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ppt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46459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分析教材课时安排(教材课时安排(54 课时)课时)n n解决问题(解决问题(4 4课时)课时)n n表内除法(一)(表内除法(一)(1313课时)课时)n n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变换(4 4 课时)课时)n n表内除法(二)(表内除法(二)(9 9课时)课时)n n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8 8课时)课时)n n克与千克(克与千克(2 2课时)课时)n n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7 7课时)课时)n n统计(统计(3 3课时)课时)n n找规律(找规律(4 4课时)课时)一、解决问题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2、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例1例例1 1是由学生观看木偶是由学生观看木偶戏的情景引出数学问题,戏的情景引出数学问题,这样的教材编排就是让学这样的教材编排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了解信生通过观察情境图了解信息、发现问题。重点是学息、发现问题。重点是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这里的信息有显性的信息,这里的信息有显性的信息,比如比如“原来看戏的人有原来看戏的人有2222人人”,还有一些是隐形的,还有一些是隐形的信息,比如走了多少,又信息,比如走了多少

3、又来了多少。来了多少。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明确提出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明确提出要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从而运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从而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课堂中,可以采取自主探究,也可以采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课堂中,可以采取自主探究,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无论哪种方法都必须在学生独立思考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无论哪种方法都必须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充分研讨之后全班共同分享

4、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充分研讨之后全班共同分享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的计算方法:学生的计算方法:1 1、22+13=3522+13=35(人)(人)35-6=2935-6=29(人)(人)2 2、22-6=1622-6=16(人)(人)16+13=2916+13=29(人)(人)3 3、22+13-6=2922+13-6=29(人)(人)4 4、22-6+13=2922-6+13=29(人)(人)这些方法学生也许能列出来,也许没有想到,教师要组织学这些方法学生也许能列出来,也许没有想到,教师要组织学生明确不同的思路,不同的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要特别强调生明确不同的思路,不同的算法之间的内在

5、联系。要特别强调的是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综合算式来列式计算。的是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综合算式来列式计算。例例2例例2是面包房的情境。解决问题的是面包房的情境。解决问题的重点是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重点是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通过学生熟悉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通过学生熟悉的购买面包的情境,解决的购买面包的情境,解决“还剩多少还剩多少个个”这个实际问题。仍然可以引导学这个实际问题。仍然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一种思路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一种思路是分步列式:是分步列式:54-8-22或为或为54-(8+22)。一种思路是列综合算式,)。一种思路是列综合算式,教材中

6、特别强调教材中特别强调“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应该使用小括号应该使用小括号”,这是教学重点,这是教学重点,所以我们必须明确为什么所以我们必须明确为什么“计算时先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小括号里面的”。因为是初次在列。因为是初次在列式时需要使用小括号,如果学生产生式时需要使用小括号,如果学生产生疑问,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回顾旧知,疑问,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回顾旧知,利用现实情境,明确使用小括号的必利用现实情境,明确使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及使用方法。要性及使用方法。教学时可以采用与例教学时可以采用与例1 1相似的教相似的教学方式。首先让学生观察下页图,提学方式。首先让学生观察下页图,提出问题

7、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出问题,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让学生充分交流研讨,畅谈自己的想让学生充分交流研讨,畅谈自己的想法,然后着重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法,然后着重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列式计算时可以先分步列式,同时强列式计算时可以先分步列式,同时强调两种列式的内在联系,列综合算式调两种列式的内在联系,列综合算式时着重说明使用小括号的目的。时着重说明使用小括号的目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例例3 3以本单元主情境图中的玩跷跷板活动为以本单元主情境图中的玩跷跷板活动为实际背景,解决实际背景,解决“一共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重点是乘法和加法在一起列综合算式,教材重点是乘法和加法在一起

8、列综合算式,教材的编排方式和前两个例题一样,教学中可以的编排方式和前两个例题一样,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材中提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材中提示“分小组讨论,可以怎样算分小组讨论,可以怎样算”,目的是引导,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特别让学生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特别让学生思考思考“还可以怎样算还可以怎样算”,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例例3教学时,教师仍然可以采用学生自教学时,教师仍然可以采用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提

9、出问题,然后小组己观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后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后再列出算式解答。接着说一说不同再列出算式解答。接着说一说不同列式方法的道理,并着重理解两种列式方法的道理,并着重理解两种方法的内在联系。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的内在联系。对于学生的不同解法,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解法,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教学思路教学思路二、二、表内除法(一)表内除法(一)1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名称。2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10、能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够比较熟练地用2 26 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乘法口诀求商。3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简单的实际问题。4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例例1 1的情境是准备春的情境是准备春游食品,由一个女孩游食品,由一个女孩提出的提出的“应该每份同应该每份同样多样多”的分配方案,的分配方案,引出平均分。小精灵引出平均分。小精灵给出

11、了概念给出了概念“每份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例例1 在进行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在进行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各种资源,把资源,把“平均分平均分”概念的建立在具概念的建立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之中,促使学生主动学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之中,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本的主题图,习。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本的主题图,也可以让学生亲自画一画、分一分、说一也可以让学生亲自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的活动,感知每份同样多。再引出平均说的活动,感知每份同样多。再引出平均分,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进一步明白,每分,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进一步明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在这个过程中份

12、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思考:要求学生思考:“平均分成几份平均分成几份”是什么是什么意思?意思?教学思路教学思路例例2 2安排的是平均分的实安排的是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把一些物品按践活动(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画面上小朋友发出评论画面上小朋友发出评论实际上在提醒这样分快实际上在提醒这样分快些,除了这样平均分还些,除了这样平均分还可以那样平均分等等,可以那样平均分等等,所以这个环节应该让学所以这个环节应该让学生展现出积极主动参与生展现出积极主动参与平均分活动,这是编者平均分活动,这是编者的编写意图。的编写意图。例例2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图片教学时,

13、可以让学生用图片代替橘子,动手操作完成代替橘子,动手操作完成“把把1515个橘子平均分成个橘子平均分成5 5份份”的任务。接的任务。接着,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结着,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结果。使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操果。使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平均作、动口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法。教学思路教学思路 呈现一幅解决春呈现一幅解决春游租船问题的情境图。游租船问题的情境图。画面上孩子们的对话画面上孩子们的对话显示出解决显示出解决“租几条租几条船船”问题有几种的不问题有几种的不同方法,体现了解决同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

14、多样化的数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学思想。例例3 编写意图是从熊编写意图是从熊猫平均分竹笋的活动中猫平均分竹笋的活动中引入除法算式,显示出引入除法算式,显示出把除法概念教学置入生把除法概念教学置入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在动具体的情境之中。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认识这个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除号,还要了解除法算除号,还要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式的写法和读法。例例4教学时,重点是组织帮熊猫分竹笋的活教学时,重点是组织帮熊猫分竹笋的活动,解决小精灵提出的动,解决小精灵提出的“每盘放几个每盘放几个”的问的问题。在动手分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题。在动手分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计算呢

15、从而引入除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计算呢?从而引入除法运算,列出算式。这里,注意对照平均分法运算,列出算式。这里,注意对照平均分的活动揭示的活动揭示12123 3的实际含义,做好文的实际含义,做好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有效转换。接着,让学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有效转换。接着,让学生动手把生动手把1212个竹笋平均分成几份的各种情况,个竹笋平均分成几份的各种情况,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表示分的结果,让学生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表示分的结果,让学生在动手、动口中体会除法的意义,初步感知在动手、动口中体会除法的意义,初步感知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教学学思思路路例例5 5是教学除法算式各是教学

16、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的一个内容,部分的名称的一个内容,设计形式与例设计形式与例4 4相似。呈相似。呈现的依然是熊猫分竹笋现的依然是熊猫分竹笋的情境图,小精灵提出的情境图,小精灵提出了数学问题。再由文字了数学问题。再由文字语言语言“2020个竹笋,每个竹笋,每4 4个个放一盘,能放放一盘,能放5 5盘。引出盘。引出数学的符号语言除法算数学的符号语言除法算式式20205 54 4。再给出除。再给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例例5 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初步认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计算的基础,放手让学生主识除法计算的基础,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呈现熊猫分竹笋情境图,动探索。呈现

17、熊猫分竹笋情境图,根据信息说一说根据信息说一说20205 5中每一项中每一项实际含义。然后,指出除法算式各实际含义。然后,指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动脑、动手、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中,积累活动经动口参与学习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渗透数学思想。验,渗透数学思想。教学教学思路思路例例1 1呈现一幅猴妈妈给小猴呈现一幅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情境图,意在把除法分桃的情境图,意在把除法计算的教学置入具体生动的计算的教学置入具体生动的活动情境中。活动情境中。图中先出现第一个问题和图中先出现第一个问题和除法算式。由小精灵提出的除法算式。由小精灵提出的是如何算的问题,这个环节是如何

18、算的问题,这个环节的重点是明确探讨的任务,的重点是明确探讨的任务,掌握不同的方法。掌握不同的方法。教材在给学生呈现的第二教材在给学生呈现的第二个问题下面,只给出用乘法个问题下面,只给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时,列出教学时,列出12123 3之后,主要是解之后,主要是解决怎样算的问题。教师可以安排自主决怎样算的问题。教师可以安排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求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求商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商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了解、尝试各种不同的算法,逐渐体了解、尝试各种不同的算法,逐渐体会到会到“用乘法口诀求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的方法

19、比较好。好。教学思路教学思路例例2 2,教学用,教学用2 26 6的的乘法口诀求商。主题图乘法口诀求商。主题图呈现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呈现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情境图。为什么情境的情境图。为什么情境图下面呈现出图下面呈现出4 46=246=24和和24244=4=、24246=6=三道算式?实际意思就三道算式?实际意思就是让学生借助乘除法的是让学生借助乘除法的关系,掌握求商方法的关系,掌握求商方法的编写意图。编写意图。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解决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出解决一共要栽多少棵树的问题。通过列出除法算的问题。通过列出除法算式。由乘到除,

20、帮助学生式。由乘到除,帮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接着,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接着,让学生完成除法计算。此让学生完成除法计算。此时,允许学生讨论,让每时,允许学生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圆满完成计算,个学生都能圆满完成计算,特别注意在解决问题的过特别注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用乘法口诀求程中加深对用乘法口诀求商思路的理解。商思路的理解。例例3 3是解决与是解决与“平均分平均分”相联系的简单实际问题。相联系的简单实际问题。图中呈现了图中呈现了1515个小朋友做个小朋友做游戏的情境图,并由小精游戏的情境图,并由小精灵提出灵提出“平均每组几个小平均每组几个小朋友朋友”和和“可以分成几组可以分成几组”。让学生

21、在解决问题的。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的相依关系。教学时,学生先提出哪一个问题,就先教学时,学生先提出哪一个问题,就先解决哪个问题,顺其自然。但是要给学生解决哪个问题,顺其自然。但是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把两个问题联系起来。自主学习的空间,把两个问题联系起来。在解决提出的两个问题后,依教材设计如在解决提出的两个问题后,依教材设计如果又来了果又来了3 3个小朋友,每组平均应有几个个小朋友,每组平均应有几个小朋友?这个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及时给小朋友?这个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及时给学生熟悉用除法计算解决实际

22、问题的机会。学生熟悉用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教学思路教学思路例例4 4呈呈现给学学生生一一幅幅儿儿童童商商店店里里购物物的的情情境境图,核核心心是是用用乘乘法法和和除除法法两两步步计算算解解决决实际问题。要要求求解解决决的的问题是是“你你应付付多多少少钱?”,小小精精灵灵实际上上告告诉学学生生解解决决问题的的过程(步程(步骤)。)。教教学学时时,让让学学生生关关注注售售货货员员与与小小朋朋友友的的对对话话,说说一一说说他他们们在在议议论论什什么么。在在这这个个基基础础上上,再再呈呈现现出出要要解解决决的的实实际际问问题题:“1212元元可可以以买买3 3辆辆小小汽汽车车。买买5 5辆辆小

23、小汽汽车车,应应付付多多少少钱钱?”这这个个教教学学我我的的观观点点是是学学生生先先自自主主分分析析,再再组组织织学学生生讨讨论论探探索索解解决决问问题题的的方方法法。特特别别是是明明确确需需要要先先解解决决买买一一辆辆小小汽汽车车用用多多少少钱钱,这这个个在在于于帮帮助助学学生生掌掌握握解解决决问问题的步骤。题的步骤。三、三、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变换n n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n n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转现象。n n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4、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n n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锐角和钝角锐角和钝角这个单元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这个单元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方法与上学期是一致角还是钝角,方法与上学期是一致的,都是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比的,都是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比较,但比较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前较,但比较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前者是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而后者是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而后者是看一个角比直角大还是小。者是看一个角比直角大还是小。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已有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说说图中哪里有角,哪里有的知识说说图中哪里有角,哪里有直角,各种角的大小

25、一样不一样,直角,各种角的大小一样不一样,怎样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带着这怎样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自主探索出用直些问题进行讨论,自主探索出用直角进行比较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角进行比较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一些练习去再认识角,并判断根据一些练习去再认识角,并判断这些角分别是什么角。这些角分别是什么角。例例1 1(平移)的教学。教材从生(平移)的教学。教材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移现象。考虑到活中的实例引入平移现象。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教材只是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示使学教材只是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示使学生了解什么样的现象是平移。生了解什么样的

26、现象是平移。课堂教学时,看看教材上三幅课堂教学时,看看教材上三幅图中画的分别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图中画的分别是什么,它们是怎样运动的。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这些运动的。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这些现象都是平移现象都是平移,教师要注意及时点拨、教师要注意及时点拨、引导学生能描述。关键是把握住物引导学生能描述。关键是把握住物体作平移运动时,本身的方向不改体作平移运动时,本身的方向不改变。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变。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现式,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现象,再在全班讨论一下各小组所举象,再在全班讨论一下各小组所举的例子是不是平移。的例子是不是平移。在方格纸上按不

27、同的方向平移小房在方格纸上按不同的方向平移小房子,了解平移的两个参量:移动的方子,了解平移的两个参量: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通过向上平移向、移动的距离。通过向上平移5 5格格和向右平移和向右平移7 7格的示例,使学生了解格的示例,使学生了解向哪个方向平移多少格的意思,然后向哪个方向平移多少格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自己把其他两种情形填完整。让学生自己把其他两种情形填完整。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具或挂图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具或挂图的形式把平移的过程用动态的方式呈的形式把平移的过程用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移动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分别表示什么意的方向和移

28、动的距离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很容易对移动几格造成错觉,思。学生很容易对移动几格造成错觉,会错误地把移动会错误地把移动7 7格理解成两个房子格理解成两个房子中间的空格是中间的空格是7 7格,教学中一定要正格,教学中一定要正确引导。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确引导。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的形式帮助理解。生表演的形式帮助理解。例例2 2(旋转)的教学。(旋转)的教学。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思路与平移基本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思路与平移基本一致,也是通过生活中旋转的实例一致,也是通过生活中旋转的实例使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现象,并让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现象,并让学生说出生活中更多的旋转现象。教生说出生活中更多的

29、旋转现象。教学时,只要学生举出的例子大致符学时,只要学生举出的例子大致符合旋转的概念就可以了。关键是把合旋转的概念就可以了。关键是把握住物体旋转时,是围绕一个点或握住物体旋转时,是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作圆周运动。一个轴作圆周运动。四、四、表内除法(二)表内除法(二)n n让学生经历用让学生经历用7 7、8 8、9 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方法。n n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n n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30、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例例1 1是利用主题图提供的第是利用主题图提供的第1 1组信组信息息“有有5656面小旗,挂成面小旗,挂成8 8行,平行,平均每行挂几面?均每行挂几面?”引出除数是引出除数是8 8的除法,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探的除法,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探讨用口诀计算讨用口诀计算56568 8的方法。变的方法。变换上题中的一个条件,将换上题中的一个条件,将“挂成挂成8 8行行”换成换成“挂成挂成7 7行行”,引出除,引出除数是数是7 7的除法,让学生尝试独立的除法,让学生尝试独立计算计算56567 7。主题图提供的第。主题图提供的第2 2组、

31、组、第第3 3组信息是选用的。目的是引组信息是选用的。目的是引出除数是出除数是7 7、9 9的除法,使学生通的除法,使学生通过自主计算除数是过自主计算除数是7 7、9 9的除法,的除法,掌握用掌握用7 7、8 8、9 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的一般方法。例例1 进行教学例进行教学例1 1时,先组织学生复习时,先组织学生复习用用2 26 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运算,唤起学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运算,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然后引导学生应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然后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用口诀求商的经验,参与计用已掌握的用口诀求商的经验,参与计算算56568 8、56567 7、49497 7

32、27279 9,并说,并说一说用的是哪一句口诀。最后引导学生一说用的是哪一句口诀。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用归纳概括用7 79 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方法。教学思路教学思路例例2例例2是通过是通过3个小朋友分个小朋友分别用别用5根、根、10根、根、15根根小棒摆出小棒摆出1架、架、2架、架、3架飞机的活动,找出架飞机的活动,找出10根(根(2个个5根)与根)与5根、根、15根(根(3个个5根)与根)与5根根之间的倍数关系,引出之间的倍数关系,引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的实际问题和分析方法。问题和分析方法。这个例题的教学让学

33、生在充分的操作活动和简单的这个例题的教学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活动和简单的语言表述中,领会语言表述中,领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的含义。它包括以下两点:(它包括以下两点:(1 1)是两个数量在比较;()是两个数量在比较;(2 2)用其)用其中一个量作标准,另一个量包含了几个它就是它的几倍。中一个量作标准,另一个量包含了几个它就是它的几倍。在教学中注意学生之间的思维水平的差异。对于理解在教学中注意学生之间的思维水平的差异。对于理解1515是是5 5的几倍的数学问题,一部分学生要借助摆好的飞机的几倍的数学问题,一部分学生要借助摆好的飞机模型,看出模型,看出1515根是

34、根是5 5根的根的3 3倍;另一部分学生则在直观的倍;另一部分学生则在直观的基础上,将求基础上,将求1515根是根是5 5根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根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1515里面有几个里面有几个5 5的数学问题,并能根据除法的含义确定算的数学问题,并能根据除法的含义确定算法,得出法,得出15155=35=3的算式。这两部分学生的思维在课堂的算式。这两部分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不同步是正常的。教学时,一方面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上不同步是正常的。教学时,一方面要尊重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另一方面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逐渐地由这种差异,另一方面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逐渐地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学会

35、应用所学除法的含义来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学会应用所学除法的含义来分析数量关系,初步理解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初步理解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例例3 3,是用初步构建的,是用初步构建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多少”的分析思路解决实的分析思路解决实际问题。以两位同学的对话际问题。以两位同学的对话和舞台上清晰可数的跳舞人和舞台上清晰可数的跳舞人数给出问题的信息:数给出问题的信息:“唱歌唱歌的有的有3535人,跳舞的有人,跳舞的有7 7人,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36、思考交流中用已初步构建的思考交流中用已初步构建的解题思路分析、推理,获得解题思路分析、推理,获得解答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几倍是多少”的一般的一般“思思维模式维模式”。例例3教学思路教学思路n教学时,我们应该注重引导教学时,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学会用转化的方法将一学生学会用转化的方法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转化为一个数里含有几个题转化为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问题。另一个数的问题。例例4 4主要应用学生已掌握的表内主要应用学生已掌握的表内乘除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乘除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一幅图用图意展示信际问题。

37、第一幅图用图意展示信息息“6 6条小船,每条船坐条小船,每条船坐4 4人人”,第二幅图以学生的对话和提问给第二幅图以学生的对话和提问给出信息:出信息:“碰碰车每辆可坐碰碰车每辆可坐3 3人,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呢?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呢?”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先求出这群小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先求出这群小朋友的人数(朋友的人数(6 64=244=24),再求),再求所需碰碰车的辆数(所需碰碰车的辆数(24243=83=8)。)。在学生会用分步列式计算解决以在学生会用分步列式计算解决以上问题以后,引导学生列出综合上问题以后,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算式(6 64 43 3)进行解答,使)进行解答,使

38、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算。例例4 教学以上内容时要让每一位学生真正理教学以上内容时要让每一位学生真正理解题意。可采用先自主后合作学习的方式,先解题意。可采用先自主后合作学习的方式,先观察两幅图,说图意,之后可以在班上交流。观察两幅图,说图意,之后可以在班上交流。通过以上活动,不但使每一位学生对题意有一通过以上活动,不但使每一位学生对题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用数学语言表个清晰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题意的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达题意的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解题

39、思路的交流、学习。当每位学生尝试解答解题思路的交流、学习。当每位学生尝试解答后,应组织学生在班上交流不同的解答方法。后,应组织学生在班上交流不同的解答方法。如果班上没有列综合算式解答的,教师可引导如果班上没有列综合算式解答的,教师可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用整体的较为简洁的综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用整体的较为简洁的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要注意并不要求每一个学合算式来解决问题。要注意并不要求每一个学生一定要列出综合算式来解。生一定要列出综合算式来解。五、五、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n n1 1 1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

40、作用。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

41、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n n2 2 2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千数加、减法。千数加、减法。千数加、减法。n n3 3 3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

42、生活中的事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例例1 1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数数,认识计数单位践操作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发现,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发现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的关系。教材中小精灵

43、的问十进的关系。教材中小精灵的问题题“怎样数更大的数怎样数更大的数”意思是要意思是要引导学生动手试一试。通过实践引导学生动手试一试。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一个一个地数,让学生体会:一个一个地数,1010个小正方体是个小正方体是“十十”,一十一十,一十一十地数,地数,10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地数,1010个一百是一千。从而认个一百是一千。从而认识计数单位识计数单位“千千”,进而发现,进而发现“十十”“”“百百”“”“千千”等相邻单位之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间的十进关系。例例1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在课堂教学中,由于1010个一是十,个一是十,1010个十是一百个十是

44、一百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可放手由学生自主地数小正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可放手由学生自主地数小正方体。为了让学生感悟到数数的方法很多,可以一个方体。为了让学生感悟到数数的方法很多,可以一个一个数、一十一十数、一百一百数。在一个数、一十一十数、一百一百数。在“千千”这个单这个单位导入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语言如果数量非位导入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语言如果数量非常多,要继续往下数,怎样数比较快?让学生通过操常多,要继续往下数,怎样数比较快?让学生通过操作,感悟到数较大的数也可以一百一百地数,提高学作,感悟到数较大的数也可以一百一百地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的意识。认识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

45、的意识。认识“千千”后,注意引后,注意引导学生分组讨导学生分组讨“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新发现”,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探究发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探究发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数数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总结归纳数数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思路教学思路例例2 2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会读、写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会读、写10001000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每个数的组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每个数的组成。采用计数器帮助数数,由具体向成。采用计数器帮助数数,由具体向表象过渡了一步,可以让学生比较形表象过渡了一步,可以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建

46、立数位的概念,因此教师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充分利用计数器上的珠子必须让学生充分利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认、读、写认、读、写10001000以内的数。对小精灵以内的数。对小精灵的问题的问题“上面每个数各是由几个百几上面每个数各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让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自己先思考,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先思考,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互相交流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互相交流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304304、580580是中间有是中间有0 0和末尾有和末尾有0 0的读写,这里的读写,这里要提醒学生看哪位上没有珠子,应该要提醒学生看哪位上没有珠子,应该怎么

47、读写。可以让学生添加一些正例怎么读写。可以让学生添加一些正例和反例,让学生体会读数的时候数位和反例,让学生体会读数的时候数位中间有中间有0 0的要读零,而末尾的的要读零,而末尾的“零零”不不读。读。例例2 例例3 3为比较为比较10001000以内数的大小。以内数的大小。教材把比较数的大小分为两种情况:位数不教材把比较数的大小分为两种情况: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比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比较时,教师要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比较方法,较时,教师要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比较方法,充分尊重学生。不给学生概括比较数的大小的充分尊重学生。不给学生概括比较数的大小的抽象法则

48、抽象法则.教学时,可以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直观地比教学时,可以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直观地比较数的大小。另外,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教较数的大小。另外,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着重从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数的师要引导学生着重从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数的意义的不同去比较数的大小。如,意义的不同去比较数的大小。如,100100是一个百,是一个百,而而10001000是一个千,是一个千,1010个百;个百;120120有有1 1个百,个百,210210有有2 2个百。这样通过比较,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数个百。这样通过比较,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例例4 4教材以小

49、木块及计数器为素教材以小木块及计数器为素材,让学生在材,让学生在“一千一千地数一千一千地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原理,理解原理,理解1010个一千是一万,从个一千是一万,从而认识计数单位而认识计数单位“万万”。教材在。教材在一个例题中安排学生应用两种素一个例题中安排学生应用两种素材进行数数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材进行数数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虽然小木块和计数器都是实物,虽然小木块和计数器都是实物,但计数器较小木块在表示数的方但计数器较小木块在表示数的方面更为抽象一些,由面更为抽象一些,由“数小木块数小木块”到到“用计数器数用计数器数”体现了知识体现了知识抽象、概括的

50、过程,同时由于计抽象、概括的过程,同时由于计数器能直观看出千位、万位上数数器能直观看出千位、万位上数的意义,更有利于学生对数的概的意义,更有利于学生对数的概念的形成。念的形成。例例4 教学可以先数小木块。教师要通过实物教具或图片引教学可以先数小木块。教师要通过实物教具或图片引导学生一千一千地数。首先提问:导学生一千一千地数。首先提问:“我们可以一个一个、我们可以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数数,大家猜想一下能不能一千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数数,大家猜想一下能不能一千一千地数?一千地数?”接着出示方木块,提问:接着出示方木块,提问:“这个方木块是这个方木块是由由10001000个小木块组成的,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