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畜禽养殖业规划.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65832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21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五五”畜禽养殖业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十五五”畜禽养殖业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十五五”畜禽养殖业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十五五”畜禽养殖业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十五五”畜禽养殖业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十五五”畜禽养殖业规划前言“十四五”期间,县畜牧生产工作以稳产保供为基本工作方针,全面推进品质畜牧、产业畜牧、安全畜牧、生态畜牧建设,经过多年发展,畜禽养殖业已成为县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成为成都特大城市居民的肉蛋产品供应基地,有力地保障了居民“菜篮子”供给。“十五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二个五年;是全面融入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城市副中心的关键五年,也是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力争与全市、全省和全国同步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2、提升农村建设水平,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科学谋划好县未来五年畜禽养殖业发展思路和产业布局,促进全县畜禽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畜禽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根据省、市的相关安排部署,立足于县畜禽养殖业发展实际,准确把握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编制县畜禽养殖业“十五五”规划。第一章现状与形势第一节“十四五”以来的主要成就“十四五”期间,县畜禽养殖生产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畜禽养殖生产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以稳产保供为抓手,全面推进品质畜牧、产业畜牧、安全畜牧、生态畜牧建设,畜禽养殖生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畜牧业稳产保供扎实推进“十四五”期间,全

3、县主要畜禽产品生产量因受非洲猪瘟、小反刍兽疫、口蹄疫等疫病因素的影响而下滑后逐渐得到恢复,到2025年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50.99亿元,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30.82%O全年出栏生猪91.72万头,同比增长14.64%,全市排名第一,超全省平均1个百分点、全市6.6个百分点;出栏肉羊28.59万只;出栏肉牛5117头;出栏家禽1340万只;出栏肉兔171.67万只;肉类总产量9.13万吨,禽蛋产量2.52万吨;养蜂4.3万箱,年产蜂蜜480吨。二、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生猪“德康模式”规模化发展,以“龙头企业+代养场(家庭农场)”模式,建设现代化智慧型养殖

4、场,打造川猪产业集群核心示范区。2017年、2018年先后引进正大集团、德康集团等国内外知名猪企,实施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建成投产正大30个智慧养殖猪场、德康慈航镇5000头祖代猪场、206个德康养殖单元代养场,新增生猪出栏能力25万余头,引领和推进了全县生猪规模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通过“个企联建”“共享联建”方式升级改造大中型空栏养殖场35个,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达41.62%。已建成大化龙门、大化水利、凤凰山、卓阳、福美嘉等64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区,生猪养殖区实现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和粪污无害化标准。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家庭农场+农户”“基地+

5、合作社+适度规模养殖户”等模式,大力推广生猪寄养、代养模式,带动农户发展。到2025年底全县发展畜牧业家庭农场137家,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186家,成为引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动能。生态价值得到有效转化。以打造都市近郊型、观光型畜牧业为抓手,以“工商资本+家庭农场”发展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模式,打造以鳌陵乡“镜湖山庄农牧业观光园区”、钟祥镇“蜀色天香家庭农场”为代表的现代特色生态循环经济畜牧业;以少数民族青岗乡”回乡清真肉牛”特色品牌培育了县西蜀肉牛公司为代表的观光型畜牧业。深入开展现代畜牧业深化试点和提质扩面,充分利用全国农民丰收节的直播平台,精挑细选,精心包装畜产品进场参展。通过文字介绍,视频播

6、放,摊位展示,群众体验等方式,使县跑山猪、跑山鸡、跑山羊、绿色鸡蛋、烤羊肉等特色产品得到充分展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极大提高了县畜禽的知名度。积极开展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稳定生猪,大力发展牛羊,积极发展小畜禽的思路。以建基地,实施公司+农户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区域性的发展牛羊,禽兔等非猪产业,建设了一批养羊、养鸡重点乡镇,节粮型畜牧业取得迅速发展,畜牧业新业态逐步形成。畜禽良种繁育水平显著提升。全县大力推广以DLY、PIC为代表的优质生猪养殖,实施生猪良种繁育工程。结束了无祖代种猪场的历史,建成投产德康慈航5000头祖代猪场,年繁育优质父母代种猪能力3万头,保证了全县种猪供应。全力开展

7、生猪良种补贴、新增能繁母猪补贴工作。将中央、省、市三级资金共计978万一并定制方案,全力恢复全县能繁母猪数量,提升全县生猪良繁水平,改善生猪品质。三、畜产品质量安全成效显著将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合格率纳入了政府重点工作、民生工程、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目标绩效考核。县畜禽养殖业纳入市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工作的有猪肉(肝)、牛(羊)肉、禽肉(蛋)、蜂蜜、蜂王浆共计监测数量38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加强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同时,加强各类兽药、饲料检测,瘦肉精、三聚氟胺等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检验合格率均为100%o

8、四、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整治工作。根据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定方案,县境内共划定禁养区110个,禁养区面积约351.94平方公里,占县辖区总面积的13.5%;限养区101个,限养区面积约733.28平方公里,占县辖区总面积的28.14%0根据禁养区划定方案,各乡镇进行了禁养区专项整治,目前全部完成禁养区内综合整治工作,禁养区综合整治率达到100%o畜禽粪污资源高效利用。县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模式主要有两分离四配套处置方法、推行种养结合、集中处理生产有机肥、能源化利用、发酵床生态养殖粪污处理以及“三分离一净化”粪污综合处理。2025年,306家规模养殖场户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

9、均达100%,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96%O五、动物疫病防控措施成效明显全力做好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重点开展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布鲁氏菌病、小反刍兽疫的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同时做好奶牛结核病、狂犬病、血吸虫病等人畜共患病以及疯牛病、蓝舌病(欧洲8型)、痒病等外来病的监测巡查工作。动物疫病定点监测采用被动监测+主动监测+集中监测的原则进行。县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狂犬病的免疫密度达到100%。县依托部、省项目资金,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装备进一步改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网络基本形成,

10、防疫队伍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为全县现代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六、科技支撑体系日益健全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省内外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长期合作,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联盟关系,形成了以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为依托,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中心,乡镇农技中心为基础的技术推广体系,科技协作不断加强,科技服务不断深入。第二节发展现状与优势一、生猪养殖依然是主导县是省首批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国家商品瘦肉猪基地县、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省肉羊生产十强县。全县畜牧生产以生猪、山羊、肉牛、肉禽、蛋禽为主,养猪业比重占重要位置,最具发展优势。近年来,在国家、省

11、市一系列惠农政策支持下,生猪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正大、德康、万家好种猪繁育有限公司等先后落户县,加大与德康合作,推动生猪“德康模式”规模化发展,以“龙头企业+代养场(家庭农场)”模式,建设现代化智慧型养殖场,打造川猪产业集群核心示范区,带动发展适度规模生猪养殖家庭农场,2025年累计出栏生猪91.7万头,同比增长14.64%;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达41.62%;生猪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72.56%以上,构成了县畜牧业主体地位。二、区域布局逐步形成布局上形成除保护黑龙滩等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旅游风景区、江河和县城、乡镇禁养区外地域,以岷江、沱江分水脊的龙泉山

12、脉和荣威山脉龙泉地段及山脉两侧西北(地势高)、东南(地势低)分重点的不同发展原则,调整优化生猪、肉牛、肉羊、林地土鸡、肉兔、家禽等特色产业布局,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区域和产业带的县畜牧业发展格局,促进产业上档升级,实现畜牧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即:沿国道213线和省道106线乡镇建设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和储备基地;沿龙泉山脉和荣威山脉所属乡镇重点建设优质肉羊生产基地、优质肉兔基地;在深丘区乡镇建设优质肉禽生产基地;在通江河、龙水河、清水河沿河村组建设优质水禽生产基地;在县城和乡镇场镇城郊建设优质禽蛋生产基地;在慈航镇、汪洋镇、彰加镇等建设优质肉鸽生产基地;在青岗乡建设优质肉牛生产基地。三、种

13、养结合模式推广稳步推进县坚持以种定养、种养平衡、环境友好原则。根据土地承载能力确定畜禽养殖规模,促使种养业在布局上相协调,在规模上相匹配。通过堆肥、厌氧发酵、多级沉淀等工艺技术,将畜禽粪便处理后还田利用,实现粮、蔬、果等农作物、经济作物及林木等的种植与畜禽养殖的有机结合,达到种养循环利用的目的。2025年,县已配套种养循环土地面积21.7万余亩,粪污还田量达150.9万吨。四、区位及资源优势明显县位于川中丘陵地区与成都市地域相连,县内建成和正在抓紧建设的成赤高速公路、遂资眉高速、仁沐高速、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天府大道、站华路延伸线、红星路延伸线,国道213线和省道106线,连汪燕铁路,将形

14、成“4321”交通主骨架,使成为成都以南最为重要的交通节点,进一步加快了全县融入成都全域发展的步伐,正迎来全域天府新区新时代。县农业主要以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为主,是省重要的生猪养殖大县和生猪调出大县,具有成都市特大城市居民食品生产供应基地的特征,拥有就近市场鲜活畜禽产品供应优势条件,区位优势明显。第三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问题与挑战(一)生猪生产恢复难度大。一是面临疫情传播风险。由于县养猪户基本上属于开放式饲养,防疫设施设备条件差,抗疫病风险能力弱,给养殖户造成沉重打击,不仅给业主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打击了他们的养猪积极性,很多农户心有余悸,不少业主不得已退出养殖;二是资金匮乏,

15、融资渠道窄,无资金筹措渠道。各方面因素造成生猪生产恢复难度加大。(二)标准化、良种化水平仍需提高。近年来,县规模养殖快速发展,涌现出县大化镇水利新村生猪养殖园区、兴泊家庭农场、福美嘉、正美农牧等部、省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同时,县与正大集团合作的建成的30栋代养场、与德康公司合作建成的206个单元代养场全面投产。但总体而言,其数量、规模、良种化、设施化、标准化水平等与省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种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上还相对滞后,种畜禽规模尚不能满足养殖业未来发展需要。(三)牛羊养殖技术水平亟待提高。牛羊是节粮型家畜,受到传统秸秆养牛思想影响,很多养殖户还在大量使用收割

16、后的农作物秸秆,如小麦秸、玉米秸直接饲喂肉牛、肉羊。农作物收割后的秸秆粗脂肪、粗蛋白等营养要素含量均较低,粗纤维素木质化程度较高,可消化利用率降低,饲料营养含量低且不均衡,饲用价值需要加工提高。优质牧草的能量、蛋白、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含量高且比较均衡,不论国内外先进的饲养方式,优质饲草种植比例都在增加,草食家畜的饲养比例也在逐渐上升,急需加强种草养牛羊的技术开发。当前,县还有很多养殖企业将收获的秸秆作为粗饲料,再将玉米碾成玉米粉作为精饲料进行添加,不均衡且不充足的营养不但增加了成本,而且增加了饲养周期,降低了养殖效益。为此,全县原有的农作物秸秆利用模式需要研究改进提高。(四)产业持

17、续增收难度加大。县是人口大县,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后,农村土地利用率持续下降。玉米、大豆等饲料粮供需矛盾突出,同时受到交通、地势及劳动力成本的限制,饲草料收储成本较高,整体看来饲草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70%左右,饲草料价格上升直接导致养殖成本增加。水、电、成品油、劳动力、防疫、环保、用地等费用上涨较快,而畜产品价格提升空间有限,特别是生猪价格波动加大,使农民通过发展畜牧业促进增收的难度加大。同时,畜牧业产业链各主体利益分享与风险分摊失衡,养殖环节处于弱势地位,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难度大。(五)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压力依然较大。境外疫情多发,国内重大动物疫病疫源分布较广,尤其是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

18、小反刍兽疫、禽流感等疫病风险加大。活畜禽及其产品调运交易频繁,疫情远距离、跨区域传播风险几率上升。以前“买全国、卖全国”的生产经营方式越来越受到疫病风险限制,加大当地良种扩繁和种源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大疫病防控力度。目前,县一些乡镇的动物防疫机构和基层队伍不够稳定,技术服务水平较低,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将对整个畜牧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六)资源环境约束破题困难。在资源紧约束和环境紧约束大背景下,土地资源、生态资源的刚性约束与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规模养殖需要占用一定量设施用地,目前基本农田科学划定调整难;随着城市扩容以及生态红线区域的划定,全县适养区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养殖用地

19、落实困难。养殖场环保设施设备提档升级的同时也增加养殖成本,环境承载量的制约也限制养殖业发展,未来一段时期内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仍将持续存在。(七)从业人员技术缺乏。由于土地资源限制和环保建设要求加大等原因,县畜禽养殖场大多分布在相对偏远、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待遇低下,工作清苦,地位不高,许多年轻、有知识、有水平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不愿到基层从事畜禽养殖业生产,养殖场养殖工人和技术员短缺,有技术有能力的技术员跳槽频繁。同时,随着规模养殖的发展,原先积累的散养知识和经验远远不能满足专业化养殖的要求,特别是一些新建的养殖场聘不到技术人员、养殖技术水平较差,急需加强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服

20、务。(八)畜禽养殖融资困难。养殖业投入大、周期长、效益低,单独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资金实力较难承担,县很多畜禽规模养殖场业主往往投入了基础建设,却缺乏生产流动资金,圈舍建好了,但没有资金购牛、猪和饲料,且资金需求量较大,金融机构对养殖企业放贷门槛高,养殖设施用地应等同于农业工业用地性质,但其流转租赁的土地和畜禽圈舍却不能作为抵押贷款,造成养殖企业贷款融资难。县畜牧业担保、多元化投融资平台等机制尚不健全。同时,来自疫病等的风险较高,畜禽商业保险等规避风险的机制尚不健全,严重制约着县畜牧业发展。二、形势与机遇(一)中央及地方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近年,特别是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生猪产业发

21、展,将生猪产业发展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九条措施促进生猪恢复生产八条措施,制定了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实施计划和川猪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深入推进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建设等战略实施,高层次高标准谋划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共建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动植物疫

22、病联防联控机制等,对促进生猪产业提供了十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牛羊产业方面,202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牛羊产业”,这为“十五五”时期的牛羊产业发展定下了良好的基调。同时,2026年农业农村部在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中要求“促进肉牛肉羊生产高质高效发展,增强牛羊肉的供给保障能力”,这对“十五五”时期牛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省政府办公厅也出台了关于印发推动川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11条措施的通知(川办发2022)63号),这些都为“十五五”时期牛羊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政策支持。(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带来新机遇。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23、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五五”时期,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将紧紧围绕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吸引更多资源要素进入农业农村,全面提升全县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农民增收形势不容乐观,必须依托产业发展,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在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提下,畜牧生产、加工、销售、流通、服务等环节都将发生诸多转变,为全县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机遇。(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将为发展注入新活力。“十五五”时期,发展迎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天府新区建设、

24、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系列国家战略机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将直接辐射带动跨越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将加快补短板,并深度融入和抢占”两个市场二市正加快落实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将建设成为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副中心目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为引领,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优质粮油保障基地、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全球泡(榨)菜出口基地、长江上游柑橘产业带和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建设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先行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县坐拥天府、双流“双机场”,毗邻成都天府、天府、成都东部“三新区”,是融入

25、成都的“桥头堡”,区位优势突出,无论是成都“东进”“南拓”,还是“北上”“东进”,都是直接受益者,都会接受强大的溢出效应,从而有利于全县深度融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促进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再加之,“十四五”时期全县高质量整体脱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大项目落地等,为未来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四)产业资本加速发力,推进畜牧产业的转型升级。县地理地势条件优越,是国家优质商品猪的战略保障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省“十五五”规划区域布局的肉羊生产基地县,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已有一批龙头企业先后落户县,积极扩大产能,产业资本加速进入畜禽养殖行业,推进了县畜禽养殖产业的转型升级。(五)优

26、质畜产品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带动产业升级。随着我国人口总量增长、群众生活水平提升、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民膳食结构的改善,对肉、奶、蛋等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成为发展畜牧业的市场动力。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高度关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凝聚了社会共识。未来健康饮食将逐渐成为消费主流,人们选择畜禽产品的标准也将发生变化,逐渐向更优品质、更高质量、更安全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畜禽养殖品种与规模,不断提高优质产品比重,将是县畜禽养殖产业发展主要方向。第二章畜牧资源条件第四节区位交通县隶属于省市,位于东经10410430,北纬

27、2940,3016,之间,地处成都市正南方向,境内荣威山脉、二峨山分南北横亘;东接资阳市雁江区、内江市资中县,西邻市东坡区、彭山区、青神县,南接乐山市井研县、自贡市荣县、内江市威远县,北连成都市双流区、简阳市。是成都正南第一城,全球最长城市中轴线一天府大道直达县城,坐拥“成都区位、成本”比较优势。一是县内建成和正在抓紧建设的成赤高速、遂资眉高速、仁沐高速、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天府大道、站华路延伸线、红星路延伸线,国道213线和省道106线,连汪燕铁路,将形成“4321”交通主骨架,使成为成都以南最为重要的交通节点,进一步加快了全县融入成都全域发展的步伐。具有成都市特大城市居民食品生产供应基

28、地的特征,拥有就近市场鲜活畜产品供应优势条件,区位优势明显。二是县坐拥天府、双流“双机场”,毗邻成都天府、天府、成都东部“三新区”,是融入成都的“桥头堡”,区位优势突出,无论是成都“东进”“南拓”,还是“北上”“东进”,都是直接受益者,都会收到强大的溢出效应,从而有利于全县深度融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促进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发展。第五节基础资源一、自然气候条件(一)地形地貌。县位于岷江、沱江分水脊地段,县境地貌以丘陵为主,境内地势西北高东部低,龙泉山脉自县境东北角走向西南斜贯县境,荣威山脉矗立南端,最低海拔350m,最高海拔988mo全县分为低丘平坝、低山、丘陵三种地貌单元,从西向东依次为:低丘

29、平坝:位于龙泉山以西的川西平原边缘地带,地形平缓多坝,占全县总面积10.75%。海拔450500m,相对高差30mo低山:主要分布于龙泉山脉一带,占全县总面积17.35%。海拔500600m,最高988m。丘陵:龙泉山之东为绵延起伏、广阔的红色丘陵,是川中丘陵之延伸,为丘陵地貌,占全县总面积71.90%。丘陵地貌可细分为浅丘(中)宽谷、中丘中谷、深丘窄谷3种小地貌单元,从西向东依次为:浅丘(中)宽谷丘陵:占全县总面积45.40%。海拔400500m,相对高度30100m。中丘中谷丘陵:占全县总面积26.10%。海拔350506%相对高度50100mo深丘窄谷丘陵:主要分布于荣威山脉一带,占全县

30、总面积8.40%。海拔500600m,相对高度10020011(二)气候特征。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暖夏热、春季回暖早、秋季降温快、多绵阴雨、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水热条件好、全年适宜各种作物生长等特点。气温:年平均气温17.1,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8.5,平均最低气温为16.5,最热月7月平均26.5tT,最冷月1月平均6.7o年极端最高温度39.9,极端最低气温-3.8。无霜期平均311天,无死冬现象。三0。C的积温为6359.7,210的积温为5441.IoCo雨水:多年平均降雨量932.111三,年季变化大,变动幅度656.2m11i;一年中降水不均匀,干湿各半年,9

31、1%降雨集中在410月,H3月仅占9%,具有冬干、春旱、夏洪、秋多阴雨的特点。日照:年平均日照1129.4小时,平均日照时数最多月在8月,为179.3小时,其次为7月146.9小时,最少12月46.8小时。光照时数和总辐射量均为全国的低值区,4-8月光能资源比较充足。(三)水系分布。县以龙泉山脉为界,西部为岷江水系,东部为沱江水系。全县影响较大的河流33条。33条河流总长742km,其中岷江流域16条,主要涉及5个乡镇(汪洋镇、黑龙滩镇、龙正镇、虞丞乡、视高街道),共计206km;沱江流域17条,主要涉及27个乡镇(文林街道、普宁街道、怀仁街道、大化镇、文宫镇、高家镇、贵平镇、龙马镇、方家镇、

32、珠嘉镇、富加镇、钟祥镇、始建镇、满井镇、宝马镇、藕塘镇、谢安镇、青岗乡、曹家镇、禾加镇、彰加镇、慈航镇、禄加镇、新店镇、板桥镇、宝飞镇、北斗镇),共计536km。(四)水文水资源。县境内有蓄水3.6亿疗的黑龙滩水库。地表水沿龙泉山脉东西分流,粤江河、越溪河与龙水河、球溪河、清水河汇入岷、沱二江,流域面积2222k112,总长282km。年平均径流量9.89亿m3,年均降雨量837.8mm,枯水期为1月、2月、3月、10月、11月、12月;丰水期为4月、5月、6月、7月、8月、9月。(五)土地资源。县行政区域范围内土地总面积为260927.9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21507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33、82.43%;建设用地35295.5公顷,占13.53%;其他土地10560.9公顷,占4.05%o全县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农用地面积215071.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98889.88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45.98%;园地面积19809.2公顷,占农用地的9.21%;林地面积48320.0公顷,占农用地的22.47%;其他农用地面积47964.5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22.30%o全县城乡建设用地面积29476.1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3.51%。交通水利用地面积5667.3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16.06%。其他建设用地面积152.0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0.43%o全县其他土地1056

34、0.9公顷。其中水域面积5333.7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50.50%;自然保留地5227.2公顷,占49.50%o(六)旅游资源。奎星阁、双石牌坊、大佛、牛角寨、黑龙滩、三岔湖旅游风景区是的旅游名片。县城位于盆地中南部,北距西南现代化大都会成都60公里,南距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的乐山大佛、峨83公里,西距三苏故里30公里,位于川西旅游热线中部的最佳位置。黑龙滩风景区是都江堰引水工程建成的调节水库,水库总库容3.6亿立方米,库区幅员186.4平方公里,湖面23.6平方公里。湖中有7峡7坝15岛,形成北、西、东、中四大景段。目前天府新区南进开发,与简阳三岔湖共同形成了成都城市气候功能调节的“

35、两湖一山”独特风景区,环境功能作用价值不可估量。(七)农业资源。2025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65.4亿元,是2015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4%,较全省高0.2个百分点,与全市持平。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达到173.3万亩、65.03万吨。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达到28.45万亩、4.12万吨。形成面积10.5万亩的枇杷产业带、近20万亩柑橘产业带、超过6.9万亩梨产业带。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个、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成功培育“天府仁品”区域农业公用品牌,“三品一标”产品达51个,省级著名商标3个,农产品交易

36、会金奖20个,农产品QS认证50个。二、社会经济状况(一)行政区划和人口分布。县幅员面积2716.86k112,辖32个乡镇(街道)、216个村,全域进入天府新区辐射区、影响区,4个镇、1个街道纳入环天府新区经济带。全县户籍人口154.04万,常住人口120.24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8.15%。(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2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7.4亿元、增长4.4%,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2.1、0.6、0.2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2位、全省8个重点培育县(市)第2位、高于8县(市)平均2.1个百分点,总量位列全省109个县第2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416.3亿元、增长

37、13.8%,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4.3、3、Ll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1位、全省8个重点培育县(市)第2位,总量位列全省109个县、8个重点培育县(市)第1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36.9亿元、增长18.5%,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19.4、11.5、8.7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1位、全省8个重点培育县(市)第2位,总量位列全省109个县、8个重点培育县(市)第2位。现代农业稳步提升。2025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65万吨、水果产量56.5万吨、蔬菜产量45.5万吨,进入全省柑橘产业集群规划,成功申报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德康代养场投产300个单元,全年出

38、栏生猪91.7万头,一产增加值增长5.8%,排位全市第2。现代工业量质齐升。中德通内斯、川威、宝能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全县157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71.4亿元、增长8.2%,增加值增长3.9%,工业用电量、工业税收分别同比增长13.3%、T9.97%。信利光电产值突破50亿元、达55.3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达45%o现代服务业持续恢复。出台发放消费券、购房补助等刺激政策,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商品房销售面积实现374.3万平方米、增长46.1%,连续三个季度保持高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7.1亿元,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0.8个百分点。乐高乐园、万达广场等项目加快推进,推动全县

39、服务业迈向多样化、专业化、高端化。三、生态环境状况(一)空气质量。2025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0天(其中:优120天,良210天,轻度污染36天,无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气),达标率为90.2%,同比上升4.4%;PMz5平均浓度为33.7gm3,同比下降19.2%。(二)水环境质量。国、省控断面:球溪河发轮河口、越溪河黄龙桥为国控出境监测断面,北斗镇白塔寺桥断面为省控监测断面,三个断面2025年年均水质类别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水质状况良好。市级“河长制”水质情况:2025年县市级“河长制”监测了沙溪河、王店河、粤江河、东风渠、东总干渠、南总干渠,其中沙

40、溪河、王店河为In类水质,粤江河为IV类水质,东风渠、东总干渠、南总干渠为H类水质,年均水质均能达到各自的水质目标。水源地:县境内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有2处,分别为黑龙滩水库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和黑龙滩水库民生隧洞饮用水水源地。目前两处水源地均划定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并进行了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取水口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三)土壤环境质量。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2025年监督性监测结果表明,县9家市控土壤重点监管单位所测指标全部达标。县企业重点污染源企业周边土壤环境质量

41、情况总体稳定,重点监管单位达标率100%。第六节畜禽养殖业基础一、畜禽养殖产业情况县是省首批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国家商品瘦肉猪基地县、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省肉羊生产十强县。全县畜牧生产以生猪、山羊、肉牛、肉禽、蛋禽为主,养猪业比重占重要位置。在生猪产业发展上,已建成大化龙门、大化水利、凤凰山、卓阳、福美嘉等64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区,生猪养殖区实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和粪污无害化标准。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家庭农场+农户”“基地+合作社+适度规模养殖户”模式,大力推广生猪寄养、代养模式,带动农户发展。到2025年底全县发展畜牧业家庭农场137家,畜

42、禽养殖专业合作社186家,成为引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动能。在山羊产业发展上,以正美农牧有限公司、县玛瑙养羊专业合作社提供的波尔山羊、简州大耳羊,为全县山羊养殖户提供了优质种羊,带动了龙泉山脉、荣威山脉周边乡镇的肉羊养殖产业;发展年出栏50只以上的专业大户200户,带动2000户农户养羊,实现专业户养羊20万只,总收入达3亿元。在肉鸡产业发展上,与巨星、温氏、德康等公司合作,采取“公司+代养户”模式,建成224户代养场,常年肉鸡存栏达280余万只,年出栏肉鸡可达980万只。建成镜湖山庄常年存栏在24万羽蛋鸡生产基地,镜湖山庄常年存栏24万羽蛋鸡实现了现代化养殖,是我国最先进技术,现已建成育雏育成

43、现代化养殖车间2栋,蛋鸡现代化养殖车间1栋(双层),目前已实现日产鲜蛋8吨,年产值达1700万元。肉鸽产业发展。在文林街道、汪洋镇、慈航镇等,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养鸽场”产业化模式,依托县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建成29个肉鸽标准化养殖小区,出栏肉鸽1万只以上的适度规模养殖户69户,存栏种鸽100万对,出栏100O余万只,产值1.2亿元,实现养殖效益3500余万元,已成为西南片区最大肉鸽养殖基地。2025年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50.99亿元,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30.82%o2025年出栏生猪91.72万头,同比增长14.64%,全市排名第一,超全省平均1个百分点、全市6.6个百分

44、点。出栏肉羊28.59万只;出栏肉牛5117头;出栏家禽1340万只;出栏肉兔171.67万只;肉类总产量9.13万吨,禽蛋产量2.52万吨;养蜂4.3万箱,年产蜂蜜480吨;全县畜牧生产呈现稳步增长势头。经过多年发展,畜牧业已成为县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成为成都特大城市居民的肉蛋产品供应基地,有力地保障了居民“菜篮子”供给。对改善土地微生物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稳定农村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表2-120252026年县畜牧产业情况类别项目2025年2026年生猪存栏(头)660040680029出栏(头)9171231012470肉产量(吨)64

45、109.5971711牛存栏(头)1286912228出栏(头)51175737肉产量(吨)647.67737羊存栏(头)234305220677出栏(头)285866296667肉产量(吨)4268.994532禽存栏(只)72754547549538出栏(只)1340091346787919肉产量(吨)19144.9420320兔存栏(只)618247585880出栏(只)17167001791880肉产量(吨)2322.052527蜂蜜产量(吨)480492禽蛋产量(吨)2521422962.25肉类总产量产量(吨)91316.24100632、畜禽养殖产业特征(一)生猪在畜禽养殖业中居

46、主体地位。川猪是畜牧业中在全国最有影响的农业产业,县在养猪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县是国家优质商品猪的战略保障基地县,是省生猪调出大县,最具发展优势。近年来,在国家、省、市一系列惠农政策支持下,生猪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正大、德康、万家好种猪繁育有限公司等先后落户县,带动发展适度规模生猪养殖家庭农场,推动生猪“正大模式”“德康模式”规模化发展,以“龙头企业+代养场(家庭农场)”模式,建设现代化智慧型养殖场,打造川猪产业集群核心示范区。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达41.62%;生猪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72.56%以上,构成了县畜禽养殖业主体地位。(二)传统畜禽养殖业向现

47、代畜禽养殖业转变。经过多年的发展,过去依靠农民直接的生产生活经验、简单地利用自然条件和畜禽的生理机能进行小规模生产的传统畜禽养殖业正在向现代畜禽养殖业转变,全县以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为抓手,以种养结合,适度规模为基础,大力发展现代畜禽养殖业。一是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培育初见成效。以打造都市近郊型、观光型畜牧业为抓手,以“工商资本+家庭农场”发展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模式,培育了以鳌陵乡“镜湖山庄农牧业观光园区”、钟祥镇“蜀色天香家庭农场”为代表的现代特色生态循环经济畜牧业;以少数民族青岗乡“回乡清真肉牛”特色品牌培育了县西蜀肉牛公司为代表的观光型畜牧业。二是畜牧业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根据县不同区域的地形

48、地势、环境气候、草料资源及环保要求等现状,对不同畜禽产业进行了区域布局,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区域和产业带。三是大力实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到2025年末,全县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养殖企业24家、家庭农场159个、专业合作社14个、养殖场60个;年出栏肉羊300只以上的养殖场(户)11个;年出栏肉牛10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6户;年出栏肉鸡35000羽以上的养殖场(户)26户。各养殖场(户)按照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标准实施生产。(三)畜禽规模化养殖中小规模的比例较高。根据关于印发畜禽养殖场(小区)规模标准的通知(川农业2017)113号),省目前执行的规模养殖场标准为:生猪存栏量500头以上;奶牛存栏量100头以上;家禽存栏量2万羽以上;肉羊存栏300头以上;肉牛存栏量100头以上;家兔存栏量100o只以上。县畜禽养殖规模养殖场类型情况见下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