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复习提纲.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627442 上传时间:2019-11-2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复习提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复习提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复习提纲.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 4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重点 1.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及局限性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种群、种群的基因库、基因频率、物种等概念判定及有关计算 4生物多样性及形成的原因 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复习提纲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用进废退学说 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 主要内容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而来 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意义(先进性):否定了神创论 和物种不变论 ,奠定了科学 生物进化论 的基础 局限性: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缺乏必要的实验证据 评价: 第一个提出 比较完整的 进化学说 的科学家,是生物 进化论的创始人 达尔文的

2、自然选择学说 过渡繁殖 :自然选择的 条件 主要内容 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的 动力、手段、途径 遗传和变异 :自然选择的 基础,生物进化的 内因 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的 结果 即 中心论点: 变异 是自发的, 是普遍存在 的,并 非环境条件引起 的,环境只 是选择因素。也就是,先不定向的变异(进化的内因),再 环 境的定向选择(进化的外因),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遗传 定向积累。 科学的 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使生物学第一次摆 意义脱了神学的束缚,走向科学轨道 揭示生命现象的统一性 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意义与不足不能科学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不足自然选择对可遗传变异的作用,局限于个体水平

3、 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对于遗传和变异本质的研究: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 对于自然选择作用的研究:以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单位 二、要点辨析 1、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环境的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 2 / 4 相互影响 不断进化和发展 质的改变,就不会是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各内容之间的关系: 3、自然选择从表面看,是对一个个个体的选择,实质上是对个体所包含的变 异(不定向变异)进行选择;即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表现型,实质上是对 个体基因型 的

4、选择。也就是 不定向的变异(进化的内因),再环境的定向选择(进 化的外因) ,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遗传定向积累。 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三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复习提纲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 概念:生活在 一定区域 的同种生物 的全部个体 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 所含的 全部基因 概念: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 占全部等位基因数 的比例 基因频率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法 (随机抽取) 种群基因频率不断变动的原因:突变、自然选择、遗传漂变、迁移 生物进化的实质: 种群基因频率不断变化的过程 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 种群基因库中 基因数目 众多,每一代产

5、生大量的变异 原因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突变产生 新的基因 (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重组 形成多种基因 型 结论:突变和基因重组 只能产生 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使 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从 而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 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物种:能够在 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的现象 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 而分成不同的种 类型群,使得种群间 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的现象 生殖隔离: 不同物种 之间一般是 不能相互

6、交配 的,即使交配 隔离成功,也 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物种形成过程: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指的是生殖隔离)是物种形 成的 必要条件 ,生殖隔离 的形成标志着新物 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生物的不同物种之间 共同进化 3 / 4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内容: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形成原因: 共同进化 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二、要点辨析 1、种群与物种的比较 种群物种 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 部个体;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之间 可以进行基因交流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 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范围

7、较小范围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由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 物的许多种群组成 判断 标准 种群:同一地点、同种生物、全 部个体;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不 存在生殖隔离,交配能产生可育 后代 主要根据在自然状态下能否自 由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不 同物种间存在 生殖隔离 联系 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地理 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能成为不同的亚种(或品种),进而形成 多个新物种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生物只要进化种群 的基因频率一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进化。 3、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相关计算 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

8、所含的全部基因 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 占群体内全部个体 的比例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某种群: A% = p a% = q AA% = D Aa% = H aa% = R 则 p + q = 1 D + H + R = 1 p = D + H/2 q = R + H/2 遗传平衡定律:理想状态 种群非常大、所有个体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无迁入迁出、没有突 变、自然选择不起作用的理想状态下 D = p 2 H = 2pq R = q2; (p + q ) 2 = p2 + 2pq + q2 = 1 在理想状态下,子代A% = p 2 + pq = p a%

9、= q 2 + pq = q 基因频率不变生 物没有进化。 4 / 4 4、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和隔离的关系 隔离的本质:彼此 基因不能交流 与生物进化关系: 生物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要形成新物种必须经过进化 与隔离关系: 形成新物种 必须经过 生殖隔离 ,但 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多 倍体的形成)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生物进化的实质: 种群基因频率不断变化 的过程 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即: 6、生物的不同物种之间通过种间互助和种间斗争 ,尽而 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够影响环境。 如 生物代谢类型的进化: 异养、厌氧光能自养、需氧异养、需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