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设计方案说明(月修改).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665732 上传时间:2019-11-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0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步设计方案说明(月修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步设计方案说明(月修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步设计方案说明(月修改).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1 - / 8 说 明 书 1.概述 西藏省道301 线那曲供加至班戈德保段公路改建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 区,途经那曲县、安多县、班戈县。起点位于那曲县城西北方向约40 公里的供加桥 G109 线 K3525+650 ),与 G109 线呈“T”型交叉,终点与班戈县至纳木错旅游公路 相接,路线全长170.328Km 计入断链长度)。 主线全长170.328Km ,按照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7.5m,路面宽 6.5m,设计 速度 30km/h 。 本工程共设支线5 段,共长17.216Km, 按照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4.5m,路 面宽 3.5m,设计速度 20km/h 。 线外工程

2、 主线终点至班戈县段)长20.695 Km ,路肩硬化采用4 厘 M 沥青混 凝土面层, 20 厘 M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硬化宽度两侧各75 厘 M ,边缘采用宽30 厘 M 水泥混凝土路边石,其他部分均维持原状。 1.1 任务依据 1)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西藏省道301 线那曲供加至班戈德保段公路改建 工程测设的委托书; 2)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预审意见藏交计财委 字20065 号) 3)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藏交计财委字 200911 号) 4)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预审补充)意见 藏 交发字 2009463

3、 号) 5)交通运输部关于西藏省道301 线那曲供加至班戈德保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 研究报告的批复交规划发 2018130 号) 6)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关于西藏省道301 线那曲供加至班戈 德保段公路改建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文件技术咨询报告 7)部颁现行技术标准、勘察设计规范、规程及办法。 1.2 设计标准 根据工程可性行研究报告及工可批复意见,本工程采用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设 计速度 30km/h 。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级,桥梁宽度为净7+20.5,涵洞与路 基同宽。 拟建工程主要技术指标 工程单 位技术指标备注 公路等级三级公路 设计速度公里 /小时30 路线长度公里1

4、70.328 设计交通量辆/日2521 小客车 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 路基宽度M 7.5 车道宽度M 3.252 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 65 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 30 最大纵坡% 6 高原折减2% 最小坡长M 100 停车视距M 30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25 小桥、涵洞设计洪水频率1/25 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1/50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级D 汽车荷载等级公路级 1.3 测设经过 1)测设经过 西藏省道301 线那曲供加至班戈德保段公路改建工程勘察设计工作,根据建设单位 意见以及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办法采用两阶段设计。 2004 年 11 月我公司接到西藏自治区交通

5、运输厅下达的西藏省道301 线那曲供加至 - 2 - / 8 班戈德保段公路改建工程测设的委托书后,公司领导极为重视,立即召开有关会议并进 行安排布置,并成立了西藏省道301 线那曲供加至班戈德保段公路改建工程工程部,配 备了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编制了西藏省道301 线那曲供加至班戈德保段公路改建工 程技术准备书及西藏省道301 线那曲供加至班戈德保段公路改建工程勘察设计大 纲,经公司技术部门审查后颁发执行。 2005 年 4 月中旬先遣人员到达工地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测设队于5 月 1 日进入测设 现场相继展开外业勘测及调查工作。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路线方案的基础 上,测设人员首先对路线走

6、向进行了认真踏勘,根据本工程工程性质以及沿线所经地形 特征,路线采用实地定线与采集旧路中心线坐标,在计算机上拟合定线相结合,最终确 定路线设计方案,然后进行了控制测量和实地定测放线。路线布设以少拆迁、少占牧 区、方便村民出行、降低工程量并注重与周围环境协调为原则,在充分利用旧路的前提 下,裁弯取直,改善旧路平面线型及纵坡。尤其针对困难路段进行多方面比选,反复斟 酌,以确定合理方案。除定线组以外,还以GPS 控制组、中线组、横断面三个操作组和 路基路面调查、防护排水调查、桥涵调查、经济调查、交通工程调查五个专业调查组相 继开展外业勘测工作。地质钻探队于6 月 17 日到达工地开始地质钻探及调绘。

7、历经110 天,与 8 月 17 日完成了外业勘察工作。 2005 年 7 月 11 日那曲地区交通局主持召开会议,对西藏省道301 线那曲供加至班 戈德保段公路改建工程外业勘测工作进行了现场验收,听取了我公司关于本工程外业勘 测工作的详细汇报,就技术标准、路线走向等技术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7 月 20 日我公 司赴拉萨向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对本工程的外业勘察工作又作汇报。两次会议一致认为采 用的技术标准符合要求,路线方案合理,并对下阶段设计中应考虑和注意的问题提出了 意见,随后开始了初步设计工作。在初步设计阶段注重设计质量,对路线方案比较、路 线平纵面组合、桥涵构造物等结构形式、路基排水与防护等

8、进行比选和优化,力求使初 步设计方案优、投资省。 2018 年 5 月 20 日至 6 月 5 日我公司组织测设人员对本工程进行二次测设,经过全体 测设人员有序的工作,于2018 年 7 月底完成了本工程的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工作。 2018 年 10 月 26 日至 10 月 29 日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组织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 研究院有限公司相关专家对本工程进行现场调研,由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有关领导主 持召开了初步设计审查会。会后我公司组织人员对本工程进行三次补充调查及测量,并 得到那曲地区交通运输局及班戈公路养护段的全力配合。根据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 究院有限公司西藏省道301 线那曲

9、供加至班戈德保段公路改建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文 件技术咨询报告及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建设管理处关于本工程的评审意见进行修 改,于 2018 年 12 月底完成了本工程的初步设计文件的修改编制工作。 2)控制测量 本工程平面坐标采用独立坐标系统,投影方式采用高斯投影,椭球参考WGS84 坐 标系椭球参数,长半轴:6378137.000M ,扁率: 1/298.257223563 。由于测区东西跨度 大,为控制平面投影变形,共取两个投影面:起点K70+000段取中央子午线为91 2432; K70+000 终点段取中央子午线为903249。测区长度归化到独立坐标 系参考椭球体4600m 的抵偿高程面

10、上,按高斯正形投影计算平面直角坐标,Y 坐标自然 值加 500Km 。 本工程采用边连式布设四级D 级)网做为主控网,全线共埋设混凝土预制桩177 个, 全部采 用 GPS 直接 定位, 间隔 10Km 对 两个预制桩采用混 凝土 加固 。控 制点 GPS30、D3001、D3002 处于两个坐标系的分带处,在不同的坐标系中有不同的坐标。 本工程全线高程控制点沿平面控制点统一布设,全线统一高程系,高程系统采用近 似国家 1985 黄海高程系,高程控制点以四等水准观测法,用电子水准仪对相邻控制点进 行往返施测。 1.4 路线起终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及铁 路等 拟建公路起

11、点位于那曲县城西北方向约40 公里的供加桥 G109 线 3525+650 ),与 G109 线呈 “T”形交叉,利用现有3-16m 供加桥跨越那曲河,西行在K0+465K0+541.5 段利用超限站已修建水泥混凝土路面后在 K0+660 处下 穿青藏铁路,路线以既有旧路为 导向自东向西行经自日村、东则村、那么切乡北、松柯、桑托,进入安多县强玛镇四 村,路线继续前行沿蓬错边缘布线,经班戈县北拉镇后继续西行经巴木错北后抵达路线 终点与班戈县至纳木错旅游公路相接,路线全长170.328km 计入断链长度)。 主要控制点:供加桥、超限站、自日村、东则村、那么切乡、松柯、桑托、强玛镇 - 3 - /

12、8 四村、蓬错、北拉镇、巴木错及沿线既有旧桥。 所经主要城镇:北拉镇 路线所经主要河流有:那曲河、门多淌、恰尔倘、巴尔倘、弄仁达曲、拉青曲康、 伸曲、恰热曲岗、曲可罗、桑曲等二十条较大的河流,由众多的内流河所形成的湖泊有 错鄂、蓬错、巴木错等。 主要公路: 路线起点所连接的G109 线、终点连接的班戈县至纳木错旅游公路。 主要铁路: 路线 在 K0+660 处下 穿青藏铁路,交叉形式为下穿。 1.5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1) 采 用 工 可 批 复主 线采 用三 级公 路标 准 , 设 计 速 度 30km/h ,路 基 宽 度 7.5m。支线采用四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20km/

13、h ,路基宽 4.5m。 2)维持了工可批复的路线起自那曲县城北供加桥附近,接国道109 线,经那 么切、北拉,止于班戈县德保,接已完成改建的纳木错至班戈公路。 3)对蓬错常水位进行观测和收集有关资料分析后,将蓬错湖畔路线方案进行优化 调整,取消了工可报告中D、D比较方案,增加了D 段旧路方案与新线方案的 比选。 4)沿线既有桥梁多为2005 年按公路级标准修建,本次初设时对全线利用桥梁参 考公路桥涵养护规范进行评定。 5)在工可批复的走廊带内,路线进行局 部优化,初设推荐方案路线全长 170.328km ,较工可推荐线缩短832m;结合实地勘测之后,对工可报告中的部 分偏离旧路较远路段进行了

14、调整。 2. 建设条件 2.1 原有公路的等级、标准 西藏省道301 线那曲供加至班戈德保段现有公路为等外级公路,路基宽度58M 不 等,路面为天然砂砾。 2.2 原有公路使用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 2005 年开始交通部安排车购税资金对省道301 线实施路基成型工程,并新建部分 桥梁和涵洞,目前本工程段道路路基已基本成型;该段道路路线所经地形属高原低山内 陆 湖 盆 区 , 地 势平 坦 , 旧 路 最 低 海拔4536.63M , 最 高 海 拔 4788.42M , 相 对 高 差 251.79M ,总体平纵面指标较好,但局部路段平面线形指标低,线形不顺畅,纵坡大, 纵坡指标不均衡;路

15、基填土高度普遍不足,全线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路基排水设施 设置不全,没有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全线无路面;全线已建成中、小桥梁共28 座,涵 洞 53 道,由于该路线距离长,沿线水系发育,现有的桥涵构造物设置还远不能满足公路 运营的需要。下面对本工程现有公路的技术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段阐述。 1)起点至东则桥段K0+000 K27+320 ) 该路段地形属平原微丘区,路线平面指标较高,但纵面指标较低,极不均衡,部分 路段视线不连续。旧路宽6.0M ,路面为砂石路面,起点至K0+420 段路基填高约1.0m, K0+420K27+320段路基填高约0.20.5m ,局部桥头引道段路基填高35m。

16、 以及工程沿线实际情况,本工程公路交叉口均采用平面交叉。 2.8 交通组成特点对工程的影响 根据工可交通组成分析,按标准小客车计算,客车占17.0%,货车 含拖挂车、 集装箱车)占75.0%,军车占6.0% ,拖拉机占2.0%,说明工程交通流是一种混行交 通。 货车交通量主要以阿里地区申扎等地的矿产品运输为主,普遍存在超载现象,对路 面结构有较高要求。 2.9 沿线土地资源状况及对工程的影响 工程沿线自然环境较恶劣,无可耕种的土地。在本次初设中,路线设计尽量利用旧 路,由于局部段落线形指标提高,避免不了要占用一定数量的草场。因此,在工程施工 过程中尽量少占草场,对临时用地,工程竣工后,必须恢复

17、草场,以利牧区用地需要。 2.10 工程区域内铁路、水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情况,及对工程的 影响 2.10.1 铁路 路线在K0+660 处与青藏铁路交叉,交叉形式为下穿。本工程的建设不会对青藏铁 路正常运输造成不利影响,青藏铁路的运营可以为本工程建设期间材料运输、人员进出 - 4 - / 8 场等提供便利。 2.10.2 水路 工程区域内河流均不通航,也没有通航计划,故与本工程建设之间无任何影响。 2.10.3 航空 工程区域内无机场,故与本工程建设之间无任何影响。 2.10.4 管道 工程区域内无运输管道,故与本工程建设之间无任何影响。 2.11 各种专项评价、评估结论及对工程的影响

18、2.11.1 地质 详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2.11.2 环保 详见环境影响报告书。 2.11.3 水保 详见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报告。 2.12 筑路材料供应、运输情况及对工程的影响 由于青藏高原较为复杂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社会人文环境,当地的建筑材料原料) 和电力等资源未能够很好地开发利用。现本路段范围内没有水泥和石灰的生产,没有现 成的砂、石料的采石场厂),所以地材需施工单位自采加工。沿线电力供应也非常紧 张,施工企业需自备发电设备。由于工程位于藏北高原,本地无木材供应,工程所用木 材需从藏南远购,水泥需从拉萨购买;钢材、石油沥青、石灰等需从格尔木购买;那 曲、拉萨方向筑路材料的运输主要

19、依靠汽车经G109 线运输至工地,而格尔木方向的筑 路材料则需经青藏铁路运输至那曲,然后经G109 线汽车运输至工地,总体认为工程区 外围运输条件相对较方便,但区内运输主要靠施工便道担负。 2.13 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沿线居民的要求或建议 在路线布设过程中,尽量利用旧路,但局部路段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新增占地。由于 现有草场已分包到个人,对新增占用草场的路段,地方政府应向牧民做好解释工作,保 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3总体设计 3.1 改建原则 根据改建的目标和要求以及本工程在路网中的地位,性质和功能,本次改建应在充 分把握技术标准的前提下遵循以下改建原则: 1)充分利用旧路是本工程路线布设的

20、基本原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 三级公路所要求的技术指标。充分利用现有公路路基,减少对边坡扰动,路线尽量沿老 路布设。对不符合三级公路标准和线形太差的路段,尽量改善其线形; 2)路线设计中,对平、纵、横三方面应作综合考虑,既要满足技术标准和病害治 理的要求,又要力争少开挖扰动山体,避免诱发新的地质病害,同时满足路基填土高度 和桥涵净空的需要。 3)节约投资的原则,合理掌握技术指标,充分利用原有路基成型工程,对现有桥梁 尽量利用,对结构完好的完全利用,局部有缺陷的加固利用。 4)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老路路基、既有构造物,从 而减少新的资源消耗。坚持“整治与改建并重

21、,建设与养护并重”的指导方针,对沿线 的地质病害,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 5)环境保护的原则,工程位于羌塘草原,沿线生态环境脆弱,一但破坏恢复十分 困难,路线方案选择、保通工程设计时应以“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理念为指导, 在满足指标的前提下,尽量保持与自然及现状协调; 6)确保行车安全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设计理念,改善影响行 车安全的主要指标,改造不符合技术标准的路段,解决影响道路安全问题,提高道路通 行力。 3.2 工程起终点论证、及与其它公路含规划道路)的衔接方式 3.2.1 工程起终点论证 3.2.1.1 起点 工程起点位于那曲县城西北方向约40 公里的供加桥 G1

22、09 线 K3525+650 ),起点 设置在此处,可以利用现有供加桥和超限站,同时也符合S301 总体规划。 3.2.1.2 终点 - 5 - / 8 工程终点与班戈县至纳木错旅游公路相接,终点设置在此处,可以实现本工程与班 戈县至纳木错旅游公路通畅连接,同时也符合S301 总体规划。 3.2.2 与其它公路衔接 1)G109 线:路线起点与G109 线三级公路)交叉,设置平交。 2)班戈县至纳木错旅游公路:路线终点与班戈县至纳木错旅游公路四级公路)交 叉,设置平交。 3)等外公路:路线与多条乡村道路交叉,均以加铺转角形式设置平交口。 3.3 技术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不同技术标准之间

23、的衔接过渡 情况 3.3.1 技术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 技术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 项目单 位规范规定值本路段采用值 公路等级三级公路三级公路 设计速度km/h 30 30 路基宽度m 7.5 7.5 路面宽度m 6.5 6.5 桥梁宽度m 净 6.5+20.25 净 7.0+20.5 圆曲线半径 一般最小值m 65 70 极限最小值m 30 竖曲线半径 凸型 一般最小值m 400 1000 极限最小值m 250 凹型 一般最小值m 400 1000 极限最小值m 250 最大纵坡% 6 6 设计洪水频率 大、中桥1/50 1/50 小桥涵、路基1/25 1/25 汽车荷载等级公路级公路级

24、3.3.2 不同技术标准之间的衔接过渡 主线全线采用30km/h 设计车速的三级公路标准。支线采用20km/h 设计车速的四级 公路标准。线外工程现状为20km/h ,路基宽度6.5M ,路面宽度5.0M 的四级公路建设标 准。 主线与支线采用平交进行衔接过度,主线与纳木措至班戈段宽度渐变段的渐变率 1/30。 3.4 路线总体设计方案 见” 路线总体设计方案平面布置图” 。 3.5 安全设计措施 3.5.1 安全设施等级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第 9.0.2 规定,本工程作为三级公路,安全 设施等级采用D 级。 3.5.2 安全设施配置 1)完善的标志、标线等; 2)

25、桥梁与高路堤路段必须设置护栏; 3)平面交叉必须设置完善的预告、指路或警告等标志。 3.5.3 护栏防撞等级和型式 路侧护栏:沿线路侧护栏采用波形梁护栏。 桥梁护栏:沿线桥梁均采用B 级混凝土护栏。 3.6 公路一般路段和特殊路段的横断面布置方案 工程全线路基宽度为7.5 m,划分如下: 0.5m土路肩) +23.25m 行车道) +0.5m 土路肩) 3.7 沿线大型桥梁、隧道、交叉、服务设施的设置位置、间距,设计方 案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调情况 3.7.1 交叉 1)分离式立交 工程与青藏铁路的分离式立交维持工可方案,采用主线下穿方式。 - 6 - / 8 2)平面交叉 为满足沿线群众的生产

26、生活不受太大影响,同时兼顾主线行车安全及通行能力,原 则上不敢变现有交叉口,总体上控制平交路口的间距不小于300m。 全线共设置平面交叉11处,平交路口桩号、间距详见平交一览表。 3.8 沿线交叉工程与其它交通方式的协调情况,以及与当地生产、生活 需要的适应情况 3.8.1 与其它交通方式协调情况 工程区域内没有水运和机场。工程区域之内有有那曲火车站,该站点以客运和货运 为主,可通过G109 线与本工程运输转换;工程还与一条三级公路平交,多条四级公路及 乡村道路平交,工程的人流、物流可以便捷地其它公路运输转换。 3.8.2 与当地生产、生活需要的适应情况 工程按三级公路标准设计,与沿线公路均采

27、用平交过渡。工程实施基本不改变当地 生产、生活的出入通道。 商确定养护工区的具体位置。 10.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10.1 设计依据 1)西藏省道301 线那曲供加至班戈德保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西藏省道301 线那曲供加至班戈德保段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 ); 4)公路绿化规范交通部颁布); 5)公路绿化设计制图JT/T647-2005 ); 6)植被护坡工程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 ISBN-114-04679-0 ); 7) GBM 工程绿化指南 8)交通部”关于加强公路绿化工作若干意见”等。 10.2 社会环

28、境和自然环境现状 10.2.1 社会环境 工程经过位于藏北高原纳木错、色拉错两大著名湖泊之间的三个县、四个乡,草场 总面积 772.61 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为708.251 万亩,总人口近2.9 万。三县经济均以 纯牧业为主,当地居民以畜牧业收入作为其主要经济来源,经济相对落后。 10.2.2 自然环境 1)地形地貌 本工程路线所经区域为藏北高原湖盆区,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 唐古拉山之间,海拔40004800M ,由一系列浑圆而坡度平缓的山丘组成,丘顶到平 地,相对高差只有100400M ,其间夹杂许多盆地,属高原低山内陆湖盆区,地势平 坦。路线所经区域地貌可分为丘陵、丘间盆地

29、、那曲河河流谷地三大地貌单元,地貌单 元之间地质地貌特征明显。丘间盆地在本区发育最长,盆地宽度约为1028km,前缘主 要由山前洪积平原、湖积平原及局部湖沼组成;丘陵区主要由剥蚀残丘及沟底冲洪积堆 积地貌组成,相对高差在50200m 之间。 2)气候条件 本工程路线所经区域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气候寒冷,空气稀薄,长冬 无夏,多风雪天气,年温差相对大于日温差,年日照时数为2866.2 小时,年霜期为 347.6 天,没有绝对无霜期。年降水量为424.4 毫 M,年冰雹日数为34.5 天。年平均气 温-1.2,一月 -18 3.6,七月7 19;极端最低气温-37.6,极端最高气温 24

30、.2,季节性冻土深度281cm。自然灾害主要有雪灾、风灾、旱灾等。 10.3 环境敏感区域分析 10.3.1 工程建设对环境敏感区域影响 1)公路建设不可避免的要影响或毁坏植被等,可能会引起暴雨径流状态及河流河 段等的变化,必然对生态平衡、自然景观、周围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2)随着公路投入营运,汽车排放的大量废气、烟雾、废油及卷起的灰尘,会造成 沿线的空气、水质、土壤等污染。 3)建设期间大型施工机具的使用和运营阶段的交通噪声、高速行驶所产生震动, 会对较近的建筑物尤其是学校、医院、文物和居民生活产生影响。 4)公路建设会造成原有水分循环路径的阻隔,影响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循环,并对 排涝体系产生

31、影响;建设及运营过程中,机械产生的油污、尾气及人员生活污水将对地 - 7 - / 8 表、地下水形成污染,造成水质变化;同时沥青混凝土路面会造成雨水的污染。 5)公路作为带状构造物,必然对沿线穿越的河流、公路、铁路、电力、通信管 线、地下电缆等形成交叉,相互产生影响。 10.3.2 环境保护的工程设计对策 1)路线方案以沿老路为主,避免原已稳定的坡体再次受到开挖而造成新的水土流 失,而破坏环境。 2)改建中应调查路线线位和高程,沿线的地形,植被状况,构造物的结构和位 置,在满足标准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利用旧路,避免大填大挖,减少工程对环境的破坏 和不良影响。另外在公路建设中,不应乱弃乱挖,施工便

32、道尽可能保持原有的绿地,保 护自然环境。 3)路基设计方面,做好排水和防护,防止水土流失;路基边坡形式,体现以自然 性为主,保护原有山体及边坡的平衡。 4)路线方案拟定时,应与色林错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相关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征求 意见,选定路线方案应对景区影响最小。 10.4 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本工程绿化 , 本着 “ 安全舒适、生态环保、美观耐用、经济合理” 的指导思想,把建设 工程的功能性、安全性、耐久性作为主要的设计目标。 10.5 环境保护设施的布设位置、类型、功能及方案介绍 路基边坡两侧坡面作自然生态化处理,采用当地土生草皮,营造与自然环境协调的 景观环境。 11.其他工程 11.1

33、支线工程 11.1.1 支线工程简况 为方便沿线群众出行,体现本工程为沿线群众服务的宗旨,全线共设置支线工程5 处,总长度17.216 公里,分别为:那么切乡支线1.311 公里;绒山羊选育基地南恰)支 线 1.238 公里;北拉镇连接支线0.419 公里;北拉镇小康示范基地北拉三村)支线7.1 公里;农牧民定居工程示范点其隆)支线7.148 公里。 11.1.2 支线工程设计方案 1)设计标准 根据工程可性行研究报告及相关意见,支线采用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 20km/h 。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级,涵洞与路基同宽。 2)平面设计 支线平面设计在满足标准的前提下,主要受既有道路及与

34、主线交叉角度,遵循所属 乡政府及村民意见,综合考虑。 那么切乡支线 :该支线起点接工程主线K38+270 处,沿既有道路东行,止于那么切 乡政府,全长1.311 公里,共设平曲线5 处,平均每公里交点数为3.814 个,平曲线长度 577.127M ,占路线总长的44.024% ,平曲线最小半径58.167M ,曲线间直线最大长度 122.824M 。 绒山羊选育基地南恰)支线 :该支线起点接工程主线K98+140处,止于南恰村, 全长 1.238 公里,该工程为新开线。 北拉镇支线 :该支线起点接工程主线K107+460处,沿既有道路南行,止于北拉镇 政府,全长0.419 公里。 北拉镇小康

35、示范基地北拉三村)支线:该支线起点接工程主线K111+820 处,沿既 有道路北行,止于北拉三村,全长7.100 公里,共设平曲线2 处,平均每公里交点数为 0.282 个,平曲线长度287.550M ,占路线总长的4.050% ,平曲线最小半径200M ,曲线 间直线最大长度3718.291M 。 农牧民定居工程示范点其隆)支线: 该支线起点接工程主线K141+340 处,沿既有 道路北行,止于其隆村,全长7.148 公里,共设平曲线1 处,平均每公里交点数为0.140 个,平曲线长度297.173M ,占路线总长的4.158% ,平曲线最小半径250M ,曲线间直线 最大长度 5171.7

36、62M 。 3)纵断面设计 支线路基基本为填方,设计标高主要受新建涵洞净空要求及路面结构层厚度控制。 路基最小高度考虑地下水、毛细水的作用,不致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原则上以不 低于 0.5m 为宜,否则应考虑相应技术措施加以改善,使土基回弹模量不小于路面设计规 范的要求值。 - 8 - / 8 4)路基路面 支线工程采用四级公路单车道标准,设计速度20km/h ,路基宽度4.5M ,路面宽度 3.5M ,并在不大于300m 的距离内选择有利地点设置错车道,使路基宽度达到6.5m,错 车道长 20m,渐变段长10m,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级。 沿线电力供应较紧张,需施工单位

37、自行发电。 12.8 路基填料 全线共设置取土坑33 处,总储量约200 万立方 M ,土质多为沙砾或砾石土,平均运 距 2.53 公里左右。 12.8.1 选择料场位置的原则 为了避免对植被环境的破坏,路基填土采用集中取土的原则,大多数料场设置于河 道下游或路侧小山包,一般为无植被或植被稀少的荒山,尽量避免对脆弱植被环境的破 坏。 12.8.2 开采方式 机械开采与人工开采相结合,达到开采后形成有规则的坑状人工景观。 12.8.3 运输方式 用自卸汽车经便道运输至工地。 13.施工方案 13.1 计划工期 本工程总工期为24 个月,从 2018 年 6 月 2018 年 5 月底。 13.2

38、 施工方案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按照桥涵工程、路基工程、防护工程、排水工程和路面工 程,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的顺序进行施工组织安排。 2018 年 6 月 2018 年 7 月准备工作; 2018 年 8 月 2018 年 10 月桥涵及路基工程施工; 2018 年 9 月 2018 年 10 月排水及防护工程施工; 2018 年 6 月 2018 年 10 月路面工程施工; 2018 年 9 月 2018 年 5 月 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 13.3 临时工程 本工程的临时工程主要是施工便道、预制厂和拌和站的建设。要求全线便道畅通, 距老路很近的路段,在跨越大型河流时采用绕行方案。 13.4 保通措施 本工程是西藏自治区“三纵、两横、六通道”公路网规划的的“第一横”东西向大 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横”由G317 线和 S301 线两段公路组成,是G317 线向西 藏那曲、阿里地区的重要延伸段,随着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那曲将成为藏北的第一重 镇,其作用将日益突出,而且随着铁路的通车,阿里地区及普兰口岸与内地的交通运输任 务也随之增多。S301 线将成为阿里地区和普兰口岸通向藏北、藏东乃至内地的交通命脉 及运输黄金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