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稿之四月份红领巾广播稿.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4615276 上传时间:2019-11-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稿之四月份红领巾广播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播稿之四月份红领巾广播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播稿之四月份红领巾广播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播稿之四月份红领巾广播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播稿之四月份红领巾广播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稿之四月份红领巾广播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广播稿之四月份红领巾广播稿 1: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们都广播主题是“四月的怀念”,希望能和你一起缅怀曾经的岁月,共同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幸福!2:我们本期的节目为大家安排了以下内容:怀念抗日小英雄,让我们记住这些可爱的人物、怀念经典革命歌曲,你将聆听到铿锵有力的保卫黄河;怀念中感受我们今天的幸福时光;呼喊我们对和平的向往;1: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让大家喜欢!第一版块:四月的怀念之抗日小英雄(音乐歌唱二小放牛郎)1: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

2、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很快创作了这首

3、流传60多年的歌曲。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2: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1: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

4、的电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2: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

5、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眺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在他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第二版块:四月的怀念之经典歌曲1: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度,美丽而宽广, 2: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伟大的民族,勤劳而坚强;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