义观,影响了百姓的行为D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了历史的内涵【解析】根据“它们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解释历史的变化”,而小说又是市民眼中的历史,代表市民的价值取向,能够影响百姓的行为,引导他们向善。【答案】C近年新课标全国卷命题考查情况分析考纲近年全国卷已考试题情境创设相关考点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2014新课标全国卷

29、40宋应星和牛顿科技成果的比较古代科技成就2013新课标全国卷27清代学者观点: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明清小说的发展2013新课标全国卷28京剧唱词:蓝脸、红脸、黄脸、白脸、黑脸京剧人物京剧脸谱特色2012新课标全国卷25宋代杭州市民对许仙和白娘子故事的态度文学形式反映宋代市民的价值取向主题一世界科技史上的璀璨明珠中国古代的科技主题立意中国古代科技具有注重实用性、应用性的特点,主要是适应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农业生产。四大发明、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和医学等传统科技长期受到政府的重视,成就辉煌。2014新课标全国卷40宋应星和牛顿科技成果的比较,就是围绕这一主题考查的。知识交汇1161

30、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西方的命运不同的原因有哪些?【提示】项目中国西方经济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阻碍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保障思想文化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自然的探求未予充分重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科技发展对外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阻碍先进科技的发展积极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建立世界市场2.如何认识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提示】(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3)在科技

31、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跟踪训练1(2016南昌调研)孔多塞所著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在评价中国的四大发明时说:“铁盔铁甲、几乎是无懈可击的骑术、使用长矛、长枪或刀剑这种贵族对平民所具有的优势终于全部都消逝了;而摧毁对人类的自由的和对他们的真正平等的最后这道障碍的,却是由于最初一眼看去似乎是在威胁着要消灭整个人类的这样一种发明。”这项发明是()A指南针B火药C造纸术 D印刷术【解析】材料叙述的发明能够摧毁贵族的军事优势,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答案】B2

32、下表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表格数据主要反映了()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9A.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B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C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D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解析】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很多,不能体现出儒家思想轻科技、重人伦的特点,故A项错误;从图中数据无法得出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的比较,无法得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故C项错误;从统计中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和农学与农业相关领域发明比其他发明数量多,可知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为农业服务的特点,故D项正确。【答案】D主题

33、二异彩纷呈、多元一体、雅俗共赏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主题立意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绚丽多姿,不胜枚举。这些作品具有风格新异、多元一体、雅俗共赏的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这些异彩纷呈的珍品,风格独具的精品,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2013新课标全国卷27明清小说的发展、2013新课标全国卷28京剧脸谱特色、2012新课标全国卷25文学形式反映宋代市民价值取向等,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考查的。知识交汇1诗经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提示】(1)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为后代现实主义的诗歌提供了范例。(2)诗

34、经中民歌作品的巨大成就,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这就有力地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重视劳动人民的创作,向民间文学作品学习。2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散曲、明清小说在不同的时代各领风骚,也是不同时代在艺术形式上的反映。怎样认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提示】(1)春秋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内容丰富,或间以杂言,现实感强。(2)战国楚辞的句式非常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3)汉赋文采华丽、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4)唐诗流派、诗人众多,既有浪漫主义的“诗仙”李白,又有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5)宋词具有节奏美,符合各阶层的需要,文学接近平民,休闲功能强。(6)元曲的

35、语言通俗、幽默,句式灵活,是综合性舞台艺术。(7)明清小说反映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侧重于对社会风俗与人情世界的描绘。3社会环境对古代绘画风格产生了哪些影响?【提示】(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的传播,引发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碰壁后形成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反映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2)隋唐时期:政治统一和社会经济繁荣,对外开放,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同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等。(3)两宋时期:政治上“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理学的兴起,使文

36、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兴起,使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最大的亮点。(4) 明清时期: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突出。4戏曲产生之后能够取代乐舞,在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占据主流地位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从戏曲自身的艺术特点来看,集音乐、表演、舞蹈、说唱等艺术手段为一体,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较能吸引观众。(2)戏曲有一定的程式,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取得形神兼备的效果。(3)角色分别为生、旦、净、丑等行当,人物形

37、象栩栩如生。(4)从社会环境来看,戏曲适应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反映了人民的生产生活现实。跟踪训练3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解析】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元曲只是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而不是后世都不重视,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和八股取士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元曲之所以地位低下是因为

38、在当时属于社会地位低下的戏子们(戏曲演员)演唱的曲目, 在当时属于市民文化,受到官修典籍和士大夫(儒硕)的排斥,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元曲地位低下,并非厚古薄今,而是鄙视市民倾向,故D项错误。【答案】C4(2015洛阳统考)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 ()A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B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C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政治地位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解析】从材料中

39、“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到“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的信息说明文学逐渐被下层民众所喜爱,故A项正确;材料中主要说的是文学世俗化,不是迎合统治阶级的需求,故B项错误;民间文学世俗化与道教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社会的价值取向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A展答题模板图片类选择题解题技法图片类选择题主要以历史照片、图片或漫画等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处理能力及依托图片信息分析说明历史问题的阐释能力。这类试题不仅提供了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试题意境,使试题呈现图文并茂的效果,而且也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直观印象,为命题和能力考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反映了

40、文综试题命题改革的方向。具体解题步骤如下:(1)抓图片信息:仔细看图片,概括图片所包含的信息,包括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并分析图片信息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发展走向。(2)看文字:图片类选择题一般都有一些文字说明,这些文字说明往往是解题的重要信息,千万不可遗漏。(3)重联系:将图片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对备选项逐一斟酌,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示经典例题【例】(2013四川高考)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点拨】(1)图片类型:书法作品。(2)关键信息: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作品。(3)从A项图片中“永和九年”这一信息可知这是

41、王羲之的兰亭序(局部摹本),属于行书,其最大的特点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兼具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故A项不符合题意,可排除。(4)B项图片体现出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的特点,与题干“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不符,可排除。(5)C项图片所示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属于小篆字体,与题干不符,可排除。(6)D项图片所示字体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属于草书。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听课笔记】_练全国考题引领1(2013全国卷)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

42、、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解析】明清时期,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繁荣,市民阶层的队伍壮大,为适应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小说的创作发展繁荣起来,材料反映了小说受到市民阶层的欢迎,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小说传播宗教的内容,也没有反映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故A、B、D三项错误。【答案】C2(2013全国卷)“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

43、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解析】京剧脸谱来源于中国古代“傩”戏中的面具。在后来戏剧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人们给不同颜色的脸谱赋予不同的性格,这种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很难真实地再现历史、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从而也就不能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故排除A、C、D三项。【答案】B3(2012全国卷)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解析】宋代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和繁荣,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思想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追求独立发展、公平正义,题干中的故事就反映了这一点,故选D项。【答案】D练分省考题借鉴4(2015江苏高考)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