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666732 上传时间:2019-11-24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21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 2009 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 题 成都市 2009 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 三、 (9 分,每小题3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10 题。 送何太虚北游序 元吴澄 士可以游乎 ?“不出户,知天下”,何以游为哉!士可以不游乎?男子生而射六矢,示有志 乎 上下四方也,而何可以不游也? 夫子,上智也,适 周而问礼,在齐而闻韶,自卫复归于鲁,而后雅、颂各得其所也。夫 子而不周、不齐、不卫也,则犹有未问之礼,未闻之韶,未得所之雅、颂也。上智且 然,而 况其下者乎 ?士何可以不游也! 然则彼谓不出户而能知者,非欤 ?曰:彼老氏意也。 老氏之学, 治身心而外天

2、下国家者也, 而吾圣人之学不如是。圣人生而知也,然其所知者,降衷秉彝之善而已。若夫山川风土、 民情世故、名物度数、前言往行,非博其闻见于外,虽上智亦何能悉知也。故寡闻寡见,不 免孤陋之讥。取友者,一乡未足,而之一国;一国未足,而之天下;犹以天下为未足,而尚 友古之人焉。陶渊明所以欲寻圣贤遗迹于中都也。然则士何可以不游也? 而后之游者,或异乎是。方其出而游乎上国也,奔趋乎爵禄之府,伺候乎权势之门,摇 尾而乞怜,胁肩而取媚,以侥幸于寸进。及其既得之,而游于四方也,岂有意于行吾志哉! 岂 有意于称 吾职哉 ! 苟可以夺攘其人,盈厌 吾欲, 囊橐既充, 则阳阳而去尔。 是故昔之游者为道, 后之游者为利

3、。游则同,而所以游者不同。 余于何弟太虚之游,恶得无言乎哉! 太虚以颖敏之资,刻厉之学,善书工诗,缀文研经, 修于己,不求知于人,三十余年矣。口未尝谈爵禄,目未尝睹权势,一旦而忽有万里之游, 此人之所怪而余独知其心也。世之士,操笔仅记姓名,则曰:“吾能书! ”属辞稍协声韵,则 曰:“吾能诗! ”言语布置,粗如往时所谓举子业,则曰:“吾能文! ”阖门称雄,矜己自大, 坎井之蛙,盖不知瓮外之天、井外之海为何如,挟其所已能,自谓足以终吾身没吾世而无憾。 夫如是又焉用游 ! 太虚肯如是哉?书必钟、王,诗必陶、韦,文不柳、韩、班、马不止也。此 太虚今日之所以游也。澄所速事之祖母,太虚之从祖姑也。故谓余为

4、兄,余谓之为弟云。 选自四部丛刊本国朝文类巷三十四( 有删节 ) 注释 衷:善。彝:常,即规律、本性。“降衷秉彝之善”指上天赐予的好善的本性。 8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智也,适周而问礼适:到去 B岂有意于称吾职哉称:符合 C盈厌 吾欲,囊橐既充厌:通“餍”,满足 D阖门称雄,矜己自大矜:庄重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示有志乎上下四方也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 上智且然,而况其下者乎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C 是故昔之游者为道 然此可为智道 D 夫如是又焉用游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本文是一篇劝游赠序。作者借何太虚出游一事阐释了游与学的关系,强调了 开拓见闻扩大生活领域对于人的认识的积极作用。 B作者虽然肯定了“治身心而外天下国家”的老氏之学,但明确指出读书人要 行万里路,“博其闻见于外”,才能开拓视野,广其学识。 C作者猛烈批评了在游历上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游于权门,求取官职;二是 得官后以在官场之名出游,以搜刮钱财为目的。 D本文观点鲜明,运用对比论证手法,论理详尽,意义深远,具有很强的说服 力,至今不乏劝勉忠诫作用,值得借鉴学习。 第卷( 共 120 分) 四、 (23 分) 11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取友者,一

6、乡未足,而之一国;一国未足,而之天下;犹以天下为未足,而 尚友古之人焉。(5 分) 译文: (2)挟其所已能,自谓足以终吾身没吾世而无憾。(5 分) 译文: 参考答案 三、 (9 分,每小题3 分) 8D(应为“夸耀,骄矜”之意) 9C(均为介词,前者表目的,可译为“为了”,后者表对象,可译为“向,对”; A均相当于介词“于”,可译为“在”;B均为副词,都可译为“尚且”,表让步关系; D均为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怎么”) 10B(“肯定了治身心而外天下国家的老氏之学”在文中无依据。) 第卷( 共 120 分) 四、 (23 分 ) 11(10 分 ) (1)(5分 ) 交朋友的人,在全乡里觉

7、得不够,就到全国去( 结交朋友 ) ;在全国觉得不够, 就到天下去 ( 结交朋友 ) ;( 如果 ) 认为天下都还不够,就还要与古人交朋友。( 大意正确计3 分, 落实“足”“友”的含义各计1 分) (2)(5分 ) 凭借他已经会的技能,自以为足够用来使自己度过一生直到死都没有遗憾了。 ( 大意正确计3 分,落实“挟”“没”各计1 分) 绵阳市高中2009 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 三、( 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 题。 高祖得政,素知颎(ji ng)强明,又习兵事, 多计略, 意欲引之入府。遣邗国公杨惠谕意, 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

8、”于是为相府司录。时长史郑 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颎,委以心膂。尉迥之起兵也,遣子惇率步骑八 万,进屯武陟。高祖令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莫敢先进。高祖以诸将不一,令崔仲方监之, 仲方辞 父在山东。时颎又见刘昉、郑译并无去意,遂自请行,深合上旨,遂遣颎。颎受命便 发,遣人辞母,云忠孝不可两兼,唏嘘就路。至军,为桥于沁水。贼于上流纵火筏,颎预为 土狗以御之。既渡,焚桥而战,大破之。遂至邺下,与迥交战。仍共宇文忻、李询等设策, 因平尉迥。军还,侍宴于卧内,上撤御帷以赐之。 高祖受禅,拜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莫与为比 ,上每呼为独孤 注 而不名也。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

9、让于苏威。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数日,上曰:“苏 威高蹈前朝,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于是命颎复位,俄拜左卫大将军, 本官如故。颎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其树不依行列,有司将伐之。上特命勿去,以示后 人,其见重如此。又拜左领大将军,余官如故。母忧去职,二旬起令视事,颎流涕辞让,优 诏不许。 会 议伐辽东,颎固谏不可。上不从,以颎为元帅长史,从汉王征辽东。遇霖潦疾疫,不 利而还。后言于上曰:“颎初不欲行,陛下强遣之,妾固知其无功矣。”又上以汉王谅年少, 专委军于颎。颎以任寄隆重,每怀至公,无自疑之意。谅所言多不从,甚衔 之,及还,谅泣 言于母后曰:“儿幸免高颎所杀。”上闻之,弥不

10、平。俄而上柱国王世积以罪诛,当推核之 际,乃有宫禁中事,云于颎处得知。上欲成颎之罪,闻此大惊。时上柱国贺若弼、吴州总管 宇文弓、刑部尚书薛胃等明颎无罪,上逾怒,皆以之属吏。自是朝臣莫敢言者。颎竟坐免, 以公就第。(节选自隋书高颎传) 注 颎父背齐归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仲方辞 父在山东辞:告辞,道别 B. 朝臣莫与为比比:并列 C. 会 议伐辽东会:恰逢 D. 甚衔 之衔:怨恨,怀恨 9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军至河阳,(故)莫敢先进 B. 上欲成其美,(则)听解仆射 C. 上特命

11、勿去(之),以示后人 D. 颎初不欲行,(然)陛下强遣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叛军的战斗中,高颎事先准备了很多堵水的土袋,成功抵御了叛军的火筏,过河 后焚毁桥梁背水一战,最终得胜回朝,高祖对他大加褒奖。 B. 高祖对高颎常呼其姓表示亲切;又成就其谦让的美名,然后继续重用;命令留下高 颎听政的槐树,以示纪念,这些足见高颎深得高祖的重视。 C. 高颎功高位显,但因忧虑母亲而去职,只过了二十天,朝廷就命令他返回原来的职 位处理政事,尽管他再三流涕推辞,但高祖都不答应。 D. 高颎对高祖竭尽忠诚,为主甘愿杀身灭族,但后因谗言而被高祖疏远,又受王世积 一案牵连,最

12、终获罪免官,以国公身份回到家乡。 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苏威高蹈前朝,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6 分) 译 文 : (2)颎以任寄隆重,每怀至公,无自疑之意。(4 分) 译 文 : 参考答案 三、( 9 分,每小题3 分) 8A(辞,推辞) 9A(此句无因果关系) 10C(“因忧虑母亲而请求解职”有误,“母忧”即母亲去世) 第 II卷(共 120 分) 四、( 23 分) 11、( 10 分) (1)苏威在前朝隐居不出,高颎能够推举他做官,我听说举荐贤能应该受到上等奖赏,怎么 可以让他离任呢?(6 分) (2)高颎因为(高祖)

13、托付的责任重大,(所以)总是心怀国家大事,从没有考虑自己利益 的想法。( 4 分)(划线处每处1 分,大意各 1 分) 参考译文: 杨坚把持北周朝政后,一向了解高颎精明能干,又熟悉军事,足智多谋,想把他请入相 府做幕僚。派邗国公杨惠去说明这一心意,高颎听后欣然应允,说:“愿意效力。即使你的 大事不能成功,杀身灭族,我也在所不辞。”于是高颎就被任命为相府司录。当时相府长史 郑译、司马刘昉都因为奢侈放纵被皇上疏远,高祖杨坚更加信任高颎,把他视为心腹。尉迥 起兵叛 乱,派他的儿子尉迟惇率领八万步兵、骑兵,驻军武陟。高祖命令韦孝宽出兵讨击,军队行 进到河阳,不敢先出兵进击。高祖因为各位将领不能统一,派

14、崔仲方去监军,仲方借口父亲 在山东不想前行。当时高颎又见刘昉、郑译也没有前去的意思,就自己请求出征,(这)非 常符合皇上的心意,于是(高祖)派遣高颎监军。高颎接受命令后即刻出发,派人向母亲告 辞,说忠孝不能两全,抽咽着上了路。到达军中,在沁水上建造桥梁,叛军在河的上游放火 筏,高颎预先准备了堵水的土袋来抵挡。军队过河后,便焚毁桥梁与叛军交战,大败叛军。 于是进军邺下,与尉迟迥交战,又和宇文忻、李询等人共同筹划计谋,因此平定了尉迥的叛 乱。官军班师回朝,高祖在内宫设宴,撤下帷帐,犒赏高颎。 高祖接受禅让后,拜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任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廷中没有人能比, 皇上常常都是称呼他的姓,而

15、不叫他的名字。高颎极力退避权位势力上表请求辞退官位,让 给苏威。皇上想成全他的美意,允许他解除仆射之职。几天后,皇上说:“苏威在前朝隐居 不出,高颎能够推举他做官,我听说举荐贤能应该受到上等奖赏,怎么可以让他离任呢?” 因此,命令高颎官复原职。不久,封任左卫大将军,原官职不变。高颎经常坐在朝堂北面的 槐树下处理政事,那些槐树不成行列,有关官署想砍伐。皇上特意命令不要砍去,留下此树 以昭示后人。高颎就是这样被皇上重视的。又被封为左领军大将军,其他官职不变。(高颎) 遇到母亲去世而(要求)解职,才二十天就命令他返职处理政事,高颎流泪推辞,高祖优诏 不允。 适逢商议讨伐辽东,高颎坚持规劝不能兴兵。皇

16、上不听,任命高颎为元帅长史,随汉王 杨谅征伐辽东,遇上大雨成灾,疾病流行,未能获胜就返回。皇后对皇上说:“高颎起初就 不愿出兵,你强行派遣了他,我就知道他一定不会成功。”此外,皇上因为汉王杨谅年轻, 军务完全委托高颎,高颎因为(高祖)托付的责任重大,(所以)总是心怀国家大事,从没 有考虑自己利益的想法。杨谅所说的大都不被采用,他就非常忌恨高颎,等到回朝,杨谅哭 着对皇后说:“儿子侥幸没有被高颎杀死。”皇上听说后,更加愤怒不平。不久上柱国王世 积因罪被杀,在审问核实之时,有宫禁中的事,说是从高颎那里得到的。皇上本想罗织高颎 的罪过听说此事大为震惊。当时上柱国贺若弼、吴州总管宇文弓、刑部尚书薛胃等

17、证明颎无 罪,皇上更加发怒,把他们都交给主管官吏处理。从此,朝臣中没有人再敢进言,高颎最终 获罪免官,以国公身份回到家乡。 四川省乐山市高中2009 届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 语文 试 题 三、 (9 分,每小题3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 题。 自鹿洞书院揭示 朱 熹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 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右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天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 亦各有要。其别如左: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

18、,迁善改过。 右修身之要。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右处事之要。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右接物之要。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 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令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 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 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 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 条列如右,而揭之楣间,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

19、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 戒谨而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其有不然,而或出于此言之所弃,则彼所谓规者,必将取 之,固不得而略也。诸君其亦念之哉!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 五教敷;陈述 B 惩忿 窒欲,迁善改过忿:愤怒 C 明其道,不计其功 功:事功 D 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 端:头绪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其 待学者为已浅矣诸君其 亦念之哉 ! B 行有不得,反求诸 己 诸 君其相与讲明遵守 C 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 经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 D 讲明义理,以修其身而责其身以必然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错的一

20、项是() A 这是朱熹为自鹿洞书院写的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就表明了本文的写作动机是为了向世 人揭示书院的办学思想。 B 文章体现了朱熹办学以儒家思想教化士人的宗旨,体现了书院学子尊孔读经、明理修身 的办学理念。 C 朱熹认为当时流行的所谓“学规”,既不合古人办学的思想,又不为求学者考虑,所以 朱熹不把那些学规条款列在堂上。 D 从文中可以看出,朱熹很强调士人做学问的目的是修身,言行一致,培养出思想与行为 都符合儒家标准的知识分子。 第卷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本卷共12 小题,共120 分。 四、( 23 分) 11把第卷文

21、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 译文 :_ _ 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 译文: _ _ 参考答案 三、( 9 分,每小题3 分) 8A(敷:掌管,施行) 9C 10A(揭示,写在校告牌上的告示,从后文“揭之楣间”可以见出) 四、( 23 分) 11文言翻译( 10 分) 译文:尧舜让契当司徒,慎重地掌管五项内容的教化,就是这里列举的这五样东西。 (4分, 3 个分句,前两个各1 分,后 1 个分句 2 分) 译文:假如知道圣人教人如何做人的道理是正确的,并且还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这

22、样做 到,那么那些规范人的行为、禁止和防止人去做坏事的法律条令,难道还需要别人制定 下来后自己才能有所把握、有所遵循吗?(6 分,前两个分句3 分,后两个分句3 分) 四川省乐山市高中2009 届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 语文试题 三、 (9 分。每小题3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 题。 山涛为吏部尚书( 资治通鉴 ) 以前太常山涛为吏部尚书。涛典选十余年,每一官缺,辄择才贲可为者启拟数人,得诏 旨有所向,然后显奏之。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言之于帝,帝益亲 爱之。涛甄拔人物,各为题目而奏之,时称“山公启事”。 涛荐嵇绍于帝,请以为秘书郎,帝发诏征之。绍以父康得罪,

23、屏居私门,欲辞不就。壹 谓之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况于人乎?”绍乃应命,帝以为秘书丞, 初,东关之败,文帝问僚属日:“近日之事,谁任其咎?”安东司马王仪对曰:“责在 主 帅。”文帝怒日:“司马欲委罪孤邪! ”引出斩之。仪子褒痛父非命,隐居教授,三征七辟, 皆不就。未尝西向而坐,庐于墓侧,旦夕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读诗至。衷 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为之废蓼莪 注 1 。家贫,计口而田,度身 而蚕;人或馈之,不受;助之,不听。诸生密为刈麦,褒辙弃之。遂不仕而终。 臣光日:昔舜诛鲧而禹事舜,不敢废至公也。嵇康、王仪、死皆不以其罪,二子不事晋 室可也。嵇绍苟

24、无荡阴之忠 注 2 ,殆不免于君子之讥乎! 注 l :蓼莪,诗经小雅篇名歌咏“为人子必须尽孝”,诗中反复吟哦“哀 哀父 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吴天罔扳”。 注 2:晋惠帝于永兴元年( 公元 304 年) 败绩于荡阴,中三矢,百官侍御皆散,丽嵇绍 朝服,下马登辇,以身卫惠帝,被乱兵所杀。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言之于 帝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 绍以 父康得罪令以 责之里正 C 树为 之枯缇骑接剑而前,问:“谁为 哀者 ?” D 计口而 田子路率尔而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解说不 正确的一项是 A- 涛典 选十余年典:主管,执掌。 B 得诏旨有所向,然后显

25、奏之显:明显。 C 近日之事,谁任 其咎 ? 任:听凭,放任。 D 司马欲委 罪孤邪 ! 委:推卸。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 这则短文写到的人物有晋武帝司马炎、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 文中的文帝 ) 、吏部尚书山 涛、嵇康与其子嵇绍、王仪与其子王褒。短文说的是山涛掌管吏部为晋武帝推荐干部很能干, 嵇绍事晋、王褒不事晋,以及资治通鉴的主编司马光对这些事情的看法。 B 山涛任吏部尚书推荐干部,善于揣摩晋武帝的意思。他先拟出数人,看晋武帝倾向于哪 一个,他就将这个人排在推荐名单的前头,因此每次推荐的干部都被晋武帝任用。大臣们不 知就里,以为是山涛太过于自作主张了。 C 嵇

26、康被司马氏集团残害死了,他的儿子嵇绍却在山涛的劝说下,出来为晋王朝服务;而 王褒则因其父王仪不该死而被文帝司马昭害死了,终生不仕。司马光按照忠孝标准对这两人 不同的做法都表示了赞同。 D 王褒痛父非命,隐居教授。他成天哀痛父母,吟哦诗经小雅。蓼莪篇,使得他的 学生都不敢再吟诵这首诗了。学生们看到他生活贫困,经常周济他,帮助他做农活,最终让 他安享天年。 第卷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本卷共12 小题,共120 分。 四、 (23 分) 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O 分) (1) 涛谓之日;“为君

27、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况于人乎?” 译文; (2) 嵇康、王仪,死皆不以其罪,二子不事晋室可也。 译文: 参考答案 三、 (9 分,每小题3 分 ) 8D 9C 10D 四、 (23 分) 11翻译 (10 分) (1) 译文:山涛对嵇绍说:“我替你思考很久了。天地运行四季变换,都有消减、增长 的变化,何况是人的悲伤情感呢?” (每个句子占1 分,共 5 分) (2) 译文:嵇康和王仪,他们的死,都不是他们的罪过造成的( 而是司马氏集团迫害致死 的) ,因此,他们的儿子( 嵇绍和王褒 ) 不出来服事晋王朝,这是可以的。( 不以其罪,不因为 他们的罪过,2 分;后一个句子3 分。共 5

28、分) 雅安市 2009 年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语 文 试 卷 三、 (9 分,每小题3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 题。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 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杨镐 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 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未几,熹宗即位。光 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 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

29、史邱兆麟劾之,复移疾归。 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 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 欲罪台官。先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 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 光启为监督。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 黄赤距度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

30、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 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 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 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 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A超 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超:越级 B时辽事方急急:着急 C以 左侍郎理部事以:介词,凭、用 D守敬且 尔 且:副词,尚且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光启有志用世 的一组是() 累疏请练兵

31、自效。由庶吉士历赞善。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练兵通州, 列上十议。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A B C 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光启,字子先,是上海的人。曾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并完全 掌握其方法。 B徐光启曾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以供守城用。熹宗虽然考虑采纳他的建议,但因 与兵部尚书崔景荣的建议不一致,最终没有被采纳。 C崇祯皇帝因为日食预报发生错误,想要处分钦天监台官。但徐光启认为不能责怪钦天 监台官计算出差错,而是任何一种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会出现差错,应该及时修 正。 D徐光启死后,他的儿子徐

32、骥因主动献上农政全书六十卷而被升为太保一职。 第卷 (120 分) 四、( 23 分) 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 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 (5分 ) 译文: (2) 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 (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三、 (9 分,每小题3 分 ) 8【 B 】解析: B急:紧急 9【 C 】解析:说的是他官职的升迁;说的是他被弹劾;说的是皇帝对他的追封。 10【 D】解析:他的儿子徐骥不是主动献上,而是皇帝索取。同时“太保”是追封他的,而 不是他的儿子。 四、( 23 分) 1

33、1(1) 徐光启因自己的抱负不得施展,请求辞职而离开,( 熹宗 ) 没有同意。接着( 徐光启 ) 因 病请假回乡。辽阳被攻破,熹宗下令起用他。( “裁”,“听”“破”各1 分,大意2 分) (2) 御吏说,徐光启盖棺下葬时,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请朝廷加以优厚抚恤,来使贪 赃枉法者感到羞愧。 ( “赀”,“优恤”,“愧”的使动用法各1 分,大意2 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省试考中第一名举人,七年后考中进士。由庶 吉士做到赞善。曾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完全掌握其方法。继而全面学 习军事、屯田、盐政、水利等各种书籍。杨镐四路兵马丧失于辽东,京城

34、大为震惊。徐光启 几次上书要求让自己去练兵以报效国家。神宗皇帝嘉许他的雄心壮志,越级提升为少詹事兼 河南道御史。在通州练兵时,他上奏陈列了十条建议。当时辽东战事正吃紧,没有答应他的 请求。徐光启上书力争,才批准给了他少量民兵和武器军械。没过多久,明熹宗即位。徐光 启因自己的抱负不得施展,请求辞职而去,没获得批准。接着因病请假回乡。辽阳被攻破, 熹宗下令起用他。回到朝中,他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以供守城用。熹宗同意他的看法。 正考虑采纳他的建议,而徐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的建议不一致,御史丘兆麟的弹劾他。他 又称病请假回家。天启三年以原官起用,接着升为礼部右侍郎。天启五年,魏忠贤勾结智铤 弹劾他

35、,他丢掉了官职而闲居。 崇祯元年被召回朝廷,又提出练兵建议。不久,以左侍郎负责礼部事务。崇祯考虑国家 财政困难,命朝廷大臣提出整理屯田和盐政的好办法。徐光启说,屯政的关照在于垦荒,盐 政在于严禁私盐的贩卖。崇祯帝赞扬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升他为礼部尚书。当时,皇帝因为 日食预报发生错误,想要处分钦天监台官。徐光启说:“钦天监预测天象是本照着郭守敬的 方法,元代已经出现了应当发生日、月食而没有发生的情况。郭守敬尚且如此,所以不能责 怪钦天监台官计算出差错。我听说,任何一种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会出现差错,宜于及时 修正。”崇祯帝听从其言,下诏请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来推算,进行改历的工 作。徐

36、光启任监督。崇祯四年春季正月,徐光启送上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 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当年冬季十月初一日,发生日食,又进上测候四说, 其中以论述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 崇祯五年五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要事务。随即加太子太保,进文 渊阁。徐光启颇有治国经世的才干,而且立志用于当世。不过,到被信任而掌权时年纪已大, 又恰逢周延儒、温体仁独断专政,不能够有所倡议。第二年十月去世。赐诰封少保。御吏说, 徐光启盖棺下葬时,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请朝廷加以优厚抚恤,以使贪赃枉法者感而羞 愧。崇祯帝采纳御吏意见,于是赐徐先启谥号为文定。过了较长一段时候,皇帝想到徐光启 博学强

37、识,要他的家属把遗留下的著作送上。徐光启的儿子徐骥入朝谢恩,进献上农政全 书六十卷。崇祯帝下诏命令有关部门刊刻颁布,加赠太保,并录用他的孙子为中书舍人。 资阳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中三年级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 三、( 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 题。 冯道根,字巨基,广平酂人也。少失父,佣赁以养母,以孝闻于 乡里。年十六,乡人蔡道斑为湖阳戍主,攻蛮锡城,反为蛮所困,道 根救之。匹马转战,杀伤甚多,道斑以免,由是知名。 齐建武末,魏主拓跋宏寇没南阳等五郡,明帝遣太尉陈显达率众复争之。道根与乡里人 士以牛酒候军,因说显达曰:“不如悉弃船舰于酂城,方道步进,建

38、营相次,鼓行而前。如 是,则立破之矣。”显达不听,道根犹以私属从军。及显达败,道根每及险要,辄停马指示 之,众赖以全。 永元中,以母丧还家。闻高祖起义师,乃谓所亲曰:“金革夺礼,古人不避,扬名后世, 岂非孝乎?时不可失,吾其 行矣。”率乡人子弟胜兵者,悉归高祖。初到阜陵,修城隍,远 斥候,有如敌将至者,众颇笑之。修城未毕,会魏将党法宗、傅竖眼率众二万,奄至城下。 道根堑垒未固,城中众少,皆失色。道根命广开门,缓服登城,选精锐二百人,出与魏军战, 败之。魏人见意闲,且战又不利,因 退走。 豫州刺史韦睿围合肥,克之。道根与诸军同进,所在有功。六年,魏攻钟离,高祖复诏 睿救之,道根率众三千为睿前驱。

39、至徐州,建计据邵阳洲,筑垒掘堑,以逼魏城。道根能走 马步地,计马足以赋功,城隍立办。及淮水长,道根乘战舰,攻断魏连桥数百丈,魏军败绩。 道根性谨厚,为将能检御部曲,所过村陌,将士不敢虏掠。每所征伐,终不言功。其部 曲或怨非之,道根喻曰:“明主自鉴 功之多少,吾将何事。”高祖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曰: “此人口不论勋。”处州郡,和理清静,为部下所怀。在朝廷,虽贵显而性俭约,所居宅不 营墙屋,无器服侍卫,入室则萧然如素士之贫贱者。 十六年,都督豫州诸军事。将行,高祖引朝臣宴别道根于武德殿,召工视道根,使图其 形像。豫部重得道根,人皆喜悦。高祖每称曰:“冯道根所在,能使朝廷不复忆有一州。” 居州少时,

40、遇疾,自表乞还朝。既至疾甚,中使累加存 问。普通元年正月,卒,时年五 十八。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十二)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时不可失,吾其 行矣。尔其 无忘乃父之志 B且战又不利,因 退走因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明主自鉴功之多少后人哀之而不鉴 之 D中使累加存 问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9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现冯道根谋略的一组是 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 修城隍,远斥候,有如敌将至者 道根命广开门,缓服登城,选精锐二百人,出与魏军战 至徐州,建计据邵阳洲,筑垒掘堑,以逼魏城 道根能走马步地,计马足以赋功,城隍立办 为将能检御部曲,所过村陌,将士不敢虏掠 AB

41、C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道生以孝顺闻名,靠帮工养活母亲。母亲去世后,冯道根回家守丧。投奔高祖时, 他认为因战事而不能守孝,古人并不避讳,只要能扬名后世,也是孝顺。 B齐明帝派太尉陈显达率众军收复南阳等五地时,道根与乡人用牛肉和酒犒劳陈军,并 向陈显达进言。尽管陈显达不听,冯道根还是派自己的人马跟随部队。 C冯道根谨厚俭约。当部下埋怨他不争功时,他用道理开导他们;虽然地位显达,而居 住的房屋不加营缮,家中萧然无物,就像贫贱的士人家一样。 D冯道根重到豫州担任军事长官,豫州将士个个都很高兴,高祖常常称赞他,认为只要 有冯道根在的地方,就能让朝廷想不到又得到一州

42、。 资阳市 2008 2009 学年度高中三年级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 第卷第卷总分总分人 题号四五六七 得分 第卷非选择题(共120 分) 注意事项: 1第卷共8 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不能在试卷上随意圈点勾 画。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四、( 23 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及显达败,道根每及险要,辄停马指示之,众赖以全。(4 分) 译文: _ (2)此人口不论勋。(2 分) 译文: _ (3)高祖引朝臣宴别道根于武德殿,召工视道根,使图其形像。(4 分) 译文: _ 参考答案 三、( 9 分,每小题3

43、分) 8D (两句中的“存”都是“看望、慰问”的意思。A副词,表示婉商语气;表示祈 使语气。 B连词,于是,就;介词,经由。C清楚,明白;意动用法,以为鉴。) 9A(表示道根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方法;表示道根带兵纪律严明。) 10D(文中“冯道根所在,能使朝廷不复忆有一州”的意思是“冯道根在的地方, 能使朝廷不再想起有一州”,也就是指不用朝廷牵挂那一州的治理之事。) 四、( 23 分) 11( 10 分) (1)等到陈显达战败,冯道根每到险要的地方,就停下马来指路给他们看,众人靠他而 保全下来。(本题4 分,意思对得1 分,第二个“及”、“指示”、“全”各1 分。) (2)这个人嘴上不谈论自己的

44、功劳。(本题2 分,意思对得1 分,“论” 1 分。) (3)高祖领着众臣在武德殿为冯道根饯行,令画工看着冯道根,让画工画出冯道根的形 像。 (本题 4 分,意思对得1 分,“引”、“于武德殿”、“图”各1 分。) 附:文言文译文 冯道根字巨基,广平酂地人。冯道根幼时失去父亲,靠帮工养活 母亲因为孝顺在乡里闻名。十六岁时,乡人蔡道斑任湖阳戍主,蔡道 斑攻打蛮锡城,反而被蛮人围困,道根救了他。道根单枪匹马左右迎 战,杀伤的敌人很多,蔡道斑因此幸免于难,冯道根由此而知名。 齐朝建武末年魏朝皇帝拓跋宏侵犯攻陷南阳等五郡,齐明帝派太尉陈显达率众军再收复 五地。道根与乡人用牛肉和酒犒劳陈军,趁机劝说陈显

45、达:“不如将船舰全部丢在酂城,军 队并行而进,挨次建立营寨,击鼓前进。如果这样的话,那么马上就可以攻破魏军。”陈显 达不听,冯道根还派自己的私交跟随部队。等到陈显达为魏人所败,道根每到险要之地,就 停下马来指路,众人靠道根而得以保全。 齐永元中,因为母亲去世,冯道根回到家。听说高祖建立义师,道根便对亲友说:“因 战事而不能守孝,古人并不避讳,扬名后世,这难道不是孝顺吗?时机不可丧失,我走了。” 道根领着能够打仗的乡人子弟,全部归附了高祖。道根刚到阜陵时,修城池,远派侦察兵, 就像敌人将来一样,众人都取笑他。城池还没有修好,遇到魏将党法宗、傅竖眼率兵二万, 铺天而来。道根修的壕沟堡垒尚不坚固,城

46、中人又少,大家都大惊失色。道根命令大开城门, 慢慢整装登上城门,选出精兵二百人出城与魏军作战,打败了魏军。魏军见梁人闲适,况且 作战又不利,于是退军。 豫州刺史韦睿围攻合肥,攻下合肥。冯道根和各路兵马一道行进,所到之处都立下功劳。 六年,魏军攻打钟离,高祖又诏令韦睿解救钟离,冯道根率三千兵士充当韦睿的前军。到达 徐州,计划占据邵阳州,修筑堡垒挖掘壕沟,以威胁魏城。冯道根能跑马丈量土地,根据马 脚印来分配事情,城沟马上修好了。等到淮河水增涨,冯道根乘战舰,攻断魏军连接起来的 数百丈桥梁,魏军大败。 冯道根性格谨慎敦厚,做将领能够驾驭士卒,从村边小道走过,将领士卒不敢掳掠。每 征伐一地,始终不谈及自己的功劳。他的部下有人埋怨责备他,道根解释说:“明主自会明 白功劳的多少,我们操什么心呢?”高祖曾经将冯道根指给尚书令沈约说:“这个人不谈论 自己的功劳。”在州郡,冯道根温和地管理,清静太平,为部下所思念。在朝廷,虽然地位 显达而性格不奢华,他居住的房屋墙壁不加营缮,没有兵器、服饰、侍卫,进入室内则空空 的,就像贫贱的士人家一样。 十六年,冯道根都督豫州诸军事。准备起身,高祖领着众臣在武德殿为他饯行,令画工 看着道根,将他的形象画下来。豫州重得道根,人人都很高兴。高祖常常称赞说:“冯道根 在的地方,能使朝廷不再想起有一州。” 冯道根担任豫州刺史时间不长,得病,上表请求回京。返回京都后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