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省青岛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681189 上传时间:2019-11-25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41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山东省青岛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山东省青岛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山东省青岛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4年山东省青岛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6 道小题,每题1 分,共 16 分) 1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菜刀生锈B 葡萄酿酒C食品发霉D瓷盘摔碎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 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A、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食品发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瓷盘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 答案: D 2下列燃料燃烧时,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是() A氢气B 柴草C酒精D汽油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即是在反应过程中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氢气、 柴草、 酒精、汽油等常用燃料的生成物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产生二氧化碳,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故选项正确 B、柴草燃烧的主要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不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故选项错误 C、酒精汽油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故选项错误 D、汽油燃烧产物主要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故选项错误 答案: A 3光导纤维是由二氧化硅(SiO2)制成的,二

3、氧化碳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 +2 C+3 D+4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SiO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氧元素显 2 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 得: x+( 2)2=0,则 x=+4 价 答案: D 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倾倒液体B称量固体药品 C读取液体体积D加入粉末状固体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 量筒;称量器- 托盘天平;固体药品的取用. 解析: A、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瓶塞倒放,标签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 故正确; B、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应把砝码放

4、在右盘,药品放在左盘;故错误; C、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 体的体积故正确; D、在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试管口或试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正确; 答案: B 5下列化学用语与其所表达的意义一致的是() ACo 1 个一氧化碳分子B3Fe 3+ 3 个亚铁离子 C2SO4 2 2 个硫酸根离子 D4N24 个氮原子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 A、Co表示 1 个钴原子,或表示钴元素,或表示钴这种物质,不能表示一氧化碳 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3Fe

5、3+表示 3 个铁离子,不能表示 3 个亚铁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2SO4 2表示 2 个硫酸根离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D、4N2表示 4 个氮气分子,不能表示4 个氮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 C 62014 年青岛世园会园区内设有许多直饮水要,其中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步骤 对应的作用是() A吸附杂质B 过滤C杀菌消毒D蒸馏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根据除去不溶物的一般方法进行分析; 超滤膜可以除去不溶性的杂质,所以步骤对应的操作是过滤; 答案: B 7最适宜小麦生长的土壤pH为 6.0 7.0 某土壤( pH=7.5 )种植的小麦长势较差, 在施用某农家肥后

6、生长很好,这说明该农家肥的pH() A小于 7 B 等于 7 C大于 7 D无法判断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土壤(pH=7.5)种植的小麦长势较差,呈碱性, 施用某农家肥后生长很好,根据酸碱相互中和的性质,说明所施农家肥的为酸性,据此解答 土壤( pH=7.5)种植的小麦长势较差,呈碱性,施用某农家肥后生长很好,根据酸碱相 互中和的性质,说明所施农家肥的为酸性,pH小于 7,观察选项,故选A 答案: A 8调查统计表明,很多火灾伤亡事故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下列自救措施中, 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

7、即盖上锅盖 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吸排油烟机排气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 解析: A、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切断电源可以防止触电 或火势进一步蔓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可以防止有水时电器发生爆炸,故说法错误; 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是隔绝空气灭火,方法正确; C、高层住房着火时,应从安全通道逃离,不能乘坐电梯逃离,以防断电被困,故方法 错误; D、煤气泄露,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关闭阀门防止煤气继续与空气混合,开窗通 风降低室内空气与煤气的混合浓度,这样做都可以防止混合气体产生爆炸,而不是点火检查, 故说法

8、错误 答案: B 9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不断研发新型材料,用途广泛的不锈钢是一 种() A非金属材料B 有机合成材料C复合材料D金属材料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解析: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解答材料主要包括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金属材 料以及复合材料等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不锈钢是一种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答案: D 10生产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废旧塑料袋焚烧处理 B降低新装修房屋内的甲醛含量,最好的方法是紧闭门窗并在房间内放一盆水 C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D提倡节日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

9、考点:白色污染与防治;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 健康;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解析: A、为减少“白色污染”,集中并露天焚烧废弃塑料袋,会造成环境污染,故错; B、降低居室甲醛含量,应该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故错; 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以避免污染水体,是可取的,故对; D、提倡节日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错 答案: C 11如图是某品牌牙膏包装盒上的部分说明,这里的碳酸钙和水都属于() A盐B 氧化物C单质D化合物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解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

10、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 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 素是氧元素碳酸钙属于化合物中的盐,水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 A、碳酸钙属于化合物中的盐,水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不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钙属于化合物中的盐,但不属于氧化物,水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错 误; C、碳酸钙和水都属于化合物,不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钙属于化合物中的盐,水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因此它们都属于化合物,故 选项正确; 答案: D 12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I )

11、,具有“智力元素”之称健康成人体内的碘元素含 量为 25mg 50mg已知碘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则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A28 B 53 C74 D103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解析: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已知碘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53,则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答案: B 13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洗涤剂常用来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C工业上常用稀硫酸除去铁锈,是由于稀硫酸能与铁反应 D

12、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是由于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 A、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可用氮气作保护 气,故说法正确; B、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功能,故说法正确; C、稀硫酸能与铁锈反应,故工业上常用稀硫酸除去铁锈,故说法错误; D、因为干冰易升华,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所以可 用于人工降雨,故说法正确 答案: C 1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

13、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为 11:21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 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 A、泥水不是溶液,没有溶质和溶剂;故错误;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正确; C、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但不能增大物质的溶解度;故错误;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是指在 60时, 100g 水中最多可溶解110g 硝酸钾, 溶质质量为:110g,溶剂质量为100g,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10;故错误; 答案: B 15下列对有

14、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并读出pH B收集二氧化碳时,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已集 满二氧化碳 C向鸡蛋清中滴加几滴浓硝酸,微热,出现黄色 D将碘水滴加在馒头片上,出现蓝色 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 的性质 . 解析: A、pH试纸在使用时,不能用水将pH试纸润湿,若用水润湿则将溶液稀析,测 得的结果不准确,故错; B、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立即熄灭,证明瓶 内已集满二氧化碳,故对; C、浓硝酸能使蛋白质

15、变性,从而变成黄色,蛋清中含有蛋白质,所以向蛋清溶液中滴 几滴浓硝酸,微热,出现黄色,故正确; D、面包中含有淀粉,碘遇淀粉变蓝色,故碘水滴在面包片上,出现蓝色,故正确 答案: A 16按元素周期表(局部)提供的信息,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铍( Be)和镁属于同一个族 B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 C铝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3 DNa +和 Mg2+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 A处于同一纵行的元素为同一族,铍和镁处于同一纵行属于同一个族,说法正 确; B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

16、说法正确; C 原子的原子序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铝原子的原子序数=13, 但核内中子数不一定为13,说法错误 DNa +和 Mg2+都是失去了最外层电子数形成的离子,故 Na + 和 Mg 2+核外电子数相同; 答案: C 二、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本题共6 道小题,每题2 分,共 12 分) 17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的发现使得化学科学由定性研究走向 定量研究,促进了化学科学的发展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改变的是() A原子的种类B 分子的数目C原子的数目D元素的质量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

17、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D、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一定不变 答案: B 18镁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目前使用的镁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流程 如图:上述转化过程中未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分解反应B 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解析:从各种反应类型的特点去判断流程图中出现的化学反应是哪一类反应 从流程图中可知有下列反应:氯化镁和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 氯化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 )2Mg (

18、 OH )2+CaCl2;氢氧化镁和盐酸反 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Mg (OH )2+2HClMgCl2+2H2O;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 换成分, 生成另个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氯化镁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镁和氯 气,其化学方程式为:MgCl2Mg+Cl2,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是“一变 多”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 BC 19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C通常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硝酸铵中没有金属

19、阳离子,不属于盐 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燃烧、 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该选 项说法正确;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但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通电 时发光,放热,不是燃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硝酸铵中虽然没有金属阳离子,但是属于 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例如中 子不显电性,该选

20、项说法正确 答案: AD 20如表中除去物质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氮气氧气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B 氧化钙碳酸钙高温煅烧 C 氯化钙溶液盐酸加过量氢氧化钙溶液 D 氯化钠溶液氯化镁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适量稀盐 酸至溶液pH=7 AA B 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 性质 . 解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 指除去杂质, 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 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

21、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 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 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盐酸能与过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 氧化钙(过量的) ,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氯化镁能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向滤液中 加适量稀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至溶液pH=7,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 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

22、方法正确 答案: C 2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D向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过量的金属镁和铝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 A、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再加入硝酸钾固体还能继续溶解,等到饱和后硝酸钾 不会溶解,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会改变,故A正确; B、氯化铜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但是氢氧化铜能够溶于稀 盐酸,所以开始加入澄清石

23、灰水时溶液中不会产生沉淀,直至把稀盐酸消耗完全后才会产生 沉淀,故B错误; C、向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开始溶液的pH大于 7,故 C错误; D、将镁片和铝片(均足量)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混合,则酸全部 参加反应,酸相同,所含有的氢元素质量相等,故最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同,由于镁的活动 性比铝强,故镁反应的速率快,在图象中表现斜线较陡,故D错误; 答案: A 22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碳酸钠、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 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 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24、分别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 淀 C;将白色沉淀C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20g 在 20g 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冒出 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白色粉末中不含碳酸钙、硫酸钠、硫酸铜 B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 C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D步骤生成的气体质量可能是4.4g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 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 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溶于酸,氯 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不溶

25、于酸的氯化银沉淀 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而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铜 在溶液中显蓝色,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碳酸钙、硫酸铜; 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 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将白色沉淀C洗涤,烘干后称 得质量为20g,在 20g 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冒出,说 明白色沉淀C是硫酸钡沉淀和碳酸钡沉淀的混合物,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钡、碳酸 钠、硫酸钠; 碳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 氯化钠, 氯化钡是过量的,所以 B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

26、银 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溶液 B中含有氯离子, 但是加入的氯化钡引入了氯离子, 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氯化钠,不会影响实验现象,所以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氯化钠, A、通过推导可知,白色粉末中不含碳酸钙、硫酸铜,故A错误; B、通过推导可知,无色溶液B中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故B正确; C、通过推导可知,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故C错误; D、通过方程式:BaCO3+2HCl=BaCl2+H2O+CO2,可以看出,生成4.4 可的二氧化碳,需 要碳酸钡19.7 克,没有超过沉淀的总质量,所以这种情况是可以的,故D正确 答案: B、D 三、理解与应用(共4 小题,第23 题 5 分,第

27、 24 题 7 分,第 25 题 4 分,第 26 题 5 分,共 21 分) 23下表是某食品包装袋上的部分内容,请回答: 品名 配料鸡蛋、面粉、白砂糖、柠檬汁、植物油 保持期90 天 (1)配料中主要能提供蛋白质的是鸡蛋 (2)柠檬汁中富含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3)配料中除白砂糖外,主要含有糖类物质的还有面粉,是人体所需能量的 主要来源 (4)各配料中的主要营养物质都属于有机物(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 ( 1)鸡蛋中富含蛋白质,面粉、白砂糖中富含糖类,柠檬汁中富含维生素,植物 油中富含油脂,故填:鸡蛋; (2

28、)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故填:坏血病; (3)面粉中也富含糖类;糖类物质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故填:面粉;能量; (4)配料表中的主要营养物质中都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物 24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简单示意图,请填空: (1)图中所示矿物包含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由煤焦化 得到的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 H2CO3 (3)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处于不停的循环过程中因此,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 量的研究方向有两个:首先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要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 考点:

29、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 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解析: ( 1)图中所示矿物包含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 H2CO3 (3)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方向有两个:首先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同时要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 答案: ( 1)石油;天然气;C+O2CO2; ( 2)CO2+H2O H2CO3; (3)增加二氧化碳的 消耗 25从分子、

30、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 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请回答: (1)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 (2)下列关于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填写序号) A、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3)从变化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过程的一条宏观信息是物理变化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 离方程式 . 解析: ( 1)根据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变化中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的变

31、化; (3)根据变化的微观过程可分析物质的变化等 解: (1)由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方程式为: 2H2+O22H2O ; (2)由变化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的间隔变小了,分子的数目、体积、种类没有 发生变化; (3)由变化中微粒的变化可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 ( 1)2H2+O22H2O (2)C; (3)物理变化 26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关于碳酸钠化学性质的 知识网络, 能相互反应的物质之间用短线“”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直接转化的两种物质 之前和箭号“”表示(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A、B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 请

32、填写下列横线: (1)该同学将A物质的溶液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冒出,则A物质 可能是HCl (填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2)该同学归纳了,能够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B物质有多种,请选取其 中一种, 写出其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 ( OH )2+Na2CO3=CaCO 3+2NaOH ;除你 选取的物质所属类别外,B物质还可能属于盐(填写物质类别) (3)知识网络总是在不断的补充完善,该同学发现,有一种物质既能与碳酸钠发生双 向转化,又能与硫酸钠发生双向转化,这种物质是NaOH (填写化学式)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解析:

33、 ( 1)碳酸钠溶液中遇到酸溶液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A物质可能是稀盐酸; (2)能够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可能是钙的化合物或钡的化合物,如氢氧 化钙,氯化钙等; (3)既能与碳酸钠发生双向转化,又能与硫酸钠发生双向转化,这种物质是氢氧化钠; 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可以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 水;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 水; 答案: ( 1)HCl; (2)Ca(OH )2+Na2CO3=CaCO3+2NaOH ;盐; (3)NaOH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4 小题,第27 题 6 分,第 28 题 4

34、 分,第 29 题 6 分,第 30 题 5 分,共 21 分) 27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锥形瓶;水槽 (2)二氧化锰在该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3)组装好A装置后,该同学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一端通入水中,并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冒出,该操作的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气 密性 (4)可用图B所示的方法收集氧气,主要是因为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 (5)应将收集满氧气的氧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收集方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 用 . 解析: ( 1)由

35、仪器的图和用途可知为锥形瓶,为水槽;故答案为:锥形瓶水 槽; (2)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和 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只是加快了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氧气的速率,故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故 答案为:催化作用; (3)组装好 A装置后, 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由于漏气而收集不到制取的气体, 造成药品的浪费,所以该同学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一端通入水中,并打开分 液漏斗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冒出,该操作的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 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5)由

36、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满氧气的氧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故答案为: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28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填写下列空格: (1)在蒸发食盐水获取食盐晶体时(图 A) , 应在蒸发皿内出现有大量晶体出现时, 即停止加热 (2)在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图B) ,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3)某同学取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图C) ,向甲、乙两瓶中 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两瓶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 该 实验的探究目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4)用坩埚坩夹持一团钢丝棉,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未见钢丝棉燃烧,然后 将

37、钢丝棉迅速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钢丝棉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据此可分析得知,钢丝 棉能否燃烧与氧气的含量有关 考点:蒸发与蒸馏操作;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氢气、一氧化碳、 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 ( 1)在蒸发食盐溶液的过程中要使用玻璃棒,当有大量晶体出现时,停止加热, 利用余温将晶体蒸干; (2)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 可能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3)向甲、乙两瓶中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两瓶迅速拧 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该实验的探究目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

38、4)用坩埚钳夹持一团钢丝棉,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未见钢丝棉燃烧,然后 将钢丝棉迅速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钢丝棉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分析影响这个化学反应 的剧烈程度的因素氧气的含量不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答案: (1)有大量晶体出现 (2)检验气体的纯度 (3)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4)氧气的含量 29使用甲醇( CHOH )作为汽车的燃料,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某研究 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甲醇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将甲醇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点燃,再将燃烧后 的混合气体通过如下的装置进行实验,请填空: (1)为尽可能多地检验出甲醇的燃烧产物,如图所示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

39、 混合气体C A B D(填写装置序号,装置不重复使用) (2)该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正确的设计并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部分现象 为: D和 A中装置内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而A中装置内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根 据实验结果并通过分析推理,得出这次实验中甲醇的燃烧产物为CO 、CO2、H2O (填写化 学式) (3)如果将A中、装置去掉,则可能会影响对燃烧产物中CO2的检验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化学式的书写 及意义 . 解析: ( 1)甲醇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在燃烧时可能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 碳和水等物质,检验一氧化碳可以用氧化铜,检

40、验二氧化碳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水常用 无水硫酸铜, 考虑到一氧化碳能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应该先检验二氧化碳,然后鉴别 一氧化碳,而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会带出水蒸气,故应该最先检验水,然后是二氧化碳, 最后检验一氧化碳;所以顺序是:混合气体CABD (2)根据 A中左边石灰水变浑浊可知生成了二氧化碳,根据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知生 成了一氧化碳,故可以知道甲醇燃烧后的产物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 (3)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如果将A中、装置去掉,则可能会 影响对燃烧产物中CO2的检验 答案: ( 1)CAB;(2)CO 、CO2、 H2O ; (3)CO2 30某化工厂生产过程

41、中的残液含有硝酸银,取少量该残液样品,分别盛在A、B两支 试管中,再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黄铜片(铜锌合金),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取滤渣工滤液 进行下表所示实验请你参与实验探究: (1)用化学式填写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格: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 将 A试管滤出的滤渣洗涤后,取样,再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泡产生从 A试管得 到的滤渣的成分是银、铜和锌 取少量 B试管得到的滤液,滴加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从 B试管得到的滤液中的 溶质一定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铜 (2)若要验证B试管得到的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可以采用的物理方法是观察溶 液的颜色;可以采用的化学方法是向滤液中加入NaOH (填写一种物质的

42、化学式),并 观察现象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书 写及意义 . 解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 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铜能与硝酸银反 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硝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 沉淀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三种金属锌、铜、银的金属活泼性顺序是锌铜银,向硝酸银的溶液中加入黄铜,锌 先与硝酸银反应,等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铜与硝酸银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取滤渣工 滤液进行下表所示实验 (1)将 A试管滤出的滤渣洗涤后加入到

43、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锌粉过量,硝 酸银完全与锌反应,铜没有参加反应,则可知滤渣中含有银、铜和锌; 向 B试管得到的滤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硝酸银,则 说明溶液中一定有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铜故表格空格为: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 将 A试管滤出的滤渣洗涤后,取样,再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泡产生从 A试管得 到的滤渣的成分是银、铜和锌 取少量 B试管得到的滤液,滴加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从 B试管得到的滤液中的 溶质一定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铜 (2)若要验证B试管得到的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由于硝酸铜溶液显蓝色,可以采 用的物理方法是观察溶液的颜色若溶液显蓝色则含有硝酸

44、铜,显无色, 则溶液中不含有硝 酸铜;由于硝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可以采用的化学方法是向滤液中加入 NaOH ,并观察现象 答案: ( 1)见上表;( 2)观察溶液的颜色,NaOH 五、分析与计算(本题共2 小题,第31 题 3 分,第 32 题 7 分,共 10 分) 31某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硝酸钾(KNO 3)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 ,请填空: (1)硝酸钾属于复合肥料(选填“氮肥”、 “磷肥”、 “钾肥”或“复合肥料”), 其中氮、氧两种元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7:24 (2)要配制120kg 该营养液,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6 kg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

45、单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解析: ( 1)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硝酸钾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 为: 14: (163) =7:24故填:复合肥料;7:24 (2)要配制120kg 该营养液,需要KNO3的质量为: 120kg5%=6kg 故填:6 32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校仓库里找到一块废弃的生铁暖气片,其表面有银粉漆 (铝粉)涂层该组同学取一小块生铁暖气片,用砂纸打磨除净涂层,制成生铁样品,为测 定此样品中铁质量分数,他们将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不再有气泡产生 为止 各步称量数据见下表: (稀盐酸的挥发可忽略不计) 除净涂层后的生铁样品质量/g 11.5

46、烧杯的质量 /g 32.5 所加稀盐酸的质量/g 200.0 反应后烧杯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g 243.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是0.4 g (2)计算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以下操作中,对该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没有影响的是B (填写序 号) A、加入的稀盐酸不足量 B、将打磨干净涂层的生铁样品磨成粉末 C、假设涂层中的铝粉已完全转化为氧化铝,且样品表面涂层未打磨干净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1)根据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反应前后烧杯内质量减少的就 是氢气的质量进行解答; (2)

47、根据氢气的质量求出铁的质量,进而求出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即可; (3)根据实验操作的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行解答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11.5g+32.5g+200.0g243.6g=0.4g ;故 填: 0.4 ; (2)设参加反应的铁质量为x Fe+2HCl=H2+FeCl2 56 2 x 0.4g x=11.2g 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97.4% 答: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97.4% (3)A、加入的稀盐酸不足量,会使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减少,则会使生铁样品中铁的质 量分数减小; B、将打磨干净涂层的生铁样品磨成粉末,不会影响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所以不会影响 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C、假设涂层中的铝粉已完全转化为氧化铝,且样品表面涂层未打磨干净,会使得氧气 样品的质量增加,所以会使得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减小 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