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4.doc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5804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适用年级八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4课时,每周3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生物的生殖发育、遗传变异、进化发展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从个体来看,生物体的寿命都是有限的,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从整个生物圈来看,生命总在不断地延续和发展着,通过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并与环境的变化相互作用,演奏着延绵起伏、跌宕起伏的生命乐章。本单元的内容不仅对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世界、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重要意义,对于

2、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同样十分重要。 本单元包括三个专题内容:专题一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三生物的进化。 专题一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从探究植物的生殖方式的入手,依次观察分析了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的生殖发育过程和特点,明确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多样性的意义,初步形成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专题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首先利用资料分析明确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其次通过模拟实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最后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实例分析了解遗传变异原理在培育新品种上的应用。专题三生物的进

3、化首先通过资料分析明确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再利用拼图游戏分析规律,绘制进化树,明确生物进化的历程,初步认识生物进化的规律。最后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学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并用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长颈鹿形成的原因,以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昆虫、两栖类、鸟类等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人的性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之间的区别,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以及生物进化的原因。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植物的生殖方式,描述昆

4、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和特点。2、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3、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4、说明基因和染色体的变化能够引起生物变异,举例说出遗传变异原理在培育新品种上的应用。5、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6、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7、说明生物进化的原因。能力目标:1、探究植物扦插材料的处理,尝试植物无性生殖实验,体验植物新生命的诞生过程。2、解剖鸟卵的结构,培养细致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经历观察、模拟实验、探究、研究等学习活动,训练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模拟探究能力,提高比较、分析和综合的科学能力。4、锻炼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

5、释生产生活实际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确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多样性的意义,初步形成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养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3、认同优生优育,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4、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1. 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尝试植物的扦插或嫁接。2.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3.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4. 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5.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6.解释人的性别决定,认同

6、优生优育。7. 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及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8.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9.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10.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主题单元问题设计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是如何实现的?专题划分专题一: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4课时)专题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5课时)专题三:生物的进化 (3课时) 其中,专题一中的“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与环境的关系”部分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专题一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所需课时本专题使用4课时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植物的生殖方式。2、描述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等动物的生殖发

7、育过程和特点。能力目标:1、探究植物扦插材料的处理,尝试植物无性生殖实验,体验植物新生命的诞生过程。2、解剖鸟卵的结构,培养细致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多样性的意义,初步形成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专题问题设计1. 植物的生殖方式有哪些类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 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哪些条件? 3. 自然界中动物的生殖发育是如何完成的?有哪些特点?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课件常规资源观察鸟卵实验材料用具、扦插或嫁接材料等教学

8、支撑环境生物实验室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1、活动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活动一】观察: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实物或图片问题引领:你观察到的植物的生殖方式有哪些类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 回忆被子植物生殖过程,利用框图整合植物有性生殖。 2. 明确观察思考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描述植物无性生殖。 3. 小组交流,以表格的形式展示观

9、察成果。 (附:表格)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相同点均可产生新个体不同点方式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差异新旧个体差异较大无差异数量新个体数量较少可大量产生新个体 4.教师点评总结,完善。【活动二】探究:扦插材料的处理问题引领: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哪些条件呢? 1.了解扦插的生殖方式; 2.探究扦插材料不同的处理方式对植物成活率的影响; 3.形成结论:扦插材料不同处理方式对植物成活率有一定影响,植物的无性生殖在农业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活动三】资料分析: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问题引领:自然界中动物的生殖发

10、育是如何完成的?有哪些特点呢? 1.观察:家蚕和蝗虫生殖和发育过程图片,描述家蚕和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比较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 2.观看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动画,描述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过程,交流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解剖鸟卵的结构,说出鸟卵的各部分结构,交流鸟类适于陆地生活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4. 师生交流:不同动物有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方式,这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体现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活动四】研究性学习: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在你的家乡,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状况如何?两栖动物的数量是不是在逐步的减少?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

11、护它们?评价要点可评价要素:1.观察的过程评价方法:基于量规的现场评价(教师观察与学生互评结合)评价要点:利用框图整合植物有性生殖概念。 举例说出植物无性生殖。 合作交流,完成植物的生殖方式观察表格。2.探究的过程评价方法:成果展示评价说明:将学生课下完成的扦插作品,课上进行展示和交流。评价要点:剪刀、插器等实验仪器的使用规范。 对扦插材料的长期观察、记录、照料。 绘制表格,认真记录,完成实验报告。 扦插作品成活状况良好。 3.资料分析的过程 评价方法:组内互评与教师点评评价要点:各种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和特点描述的完整性、准确性。 解剖鸟卵结构过程的规范性。4.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法:课外评价(教师

12、评价和学生互评)评价要点:能积极参与,有良好的合作意识 能有针对性的收集整理资料,制成宣传手册。专题二专题二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所需课时本专题使用5课时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知识目标: 1、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2、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3、说明基因和染色体的变化能够引起生物变异,举例说出遗传变异原理在培育新品种上的应用。能力目标:1、经历观察、模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训练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2、锻炼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产生活实际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

13、 认同优生优育,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2. 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养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专题问题设计1. 基因是怎样控制生物性状的?2. 为什么说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3. 为什么生物存在变异现象?你知道哪些遗传变异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课件常规资源探究实验器具等教学支撑环境生物实验室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

14、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1、活动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活动一】资料分析: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问题引领:基因是怎样控制生物性状的? 1分析资料:转基因鼠的启示,交流得出结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2. 观看动画演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过程,绘制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图示,交流得出结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传递。 3. 交流实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绘制生殖过程基因传递图解,交流得出结论: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15、基因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之分。 4. 尝试描述并形成结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5. 分析实例:遗传病,明确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活动二】模拟实验:人的性别决定问题引领:为什么说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1.观察思考:男女染色体的差别,比较得出:1-22号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男女基本相同,第23号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男女差别较大。总结得出性染色体的概念。 2. 模拟实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小组交流得出结论:生男生女机会均等,说明生男生女取决于父亲的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3. 师生交流,明确: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活动三】探究:一种变异现象问题引领:

16、为什么生物会存在变异现象? 你知道哪些遗传变异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1. 探究活动: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测量和获取实验数据,绘制曲线图或直方图,得出结论: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 师生交流,得出性状是受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差异可以由基因不同引起,也可以由环境不同引起,得出变异的原因和类型。 3. 实例分析:高产奶牛的选择繁育、小麦的杂交育种、甜椒的太空育种的原理,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锻炼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产生活实际现象的能力。【活动四】概念图: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小组讨论,设计概念图归纳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并进行比较。小组间交流,形成共识,完善概念图,明确知识结构。

17、评价要点可评价要素:1.资料分析活动评价方法:组内互评与教师点评评价要点:能积极参与,有良好的合作意识。 绘制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图示的准确性。 绘制生殖过程基因传递图解的准确性。2.模拟实验评价方法:现场评价(教师与学生互评)评价要点: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探究过程评价方法:现场评价(教师和学生评价)评价要点:正确取样、测量、获取数据。 能准确绘制曲线图或直方图,分析实验现象。 获得结论,描述生物变异的原因和类型。 能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科学表述观察到的现象。4.设计概念图进行归纳比较评价方法:范例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评价要点:能积极参与,有良好

18、的合作意识 能正确完成概念图,准确区分性状、基因、染色体、细胞核之间的关系。 专题三专题三 生物的进化所需课时本专题使用3课时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知识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2、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3、说明生物进化的原因。能力目标:在模拟、分析、体验、探究等活动中,通过亲身经历和感悟分析,锻炼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专题问题设计1. 地球上最初有没有生命?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2. 现在地球上行行色色的生物是怎样由原始

19、生命演变而来的?3. 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物种会灭绝?新的物种又是怎样产生的?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课件常规资源纸板、彩笔 、剪刀、模拟实验用具等教学支撑环境生物实验室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1、活动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

20、务)【活动一】资料分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问题引领:地球上最初有没有生命?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 1、资料分析:有关地球生命起源的图片资料和录像短片,经过分析讨论,明确: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科学家米勒的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可以产生生命起源所必须的小分子的有机物。 2、师生交流,共同总结原始地球形成生命过程的科学推测:原始地球先形成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雨水汇入原始海洋形成原始生命。【活动二】拼图游戏:生物进化的历程问题引领:现在地球上行行色色的生物是怎样由原始生命演变而来的? 1. 阅读教材,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了解研究生物进化证据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技能。 2. 拼图游戏:生物进化的大致

21、历程图例拼接,分析排序中存在的规律,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并绘制生物进化树。 3. 师生交流,明确生物进化的历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4. 角色扮演:小组扮演不同生物排队归类,帮助理解各类生物间的进化历程,初步认识生物进化的规律。【活动三】模拟探究:生物进化的原因问题引领: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物种会灭绝?新的物种又是怎样产生的? 1、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小组内交流推测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亲身经历和感悟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阅读课本,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3、分析资料:长颈鹿长颈形成的原因,尝试用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长颈鹿形成的原因。 4、拓展活

22、动:用所学生物进化知识解释以下现象。 20世纪40年代以来开始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一些细菌感染及炎症,颇见成效。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效果逐渐下降。于是人类又不断开发新的抗生素,但都是开始有效,以后越来越差,这是什么原因呢?【活动四】本单元知识梳理小组合作,完成本单元知识的归纳总结,以概念图形式呈现。(课外完成)评价要点可评价要素:1.资料分析活动评价方法: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评价要点:能积极参与,有良好的合作意识。 正确描叙生命起源的过程。2.拼图游戏评价方法:现场评价(教师与学生互评)评价要点:能积极参与 能快速而准确得拼接生物进化历程图示,阐述生物进化历程3.模拟探究评价方法:现场评价(教师和学生评价)评价要点: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4.小组合作完成单元知识概念图评价方法:课外评价(教师批阅,课上展示交流)评价要点: 能积极参与,在合作中能提出有意义的建议 能完成概念图,知识全面,合理准确5.单元测试评价方法:单元试卷测试(教师批阅,记录成绩)评价要点:测试成绩达到合格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