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业统计调查制度.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63807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告业统计调查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告业统计调查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告业统计调查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告业统计调查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告业统计调查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告业统计调查制度目录一、总说明6二、报表目录8三、调查表式9四、主要指标解释13填表说明13企业基本情况13从业人员情况14企业经营指标14事业单位经营指标17广告业务收入结构17五、附录19(一)规模以下企业样本确定方案19(二)向国家统计局报送的具体统计资料清单21(三)向统计信息共享数据库提供的具体统计资料清单22一、总说明(一)调查目的为切实履行市场监管部门指导广告业发展职责,全面掌握广告业基本情况,为各级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提供依据,并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广告业基础数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统计局关于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意见的通知=C国办发(2011)

2、42号)的有关要求,制定本统计调查制度。(二)调查对象1.全国范围内从事广告业务的企业;2,全国范围内从事广告业务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杂志社等事业单位。(三)调查内容从事广告业务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广告业务经营情况。(四)调查频率和时间广告基01表为年报,广告基02表为年报和季报。报告期:一季度为1月1日至3月31日;二季度为4月1日至6月30日;三季度为7月1日至9月30日;年报为1月1日至12月31日。(五)调查方法本统计调查制度采用全面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1 .年度全面调查:从事广告业务的事业单位和规模以上企业。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摸排审核辖区内从事广告业务的市场主

3、体,及时做好入规入统。每年11月30日前由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向总局报送新掌握的事业单位和规上企业名单,纳入全面统计调查范围。2 .年度重点调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确定的从事广告业务的特定规模以下企业。规下企业样本确定方案详见附录一。3 .季度重点调查:上一年度全面调查中广告业务年收入在全国排序前5%的单位。(六)组织与实施本统计调查制度由市场监管总局负责制定和组织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具体实施。(七)报送要求年报报送时间:每年1月1日至3月10日。季报报送时间:一季度4月30日前,二季度7月31日前,三季度10月31日前,四季度免报。(八)统计原则统计调查对象

4、按照法人住所地原则进行统计;以企业集团母公司形式存在的法人单位按本法人单位口径进行统计,不能按全集团口径进行统计。(九)质量控制统计调查对象在指定时间内登录广告业统计平台在线填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培训、组织填报、审核上报统计数据,根据需要对统计调查对象开展座谈交流、入企调研和多渠道数据比对。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坚持数据质量第一原则,严格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市场监督管理统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防范和惩治市场监管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规定(试行)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数据审核和评估,提高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安全。(十)统计资料公布的时间、渠道相关年度统计调查结果通过市场监

5、督管理统计汇编或其他相关材料进行公布。(十一)统计信息共享主要统计数据在本系统内共享。主要统计数据可与其他部门对等共享,共享责任单位为市场监管总局,共享责任人为市场监管总局广告监管司广告业统计工作负责人。(十二)使用单位名录库情况本制度使用第四次经济普查信息库和市场监管部门建立的广告业市场主体信息库。、才艮表目录表号表名报告期别调查范围报送单位报送日期及方式基层表基O1.表广告业市场主体基本情况表年报从事广告业务的规上企业、事业单位以及重点调查的规下企业属调查范围的单位填报,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核转上报每年1月1日至3月10日网上报送上年年度调查数据基02表广告业市场主体调查表年报季报年报:从

6、事广告业务的规上企业、事业单位以及重点调查的规下企业;季报:上一年度全面调查中广告业务年收入在全国排序前5%的单位属调查范围的单位填报,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核转上报年报同上;季报分别于4月30日、7月31日、10月31日前网上报送第一、二、三季度调查数据三、调查表式广告业市场主体基本情况表表号:广告基O1.表制定机关:市场监管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23)65号有效期至:2026年4月20年101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02单位详细名称103单位所在地及区划区划代码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县(区、市、旗)乡(

7、镇)街(村)、门牌号104单位所在地类型1.直辖市城区2.省会市和副省级城市城区3.地级市城区4.县城和县级市城区5.乡镇和其他105成立时间口口口口年106行业类别(GB/T4754-2017)行业代码口口口口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1.2.3.201机构类型口10.企业20.事业单位202执行会计标准类别口1.企业会计制度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3登记注册(或批准)情况(如登记注册或批准机关为多个,请复选)机关级别:口1.国家2.省(自治区、直辖市)3.市(地、州、盟)4,县(区、市、旗)登记注册(或批准)机关名称口口1.市场监督管理部门2.编制部门204市场主体统计类别口口口内资港澳台

8、投资外商投资I1.1.国有独资公司134联营企业210港澳台投资有限责任公司310外商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12私营有限责任公司140个人独资企业220港澳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320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119其他有限责任公司150合伙企业230港澳台投资合伙企业330外商投资合伙企业121私营股份有限公司190其他内资企业290其他港澳台投资企业390其他外商投资企业129其他股份有限公司131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132集体所有制企业(集体企业)133股份合作企业205企业控股情况口1.国有控股2.集体控股3.私人控股4.港澳台商控股5.外商控股6.其他206企业集团情况(限企业集团母公司及成

9、员企业填写)本企业是口1 .集团母公司(核心企业或集团总部)2 ,成员企业一请填直接上级法人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GO1.企业类型是否公司制企业口1.公司2.非公司制企业法人(含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是否上市企业口1.是2.否G02企业注册资金万元G03从事广告业务口口口口其中:发布媒体类别1.电视2.广播复选)1.设计2.制作3.报纸4.期刊3.代理4.发布(可复选)5.互联网6.户外媒介7.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8.其他(可G04从事广告业务企业类型口1.主营2.兼营G05设立分支机构数量个G06是否入住广告产业园区口1.国家广告产业园区2.省级广告产业园区

10、3.市级广告产业园区4.否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说明:1,统计范围:从事广告业务的企业和事业单位。2 .报告期:本表报告期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3 .报送时间:本报表为年报,数据上报时间为每年1月1日至3月10日。4,规上企业和规下企业所有项目均填写,事业单位填写101-106、201-203G03-G06。广告业市场主体调查表表号:广告基02表制定机关:市场监管总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23)65号有效期至:2026年4月20年指标名称计量单位代码本期上年同期甲乙丙12一、期末从业人员情况期末从业人员总数人01其中:广告从业人员期

11、末人数人02其中:信息技术人员人03创意设计人员人04本科及以上人0530周岁及以下人06二、经营情况(企业填写)营业收入万元07其中:广告业务收入万元08营业成本万元09其中:广告业务成本万元10营业利润万元11其中:广告业务利润万元12税金及附加万元13应交增值税万元14其中:应交广告业务增值税万元15所得税费用万元16其中:广告业务所得税费用万元17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合计万元18应付职工薪酬万元19其中:应付广告从业人员薪酬万元20固定资产原价万元21本年固定资产折旧万元22投资收益万元23三、经营情况(事业单位填写)本年收入合计万元24其中:经营收入万元25其中:广告业务收入

12、万元26本年支出合计万元27其中:经营支出万元28其中:广告业务经营支出万元29税金及附加万元30应交增值税万元31其中:应交广告业务增值税万元32所得税费用万元33其中:广告业务所得税费用万元34固定资产原价万元35本年固定资产折旧万元36四、广告业务收入结构广告业务收入万元37其中:设计万元38制作万元39代理万元40发布万元41其中:互联网万元42其中:移动互联网万元43电视万元44电影万元45广播万元46报纸万元47期刊万元48户外媒介万元49其他万元50其中:互联网广告其他服务万元51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说明:1,统计范围:从事广告业务的企业和事业单位。2 .报告期:季

13、报一季度为1月1日至3月31日;二季度为4月1日至6月30日;三季度为7月1日至9月30日;年报为1月1日至12月31日。3 .报送时间:年报:每年1月1日至3月10日。季报:一季度4月30日前,二季度7月31日前,三季度10月31日前,四季度免报。4 .广告业务收入=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其他。5 .规上企业年度统计填写第一、二、四项下所有指标;事业单位年度统计填写第一、三、四项下所有指标;规下企业年度统计填写代码为0102、0712的指标;重点统计企业季度统计填写代码为01-02.07-1737-51的指标;重点统计事业单位季度统计填写代码为0102、2434、3751的指标。四、主要指

14、标解释填表说明1 .统计表内所有价值量指标均以人民币为计量单位;凡以外币形式计算的价值量指标,均以报告期最后一个月的30日的汇率折合成人民币填写;所有价值量指标数字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其他所有数字一律取整。2 .统计表内填写项,有对应财务记录的,据实填列。企业基本情况单位详细名称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全称。凡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批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单位,要求填写一个单位名称,同时用括号注明其余的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指按照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口国发2015)33号)规定,由赋码主管部门给每一个法人单位和其他组织

15、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终身不变的法定身份识别码。已经领取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单位必须填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在填写时,要按照营业执照=C证书)上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填写,未领取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照的,免填本项。尚未领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单位,如有原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可填写组织机构代码证书上的代码;没有证书的,由统计部门赋予统计用临时代码,其中本部产业活动单位,可使用法人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第916位,加组成,或使用法人单位原组织机构代码号第18位,加组成。区划代码指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县(区、市、旗)、街道(镇、乡)、居委会(村委会)

16、等各级区划所编制的代码。区划代码包括单位所在地区划代码和单位注册地区划代码等,均按照统计部门最新更新的统计用区划代码填写。行业类别指根据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对各类单位进行的分类。行业类别由单位所从事的主要活动决定。行业代码对照最新版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nGBT4754-2017)国家标准填写。市场主体统计类别以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类型为基础,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对各种市场主体进行再分类,具体以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芍准。企业控股情况指根据企业实收资本中某种经济成分的出资人的实际投资情况,或出资人对企业资产的实际控制、支配程度进行分类。具体分为国有控股、集体控股、私人控股、港澳台商控股、外

17、商控股和其他六类。从业人员情况从业人员指在本单位中工作的全部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在岗职工是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该指标不得填报Oo广告从业人员指从事广告经营活动的人员。主营广告单位的全部人员为广告从业人员;兼营广告单位从事广告经营活动的人员为广告从业人员,包括直接从事广告业务的人员以及为广告经营活动提供技术、财务、人力资源、合规审查等支持的人员。有广告业务的单位,该指标不得填报Oo期末从业人员总数报告期最后一天的从

18、业人员总数。创意设计人员指广告从业人员中从事广告策划方案研究制定以及从事广告文案、画面、声像等创意设计的人员。信息技术人员指广告从业人员中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人员。大学本科及以上指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并取得毕业证书的人员,不包括肄业、在读或辍学人员。30周岁及以下指报告年度12月31日的年龄为30周岁及以下的从业人员。企业经营指标营业收入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营业收入合计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收入”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营业成本指企业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

19、使用权等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实际成本。“营业成本”应当与“营业收入”进行配比。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成本”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广告业务成本指企业经营广告业务发生的实际成本。营业利润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利润”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根据会计“损益表”中“营业利润”项目、“投资收益”项目的本年累计数之和填报。广告业务利润指企业经营广告业务所取得的利润。税金及附加指企业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税法规定应缴纳的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

20、教育费附加、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印花税等相关税费。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税金及附加”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应交增值税指按照税法规定,以销售货物、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增值额和货物进口金额为计税依据而课征的一种流转税。填报本指标时,应按权责发生制核算企业本期应负担的增值税,有两种计算方法,可选其一,一旦确定,原则上不得更改。计算方法一:根据本期会计科目(1)“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退税”年初至期末贷方累计发生额(一般与期末贷方余额相等,因为年初贷方余额为零),(2)“进项税额”年初至期末借方累计发生额,即期末借方余额一年初借方余额,(3)“出口

21、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年初至期末借方累计发生额(一般与期末借方余额相等,因为年初借方余额为零),取值后按照下述公式计算填报: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一(进项税额一进项税额转出)一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一减免税款+出口退税计算方法二:根据本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n以“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15号”版式为例)“销项税额”(第11栏)、“进项税额”(第12栏)、“进项税额转出”(第14栏)、“免、抵、退应退税额”(第15栏)、“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第21栏)、“按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第22栏)、“应纳税额减征额”(第23栏)栏目“一般项目

22、列中“本年累计”歹U,按照下述公式计算填报: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一(进项税额一进项税额转出一免、抵、退应退税额)+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按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一应纳税额减征额计算方法说明及填报要求:计算公式均体现权责发生制,本期发生的进项税额全部参与计算,相当于不设置留抵,同时也不抵扣会计账簿或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上年年末留抵的进项税额,公式计算结果可以为负数。按照公式计算本指标后,不应再加增值税减免税额,因为这部分价值不再形成企业缴纳义务。应交广告业务增值税指以从事广告业务活动产生的增值税额为依据而征收的增值税。所得税费用指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23、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合计销售费用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房地产企业销售费用指企业在从事主要经营业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销售费用,包括转让、销售、结算和出租开发产品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利润表”中“销售费用”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费用(或经营费用)”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管理费用指企业

24、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等。为了与财政部关于修订印发2019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9)6号)保持一致,“管理费用”不包含“研发费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管理费用”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H勺企业,应将会计“利润表”中“管理费用”项目本年累计数减“研究费用”项目本年累计数后填报。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以及未执行财政部关于修订印发2019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口财会2019)6号)的企业,在会计

25、利润表”中“管理费用”项目的本年累计数的基础上,根据会计“管理费用”科目下的“研究费用”明细科目,将“研发费用”剔除后填报。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发生的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财务费用”项目的本期金额数填报。应付职工薪酬(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

26、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报酬或补偿。如果企业财务报告附注中包含“应付职工薪酬”项目,则根据其“应付职工薪酬列示”部分的合计项的本期增加额填报。或者,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填报;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应将本年上述职工薪酬包含的项目归并填报。“应付职工薪酬”应包含“劳务派遣人员薪酬”,但不得重复计入。如果企业财务报告或会计账簿中的“应付职工薪酬”不含“劳务派遣人员薪酬”,则应加“劳务派遣人员薪酬”后填报。如果“劳务派遣人员薪酬”已按类别拆分并分别计入“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的工资、奖金、津

27、贴和补贴、福利费等明细科目,则表明“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已包含“劳务派遣人员薪酬”,此时不应加“劳务派遣人员薪酬”。应付广告从业人员薪酬指标解释参照“广告从业人员”和“应付职工薪酬”。固定资产原价指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企业在购置、自行建造、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发生的全部支出总额。根据会计“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填报。本年固定资产折旧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合计数。根据会计核算中资产减值准备、投资及固定资产情况表Hr当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项本年增加数填报。投资收益指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根据企业会计“利

28、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目的本期金额数填报,如为投资损失以“一”号记。事业单位经营指标本年收入合计指事业单位本年度取得的全部收入,包括财政拨款、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和其他收入。根据部门决算“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对应项目填报。经营收入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根据部门决算“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对应项目填报。本年支出合计指事业单位本年度全部支出。根据部门决算“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对应项目填报。经营支出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支出。根据部门决算“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对应项目填报。广告业

29、务经营支出填报事业单位开展广告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税金及附加指事业单位提供劳务或销售产品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固定资产原价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根据部门决算“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有关项目的年末数填报。本年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原价X折旧率。广告业务收入结构广告业务收入结构中,涉及到广告业务收入、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和其他等一系列指标。广告业务收入指经营广告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总

30、额。互联网平台等单位提供引流、推广等广告服务,相关收入按照“信息服务费”等其他类目开具发票的,应当计入广告业务收入。事业单位填写广告业务经营收入,企业填写广告业务营业收入。其中经营广告业务的外汇收入,按银行规定比价折算成人民币。设计指广告设计、策划和创意等服务。制作指广告成品制作服务,包括灯箱广告、霓虹灯广告、音视频广告制作、印刷品广告印制和喷绘等。代理指广告总体策划设计并承担媒介选择、购买和执行的服务,或单一承担媒介选择、购买和执行的服务。发布指广告发布者提供发布广告服务。互联网指互联网网站,及依附于互联网的邮件、游戏和软件等传播媒介。移动互联网指移动互联网网站,及依附于互联网的移动终端、软

31、件和应用等传播媒介。电视指开路信号传送电视、闭路信号传送(有线)电视和网络互动电视(如IPTV)等媒介。电影指电影媒介。广播指有线广播或无线广播等媒介。报纸、期刊指报纸(期刊)等新闻出版物媒介。户外媒介指户外(包括机场、车站、码头、轨道交通厅和公共通道等处)的展示牌、电子显示屏、霓虹灯和灯箱等媒介,包括交通工具(车辆、船舶和飞行器)等媒介。其他指除设计、制作、代理和发布以外的或者无法按上述指标严格拆分的其他广告业务,包括但不限于与广告相关的信息服务、广告数据监测、广告效果评估等相关业务。互联网广告其他服务指除了互联网广告中除设计、制作、代理和发布以外的或者无法按上述指标严格拆分的其他互联网广告

32、业务。五、附录(一)规模以下企业样本确定方案1.调查范围本方案统计调查对象为从事广告业务的规下企业,全国范围内共选取不少于30000家单位,在本制度有效期内持续跟踪调查。2,样本量分配根据各地营业范围含广告的存续企业数量(截至2022年10月),综合考虑各地2021年广告业事业单位和规上企业年度广告业务收入规模和2021年各地广告业发展指数层级结构,各省级单位的样本量分配见下表。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广告业发展情况适当增加样本数量,但不得超过本制度分配样本量的100%。表1各省级单位样本量分配表单位:个序号地区调查样本量合计300001北京18002天津6003河北12004山西6005

33、内蒙古6006辽宁6007吉林6008黑龙江6009上海180010江苏150011浙江150012安徽90013福建120014江西90015山东150016河南120017湖北150018湖南120019广东180020广西90021海南60022重庆90023四川150024贵州60025云南60026西藏30027陕西90028甘肃60029青海30030宁夏30031新疆60032新疆兵团3003.调查样本产生(方法一)样本筛选标准:企业年营业收入未达到规模以上的标准。样本应当涵盖广告产业链设计、制作、代理、发布等各环节。样本住所地类型应当尽可能覆盖县级以上行政区划。样本应当覆盖经营

34、传统广告业务和互联网广告业务的企业。成立时间在2年以内的企业应当不少于样本总量的20%。样本筛选步骤: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参照本制度”2.样本量分配”的原则和“样本筛选标准6)”,合理划分辖区内的样本量,避免平均分配或过于集中。 相关市场监管部门根据企业登记注册信息库搜索本地存续中的经营范围含广告的相关企业,作为备选企业。备选企业要覆盖传统广告企业,例如电视、广播、报刊等下属广告公司,平面广告(包括户外平面广告)制作公司;以及互联网广告企业(企业名称含有网络技术、信息科技等)。备选企业中应当有一部分成立时间在2年以内,以确保最终样本符合筛选条件(5)。相关市场监管部门结合指导广告业发展工作、广告

35、监管工作、企业年报、网络公开信息以及其他工作掌握的情况,通过电话、走访等方式,确定备选企业为正常经营状态、实际经营广告业务并且属于规下企业。 将核实无误的企业确定为样本企业,逐级汇总相关企业名单。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做好本辖区规下企业样本的质量控制工作,避免因样本质量问题无法获取有效统计数据。(方法二)样本筛选步骤: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参照本制度”2.样本量分配”的原则合理划分下一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的样本量,避免平均分配或过于集中。省级市场监管部门根据企业登记注册信息库搜索经营范围含广告的相关企业,作为备选企业。备选企业数量应当适当多于分配样本量。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从备选企业中随机抽取相关企业名单

36、含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住所地等),分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核实。属地市场监管部门结合指导广告业发展工作、广告监管工作、企业年报、网络公开信息以及其他工作掌握的情况,通过电话、走访等方式,确定备选企业为正常经营状态、实际经营广告业务并且属于规下企业。将核实无误的企业确定为样本企业,逐级汇总相关企业名单。企业数量不足分配样本量的,由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自行补充。4.注意事项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可以结合实际选择以上方法一或方法二。采用方法二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向总局提供抽样方案。在跟踪统计过程中,样本企业因注销等原因无法继续参加统计调查的,由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记录相关情况,制度有效期内不再替换新的样本。统计年报发现样本企业规模达到规上企业标准的,由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记录有关情况,并在下一次统计年报开始前(截至11月30日)申请将相关企业调整为规上企业,制度有效期内不再替换新的样本。(二)向国家统计局报送的具体统计资料清单市场监管总局向国家统计局报送广告业市场主体调查表全国汇总数据全部指标。(三)向统计信息共享数据库提供的具体统计资料清单市场监管总局向统计信息共享数据库提供广告业市场主体调查表全国广告业务收入指标年度汇总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资产评估/会计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