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沪教版排好队伍出发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队列和队形在艺术表现中的概念和作用,包括不同类型的队列(如直线型、弧形、圆形等)和队形变化所传达的情感与氛围。掌握运用绘画、手工等多种艺术形式表现排好队伍出发场景的方法,如人物动态、表情的描绘,以及背景和道具的添加,能够创作一幅富有动感和故事性的作品。学会运用构图、色彩等元素来突出队伍的整齐感、运动感和主题性,提高艺术表现力和画面组织能力。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实践、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人物姿态、比例的把握能力,以及处理画面中多个元素
2、关系的能力,如人物与人物、人物与背景的关系。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集体活动和团队精神的理解与热爱,通过艺术创作表现出队伍出发时的积极向上氛围。引导学生感受艺术创作中蕴含的活力与激情,体会艺术与生活中集体场景的联系,提升审美素养和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队伍出发场景的特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不同队列队形的艺术表现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创作“排好队伍出发了“主题作品的技巧,包括人物的造型(动作、表情、服饰)、画面构图(如突出队伍的主次、方向)、色彩运用(表现活力、欢快等氛围),使作品能生动展现队伍出发的情景。2.教学难点在创作中,如何引导学生准确地
3、表现人物的动态和表情,使人物形象生动且符合队伍出发的情境,避免画面的僵硬和呆板。启发学生在作品中营造出强烈的动感和团队氛围,通过独特的构图、色彩和元素组合传达出出发时的振奋精神和积极情感。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法。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大量队伍出发场景的图片和视频,如运动员入场、行军队伍、儿童出游队伍等,以及一些以队伍出发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各种艺术材料和工具(画纸、画笔、颜料、彩纸、剪刀、胶水等)、展示架。2 .学生准备:每人一套艺术材料和工具。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一段精彩的运动员入场仪式视频,视频中运动员
4、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矫健的步伐,面带自信的笑容,向着赛场走去。播放完后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运动员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入场,是不是很有气势?在生活中,我们还能看到很多这样排好队伍出发的场景,比如行军、学校组织的郊游等。如果让你们把这样的场景画下来或者用其他方式表现出来,你们会怎么做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一排好队伍出发了。(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队列和队形的类型与意义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队列和队形有很多种类型,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意义。直线型的队列给人整齐、严肃的感觉,常出现在军队行军等场景中;弧形的队列则有一种柔和、包容的氛围,比如在一些文艺表演的开场中;圆形的队形可以传达
5、出团结、圆满的意味,像人们围坐在一起举行活动。”展示一些不同类型队列和队形的图片,进一步解释意义:“你们看这张行军的图片,士兵们整齐的直线队列,展现出纪律性和威严;再看这张儿童手拉手围成圆形唱歌的图片,圆形队形体现了他们的欢乐和团结。”2 .艺术表现队伍出发场景的方法人物造型:“在表现队伍出发场景时,人物造型是关键。要注意人物的动作,比如行走、奔跑的姿态,手臂和腿部的摆动要自然且有节奏感。人物的表情也要符合情境,出发时可以是兴奋、期待、坚定等表情。服饰则要根据队伍的类型来设计,如运动员的运动装、军人的军装等J构图方式:”构图上,可以采用中心构图,把队伍的核心部分或者领队放在画面中心,吸引观众的
6、目光;也可以用对角线构图,表现出队伍的前进方向和动感。在安排人物时,要注意疏密变化,前面的人物可以画得大一些、详细一些,后面的人物逐渐变小、简单一些,体现出空间感。”色彩运用:“色彩能营造出队伍出发的氛围。如果是表现欢快的儿童出游队伍,可以使用鲜艳、明亮的色彩,如红色、黄色、绿色等;要是表现庄重的军队行军,可以选择一些沉稳的色彩,像绿色的军装、黑色的军靴等,再搭配少量的亮色作为点缀。色彩之间的搭配要注意协调和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展示不同人物造型、构图方式、色彩运用的队伍出发主题艺术作品图片)(三)观察与讨论(15分钟)1.教师再次展示队伍出发场景的图片和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人物
7、造型观察:仔细观察画面中人物的动作。人物的行走或奔跑姿态是如何表现的?是步伐轻盈还是沉稳有力?在一幅运动员入场的作品中,运动员们迈着大步,腿部肌肉紧绷,手臂有力地摆动,展现出他们的活力和矫健。观察人物的表情。这些表情是如何传达情感的?在儿童出游队伍的画面中,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眼睛里充满了兴奋和期待,这种表情让观众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观察人物服饰的设计。服饰是如何体现队伍特点的?在军人行军的作品中,绿色的军装、军帽、军靴等装备整齐划一,体现了军队的纪律性和专业性。构图方式观察:分析画面的构图。是中心构图、对角线构图还是其他构图方式?这种构图方式是如何引导观众视线的?例如在一幅以领队为中
8、心的儿童队伍出发作品中,采用中心构图,领队高举旗帜,周围的孩子围绕着他,观众的视线首先会被领队吸引,然后再向周围扩散,感受到整个队伍的活力。观察构图对表现空间感的作用。是如何通过人物的大小、位置变化来体现队伍的远近和场景的空间的?在一幅表现行军队伍的远景作品中,近处的士兵画得较大、较详细,远处的士兵逐渐变小、变模糊,通过这种方式表现出队伍的长度和行军的环境。色彩运用观察:研究画面色彩的运用。主色调是什么?主色调对氛围营造有什么作用?在一幅表现节日游行队伍的作品中,红色和黄色为主色调,营造出了热闹、欢快的氛围,让观众感受到节日的喜悦。观察色彩的对比和协调。对比色是如何产生视觉冲击的?在一幅色彩鲜
9、艳的运动员队伍作品中,运动员的服装色彩丰富,不同颜色之间形成对比,使画面更加醒目,吸引人们的注意力。邻近色是如何营造和谐感的?在一幅表现军队行军的作品中,绿色的军装与周围环境的黄绿色植被等邻近色搭配,展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体现出军队与环境的融合。观察色彩的变化是如何表现光影和时间的?比如在清晨出发的队伍作品中,淡淡的暖色调阳光洒在队伍上,通过色彩从暗到亮的渐变表现出光影效果,体现出时间的变化。整体氛围观察:观察画面是如何通过人物造型、构图、色彩等综合因素传达队伍出发的氛围的。是欢快、庄重、激昂还是其他氛围?这种氛围是如何让观众感受到的?比如在一幅表现国庆阅兵队伍的作品中,通过整齐的人物造
10、型、中心对称的构图、庄重的色彩搭配,共同营造出一种庄严、神圣的氛围,让观众感受到国家的威严和强大。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加深学生对队伍出发场景艺术表现的理解,为创作做准备。(四)示范创作(10分钟)1 .以创作一幅“学校运动会班级入场队伍”绘画为例:构思画面:教师拿起画笔和画纸,开始示范。“我们要画一幅学校运动会班级入场队伍,首先确定构图,这里我们采用中心构图,把举着班牌的领队放在画面中心。”构图与起稿:“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队伍的大致轮廓,包括队伍的行数和列数。在画面中心画出领队的形象,领队可以是一个高举班牌、面带笑容的
11、同学。然后画出后面的同学,同学们的姿势可以是整齐地踏步走,手臂摆动幅度一致J人物塑造:”给同学们穿上统一的运动校服,校服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男女同学。在人物的脸上画出兴奋的表情,眼睛明亮,嘴角上扬。注意人物的比例,头部不要画得太大,身体的比例要协调。用较粗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的轮廓,突出人物的动态。”背景与色彩运用:”在队伍的后方添加一些运动会的背景元素,比如操场的跑道、旁边的彩旗等。选择鲜艳、明亮的色彩来表现运动会欢快的氛围。用红色、蓝色、绿色等色彩来描绘同学们的校服和背景元素。在色彩搭配上,注意色彩的对比,如红色的校服与绿色的跑道形成对比,使画面更加醒目。同时,用黄色的阳光洒在队伍上,表现出
12、温暖和活力。”细节完善:”用更细的画笔描绘人物的细节,如头发、眼睛、衣服上的图案等。在班牌上写上班级名称,增加真实感。检查画面整体的效果,调整色彩和细节,确保画面传达出学校运动会班级入场队伍的热闹氛围。”技巧提示:“在创作过程中,要注意人物动态的一致性,体现出队伍的整齐。色彩的涂抹要均匀,表现光影效果时可以通过色彩的深浅变化来实现。在设计人物服饰和背景时,可以参考一些真实的运动会照片或其他艺术作品,获取灵感。”(五)实践创作(15分钟)1.教师布置实践任务:”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作一幅排好队伍出发了的作品。可以是你在生活中看到过的队伍出发场景,也可以是想象中的场景。可以用绘画、手工
13、拼贴或者其他你喜欢的艺术形式来表现。”2 .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使用工具,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人物造型、构图、色彩等方面展现自己的想法。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如人物动态不准确、色彩搭配不协调等问题,教师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建议。(六)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作品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将作品放在教室的展示架上。3 .自我评价请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包括创作思路、选择的主题、表现形式、创作过程中的难点和解决方法,比如为什么选择这种构图,在表现队伍出发的氛围方面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考虑。4 .同学互评其他同学从作品的人物造型、构图、色彩、氛围营造、创意、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例
14、如,”这个同学做的是一个手工拼贴的行军队伍作品,我觉得他的创意很好。他用彩色的纸剪出了军人的形状和装备,然后拼贴在一起。他的构图是直线型的,很符合行军的整齐感。色彩搭配也不错,用了绿色和黑色为主色调,表现出了军队的庄重。而且他还在队伍前面拼贴了一面军旗,增加了气势,这个作品很不错。”5 .教师评价教师对每个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如有的学生对人物动态把握准确,画面有动感;有的学生在色彩运用上有亮点,氛围营造得好;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如部分作品人物形象模糊、氛围不突出或艺术表现形式与主题不契合,并提出改进建议。(七)拓展延伸(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现代艺术作品中对集体行动或队伍主题
15、的创新表现案例,如大型装置艺术、数字艺术、现代插画等领域的作品,这些作品突破了传统的绘画和手工表现方式,融入了新的元素、材料或表现手法,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队伍主题在当代艺术中的新发展。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排好队伍出发了主题的艺术创作,可以尝试用新的材料(如废旧的电路板、金属片等)或结合新的技术(如利用绘图软件制作动画或互动效果)来丰富作品。还可以收集更多不同风格队伍主题的艺术作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和艺术素养。六、板书设计排好队伍出发了一、队列队形类型与意义直线型(整齐严肃)、弧形(柔和包容)、圆形(团结圆满)二、艺术表现方法人物造型(动作、表情、服饰)、构图方式(中心
16、对角线等)、色彩运用(欢快、庄重氛围)三、观察要点人物造型:动作姿态、表情传达、服饰体现;构图方式:类型与视线引导、空间感表现;色彩运用:主色调氛围、对比协调、光影时间;整体氛围:综合因素传达四、创作步骤构思画面、构图起稿、人物塑造、背景色彩、细节完善五、技巧提示动态一致、色彩均匀、参考灵感六、评价要点人物造型、构图、色彩、氛围营造、创意、整体效果七、教学反思在本次排好队伍出发了的教学中,通过播放运动员入场仪式视频的导入方式,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队伍出发场景艺术创作的兴趣。在知识讲解和观察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队列和队形的类型意义以及艺术表现方法有了较好的理解。然而,在
17、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观察与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在分析色彩变化与光影、时间的关系时理解不够深入,只是简单描述色彩的变化,无法准确说出这种变化是如何与光影和时间相联系来表现队伍出发特定氛围的。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关于色彩与光影、时间关系的理论知识讲解,并结合更多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色彩在表现这些元素时的作用。在示范创作环节,虽然详细讲解了创作“学校运动会班级入场队伍”绘画的步骤和技巧,但在实践创作中,仍有部分学生在把握人物动态的一致性和色彩的对比协调性方面存在困难,如人物动作不协调或色彩搭配过于刺眼。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人物动态和色彩理论的指导,如开展一些小练习,让学生
18、对简单的人物动作进行模仿绘画练习和色彩对比协调练习;同时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更多地关注画面效果,及时给予建议。在评价环节,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较高,但评价语言比较简单和宽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更专业的评价词汇和角度,如从人物造型的生动性对画面感染力的提升、构图的动态感对队伍前进氛围的强化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升他们的评价能力。拓展延伸部分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课后继续创作的热情,但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关注学生的课后实践情况,确保他们能够真正将拓展内容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总体而言,这节课在引导学生创作队伍出发主题作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力培养的深度上还有改进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