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4624594 上传时间:2019-1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构建构是指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其理想状态是两者的融合。人的素质是整体,人的教育也是整体。这是他们协调发展的内在基础。教育目标,内容和过程中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相互替代。那么道德教育和心灵教育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如何协调发展?狭义的道德教育是指道德教育,但很多人不同意这种定义,并认为道德教育必须包含更多的内容。心脏教育是指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包括修身)良好的受教育心理素质,调节心理功能,发展心理潜能,从而促进整体的道德,智力,身体和审美。质量的提高与人格的和谐发展。一般来说,激励教育,兴趣教育,能力教育,情感教育,教育,人格

2、教育都是心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心理修养,身体,道德和审美的培养是不可想象的。因此,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个体心理活动为基础,是主要心理活动的结果。显然,通过心脏病,个体可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协调发展是指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其理想状态是两者的融合。人的素质是整体,人的教育也是整体。这是他们协调发展的内在基础。教育目标,内容和过程中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相互替代。两者都是兼容的关系和反馈关系。德育与心理教育的协调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的一种思路和改进措施。它还为心理教育提供了价值取向。培

3、养健康人格,培养人才潜力,儿童发展规律作为社会心理存在,教育整体实施的特点,适合国情的心理咨询和德育,是需要的。一次尝试。一方面,德育与心理教育的协调发展应注重德育与心理教育的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不能将两者分开;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注意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之间的各种因素。同构构造。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需要和完整的人格是教育价值的体现。如何体现学生主动性和主动性的统一,这需要我们不断加深对学生精神世界的认识,帮助学生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关注社会发展需求。在社会化过程中,我们将为人格的健康发展获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德育主要是培养道德意识和道德心理素质。道德教育的任务和心灵教育的任务是

4、培养这些素质,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修养能力。在今天强调人格发展的同时,关注个体心理层面的人格研究,有助于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有助于个体道德人格的培养和发展。关注学生自我实现的关注,帮助学生及时解决这些过程中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释放个人内外的心理压力,努力使他们形成乐观,进取坚定不移的生活态度。它进一步体现了道德教育满足自我成长需要的能力,可以增加学生情感生活中道德教育的张力。首先,改变观念并建立服务意识。为了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改变道德教育的概念至关重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道德教育观念转变的基础。我们认为,新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人格独立,精神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只有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

5、人的合作和和谐的发展态度,这有利于人的创造力。只有通过调整才能改变信息社会知识传播的需求。只有民主,平等和对话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我们的道德教育深入到“儿童”中。同时,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学生的声音,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和向导,给予学生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二是开展实践活动,促进道德生活。活动是道德教育的生命。儿童对道德,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形成的理解和理解可以直接从活动中获得。活动使儿童和儿童成为自我道德教育的主体。活动让孩子们知道如何做一个。真实的人。该活动促进了人类心理在个体现有遗传质量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的发展;这项活动有利于培养和发挥个人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主观

6、特征;这项活动也有利于个人的潜力。第三,注重经验,注重情感理解和情感发展。道德教育主要是影响人类和内化人的心理素质。这种品质反映了人类的内在要求,是独立的,因此是个体的真实存在。四是加强沟通,深化内心世界,注重双向互动。在过去,道德教育认为教师比学生有更多的道德真理,所以道德教育只能由教师灌输。但今天的道德教育需要在代际互动和互动中进行。它需要在对话和讨论中进行。它要求教师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当我们向学生传递正面价值观时,我们应该让他们有权质疑道德教育。只有了解和把握不同个体的品质特征和精神需求,才能在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模式中选择最佳时机和组合点。这样,道德教育才能真正成为精神生活的碰撞,才能产

7、生更生动的道德人格。第五,回归生活,从封闭到开放。从表面上看,道德教育以道德为基础,必须得到学生的接受。但道德本质上不是一个干法教条。这是活人的行为准则。它渗透到所有社会关系中。只有当一个人参与某些社会实践活动并与社会有现实的关系时,才能获得对道德规范中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的个人体验,才能真正理解道德规范的本质。只有从封闭的校园到开放的社交生活,我们才能体验百年生活,继续超越自我,扩展和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在教育回归人民自身的背景下,我们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也在发生变化。要向学生传播知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关注学生的内部发展需求。这要求我们从事教育工作。必须结合德育和心灵教育,关注学生技能和身体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素质。道德教育和心灵教育有协同发展,我们可以用道德和道德来培养自己的心。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