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两会学习心得体会(新农村建设方面).docx

上传人:randyorton 文档编号:461103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XX年两会学习心得体会(新农村建设方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XX年两会学习心得体会(新农村建设方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XX年两会学习心得体会(新农村建设方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XX年两会学习心得体会(新农村建设方面).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20XX 年两会学习心得体会(新农村建设方面) 特征码 hRwkcgNWpxYXfxSrNQzw 中国的问题,是农民的问题。这似乎是老生常谈。农 民问题谈了多年,但今天再谈农民问题,应该提到战略的高度: 它关系到中国今后的发展及前途问题。解决农民问题,发展农 村经济,是解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减少贫富不均、缩小城 乡差别、改革农村体制的关键所在。 农业停滞不前,农民收入不见增长,是中国近年发展中出 现的问题。粮食生产由于农民种粮不赚钱,几年来呈下降趋势。 不赚钱的原因在于粮价上不去,而种粮成本不断增加(种子、 化肥、农药、农机费等) 。农民种粮一年下来,刨去成本,不计 劳动力,也只

2、能持平。若遇灾年,种粮越多,越赔本。 种粮不赚钱,除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外,还大大挫伤农民 种田积极性,导致农民弃田不种,外出打工。其后果,中国粮 食产量一直下降,播种面积不断减少。拿 20XX 年来说,粮食耕 种面积比 1998 年减少 15%。同时,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相比, 大大落后。就农民来自农业的人均收入来说,近几年不但没有 第 2 页 增加,反而有所下降。20XX 年的农民收入比 1997 年人均减少 100 元左右。 农村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中国经济发展至今,是否能在当今基础上,按此速度可持 续发展下去,已成为学术和实践中一个颇为受人关注的问题。 近几年城市消费无力,市场疲软,轻工

3、业、家用电器产品滞销。 而与此同时,农村 8 亿人口中拥有电视机等消费品比例却非常 之小。 农村家庭中几乎少有家具陈设、厨房用品、卫生设施。而 建材工业在农村的市场则微不足道。农村的基础设施开发,如 水、电、交通、通讯,都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农村经 济,提高农民收入,开发农村市场,是中国在今后 30 年经济可 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应该说现在发展农村经济的条件,远优于 1978 年中国改革 伊始。如果说七八十年代的发展农业战略是为了积累资金,发 展工业的话,那么今天工业积累了的资金,就应该可以用于发 展农业经济。而农业经济的再次起飞,将支撑着中国今后 30 年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 3

4、 页 如同中国的经济奇迹,今日的中国贫富不均,已举世公认。 这已成为今日的严重社会问题,也必将涉及到中国执政党的信 仰和执政基础问题。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真正富起来,这不 光是农民问题、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公正问题,是执政党 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国家问题。当然,解决这 一问题,不是要再“打土豪,分田地” ,而是执政党如何利用国 家掌握的经济资源,政策权力,对社会进行更公正的再分配问 题 。 温家宝提出的三年取消农业税,就是以税收杠杆,把国家 所摄取的收入再分配给农民。这是一个晚到的,但不无作用的 政策。在费税改革上,中国应该采取“先养鸡,后下蛋”的做 法。坚决把这 300 多亿农

5、业税从农民身上减去,即使这会导致 有些地方财政不足,影响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国家还应防止“收费”回潮。本 来农民的公益事业,不能完全由农村的“一事一议”来让农民 承担,而应该用国家和地方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来解决。 如在城市修路,不是由城市居民出钱,同样,农村的路为什么 要农民们来付之? 需依靠农村自治机制 第 4 页 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光依靠取消农业税 是不够的,还应进行农村结构性调整,取消现有乡镇体制,加 强村民自治和村委会作用。乡镇的作用,日渐减小,如征粮、 募兵、计划生育等。更多的乡镇已成农村改革的包袱和阻力。 大部分乡镇人浮于事,负债累累(实

6、际已破产) 。有些乡镇 转嫁危机困难于村民,如任意挪用其掌管的农业税附加费,而 这笔钱本应用于农村建设。 要使农民收入真正提高,在国家提高对农业投资中获得收 益,就必须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尤其是乡镇一级的环节,直接 落实到村里。现在农村自治机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建 立,并在逐步完善。 村委会的民主选举,村务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机制, 都是可以使国家的农业投资,优农政策具体落实到农民身上的 有效保障机制。现在的“六小”工程,农村基础建设有多少一 部分落实到农民收入上,使农民真正获益?有很大部分是被消 耗、浪费掉。要么前期工作跟不上,要么资金和工程管理不健 全,要么建后不配套。如果能将这些

7、工程项目直接落实到村里, 由村委会负责,村民代表大会监督,明晰项目产权,管理责任, 把工程建设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将会使更多的农民获得实惠。 第 5 页 缩小城乡差别 城市化是缩小城乡差别的一个标准,但绝不是唯一的标准。 发展农村经济,中国应走出一条新路,而不是一味的征地,建 造城市。关键是应把重点放在减少城乡差别上。减少城乡差别, 定位应放在将现有的村落改造成花园村庄,逐步将农民改变成 居民。通路、通电、通水,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 以县划范围,视各县经济发展水平而定,在县内建造城市, 数目取决于本县人口和地理范围。城市的功能是为本县居民和 农民提供工作、商业、消费及休闲。而居住在花园村庄的居民 不必拥挤到城市里居住,却可在城里上班、消费,同时又可享 受到田园式生活,不必遭遇到大城市里的污染、噪音、拥挤和 交通堵塞。 这种因地制宜的发展,可以解决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差别, 又可防止农村人口流入到城市去,避免中国城市发展墨西哥城 化。如果按中国政府的计划,每年以百分之一的速度城市化, 到 2020 年,将中国城镇化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到 15至 16, 那将意味着 3 亿至 5 亿农民转为城市居民。也就是说,中国要 再造 40 多个上海,才能容纳这么多人口。这显然是个严重问题。 第 6 页 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而不是一味城镇化,应是 中国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