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VIII)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1.世界上的农作物最早在我国开始种植的是 ( )A.水稻、棉花B.水稻、粟 C.水稻、玉米D.粟、烟草2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世纪之握”,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先生致辞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两岸人民都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B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胜了蚩尤C炎、黄二部族的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3导游给外国朋友介绍夏商周历史,他将夏桀、商纣王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其标准应该是 ()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
2、的王朝 B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4“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1959年视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出土于殷墟的如图文物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大盂铜鼎 D战国宴乐铜壶5荀子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制度是()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 D郡县制6.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最主要原因是:( )A.领土广阔经济富庶 B.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C.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D.召集诸侯会盟7.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所学知识看,最早指出类似观点的是:( )
3、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8. 秦统一后,全国各地推行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 隶书9.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李自成起义D.太平天国运动10.有一段评书“这些火船往哪儿开呀?那东风这么一鼓啊,火船就奔曹操的水寨来了。”它讲的是()A.淝水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长平之战11. 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起人们对曹操的关注,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 )招贤纳士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自立为帝A. B. C. D. 12.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包围在垓下。他让士兵都唱起楚歌,楚军思念家乡
4、纷纷溃散。最能体现这一故事的成语是( )A.破釜沉舟 B.四面楚歌 C.揭竿而起 D.打草惊蛇13.汉武帝接收下列谁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 )A.李斯 B.主父偃 C.管仲 D.董仲舒1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 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C.南方少战乱,社会安定 D.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15. 下列内容搭配不当的是 ( ) A、祖冲之圆周率 B、伤寒杂病论华佗 C、史记司马迁 D、贾思勰齐民要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1分) 材料: 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 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
5、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材料二:如图 请回答:(1)材料中的“西域”指的是哪儿?(2分)(2)相当于今天我国什么地方?(1分)(3)该地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2分)(4)“这条道路”被后人称为什么?(1分)(5)在这条道路的开辟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是谁? (1分)(6)“这条道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主要作用? (3分)(7)结合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1分)17、阅读下列材料:(共9分)“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
6、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摘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1)魏主是指谁?他于哪一年统一了北方?(2分)(2)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他把都城迁到了哪里 ?(1分) (3)魏主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他改革的内容是什么?(1分)(4)除材料中所表述的改革内容外,这次改革还有哪些主要内容?(3分) (5)这次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2分)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5 BCBBC 610 BACAC 1115 DBDAB二、非选择题(共20分)
7、16、阅读下列材料:(11分)(1) 今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 (2分) (2) 新疆地区 (1分) (3)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 (2分) (4) 丝绸之路 (1分) (5) 张骞 (1分) (6) 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分) (7)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合作共赢之路,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的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1分)17题、阅读下列材料:(9分)(1) 北魏孝文帝 439年 (2分)(2) 洛阳 (1分) (3) 改汉姓 (1分) (4) 穿汉服 说汉话 与汉联姻 (3分) (5) 促进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