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一中高考冲刺卷理科综合(二)doc.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654480 上传时间:2019-11-2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4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曲靖一中高考冲刺卷理科综合(二)doc.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曲靖一中高考冲刺卷理科综合(二)doc.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曲靖一中高考冲刺卷理科综合(二)doc.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0 年曲靖一中高考冲刺卷理科综合(二)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 ) 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 I 卷(选择题 )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O-16 C-12 Mn-55 N-14 Na-23 Mg-24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09 年春季,墨西哥及其他美洲国家爆发了大规模的甲型H1N1 流感,与前几年亚洲地区的 禽流感、欧洲地区的疯牛病和口蹄疫一样,引起世界性的肉类食品进出口贸易恐慌。下列关于甲 型 H1N1 流感的免疫学的看法,正确的是 A.人体可通过效应B 细胞和记忆B 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

2、体 B.预防接种甲型H1N1 流感疫苗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在发病的高峰期 C.接种甲型H1N1 流感疫苗的机体通过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就能消灭体内所有的病毒 D.接种甲型H1N1 流感疫苗一定时间后再次接受相应抗原刺激时,机体会产生更强的免疫保护 2.右图 A、B 是某种雄性哺乳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 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 A 细胞内有染色8 条, B 细胞内有两个染色体组 C. A 细胞会发生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D. B 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能直接与卵子结合 3. 科学家成功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 “的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

3、突触只有突触结构 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 “。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 A. B. C. D. 4. 己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某次杂交结果如下所示。下列哪种检验方法和结果可 以确定白眼是由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 亲代:红眼 白眼 子代:红眼、白眼、红眼、白眼 A.上述图示即可说明,不必再进行杂交实验 B.子代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其后代雄果蝇全是白眼,雌果蝇全是红眼 C.子代红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杂交,其后代红眼和白眼之比是3l D.子代红眼雌

4、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性状分离比是1111 5.广州一家医院的实验中心从两位健康广东人的血液中,发现一个人类新基因。该基因位于第九 号常染色体的短臂上,长度约为900 多个碱基对。该基因在2008 年 8 月 28 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分 子委员会正式命名为“B*5l59 ” 。至于这个新基因有什么作用,有待下一步开展动物实验。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下列对该基因的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 A.“B*5159 ”基因的编码区应该含有非编码区的序列,可以调控该基因的表达 B.用“ B * 5159 ”基因作为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时,应不包含其非编码区的序列 C.“B*5l59 ”基因结构中的非编码区应

5、该属于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D.“B *5159 ”基因转录时,RNA 聚合酶结合位点就是mRNA 上起始密码所对应的位点 6.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l.0 L0.l mol L -1 醋酸溶液中CH3COOH 的分子数为 0.1NA B.标准状况下,11.2L 水中含有的OH 键的数目为1.5NA C.8.4 g MgCO3与 NaHCO3的混合物中所含质子数为 4.2NA D.工业上铜的电解精炼,电解池中每转移2mol 电子时,阳极上溶解的铜原子数为NA 7.下列各组离子中,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强碱有沉淀生成,加人强酸能放出气体的是 A. Mg

6、 2+ Al 3+ HCO3 - SO4 2- B. Na + Ca 2+ N0 3- HPO4 2- C.Ca 2+ Cl - HCO3 - SO4 2- D. NH4 + Fe 2+ Cl - NO3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中存在阴离子就一定存在阳离子,存在阴离子就一定存在阴离子 B.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其键角均为10928 C.同种元素化合价越高,氧化性越强 D.90时水的离子积Kw=3.8 10 -13,此时水的 pH c(A- ),则溶液显_ ( 填“酸性 “、 “碱性 “或 “中 性“)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_ 。 若 HA 为一元弱酸,且溶液的AG0 ,下列

7、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_。 A. 2c(Na +)=c(HA)+(A-) B. c(A -) c(Na+) C. c(Na +)+c(H+)=c(A-)+c(HA) D. c(H +)+c(HA) =c(Na+)+c(OH-) 28.(12 分)下图是部分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有关反应的条件己略去);己知:B、C、 G、L 均为单质,其中在常温、常压下,G 是固体, B、C、L 是气体;生成物E 具有漂白性,且 焰色反应呈黄色;F 在常温下是液体;K、M 均为不溶于水的沉淀,其中K 为红褐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l)D 的电子式: _ ;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 ; (3)反应的

8、离子方程式是_ ;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 (5)保存 J 溶液时还需加入_ 。 (6)实验室由 J 制备少量M 的方法: 用胶头滴管吸取A 溶液, 将滴管尖端插入盛有新制J 溶液 试管底部,慢慢挤出A 溶液即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这样操作 的理由是 _。 29.(14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探究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_。 (1) 要 向 大 试 管 中 加2 mL 浓 硫 酸 、 3 mL乙 醇 、 2mL乙 酸 , 其 具 体 操 作 是 : _ 。 (2)请根据右边图示,补画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 图。其中小试管中装入的物质是_。 (3)分离小试管中制取的乙酸乙醋应使用

9、的仪器叫做 _ ; 分 离 完 毕 , 应 从 该 仪 器 _(填“下口放”或“上口倒”)出。 (4)实验中加热试管的目的除了加快反应速率外,依据 平衡移动原理,还有_。 实验完毕,发现大试管中的反应液有些变黑,其原 因是 _ 。 (6)他们反复实验,得出乙醇与乙酸的用量和最后得到的乙酸乙酯生成量如下表: 编号乙醇( mL)乙酸( mL)乙酸乙酯( mL ) 1 2 2 1.33 2 3 2 1.57 3 2 3 1.55 结合表中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 。 30.(12 分)已知有机物AF 有如图转化关系: 已知: A 的分子式为C10H20O2; C 分子中有2 个甲基; B、E 互为具

10、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且能与碳酸氢钠反应放出CO2,E 分 子烃基上的氢原子若被Cl 取代,其一氯代物有3 种; F 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G 为高分子化合物。请填写以下空白: (1) C 可以发生的反应有_ (填序号 )。 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聚反应氧化反应 (2)D 分子所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 (3)写出 B 可能的结构简式_ 。 (4)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CD:_ FG: _ 31.(10 分)2008 年 1 月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严重的冻雨和 暴雪灾害,在寒冷的环境中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积极投身抗 灾抢险,有些战士连续几个昼夜奋战在抗灾一线。请根据 人体新陈代谢及调

11、节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战士们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机体通过代谢活动增强,皮 肤血管 _等过程维持体温恒定,这种调节方式 属于 _。体温之所以保持相对恒定是机体的 _和_两个过程相对平衡的结果。 (2)一些战士在抢险中不能及时补充到食物,如图为他们处于饥饿状态时血液中两种物质的变 化曲线,其中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直接依赖于_分解。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 上升的原因是_。若水分也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则_分泌的抗利尿激素 将_,通过排尿量的变化调节机体水分的平衡。 (3)为尽快消除冰雪恢复交通,战士们进行了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劳动,骨骼肌细胞在供氧不 足时会产生大量的_进入血液, 与血液中的 _ (缓冲

12、物质 )发生作用, 维 持内环境的稳态。 32.(9 分)如下图所示,图甲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株小麦叶片细胞内C3相对含 量在一天24 h 内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 (1)从图甲可知,在a 中发生的反应称为_,参与此反应的特有物质有_。 (2)a 结构中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色素是_。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 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_。 (3)从图乙可知,从_点开始合成有机物,至_有机物合成终止。 (4)AB 段 C3含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_ 。 (5)G 点 C3含量极少,其原因是 _ (6)G 点与 F 点相比,叶绿体中NADPH 含量较 _(填“高”或“低

13、” ) 。 33.(10 分)2007 年夏季, 继江苏太湖和安徽巢湖之后,蓝藻再次在污染本来就十分严重的云南滇池 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因为在几次蓝藻灾害中,我们都看到了“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 污染”所造成的严重恶果。大自然已向我们进行报复,向我们发出强烈的警示。一方面,政府 十多年投入47 亿元治污, 另一方面, 滇池周边的工厂、村庄、 农田每天仍产生着大量污染源, 污染速度远高于治理速度,造成滇池水体中的氮、磷浓度升高,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致使其从 昔日的“高原明珠”变成了今日的“高原绿珠”。 (1)滇池蓝藻爆发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有人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蓝藻。对此,可以通过显 微镜

14、观察细胞是否具有_来判断。 (2)迸人夏季气温偏高是滇池蓝藻爆发的原因之一,从本质上看这是人为污染超过了滇池生态 系统的 _,而温度是通过影响细胞内_来影响蓝藻的生长。 (3)为了防止滇池水源被污染,环保部门加强对滇池上游流域沿岸工厂的监测,现怀疑某工厂 是污染源之一,并对其排污口进行了检测。检测员沿河每隔10om 取水样一次,共取9 份并 依次编号为 ,已知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检验员对所取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 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 A 组) ; .滤除水样中全部蓝藻后,每份水样分为三等份,编号 B、 C、D,其中 B、 C 组分别添加适量的N 和 P,D 组不添加无机盐。然后加人等量的蓝

15、藻, 放置在阳光下若干天,再检测水样中蓝藻量,统计数据如下表(蓝藻数量,单位:百万细胞 /mm 3)。请回答有关问题: 水样编号 A 组(原始水样)0.2 0.3 0.3 1 10 10 7 7 6.5 B 组(添加N)1 1.5 2 2.5 20 19 18 17 18 C 组(添加 P)8 9 9.5 10 11 9.5 7.5 7.5 7 D 组(无添加)0.2 0.2 0.3 1 10 9 7 7 6.5 通过 A 组数据可以判断该工厂是污染源,依据是_ 。 进行 B、C、D 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N 含量超标还是P 含量超 标 , 其 中D组 起 _ 作 用 。

16、从 实 验 结 果 可 得 出 的 结 论 是 _。 34.(13 分)2006 年 11 月,执法人员在对某集贸市场出售的鸭蛋进行检查时,测出一种 “红心鸭 蛋” (蛋黄红色 )含有苏丹红。经调查,这是少数不良分子将含有苏丹红的所渭“红药”拌入 鸭饲料所致。苏丹红学名苏丹,它并非饲料或食品添加剂,这是一种脂溶性的化学染色剂, 可分苏丹、苏丹、苏丹、苏丹号四种,这次检测出的苏丹红主要成分为苏丹。回 答下列问题: 人在食用“红心鸭蛋”时,苏丹红被消化道上皮细胞吸收的方式是_。 (2)你认为鸭蛋黄被染成红色的原因是_。 (3)有人认为苏丹有致癌作用。现有健康幼龄小鼠的肝脏、动物细胞培养液、苏丹粉末

17、、 有关酶制剂、培养瓶若干、剪刀、光学显微镜等显微观察设备及细胞培养设备等。现欲通 过实验探究苏丹对小鼠有无致癌作用。 本实验涉及动物细胞工程中的有关技术是_,实验中用到的小鼠肝脏选自幼龄 小鼠的原因是_ 。用此技术检测苏丹对小鼠有无致癌作用的观察指标是 _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小鼠肝脏剪碎,用胰蛋白处理,使其组织细胞分离,并用细胞培养液制成一定 浓度的细胞悬浮液。 第 二 步 : 将 相 同 体 积 的 小 鼠 肝 脏 悬 浮 液 分 别 装 在 两 个 培 养 瓶A 、 B中 , _ 。 第三步: _ 。 实验结果、结论: 可能的结果a:_ 。 结论: _ 。 可能的结果b:_ 。 结论

18、:_ 。 2010 年曲靖一中高考冲刺卷理科综合(二) 1.D 2.B 3.A 4.B 5.C 6.C 7. D 8.D 9.C 10.D 11.B 12.D 13.A 14.CD 15.B 16.B 17.C 18.BD 19.C 20.B 21.C 22.(6 分) 6.12510 -3 (3 分) 6.17010 -2 (3 分) 23.(12 分) A1、A2、R1、R2(4 分 ) R2、r2分别为变阻箱、 A2表的阻值, I1、I2分 别为 A1、A2的示数。(4 分) 画图正确给4 分 24.(16 分) 当物块滑上小车时,设小车加速度为a1,物块加速度为a2 对小车: F+2m

19、g-1(M+m) g=Ma1(3 分) a1=3 m/s 2 (1 分) 对物块: -2mg=ma2 ( 3 分) A2= -2 m/s 2 (1 分) 物块经过时间t 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则,v2+a2t = v1+a1t (3 分) 解得t = 1.2s (1 分 ) 此时共同速度v3 = 5.6 m/s 物块作匀减速直线运动 (2 分) s = 8.16 m (2 分) 25.(18 分) 发生完全弹住碰撞,设碰后MN 速度为 v1,PQ 速度为 v2。 26.(24 分) 当磁场垂直纸面向里B1 =0.3 T 时,电荷运动半径为 r1,运动周期为 T1,当磁场垂直纸面向里 B2 =0.

20、5 T 时,电荷运动半径为r2,运动周期为 T2,则 (3 从以上计算知道,粒子的运动轨迹为如图所示的周期运动,每一个周期运动的距离为 27.I.(14 分,每空2 分) (1) 第三A (2) F - 、Na +、Al3+ (3)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4) Al2O3 +2OH - =2 AlO 2 -+H 2O 2Mg+CO22MgO + C . (8 分,每空2 分) (1) 12 (2) 碱性c (Na +) c (A-) c (OH-) c (H +) (3) ABD 28.(12 分) (1 分) (2) Cl2 +2OH - =ClO- +C1-+H 2O (2 分) (3)

21、Fe +2Fe 3+ =3Fe2+ (2 分) (4) 4Fe(OH)2 +O2 +2H2O= 4Fe (OH)3( 2 分) (5) 稀 HC1 铁屑( 2 分) (6) 开始析出一种白色的絮状沉淀,然后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避免生成的 Fe(OH)2沉淀接触 O2(3 分) 29.(14 分) 先 加 人 乙 醇 , 然 后 边 摇 动 试 管 边 慢 慢 加 入 浓 硫 酸 , 再 加 冰醋酸(或最后加浓硫酸)(2 分) 见右图;饱和碳酸钠溶液(3 分) 分液漏斗;上口倒出(2 分) 及 时 将 产 物 乙 酸 乙 酯 蒸 出 , 以 利 于 平 衡 向 生 成 乙 酸 乙 酯

22、 的方向移动(3分) 热浓硫酸将乙醇和乙酸炭化 对于可逆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3 分) 30.(12 分) ( 1 分) 醛基( 1 分) CH3CH2CH2CH2COOH CH3CH2CH(CH3)COOH (CH3)3CCOOH (6 分) ( 4 分) 31.(10 分)(每空 1 分) 收缩神经一体液调节产热散热肝糖元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进人血液下丘脑神 经分泌细胞增加乳酸碳酸氢钠 32.(每空 1 分,共 9 分) (l) 光反应色素、酶等(2)少数处于特殊状态下的叶绿素a 胡萝卜素(3) B I (4) 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产生NAD

23、PH 和 ATP,C3 不能还原成 C5 气孔关闭,缺少CO 2,C5不能转化为 C3 高 33.(10 分) 成形的细胞核(或叶绿体等细胞器,只要答出一种真核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也给分) (2 分) (2)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 (2 分)酶的活性(1 分) (3) 工厂排水口和下游河水中的蓝藻数量明显多于上游(2 分) 对照(1 分) 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P 含量超标(2 分) 34.(13 分) 自由扩散( 1 分) 苏丹能溶于脂肪并将脂肪染成红色,蛋黄中富含脂肪(1 分) 动物细胞培养(1 分)幼龄小鼠的肝脏细胞分裂能力强(1 分) (其他答案正确也得分) 第二步:在A 培养瓶中加人适量苏丹粉末,B 瓶中不加任何物质,并置于适宜的相同条件 下培养(1 分) 第三步 :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增殖情况或形态结构变化情况(1 分 ) a:A、B瓶中小鼠肝细胞均正常增殖一段时间后死亡,形态结构均未发生明显变化(2 分)(其他答 案正确也得分) 苏丹对小鼠的肝细胞无致癌作用(1 分) b:A 瓶中部分小鼠肝细胞无限增殖,且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B 瓶中小鼠肝细胞正常增殖 一段时间后死亡,形态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2 分)(其他答案正确也得分) 苏丹对小鼠肝细胞具有致癌作用(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