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图书馆中国古籍文献的收藏整理及其电子化现状讲稿.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601966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梵蒂冈图书馆中国古籍文献的收藏整理及其电子化现状讲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梵蒂冈图书馆中国古籍文献的收藏整理及其电子化现状讲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梵蒂冈图书馆中国古籍文献的收藏整理及其电子化现状讲稿.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Resources Sharing and Application (DRSA 2017)” Zhejiang University, June 15 th -17 th , 2017 梵蒂岡圖書館中國古籍文獻的收藏整理及其電子化現狀(講稿) 余東 Clara YU Dong 梵蒂岡圖書館東亞館員 電子郵址: yu-dongvatlib.it 摘要 作为一个具有普世性质并向全世界学者开放的人文图书馆,梵蒂冈图书馆创立于15世 纪中叶,一个世纪之后它就开始零星搜集来自中国的文献,在后来的两个世纪里数量较大的 传教士

2、文献陆续入藏。梵蒂冈图书馆的中国历史文献在时间跨度上主要集中在明末清初以及 清末。除大约两千种古籍和书信档案资料之外,另有几百种地图、碑帖、刺绣、象牙雕、照 片,以及三千枚古币。早期对中国文献的使用非常有限,在16和 17世纪,图书馆只是把他们 作为具“异国情调”的镇馆之宝向当时前来朝圣文艺复兴基地的欧洲学者展示。中国古籍文 献的电子化工作在2008 年正式展开,目前已基本完成。 一. 梵蒂岡圖書館及其收藏歷史簡介 梵蒂岡圖書館本質上是羅馬教宗的私人圖書館,匯集了有史以來人類的精神財富和 文化寶藏。歷史上的宗座圖書館可追溯到教會建立初期教宗專用的學習室和藏書室。現 代宗座圖書館由人文主義學者T

3、ommaso Parentucelli 即教宗尼古拉五世(在位 時期 1447- 1455) 重建。他在位的七年里收集了約1,300 件寫本,并任命了首任宗座圖書館館長Giovanni Tortelli ,由此梵蒂岡圖書館成為西方世界最大和最重要的藏書機構之一。自建館伊始尼古 拉五世就要求這個新的圖書館具有兩個特色:第一,必須是“為有學問的人的共同利益”而 開放,第二,必须具有“普世”的性質。這兩個要求意味著,梵蒂岡圖書館將對一般學者們 開放;其藏書藏書必須響應知識的“普遍性”,不僅局限於神學或法律方面,而是对人类知 识的所有领域都兼容并蓄,包括文學領域和科學領域,並且其藏書的文字從最開始的拉

4、丁文 和希臘文到之後的希伯來文以及很多其他種語文;從歐洲的白話文字到地中海沿岸及近東的 文字,以及遠東的印度、日本和中國文字。 自此至今的幾個世紀以來梵蒂岡圖書館保持其一貫原則,持續不斷地接待來自世界各 地的學者,依據同樣的標準豐富充實其收藏。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搜集材料的品種也更豐富: 在寫本書籍的基礎上增加了檔案資料,印刷書籍,素描,版畫,地圖,藝術品,紀念章和硬 幣。 梵蒂岡圖書館自建館起就擁有豐富的寫本館藏,都是由各位教宗收集而來。隨著幾百年時 間的推移,來自教宗的私藏、王室圖書館或私人圖書館等不同渠道的重要收藏不斷加入進來。目 前梵蒂岡圖書館總計藏有82,000 種不同文字的寫本,10

5、0,000 萬個存檔單元的檔案資料, 1,600,000本紙質書(包括8,700 部搖籃本書), 400,000 枚硬幣和勛章, 100,000張版畫、繪 1 畫和印版及浮雕作品以及150,000 張照片,保存著從基督紀元最初數世紀至今的人類歷史和 思想、藝術和文學、數學與科學、法律與醫學領域的大量文獻資料,涵括從遠東到哥倫比亞 之前的美洲西部等地區的多種語言和文化,以及具有極高價值的人文背景資料。 上述這些大量的收藏里,中文收藏共約 7,000種(包括逾 2,000 種中國古籍善本),以及 二百多件已經記錄在案的來自於其他東亞國家以及東南亞,南亞國家的古文獻寫本。另外圖 書館還藏有上萬件接近

6、整理完成的日本17世紀的寫本文獻。 梵蒂岡教廷與東方國家的外交關係可上溯自13 世紀,但梵蒂岡圖書館第一次對其所藏 東方語種文獻的記錄僅開始於1481 年,而有關其中國文獻及其他遠東文獻收藏的最早記載 則更是推遲到十六世紀下半葉。 梵蒂岡圖書館自1450 年前後對學者開放始,收藏不斷擴大,一個世紀之後成為歐洲收 藏最豐富的圖書館,位於古老的十五世紀建築內的空間已不能滿足對其收藏有系統地存放。 1590 年新的圖書館建成並使用至今。圖書館從舊址遷到新館的工作始於1596 年,并在此時 期對其所藏的文獻進行系統的整理,按內容和著者重新排架和編號,統一著錄,有近五千件 的拉丁寫本收藏通常被稱為梵蒂岡

7、圖書館舊藏(Fondo antico)。當時圖書館還專門集中了一 組有精緻插圖的拉丁文寫本以及一小組共8 件所謂的“異國情調寫本”作為鎮館之寶向好奇 的訪客展示,其中即包括兩件中文文獻。目前本館所見的對這八件“異國情調寫本”的最早 著錄見於 Domenico Ranaldi 始作於 1595至 1596年間,由不同人抄寫, Alessandro Ranaldi 標 註新的書號,并在以後年間不斷補充的拉丁文獻目錄草稿中。 二. 梵蒂岡圖書館中國文獻及收藏歷史 梵蒂岡圖書館的 7,000種中國收藏中,逾2,000種是 1911年之前的寫本和印刷本古籍, 600種1949年前的民國印刷品, 1,00

8、0 種其後的出版物。還有一些非書資料包括幾百種地圖、 碑帖、刺繡、象牙雕、照片,以及3,000 枚古幣。另外,圖書館還藏有15種滿文文獻, 1種蒙 文文献,及一些藏文文獻。 書本中,學界最重視并研究最多的是傳教士文獻。耶穌會士、方濟會士、多明我會士 以及其他修會的傳教士們,直接用中文寫作,并用中文翻譯西方作品,有時通過他們中國合 作者的幫助。梵蒂岡圖書館里有487 種此類文獻,涉及不同領域,從為宣傳天主教所寫的教 義著作,到有關友誼或政治主題的論文,從語言方面的著作直到那些介紹西方科技給中國的 科學文獻,其中天文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尤其顯著。其他有十六和十七世紀的雖然不是傳教士 所著,但常常是他們

9、收藏并在上面寫上注釋文字的書籍,包括四書五經和科學文獻以及十六 和十七世紀的通俗類百科全書。現代書籍裡面引人注目的是中國天主教史和東西方關係方面 的著作。 2 圖 1:R.G.Oriente .III.247(6), f. 4,天主降生聖像(17 世紀) 地圖收藏里,重要的有近代早期傳教士製作的星圖和輿圖,如1602 年板著名的利瑪竇 坤輿萬國全圖,還有其他數量眾多的清末區域地圖及軍事地圖。圖書館碑帖拓片收藏也 相當重要,包括佛教碑帖、孔子像、吳道子鎮宅龜蛇、西安唐景教碑碑帖、開封猶太教碑帖 等等。非常有價值的還有圖書館的約3000 枚中國古幣收藏,時間上從公元前五至四世紀直 到偽滿時期。另外

10、圖書館的中國收藏還包括大量的明清時期的繪畫,絲繡及其他藝術作品。 圖 2:Barb. or. 149,湯若望赤道南北兩總星圖(1634) 梵蒂岡圖書館中國收藏的最早記錄上溯到1576-1577 年,當時來自法國奧爾良的旅行 者和人文主義者Nicolas Audebert抄錄了他在梵蒂岡圖書館看到的一些文獻,包括一份 中文字母表( Alphabetum idiomatis de Cina)。大英圖書館收藏有他的旅行日記, 3 里面有他的這些抄錄。在他的記錄里,Audebert 稱梵蒂岡圖書館還收藏有其他“ 多件 “ (plures )中文書。目前查明這份中文字母表的原件被粘貼在一冊木刻本內,藏於

11、梵蒂岡圖 書館善本書庫。幾年後的1581 年,當時法國著名作家、哲學家和政治家蒙田也參觀了梵蒂 岡圖書館,圖書館向尊貴的客人展示了館藏不同種類的重要文獻,正如他在其旅遊日誌 所敘述,其中有來自中國的一本書,用“ 非常奇特的字 “寫在那些遙遠之地所使用的“那奇特 的柔軟而吸水的紙張上“。我們不知道確切來說這是哪本書,但知道二十年之後在圖書館的 拉丁文獻 “舊藏“里有四本中文書籍,其中兩本隸屬於當年圖書館通常向參觀者展示的“異國 情調”文獻,一本是明刻本(十四至十六世紀)帶插圖的通俗百科全書,另一本是四明先 生續資治通鑒節要其中的一冊。蒙田看到的是兩者之一。 圖 3:中文字母表(Alphabetu

12、m idiomatis de Cina),梵蒂岡圖書館藏原稿 除上述這些以及其他少量零星進入圖書館的中文文獻之外,中文書館藏的大部分在之 後幾個世紀的歲月里直接或間接來到圖書館,今天分佈在不同的庫里。東方文獻普通收藏 (Raccolta Generale Orientale)里有 1685 年比利時耶穌會士柏應理送給教宗英諾森330 冊刻 本中文書。這是柏應理當年從中國帶來的414 冊中文書的一大部分。在徐光啟孫女徐甘地大 幫助下,柏應理搜集了能夠搜集到的耶穌會傳教士在中國的頭一個世紀里著作出版并在之前 的教難中倖存的所有中文書籍。柏應理神父的歐洲之行先到達荷蘭,然後法國,最後羅馬。 此行的目

13、的主要是希望向教宗匯報中國教會的特殊情況,申請任命中國神父和使用中國禮拜 儀式的許可;他出使歐洲的背景是已持續數十年的禮儀之爭,兩派主張針鋒相對,一方面如 耶穌會認為需要在中國的文化背景中採取禮儀的適應策略,另一方面反對此策略。柏應理神 父還隨身攜帶了實現中國禮儀的必要工具,即翻譯成中文的羅馬彌撒經書,禮書和日課經。 柏應理在他的“對中國傳教工作的狀態和質量的簡要報告”中,解釋說傳教士們決定撰寫和 出版書籍首先是為接近中國民眾中受過教育的階層,那是一個“不乏豐富的聰明才智探究知 識. 的民族 “,是為使這個民族接近對天主教的理解。然後他指出決定把他搜集到的書籍 4 贈給教宗,以便在 “ 梵蒂岡

14、圖書館里的某個角落存放這頭一個世紀的一點工作一小批中文書“, 接著表示通過這種書籍的存在“ 至少可以有這樣的結果,即將來有一天,也許會有那麼一次, 懂中文的歐洲人將可以對我們的書進行研究審查“。這些書籍目前收錄在“東方文獻普通收 藏”里,此收藏形成年代久遠,並經過多次重組,最重要的當數Eug ne Tisserant所做, 他於 1922 年委托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編制所有遠東寫本和印本總目錄時,把不同中文印本書 籍集中於此,包括1739 年方劑會神父康和子帶來的書籍,可能也包括1852 年進入圖書館的 東方學家Watson 的部分書籍,以及其他更近期的中文書籍,如二十世紀中葉贈送給圖書館 的意大

15、利漢學家華嘉的約300 部藏書。 圖 4:Vat. lat. 13201 , f. 281,Ecchellense-Naironi 的 1686 年目錄,其中第281 葉正面 至 293 葉反面按序號1-316 著錄了柏應理呈給教宗的中文書 其他重要的中文文獻收藏在巴爾貝里尼東方收藏(Barberini orientali)里。此收藏 含總計約六十種中文文獻,來自於十七世紀教宗烏爾班八世及其家族的圖書館。巴爾貝里尼 圖書館由巴爾貝里尼家族創立於17 世紀世纪早期,在兩個世紀內收藏大量增加。巴爾貝里 尼是十七和十八世紀很有勢力的家族,出了很多的主教和一位教宗,主教里老佛朗西斯科 (Frances

16、co Barberini senior, 15971679) 於 1626-1633 年間是梵蒂岡圖書館的第十二任樞機館 員,其叔父是教宗烏爾班八世(Urbano VIII, 16231644),兩人對珍本善本的喜好和收集對其 家族圖書館館藏的快速增長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巴爾貝里尼圖書館的整館藏書和書架於 1902 年由梵蒂岡圖書館收購,其中包括一些非常罕見的資料,如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 湯若望的赤道南北兩總星圖、明代的繪畫和書籍、存八冊珍本崇禎歷書。 5 圖 5:巴爾貝里尼廳 (Sala Barberini) 里的原巴爾貝里尼圖書館書架 博尔加中国文献收藏 (Borgiani cinesi)

17、,內有藏品共 538 件,包括中文寫本、刻本、地圖 及其他文獻,以及两件日文文献。这是波尔加收藏里继拉丁文献后的第二大收藏。它来自传 信部图书馆。传信部图书馆的原型是成立于1627 年的乌尔班神学院图书馆,自成立始就 搜藏有中文文獻,包括柏應理神父帶來的一些書,以及之後來源於傳教士們的各類中文書籍, 如方劑會士 Giovanni Francesco Nicolai (1656-1737)的書,由他的同會兄弟康和子著錄并 于 1739 年呈交給傳信部。法国耶稣会士傅聖泽(1665-1741)從中國回歐洲後曾在傳信部任 職,最後他的收藏以及個人手稿等檔案文獻一併留在了傳信部圖書館。十九世紀初傳信部

18、部 長 Stefano Borgia樞機留給傳信部圖書館他的藏書,內有相當數量的他親手搜集的中文書。 1827年传信部收购了汉学家Antonio Montucci (1762-1829)的私人收藏,包括藏书和一套印 刷用中文活字。如此傳信部圖書館的中文文獻持續增加,直到1902 年和博爾加其他庫藏一 起被遷移到梵蒂岡圖書館。 圖 6:Borg. cin. 403, 博尔加中国文献收藏里的泊如齋重修宣和博古圖錄, 明萬曆 年間徽州泊如齋刻本. 6 另外值得一提的還有現藏梵蒂岡遠東庫(Vaticani estremo-orientali)里的 114 種中 文寫本文獻,包括上述中文字母表。當年伯希

19、和被請來圖書館做目錄工作,集中了圖書 館里不同庫中的寫本文獻,建立了這個專庫,內藏一些歐洲漢學家尤其是傳教士漢學家所做 的詞典和漢語語法書,以及十八世紀中葉康和子搜集的其他中文文獻,等等,同時把一些珍 本的印本文獻歸入到第一印本收藏(Prima Raccolta )里。 圖 7:Vat. estr.-or. 34, 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拓本(局部),為館藏9 件此碑 早期拓本之一 歐洲傳教士在中國的作品,即使最終目的是為傳教服務,對中國文化在各方面都產生 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成為認識歐洲最近幾百年科技發展的工具。反過來說,中文書(以及常 常由傳教士本人所翻譯的中國作品)來到歐洲,又對介紹偉大而古

20、老的中國文明給西方并讓 西方了解其文化和思想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影響了歐洲的神學家和哲學家(如萊布尼茲曾受 到柏應理的著作中国贤哲孔子一书的深刻影響)。總而言之,在中國和在歐洲印製出版 的圖書是東西方之間的溝通必不可少的工具,一方面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知識階層,另一方面 幫助歐洲的知識階層改變了世界哲學和歷史觀念。 梵蒂岡圖書館的中國收藏里,除了最為學界熟識并得到較為深入研究的傳教士文獻之 外,尚有大量至今未有得到重視的珍本甚至孤本,如被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席郝平先生譽 為國寶的元代寫本大方廣佛華嚴經和明末秋英派清明上河圖。後者仍等待有關專家 學者進行研究和鑒定。 7 圖 8:Vat. estr.-

21、or . 40,清初秋英派清明上河圖(局部) 三. 梵蒂岡圖書館中國古籍文獻的整理和研究 幾百年來,由於對東方各種語言文字認識的局限或缺乏,圖書館的絕大多數目錄根本 不提及早期的遠東文獻,僅有少數對中國及遠東文獻有所著錄。這些著錄在形式和內容上是 最簡單的,有些甚至著錄內容完全錯誤。早期對中國文獻的使用也非常有限。如前文提到, 在十六和十七世紀,圖書館只是把中文文獻當做具“異國情調 “ 的鎮館之寶向當時前來朝聖文 藝復興基地意大利和羅馬的歐洲學者展示。 十八世紀中葉 Giuseppe Simon Assemani (1687-1768) 計劃出版當時圖書館所有寫本的目 錄共二十卷:六卷著錄東方

22、各種語文的寫本,四卷著錄希臘文獻,十卷著錄拉丁文獻。對東 方語種文獻包括中文的著錄他請了具有各語文方面專長的合作者。最後的結果實際上只出版 了三卷。 Assemani和他的侄子 Antonio 所著目錄未出版部分的手稿保存在Vat. lat. 13202,後 來由 Angelo Mai 放在他的 Scriptorum Veterum Nova Collectio 裡面出版 (Roma 1831),但省略 了手稿上原有的東方文字。在此目錄的第二卷里,簡短涉及到來自印度和中國的寫本文獻。 在 Assemani出任首席圖書管理員期間,據圖書館檔案記載,1761-1762年前後,拿波里中國 書院的首批

23、學生之一,中國籍神父吳露爵在他生命的晚期被教廷召到梵蒂岡圖書館,把館藏 中文文獻翻譯成拉丁文,以便能更好地了解、整理和使用這些中文藏書。 真正對梵蒂岡所藏遠東文獻的研究和整理開始於上個世紀。二十世紀初圖書館嘗試對 館藏文獻用現代化的方式進行編目,特請來當時在羅馬進修的中國修士編目中文文獻,并建 立起中文文獻的卡片目錄,之後不斷豐富更新,為目前最全面的中文館藏目錄。1922 年法 國漢學家伯希和應邀來梵蒂岡圖書館整理遠東文獻。在他的指導下,圖書館匯總了當時散見 於梵蒂岡收藏的遠東寫本文獻形成“梵蒂岡遠東收藏”,并編制書本式簡目著錄館內各收藏 單元中的中文和日文寫本和刻本古籍。此簡目在九十年代又被

24、增訂並出版。 8 1985年史达礼( Giovanni Stary)對意大利和梵蒂岡所藏的滿文文獻進行著錄。此目錄 著錄有梵蒂岡圖書館 15种滿文文獻,均为清刻本,內容上多為滿漢雙語文,包括字書、類書、 曆書、日月食圖、聖諭廣訓、聖教約言以及滿文筆記。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圖書館正式聘用了專職負責遠東文獻的館員,把系統深入地 研究、整理和著錄中文古籍文獻作為首要工作內容。 以下是著錄有中國及遠東寫本文獻的圖書館各時期目錄及有關的學者個人研究成果的 一個清單: 1) Vat. lat. 6949. 由 Domenico Ranaldi 始作於 1595至 1696年間,由不同人抄寫, Ales

25、sandro Ranaldi 標註新的書號,並在以後年間不斷補充的拉丁文獻目錄草稿。其中著錄有一小組當 時作為鎮館之寶向好奇的訪客展示的所謂“異國情調的寫本”,編號為3771-3778,共八件, 包括 2 件中文文献( 3771和 3772)。 2) Vat. lat. 15349(4). 梵蒂岡圖書館拉丁寫本目錄第四卷。著錄於十七世紀,至今使用。著錄 文獻的範圍Vat. lat . 2142-3915, 包括當時藏於拉丁舊藏里的東方文獻。目前閱覽室供讀者使 用的是此目錄的複製品,書號Sala Cons. Mss . 304 rosso. 3) Vat. lat . 13201. 著於 168

26、6 年。著者為館里兩位阿拉伯文獻和敘利亞文獻館員Abramo Ecchellense 和 Giovanni Matteo Naironi ,對當時館藏的東方文獻有更詳細的描述。柏應理中 文書即著錄其中。 4) Vat. lat. 13202. Giuseppe Simon Assemani 和他侄子 Antonio 著錄的未出版部分的目錄的手 稿。後來由 Angelo Mai 放在他的 Scriptorum Veterum Nova Collectio (Roma 1831)出版,但省 略了手稿上原有的東方文字。 5) A. MAI, Scriptorum veterum nova colle

27、ctio e Vaticanis codicibus edita, Romae 1831. 在此目錄 的第二卷里,著錄有Assemani 時即有收藏的敘利亞文寫本,並簡短涉及到印度和中國寫本 文獻(112 至 113页)。 6) 巴 貝 里 尼 圖 書 館 東 方 文 獻 目 錄 . Inventarium codicum mm.ss. Bibliothecae Barberinae redactum et digestum a D. Sancte PIERALISI bibliothecario, et in tomos vigintitres distributum, II. 著於十九世紀

28、,書號Sala Cons. Mss ., 377 rosso. 著錄的東方文獻範圍Barb. or. 1-154, 161-164 (olim Barb. gr. 557-560); Index Codd. Mmss. Graecorum et Orientalium Bibliothecae Barberinae redactus et digestus cura studio Reverendi Domini Sanct. PIERALISI Bibliothecarii, V, ff. 203r-408r. 7) 傳信部圖書館東方文獻目錄. PAULINUS A S. BARTHOLOM

29、AEO, Examen historico-criticum codicum Indicorum Bibliothecae Sacrae Congregationis de Propaganda Fide, Romae 1792; ID., Musei Borgiani Velitris Codices Manuscripti Avenses Peguani Siamici Malabarici Indostani, Romae 1793. 8) Vat. lat. 13213. 伯希和 1922年打字版目錄。高田時雄修訂版, Kyoto 1995. 著錄至當時收藏 的中國,日本,朝鮮,蒙古文

30、獻和一些東南亞文獻。 9 9) YU D., Catalogo delle opere cinesi missionarie della Biblioteca Apostolica Vaticana (XVI-XVIII sec.). Citt del Vaticano 1996 (Studi e testi, 366). 10) Numismatica cinese dalle origini alla caduta dellimpero dal Medagliere della Biblioteca apostolica vaticana : catalogo della Mostra (

31、3-5 ottobre 1997) : Numismata Italia - Vicenza (Monumenti di antichit cristiana, 2. ser.,13). 11) C.D. YU, Chinese Language Books and the Jesuit Mission in China: a Study on the Chinese Missionary Books Brought by Philippe Couplet from China, in Miscellanea Bibliothecae Apostolicae Vaticanae VIII. C

32、itt del Vaticano 2001. 12) C.D. YU, Gli scritti di Carlo da Castorano presso la Biblioteca Apostolica Vaticana, in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arlo Orazi da Castorano and the issue of Chinese rites, Castorano 26-27 October 2012 (in publication). 13) C.D. YU, Sulla presenza di testi c

33、inesi in Vaticana nel Cinquecento: Nicolas Audebert e il Vat. estr.-or. 66, in Miscellanea Bibliothecae Apostolicae Vaticanae XXI . Citt del Vaticano 2015. 14) 戴龍基,楊迅凌主編, Global mapping of Macao 全球地圖中的澳門第二卷,北京 2017. 五. 梵蒂岡圖書館中國古籍文獻的電子化現狀和規劃 電子化已經日益成為當今圖書館行業的一個發展趨勢。作為一個以古籍寫本文獻為特 藏的傳統的研究型圖書館,本館不得不應對電子

34、化挑戰。圖書館自建館之始肩負的兩個任務, 一是搜集和保存其古典文獻,一是傳播和使用其文獻。保存和使用這兩項任務是有衝突的, 比如有讀者來查閱一本文獻,每次把它從恆溫恒濕的書庫里拿出來給一位讀者使用,每閱覽 一次對它的損害就更進一步。但從另一方面講,如果把珍貴的館藏一直放在書庫里,它們可 能會持續幾個世紀不會損壞,但文獻得不到使用就失去生命,圖書館無疑就變成書的墳墓。 所以圖書館認為電子化能很好地解決收藏和使用的衝突。從保管的角度講,現代化科技能夠 很完美地把文獻進行複製,用電腦查閱有時比看原件更方便。如果不是研究書籍的裝幀,而 只是看內容,向讀者提供高分辨率的複製品就能夠減少對原件的使用,間接

35、起到保護作用。 另一方面從傳播和使用的角度,圖書館把文獻放在網上,全世界學者都能查閱而不必身臨圖 書館。 具體的電子化複製工作由圖書館承包給外部專業公司,複製操作人員經本館培訓,并 由一位本館複製部門的專業人員監管。工作地點不在圖書館總部而在有一定距離的分部。工 作程序如下: 一。由保護修復部門從位於本部的寫本善本庫成批提取文獻,進行文獻健康狀況的鑒 定登記,并在有需要時做一些簡單的修復; 二。定期將登記并鑒定和簡單修復過的文獻送去分部進行照相複製。文獻離開善本書 庫的時間一般幾周,有時會若干月; 10 三。監管同事將複製的圖像和原本對校,檢查圖像質量。如果不合格需要重新製作圖 像; 四。電子

36、化過的原本由修復部門運回本部,并結合運出之前的記錄檢查有無缺損。之 後入庫。 但事情都有兩面,目前圖書館大規模電子化對館里的日常工作也產生很大衝擊,因此 館內相關部門,尤其是寫本部研究員同仁對此疑問呼聲也不斷高漲:疑惑主要在於對珍善本 的保存和修復方面,也有電子化文獻的保存方面。工作流程中,從出庫到入庫,不可避免地 對原件會或多或少地有所損害,在沒有更多保障下目前大規模的做這項工作是否時機真的成 熟?電子化的圖像真的能像期待的那樣長久保存(會否如原來的縮微膠片)?技術手段日新 月異,圖像格式像素等各項標準不斷更新,什麼格式的圖像才不會短期內被淘汰?作為一個 具有悠久傳統的寫本珍本圖書館,很多情

37、況下複製品仍然代替不了原本,原始文獻的修復工 作是館內日常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但因為大部分精力投入到電子化之中,目前的修復工作 遠遠落後于需求,以至於等待修復的“不可參閱文獻”的單子逾列逾長。如此等等。 梵蒂岡圖書館的長遠計劃是把收藏的所有82,000 種寫本電子化。圖書館電子化項目的 官網網站如下: http:/digi.vatlib.it/ 在此网站上目前已有大量电子化的善本和写本供参阅。截止至今(2017年6月12日)在 图书馆的官网上有 14,207個书号的写本 : http:/digi.vatlib.it/mss/ 和665种摇篮本 : http:/digi.vatlib.it/in

38、c/ 11 239單元的檔案文獻: http:/digi.vatlib.it/arc/ 以及331卷寫本目錄: http:/digi.vatlib.it/inv/ 中國文獻有關的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的項目: 1)清史項目 http:/ 該項目为清史編纂項目下的一个子项目,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協調,張西平教授主導, 推出了對梵蒂岡圖書館館藏中文文獻的研究。此研究基於1922 年伯席和目錄和1995 及 1997 年高田時雄對伯希和目錄的增訂和補編本,以及本人在梵蒂岡圖書館對中文收藏多年 的編目和研究工作,並最後確認了收藏于梵蒂岡圖書館而往往在其他地方尚未發現的大量文 獻,由此在2008 年正式誕生了清

39、史編纂委員會和梵蒂岡圖書館之間的合作項目,由清史編 纂委員會副主任成崇德先生和梵蒂岡圖書館總館長Raffaele Farina 樞機簽署協議,預計實現 這些文獻的數字化照相複製以及隨後的紙張書本式印刷出版。 從 2008 年開始在隨後幾年里,由任大援教授主持、先後幾位助手輔助進行了照相複製 活動,總計超過24 個月,共複製1223 種文獻,逾 40 萬頁文字。這些文獻時間最早的上溯 到十四世紀初的元代,最近的是二十世紀上半頁的民國時間,其中大部分是十七至十九世紀 清代的史料。 如前所述,本項目預計以灰度圖仿真印刷方式出版紙張文本,計五輯,共收錄1223 種 已複製文獻中的約七百種。有些文獻不予

40、收錄是因為複本(此種情況下選擇保存最好的本 12 子),或者容易在中國查閱。2014 年出版的第一輯,于次年元月份在羅馬發佈,四月份首 次在中國發佈。共有44 冊,約計 170 種文獻,由鄭州的大象出版社全部灰度圖仿真印刷製 作,每種各有一篇引言從專業研究和歷史方面加以介紹。 2)NTT 項目中對全部梵蒂岡遠東文獻(Vaticani Estremo orientali) 的電子化工作: 全球 IT 解決方案提供商日本電話株式會社數據集團(NTT DATA Corporation) 與梵蒂 岡圖書館就梵蒂岡圖書館的寫本數字化項目於2014 年簽約, NTT 為梵蒂岡圖書館寫本數字 檔案項目提供支

41、持。整個項目由梵蒂岡圖書館數年前發起,計劃將圖書館內保存的所有寫本 進行數字化存檔。寫本總計82,000份,共計 4,100萬頁。該項目中, NTT DATA 提供包括高 清數據的數字檔案寫本,以及採用特殊措施可以長期存儲寫本的IT 系統等一系列服務。該 系統具有高可持續存儲格式,友好的用戶界面,並利用元數據管理優化搜索算法,大大提高 了搜索效率。該項目對於全世界知識文化的保護和傳播意義非凡。正如梵蒂岡圖書館館長 Cesare Pasini表示: “我們很高興接受與NTT DATA 的合作,以利用其創新技術來進一步改 善我們的寫本數字化存檔項目。如此一來,我們將進一步完善我們保存這些人類寶藏的

42、使命, 以高度的開放精神 -包括知識的開放以及與全球機構和公司的合作和協議的開放,使更多的 人能夠接觸和了解它們。” 梵蒂岡遠東文獻收藏中已經有119個收藏號的電子化文獻在本館網站上提供給全球學者 免費使用: http:/digi.vatlib.it/search?k_f=1&k_v=vat.estr.-or 3)澳門古地圖項目 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澳門歷史地圖研究項目。該項目於2013年9月啟動, 計劃用若干年時間,以全球史觀為視角,以澳門在中西文化交流和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為線 索,蒐集散落在全球各地的相關古地圖,加以整理、數字化複製、研究和出版,以挖掘、搶 救、保護和集中利用這些珍

43、貴澳門歷史地理文獻資源,從而為澳門研究的深入和擴展提供基 13 礎史料,同時也為加強澳門青少年認識澳門、深入瞭解澳門歷史提供平台。目前該項目已經 蒐集了历史地图一千五百張,並以原大小高精度複製了五百張,並已建置供公眾查詢的全 球地圖中的澳門資料庫,即將對公眾開放。 作為此研究項目的一部分,約百件來自梵蒂岡圖書館的古地圖和文獻珍本於2015年上 半年被系統搜集電子化,並製成高仿真複製品於當年七月份在由澳門科技大學與梵蒂岡宗座 圖書館聯合主辦的 “明珠星氣,白玉月光”梵蒂岡宗座圖書館地圖文獻珍藏展中展出,同時 舉辦了為期兩天的國際研討會,會上中西文化交流史專家、古地圖專家和文獻專家進行學術 研討並

44、共商合作。这些作品的創作年代從12世紀到 19世紀,其中包括有著名的葡萄牙製圖師 迭戈里貝羅 1529年創作的世界地圖;1602 年利瑪竇坤輿萬國全圖;1634年湯若望赤 道南北兩總星圖等等。 会议官网: http:/lib.must.edu.mo/gmm/index.html http:/www.must.edu.mo/news-tw/11416-news150729 4)中文古籍聯合目錄 2014 年 10 月 29 日,本館和台灣中央圖書館簽署了中文古籍聯合目录数据库合作备 忘录 (Memorandum of Cooperation on the Database of the Unio

45、n Catalog of Chinese Rare Books Between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and Vatican Library),将本人所編中文古籍書目的一 些基本信息交給中央圖書館輸入聯合目錄(這些信息包括每件文獻的索書號、中文題名、著 者和板本項),然後中央圖書館把電子化的MARC21格式的數據回傳給本館。 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最近幾年西方對亞洲的探索興趣以及亞洲國家對自己散軼文獻 的搜集需求不斷增強,本館在幾百年間陸續收藏的亞洲古籍文獻,包括中國古籍,有望得到 有效的整理以及更方便的使用。為更好地保存本館所藏的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更有效地提 供給世界各地的學者使用,本館歡迎來自全球各界的支援與合作。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