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鲁科版化学选修四《1.3.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每课一练含答案.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572171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鲁科版化学选修四《1.3.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每课一练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鲁科版化学选修四《1.3.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每课一练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鲁科版化学选修四《1.3.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每课一练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鲁科版化学选修四《1.3.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每课一练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鲁科版化学选修四《1.3.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每课一练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鲁科版化学选修四《1.3.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每课一练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鲁科版化学选修四《1.3.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每课一练含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优质教学资料 优质教学资料 优质教学资料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双选题下列四个装置中,导线中的电子由左边一极流向右边一极的是 ()解析:电子由左边一极流向右边一极,则左边一极作负极。答案:CD2某原电池,将两金属X、Y用导线连接,同时插入相应的电解质溶液中,发现Y电极质量增加,则可能是下列情况中的 ()AX是负极,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BX是负极,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溶液CX是正极,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DX是正极,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溶液解析:Y电极质量增加,可能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而在Y极(正极)上析出金属形成的。故只有A符合题意。答案:A3.

2、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并把实验情况记录于下面,其中叙述合理的是 ()锌为正极,铜为负极电解质溶液中H浓度不变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铜极上有气泡产生锌极上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A BC D解析:图中装置形成了原电池,Zn为负极,铜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中H移向正极,得电子生成H2,H浓度减小,有电流产生,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因此不正确,正确。答案:C4X、Y、Z、M代表四种金属。金属X和Z有导线连接放入稀H2SO4中时,X溶解,Z极上有H2放出;若电解Y2离子和Z2离子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又知M2离子的氧化性强于Y2离子。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ZYM

3、 BXYZMCMZXY DXZMY解析:由原电池的原理可知:金属的活动性XZ;由电解原理可知:金属的活动性ZY;由氧化还原规律可知金属的活动性YM。综上所述,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XZYM,即答案选A。答案:A5如图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其中描述合理的是 ()ABC D解析:Zn、Cu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Zn是负极,Cu是正极,电子由Zn经导线流向Cu,H在Cu极得电子生成H2:2H2e=H2,若有1 mol e通过,生成H2 0.5 mol。答案:B6.如图所示装置,电流表G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

4、、B、C应是下列各项中的 ()AA是Zn,B是Cu,C为稀H2SO4BA是Cu,B是Zn,C为稀H2SO4CA是Fe,B是Ag,C为稀AgNO3溶液DA是Ag,B是Fe,C为稀AgNO3溶液解析:A极逐渐变粗,说明A为原电池的正极,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得到电子后在A极上析出;B极变细,说明B为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后变成离子进入了溶液中。A和B两项反应为:ZnH2SO4=ZnSO4H2,则A选项中A极变细,B极不变,B选项中A极不变,B极变细;C和D两项反应为Fe2AgNO3=2AgFe(NO3)2,其中C选项中A极变细,B极变粗;D选项中A极变粗,B极变细。答案:D7双选题(2010广东高考)

5、铜锌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Zn2e=Zn2B电池反应为:ZnCu2=Zn2Cu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D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解析:该电池中Zn为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Cu为正极,电极反应为:Cu22e=Cu,A项错误;电池总反应为:ZnCu2=Zn2Cu,B项正确;原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C项正确;负极上由于Zn放电,ZnSO4溶液中Zn2的浓度增大,故盐桥中的Cl移向ZnSO4溶液,D项错误。答案:B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9分)8(8分)将Fe片和石墨用导线相连,一组插入稀H2SO4中

6、,一组插入FeCl3溶液中,分别形成了原电池。(1)这两个原电池中,正极分别是_。A石墨、石墨 B石墨、Fe片CFe片、Fe片 DFe片、石墨(2)写出插入稀H2SO4中形成原电池的正极反应式(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3)写出插入FeCl3溶液中形成原电池的电池总反应式(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解析:当电解质溶液为H2SO4时,总反应为FeH2SO4=FeSO4H2,则负极为Fe,正极为石墨,正极反应式为:2H2e=H2;当电解质溶液为FeCl3时,总反应为:Fe2FeCl3=3FeCl2,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负极为Fe,正极为石墨。答案:(1)A(2)2H2e=H2(3)2Fe

7、3Fe=3Fe29(9分)为了避免锌片与Cu2直接接触发生反应而影响原电池的放电效率,有人设计了如下装置,按要求完成以下填空:(1)此装置工作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电池总反应式为_。(2)以上电池中,锌和锌盐溶液组成_,铜和铜盐溶液组成_,中间通过盐桥连接起来。(3)此盐桥内为饱和KCl溶液,盐桥是通过_移动来导电的。在工作时,K移向_。解析:该装置为锌铜原电池,总反应式为:ZnCu2=CuZn2,电池工作时,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锌片不断溶解,铜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其中Zn与ZnSO4溶液组成锌半电池,Cu与CuSO4溶液组成铜半电池。电池工作时,盐桥中,K向正极区(CuSO4溶液)

8、移动,Cl向负极区(ZnSO4溶液)移动,这样靠离子的移动形成闭合回路而导电。答案:(1)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锌片逐渐溶解,铜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ZnCu2=Zn2Cu(2)锌半电池铜半电池(3)离子正极区(CuSO4溶液)10(10分)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的装置图进行实验。装置现象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C的质量增加A上有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是_。(2)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是_。(3)装置丙中溶液的pH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解析:甲、乙、丙均为原电池装置。依据原电池原理,甲中A不断溶解,则A

9、为负极、B为正极,活动性AB;乙中C极质量增加,即析出Cu,则B为负极,活动性BC;丙中A上有气体即H2产生,则A为正极,活动性DA,随着H的消耗,溶液pH逐渐变大。答案:(1)A2e=A2(2)Cu22e=Cu(3)变大(4)DABC11(12分)如图所示,甲池中电池反应式为2Fe3Cu=2Fe2Cu2,已知B电极质量不变,C、D为石墨电极,乙池中为200 mL饱和NaCl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A极为_极(填“正”或“负”),电极材料为_,发生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2)写出乙池的电极反应式:阳极反应式为_;阴极反应式为_。(3)A电极质量减少0.64 g时,此时乙池中电解液中OH_ molL1(忽略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C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L。解析:由题知,甲池为原电池,A为负极,电极材料为Cu;乙池为电解池,C为阳极,电极反应为2Cl2e=Cl2,D为阴极,电极反应为2H2e=H2。(3)A极有0.64 g Cu溶解时,转移0.02 mol电子,乙池中C极上生成0.01 mol Cl2,溶液中生成0.02 mol OH。答案:(1)负铜氧化(2)2Cl2e=Cl22H2e=H2(3)0.10.224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