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论文祖宗之法对北宋政治的影响Word文档.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592695 上传时间:2019-11-1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学论文祖宗之法对北宋政治的影响Word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历史学论文祖宗之法对北宋政治的影响Word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历史学论文祖宗之法对北宋政治的影响Word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历史学论文祖宗之法对北宋政治的影响Word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历史学论文祖宗之法对北宋政治的影响Word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学论文祖宗之法对北宋政治的影响Word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论文祖宗之法对北宋政治的影响Word文档.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XX大学XX UNIVERSITY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院系名称: XXXX学院 专 业: 历史学 学生姓名: XXXXXXXX 学 号: 625880526 指导老师: XXXXXXXXXXXXXX XX大学教务处制201X年05月15日摘要祖宗之法在赵宋一朝被尊崇,是赵宋一朝突出的历史现象。在两宋祖宗之法作为一个整体被视为神圣,两宋对其重视与强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们讨论宋代的许多问题时处处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祖宗之法笼罩赵宋三百二十年,渗透赵宋王朝内外政策的方方面面,是研究宋史值得探讨的核心课题。离开对于祖宗之法的认识,很难透过表层问题,去揭示宋代政治史中的奥秘;同时也难以把握宋

2、代制度史的真正精髓。本文对祖宗之法的基本含义、提出的背景及形成过程等,阐述了其对北宋王朝政治的影响及对当今中国的启示。关键词:祖宗之法;北宋政治;影响 Abstract Abstract: Imperial AncestorsEamily Instuctions was once revered in CONSERVATORY, is CONSERVATORY once prominent historical phenomenon. In the SongImperial AncestorsEamily Instuctions as a whole is considered sacred,

3、 Song stressed its importance and reached an unprecedented level. We discuss many of the issues will be encountered everywhere in the Song of the so-called Imperial AncestorsEamily Instuctions , Imperial AncestorsEamily Instuctions enveloped CONSERVATORY three hundred and twenty years, Zhao Song Dyn

4、asty permeate all aspect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policy, is to study the core subjects Sung worth exploring. Leave for the Imperial AncestorsEamily Instuctions the understanding of difficult issues through the surface, to reveal the mysteries of 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Song Dynasty; at the sam

5、e time it is difficult to grasp the true essence of the system in the history of the Song Dynasty. Key Words: Imperial AncestorsEamily Instuctions ;Political Song;Affect目录 引言.1一、祖宗之法. 11祖宗之法含义.1 2.祖宗之法提出背景及发展过程.2二、各取所需的祖宗之法.6三、总结.8(一)积极作用.81.设官分职方面.8 2.政务运作方面.83.规范法度方面.9(二)消极方面.9(三)启示. 10结语. 11注释. 1

6、3参考文献. 13致谢. 14引言祖宗之法被赵宋历朝奉为龟鉴,在历代君臣的政论阐发与内外情势发展的催化下,祖宗之法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异,且弥漫渗透宋朝的各个领域层面。本文希望通过梳理祖宗之法的含义、及其提出背景和形成过程、历代君臣的诠释与持用,以及祖宗之法对北宋政治的影响和对当今中国的启示,进一步加深对祖宗之法的认识和了解。早有学者对祖宗之法进行了研究。中华文史论丛1986年第三期中发表邓广铭先生宋朝的家法和北宋的政治改革运动一文,该文关于宋太祖、太宗的创立法制及宋朝家法的形成,关于宋朝家法对于北宋政局的负面影响有深刻论述。2006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邓小南教授的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一书

7、,通过祖宗之法的产生,梳理了当时的政治过程的同时也实现了对祖宗之法的再认识1。2012年中国史研究发表黄宽重先生的一文,该文章深刻评述了邓小南教授的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让人对祖宗之法有了更清晰、准确的认识。汕头大学学报1987年1期刊发了唐兆梅先生的试论北宋的祖宗家法,文中叙述了北宋祖宗家法的内容及作用,最后提出通过北宋祖宗家法的研究给出了我们对待当今社会政治生活的启示。通过上述文章对祖宗之法的研究成果,笔者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本文意在探究祖宗之法对北宋政治的影响。一、 祖宗之法1.祖宗之法的含义祖宗之法,也叫祖宗家法、祖宗法、祖宗之制、祖宗法度、祖宗典制、祖宗故事等等。后世帝王一般都持

8、有敬畏的心态来对待其开国祖宗,也试图总结并继承他们的治道家法。在家国同构的封建政体下,家法族规作为准法律规范得到统治者的承认,出现并形成了家法补充国法、国法混同家法的独有历史现象。祖宗之法的说法尽管在宋代最盛行,却非宋代所独有。宋朝统治者充分吸收唐、五代弊政的历史教训,为了严密防范武将、文臣、宗室、女后、外戚、宦官等六种人专权独裁,制定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立法与司法权等的祖宗之法2。这些相对固定的内容,以及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杀大臣与言事官等等,都是祖宗之法的重要内容,但祖宗之法的内涵远不止此。宋人心目中的祖宗之法(祖宗家法),是一个核心精神清晰稳定,涵盖面广泛的综合体。它既包括

9、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策略,也包括统治者应该遵循的治事态度;既包括贯彻维系制约精神的规矩设施,也包括不同层次的具体的章程。从根本上说,它是时代的产物,是当时社会的文化传统与政治、制度融合的结晶;其起点着眼于防弊,主要目标是确保政治模式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应该说,赵宋在多年以来动态累积中汇合而成了祖宗之法。实际上,对祖宗之法的准确把握,需要区分不同的时间段,区分不同的群体,即使是同一群体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政治风向,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祖宗家法的认识、阐释也会有所不同。2.祖宗之法提出的历史背景、过程赵宋王朝的祖宗之法,并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产生的基础在于总结继承历史遗产;其本植根于经历动乱、防

10、止动乱的土壤中,其源至少需要追溯至晚唐五代。祖宗之法精神原则的确立,应该说是奠基于、开始于宋朝的太祖、太宗时期。祖宗之法的明确提出、其核心精神的具体化、其涵盖内容的不断丰富,都是在宋代历史上长期汇聚而成,也是经由士大夫群体相继阐述而被认定的。对于祖宗的尊崇早在两汉之前就已经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而两汉时期对祖宗的尊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即为祭祀,体现的是对祖先神力的崇拜以及渴望其能够恩泽后世;其二就是故事,即遵从前朝的惯例。在帝制时代,国家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皇权之间的顺利交接,即皇位的顺利继承,因此在旧皇帝的遗照或新皇帝的即位册文中加入与尊祖敬宗相关的内容更能加强即位的合理合法性,就算

11、是唐末五代的乱世也是如此。祖宗之制或相关表述在唐宋以后意义有所不同与前,被理解为国家事务的各个方面均需遵守前代君王之规定,而不仅仅是宗庙宗祀的制度。北宋以后,义理之学大盛,士大夫用道德义理评判亡唐的历史,不管是孙甫的唐史,范祖禹的唐鉴还是南宋的儒学家们,多从义理角度批评唐代的礼法秩序。但实际上唐及五代礼法并没有没落消失,尤其是士大夫家族,其对礼法的重视也及于皇族,而这也成为两宋祖宗家法的一个基础。保守门户和嗣守祖宗基业分别是以家和国为对象而言的,其所需遵守者则为士大夫和皇帝。北宋以来,注重门第、阀阅的门阀士族制度不复存在,而部分士大夫则是守其家法以齐家。士大夫家族的齐家不仅是对整个士大夫家族,

12、而且对整个国家也产生了影响,士大夫的齐家传递到帝王身上则关系到用齐家之术治理国家。 帝王之家的家法与士大夫之家的家法不同之处在于帝王之家的家法不仅关系到家事层面,甚至还上升到国事层面,其内涵在囊括太祖、太宗朝施政精神及法度的同时。也包括了之后的列祖列宗所建立的规范。因此,赵宋祖宗家法这一说法的出现,与中晚唐以来家族维系功能的强化有关。 唐末宋初时期,出现了讲求流品、门第的回潮,尽管重视门第阀阅的风气早已不在,以华族科名为特征的衣冠之士与早已衰落的唐王朝结合,而李唐皇族将振兴的希望寄托于 衣冠流品,殊不知兼具阀阅与冠冕者已回天无力不能挽救唐王朝。落榜的科举士人与出身庶族的士大夫无缘进入中央朝廷,

13、不得不另谋出路。士族、阀阅、流品逐渐消失,武人出身的君王倾向于重用具备专门化的吏能者和兼具文字与治事能力的的文人,承担官僚行政。在五代的动荡年代中,拥有实权的武将在整个社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文臣基本上没有话语权,并且受到武将甚至是其他文士的轻蔑,一方面是因为动荡的年代中,起草文书、理财是其职责所在;另一方面则在于动荡的年代中,他们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面对此种挑战,因追求不同,整个文人阶层也发生了变化。文与武并非是截然对立的,在反复动荡的五代里,文臣武将的相互依存是政权存在的必然选择。此时的武将,尤其是统治者已经开始意识到了文人群体的重要性,士人们的自效更说明其自我意识的

14、增强。与此同时,文人集团自身经历了很大的改造和调适,文官大臣的执政能力也在乱世之中逐步发生着变化,他们开始崛起,为北宋时期文臣群体面貌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公元960年初,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了大宋王朝。如何保证长治久安,使宋代不再成为继五代之后短命的第六代,始终是宋初统治者心中的重大问题。赵宋祖宗之法的提出,是在赵宋统治者变家为国、稳定统治、实现集权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而形成的,也与北宋前期的政治进程密切相关。自宋代建立起,规范制约人君角色、塑造帝王完美形象以期望能够为后世树立典范的努力,一直在进行之中。当时,不仅赵普说到为陛下子孙设置条贯,正在努力尝试从军阀到君主转型的宋太

15、祖也与赵普谈及使子孙谨守法度的事。开国皇帝的殷切期盼,使人们感觉到他心中挥之不去的担忧。政权刚刚稳定,继述父祖基业的问题就被提上日程。而这些考虑,实际上已经为赵宋后世帝王谨守祖宗法度奠定了基调。北宋代周以后,太祖看到了五代武人的骄纵不法,于是提出了欲武人读书的导向,其表面意义在于提升武人的素质,改变肆为非法的局面。改善武臣参与为治的方式其深层意义则在于使武臣明悉君臣大义,通晓君臣之礼。太祖对读书的提倡,不仅表现在武人。还表现在皇室子弟和文官上。对皇室子弟而言,读书的目的在于使其通晓经义及古今治乱,控制官吏,保持统治的稳定与长久;而对文官而言,读书的原因则在于治国的需求。所谓 宰相需用读书人,这

16、句话在当时只不过是一个导向而已,因为当时国家政治所急需的是长于吏事之人,并非擅长儒学之士。另外,宰相需用读书人并非意味着对读书人的全部依赖,太祖对于文士的任用,更多的是在于建构统治秩序、文武制衡,通过重用文士来抑制武将权势膨胀的趋势。此举使不同类型文臣活跃于政治舞台上,形成宋初的文治景象。此后,由于文武分途,君臣定位与关系更加明确,特别是太宗朝采取崇文轻武的治国驭将方针,最终构成赵宋祖宗之法的重要内容。赵匡胤变家为国后,在表面上实现了由军阀到君主的演变,其所宣扬的天命增强了其即位的合法合理性,通过展示其作为拥有天命的天子的言行举止给臣民看,更增强了其作为帝王在臣民心中的地位。实际上,这一角色的

17、转变并非一蹴而就的,在这一过程中确立的一些典范,例如改革统兵体制、建立枢密院-三衙体制,成为两宋祖宗之法的重要内容。创业垂统的目标与压力,给后世子孙订立的基本要求是遵守条贯。自晚唐至宋初,兵权问题始终是困扰统治者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晚唐藩镇实力强大,中央难以控制,而唐朝最终亦亡于节度使之手。五代重心发生变化,中央禁军成为威胁皇权的主要因素,五代时期帝王多由禁军拥立。太祖就是作为禁军首领而上台的,因此在方镇与禁军之间,太祖比较重于削弱禁军将领之权以防止五代政权更迭频繁的重演。在解决禁军问题的同时,逐步解决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问题。主要措施即所谓的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此过程在宋代之前虽已开始

18、,但直至宋代才完成。而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也借鉴了南方诸国(如南唐设置通判)的方针,最终解决了藩镇和禁军权势过大的问题。中书省与枢密院二府分立,以及枢密院机构的调整,这也是宋代具有特色的行政组织再造。唐末五代正式确立枢密院与中书执掌文武二柄,枢密院不仅掌兵机,还包含一些重要事端,目的在防范肘腋之变。因此,太祖、太宗二朝任用枢密使,虽兼顾文武,实以大量亲信为主,与之前任用宰相注重威望风采有所不同; 由于亲信很难承担战务巨任,因此到太宗中晚期,改以文臣出任枢密院长官,从此成为赵宋祖宗家法的重要内容。在宋统一的过程中,宋代朝廷着眼于矫枉防弊,创法立制,形成了一套具有针对性、注重实效的治国方针。宋

19、初通过阶段性目标集中、先其大纲、重在维系制约的一系列措施,相对平稳地再度实现了中央集权,显示出长期乱离中磨炼出来的领袖人物们在政治上的不断成熟,也赋予了赵宋不同于五代王朝的开国气象。对于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北宋的统治阶层及士人们都怀有极高的历史成就感。进入十一世纪,国内政治局势安定,使得人们有充分机会总结前期的政治经验。对于立足于防范事端、化解矛盾的祖宗之法的体会、概括与认定,也就产生于这一过程之中3。二、各取所需的祖宗之法宋代的祖宗之法,使人容易理解为前朝之法,后朝之规;而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其在各个阶段中变更不已,祖宗之法的宽泛概念,使得不同派别各取所需的将其作为论证自己观点的思想武器,因

20、此,声称要效行祖宗法度的人们,其实是在各取所需。 真宗朝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时期,从祖宗之法的形成,到真宗后期将祖宗之法作为处事原则。真宗的即位并非一帆风顺,太宗亲选继承人的方式也形成了祖宗之法的一个内容,即惟陛下择所以副天下之望者。真宗从册立为太子后受太宗怀疑到即位前夕后宫与宦官的阴谋,每一步都战战兢兢,最终在宰相吕端等人的支持下登极。经过开国两代帝王的经营,政治趋于稳定,依故事与从旧典出现并被遵从。太祖、太宗两朝的成就给真宗的心理上造成压力,因此真宗将谨守祖宗成法作为统治的指导方针。作为君主,真宗亦需要树立个人的政治权威,而这一点被宰相李沆所洞察。李沆作为宰相,在诸处有人上利害,一切不行的守成

21、政策下,亦使真宗看到繁盛王朝中的问题而心存忧惧。其所作所为作为宰相的典范,为后世所仰慕,事实上这已经奠定了恪守祖宗法度的原则。 景德以后宋与契丹基本上结束了大规模的征伐,关系相对缓和。真宗重用王钦若、丁谓等人,东封岱西祀汾,大营宫观,发起神道设教。当时位居首辅的王旦在此期间表现出来的保守倾向,不仅使他的贤相名声大打折扣,而且也被后世注重名节的士大夫所批评。当时虽然有部分士大夫极力反对,但鉴于其在整个朝廷之中影响力低,而且经常做出妥协,所以不可能扭转这一运动的大势。自真宗神道设教之后,政治已经不再如太祖、太宗以及真宗前期清明,而王旦所能做的,除了举荐正人为国家预留后备资源之外,就是凡事以祖宗典故

22、、祖宗之法、恪守成规为旗帜,一方面使得政治不致偏离正常轨道太远,另一方面也是对真宗某些荒唐行为的制约与制衡。真宗去世后,年幼且无处理政事能力的仁宗登基,遂由刘太后垂帘,但此前北宋三帝在位时并无太后垂帘之祖宗旧制,士大夫以遵行祖宗的成规作为武器,与太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抗争。面对临朝称制的太后与少年天子,时任参知政事的王曾正色独立,曾经进奏说:天下者,太祖、太宗、先帝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也。从而鲜明地亮出了保守祖宗基业的旗帜。较之于王旦时期,继承祖宗之政的呼声更加强烈。当摆脱太后控御之后,朝廷中出现了匡正弊政的集中举措,而君臣们认定的治世良方,不外乎祖宗法度,并且,对于祖宗之法的解释也逐渐上升到理

23、论高度。祖宗之法是在刘太后去世,仁宗亲政时期提出的,其目的则是希望仁宗和朝臣能够走出刘氏垂帘的阴影,方式则是追溯太祖、太宗、真宗朝的先例,因而遵从祖宗之法成为上下的共识。真宗以后的宋代君主,将故事作为治国之策,凡事皆征引故事,而宝训、圣政则是记录此故事的,二者均在继承、光大祖宗之法,透过讲筵进读,以事例告诫天子,学习祖宗的经验教训,领会帝王身上所背负的期待,同时将家法灌输给一代一代的帝王。自仁宗朝祖宗之法正式提出以后,历代君臣均以此作为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依据,士大夫群体也继承发扬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政事风格,积极参与共治天下。祖宗之法目标虽清楚,但具体做法模糊不清,因此使得不同立场的士大夫对其有分

24、歧甚至对立的解释。而在此等解释中也被加入了自己的政治观点,从而可以影响皇帝,庆历新政及熙丰变法均是根据改革派士大夫自己对祖宗之法的理解来援引祖宗故事开展进行的。神宗死后,高太后垂帘,出现了以母改子的元祐更化。从祖宗之法的角度观之,司马光认为王安石的变法行动违背了祖宗之法。由于对祖宗之法理解有差,司马光去世之后,反变法派内部也分化为不同的派别。及至高氏死,哲宗改年号为绍圣,意为绍述神宗遗志,此时标榜的祖宗之法将对象确定为神宗一朝,但由于神宗一朝的熙丰变法本身就是对故事的非政策理解与偏离,因此绍述可以说是架空了祖宗之法,及至徽钦二帝上台,异论相搅的祖宗家法被错误的引入党争之中,士大夫阶层被沉重打击

25、,积难重反,靖康元年北宋覆亡。三、总结总体上讲,宋代的祖宗之法既有其积极的一面,又有其消极的一面。(一)积极作用如果我们试图离开宋人习惯的阐发角度,或许不难观察到,赵宋的祖宗之法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的基本原则,其积极意义在于务实应变。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内在精神,既有其戒惕的消极着眼处,又有其防患未然的积极考虑。就稳定政局而言,宋代朝廷立足于防患未然的措施确实有相当成功之处。北宋初年,宋太祖和他的决策集团对于自身实力及面临的局势、潜在的对手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他们以比较理智的态度,采取相对平和的方式,层层推进,稳扎稳打,解决了许多棘手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为日后国家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奠定了稳定宽

26、松的政治基调。自建国之初宋代朝廷对于经济事业、社会生活、民间文化发展等方面,并没有过多干预。这样的一种政治环境,为士大夫参政议政以及士大夫群体力量的形成提供了适宜的外部条件。到北宋中期与士大夫治天下,已成为君臣双方的共识4。1设官分职方面北宋时期,设官分职体制中趋向理性化的精神,在士大夫们积极参与之下,日益充分地显现出来。官、职、差遣的分离,在着眼效率、缓解矛盾的同时,确立了职级与事类的分立体系,事实上保证了事权的明确与集中。中央官僚机构设施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制约,形成了主管民政的中书门下、主管军政的枢密院、主管财政的三司。宋神宗元丰年间的官制改革,仍然维持了民政、军政相互制衡的格局;即便是在其

27、后的三省体制中,也不过是将原中书门下的职任改为决策过程中出令与审核的分离。从根本上讲,互相制衡的精神一如既往地贯彻于其中。2.政务运作方面在政务运作方面,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考试录用方式,以按等级次第升迁为准绳的官僚选任原则;倚重于严密规范、易操作可把握的制度程式,拘牵于具体法规而限制决策人、执行人的能动作用;人事管理、财务审计等各项事务中渗透的制衡精神以及对于文牍档案材料的完备;对于各环节人为因素干扰的警惕。这些都体现出了宋代官僚政治运行体制中对于防范弊端追求稳定的自觉程度。3.规范法度方面在帝国时代,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如何制约皇权,是官僚政治遇到的难题之一。 祖宗之法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

28、这一难题。祖宗之法体现着任人与任法原则的互补与折衷。虽其落脚点是规矩法度,但又突出着 祖宗这一家族尊长、人治象征的导向与决定作用。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说,祖宗家法作为根本性治国原则,不仅是对人治的限制与规范,也是对于人治的延伸,更是含有一定理性精神的人治。总体上说宋朝祖宗之法的中心目标,无疑是保持纲纪稳定少变,从而保持政治局面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定。尽管政策法令层面的内容不断变化,但从政治史的大局来看,从赵普到李沆对于僚属生事的反对,从吕端利不百,不变法的主张,从司马光等人对于祖宗不足法的激烈批判,无不令人体味出祖宗之法讲究稳定慎重、警惕纷乱的要谛。 (二)消极方面宋代设范立制的目标在于防范仓促意外之

29、变。不幸矫枉过正,结果适得其反。就内外格局而言,一方面是强干弱枝,一方面又是守内虚外5。内政方面的措施也是如此。作为宋朝廷处理朝政的核心纲领,祖宗之法曾经被尊崇为天经地义;而其内容界定模糊,不同层次的措施、作为混作一体,解释日趋僵滞且趋于表面化,使其很容易丧失可能具有的活力,而沦为政治斗争中党同伐异的工具。 熙丰变法之后,从元祐更化到绍圣绍述,再到建中靖国,这一期间政治风云变幻。所谓正人端士立于朝者不少,他们中的许多人虽然想要更新政治却又热衷于各立门户,致力于制造清一色的政治局面。君子、小人不参用的声浪,北宋中期以后日趋高涨。这种以立场划限定界、甚至解释一切,以政治立场观取代理性的是非观,使不

30、同的派别乃至个人都搅入到了政治旋涡之中,可以说是架空了祖宗之法,以至于再无真正的立场与独立性可言6。 即如朋党问题,北宋统治者对于臣僚纠结朋党的戒惕,却促使了朋党之议的勃兴。作为政治利益群体,朋党不确切的范畴,使其难于查实且易于被利用;同时容易激发冲动的情绪,调动群体间的敌对意识,导致残酷激烈的派系纷争。 在宋代社会地位流动、政治风云变幻的环境中,士人们凭借多层面的关系联结群体、划分派系,自觉构筑起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无形的社会关系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影响着诸多事物的运行。无休止的党争就与这种群体利害紧密联系,也与北宋帝王为使臣下各不敢为非而鼓励异论相搅的祖宗

31、家法有直接关系7。北宋后期,从朋党之防到党籍之禁,纷争逐步升级。宋徽宗在位期间,自称永惟继志之重,深念守文之艰,但他与蔡京等人却抛弃了祖宗一贯注重的谨慎政风。持续数年的大规模政治整肃,已经没有了是非可言。它将政治上的对立关系推向极端,使北宋元气大伤。无休止的党派纷争,使得士人间正常平和的人际关系变得紧张,破坏了以往派系间的平衡。而这种制衡关系,本是赵宋的祖宗之法所有意维持的。所谓的新法继承人,不仅毁掉了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新法,也毁掉了赵宋王朝百余年间养育起来的士大夫政治传统,最终毁掉了以温厚宽仁召和气自诩的北宋。(三)启示不难发现祖宗之法总是出现于宋朝廷的话语体系中,主张变法革新的士大夫,总是

32、利用祖宗之法作为推进的工具,不论其实际效果如何,至少在话语上,祖宗之法在两宋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伴随着宋代历史的推移,祖宗之法不断的被再发掘,对于祖宗形象也不断的再塑造跟再定位。许多的精英贤曾经执着的试图开掘传统中的资源,希望借由回归祖宗的方式达到再振时势的目的8。他们中一些有着先进思想的人也曾不满于祖宗法的束缚,也曾追溯过先王、三代这些更加资深的老祖宗,试图往历史的更深处与根本性的经典中探寻它对现实的新意。对祖宗之法的诠释之中,无不透漏着士大夫的建树统治规范和期盼长治久安的愿望,体现着一代代人对他们自己时代责任特有的理解,同时也折射出了一种整体性的社会理念。而人们对祖宗之法的过分倚重和抬高

33、,也恰恰酿造了赵宋因循守旧政风甚至是在关键时刻无所作为的重要原因之一9。将祖宗之法视为神圣后,立国初期注重实际、合理务实的取向反而得不到发扬,将祖宗之法当做固定的政治模式之后,形式上是尊崇,事实上却是将其置于难以复生的境地。现如今,对于宋朝的祖宗之法,应该做出更为理性的分析。祖宗之法可以说是当时决策者们的经验哲学与其理性行政的折中跟结合,是他们政治智慧的体现。只有将它放在特定的社会政治情势之下,使它合理的内核剥离逐渐显现出来,以便人们能充分了解其中渗透着的调适功能以及其稳定政治格局的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在20世纪初严复的致熊纯如函中称:古人好读前四史,亦以其文字耳。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

34、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于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就当时的政治气候以及具体的制度源头,很难说元、明、清三代直接的继承宋代理念,但是单从近代的人心政俗来看,无论是政治理念还是思想文化方面的改革创新或是因循守旧,宋代的影响毋庸置疑的深深渗入到了中国社会的肌体之中。虽其因循守旧的消极方面与现如今的政治格局格格的不入,但这一份政治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后来人认真的去面对。当今的中国正在波澜壮阔的改革浪潮中奋力开辟着前进的道路。从根本上说,只有不断深化改革进程, 最终才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启示。结语本文只是简单的叙述了祖宗之法,并没有得出

35、明确的定义,仅仅是通过观察祖宗之法在后代的做法,总结了祖宗之法对北宋政治的影响,并没有深入的研究。除此之外,本文第二部分没有对不同时期各取所需的祖宗之法进行详尽的描述。第三部分中 祖宗之法的消极影响也只是就其中的一个点做了具体的描述。整篇论文只是论述了祖宗之法的含义、提出背景及发展过程、各取所需的祖宗之法、及其对北宋政治的影响。选题是因为对宋史比较感兴趣,遂以一个孩子似的好奇心,想对其中的某一方面进行观察和思考。希望本文能满足我好奇心的同时也能对以后宋史的研究有所帮助。注释 邓小南宋代祖宗之法治国得失考.人民论坛,2006:78-79 郭学信宋代士大夫隐逸思潮探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

36、6):46-51. 唐兆梅试论北宋的祖宗家法.汕头大学学报,1987(1):26-31. 邓小南创新与因循:祖宗之法与宋代的政治改革.河北学刊,2008(5):60-62.参考文献1苏小华.从政治制度到政治文化J.中国图书评论,2008(9):95-99.2郭东旭.论宋代皇权对刑事审判的控制J.河北法学,2010(1):34-39.3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M.北京:三联书店,2006:9-527.4 邓广铭.宋朝的家法和北宋的政治改革运动J . 中华文史论丛,1986(3):34-36.5 唐兆梅.试论北宋的祖宗家法J .汕头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26-31.6 黄

37、宽重.曲尽幽微,阐发新义: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评述J . 中国史研究,2012(3):198-208.7 邓小南.创新与因循:祖宗之法与宋代的政治改革J .河北学刊,2008(5):60-62.8 曹流.遵奉祖宗之法主旨下的国是之争J .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2):42-46.9 郭学信.宋代士大夫隐逸思潮探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6):46-51. 致 谢本篇论文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谢万昌华老师的细心指导和帮助。在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时,万老师给出了许多的建议,开拓了我的思路,最终我将政治魔咒祖宗之法对北宋政治的影响作为论文的题目。题目定下后,我尽最大的努力寻找材料、查阅相关学科的知识。在资料收集期间我多次寻求万老师的帮助,获得了相当丰富的资料。在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万老师指导我进行多次的修改,给出宝贵的意见。成稿时认真批阅,及时纠正了我论文中出现的错误。万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将成为我学习的模范。感谢万老师给予我热情的对待和无私的帮助。同样感谢我的同学大学四年里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我帮助,特别是在论文成稿之际,帮我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使我的论文不断完善。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衷心感谢帮助过我的每个人!由于时间仓促和自身的原因,文章的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 I II目录III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