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心亭看雪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一、学习重点(一)文言词汇积累1.实词是日更定矣:“是”,这;“更定”,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余孥一小舟:峰”,撑(船)。拥毒衣炉火:“拥”,裹、围;“霆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雾淞沆扬:“雾淞”,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场”,白汽弥漫的样子。上下一白:“一白”,全白。惟长堤一痕:“惟”,只。与余舟一芥:“芥”,小草,这里名词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而已”,罢了。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尽力,勉力;“白”,古人罚酒时用
2、的酒杯,这里代指酒。客此:“客、名词作动词,客居。及下船:“及”,等到。1虚词上下一白:“一”,副词,全。长堤一痕:“一”,数词,一。是日更定矣:“是,代词,这。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是”,动词,表判断。更有痴似相公者:“更”,副词,还。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疑问代词,哪里。(二)句子翻译1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鑫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翻译: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t=imo3 .雾淞沆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翻译:(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
3、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4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翻译: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5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翻译:(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6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翻译:(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7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翻译:(我)问他们的姓氏,(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8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
4、相公者。”翻译: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低声地说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文章内容理解1 .叙事线索:文章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依次写了出发前往湖心亭、在湖心亭的奇遇、下船后的感慨。2 .西湖雪景描写侧面描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通过人鸟声俱绝,侧面烘托出大雪后西湖的寂静、寒冷,也暗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全景式直接描写:“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整体勾勒出雪后西湖一片白茫茫,天地浑然一体的壮观景象。局部特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运用白描手法,由远及近,写出了雪后西湖最具代表性的景物,长堤、湖心亭
5、舟、舟中人在大雪的笼罩下变得微小、模糊,宛如一幅淡墨的山水画,具有独特的意境美。1 .作者情感:通过描写湖心亭看雪的经历,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俗世之外的闲情逸致,同时也隐含着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以及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四)白描手法的运用白描是一种描写手法,它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洁的语言,寥寥数语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如文中“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作者抓住了雪后西湖上长堤、湖心亭、舟、人的主要特征,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几个数量词,就勾
6、勒出一幅悠远脱俗、意境空灵的雪景图,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学习难点(一)理解作者的“痴”2 .对山水的痴迷:在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的寒冷夜晚,作者独自一人前往湖心亭看雪,这份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执着,体现了他对山水的痴迷。他沉醉于雪后西湖宁静、悠远、脱俗的美景之中,享受着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乐趣。3 .对故国的怀念:作者张岱生活在明末清初,文中提及“崇祯五年”,在明亡之后仍用明朝的年号纪年,这一细节暗示了他对故国的眷恋。他的“痴”中包含着对往昔繁华岁月的追忆,对已经逝去的明朝的深深怀念之情。4 .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在世人皆忙于世俗事务的背景下,作者却能在寒冬深夜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表现出他不
7、随波逐流,遗世独立的高洁品格。他与湖心亭上的金陵人相遇,彼此的惊喜,也反映出他在孤独中渴望知音,在茫茫天地间,寻找心灵慰藉的情感。这种“痴”是他超凡脱俗,坚守自我精神世界的体现。(二)领会文中的深层意蕴L孤独与知音:作者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的孤独。而在湖心亭遇到同样来赏雪的金陵人,“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惊喜,以及“强饮三大白而别”的举动,都体现了作者在孤独中遇到知音的欣慰。这种孤独与知音的碰撞,深化了文章的情感内涵,也反映了作者对精神交流和理解的渴望。5 .人生感慨与历史沧桑:文章虽短小,但通过对西湖雪景的描写和湖心亭奇遇的叙述,传达出一种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雪后的西湖一片洁白,万物皆
8、变得渺小,在这茫茫天地间,人更是如沧海一粟。同时,作者经历了朝代的更替,明亡后的他,心中有着无尽的沧桑之感,这种情感在文中虽未直白表述,但却能从字里行间隐隐感受到,使文章具有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三、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崇祯()更定()更有痴似相公者()孥一小舟()拥囊衣()雾淞()沆场()长堤()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喃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雾淞沆硒()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是日更定矣/问其姓氏,是金陵人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
9、有痴似相公者D.湖中人鸟声俱绝/绝婚多生怪柏2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先写赏雪经过,然后叙述在湖心亭的奇遇其实是“看雪”行动的延伸,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也给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而作者仍去西湖赏雪并与偶遇的金陵人痛饮,可见他痴迷山水,不拘小节,喜交朋友。C.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文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勾勒了一幅悠远脱俗的西湖雪景图。D.这篇小品文不足二百字,却熔写景、叙事、抒情于一炉,写景精准形象,叙事生动传神,而字里行间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3.将下列句子翻译
10、成现代汉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鑫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L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大雪三日,湖
11、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从听觉的角度,通过描写大雪后西湖人鸟声消失的寂静,为下文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B.“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表现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了作者的“痴C.文中写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见到作者甚是欢喜,拉着作者一同饮酒,这一情节表现了金陵人热情好客的性格特点,也侧面烘托出作者的“痴D.文章结尾舟子说作者“痴”,而又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里的“痴”指的是对西湖雪景的痴迷,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不包含其他情感。2 .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运用了怎样的
12、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3 .文章通过写湖心亭奇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拓展延伸张岱笔下的西湖雪景如梦如幻,令人陶醉。请你也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一处你熟悉的雪景,字数在100字左右。四、答案(一)基础知识1 .zhegeggegnacusonghangdangdTjiezhaqiagnan2 .晚上八点左右,撑(船);白汽弥漫的样子;哪能;客居;等到3 .C(A项,第一个“白”是白色,第二个“白”指酒杯;B项,第一个“是”是代词,这,第二个“是”表判断;C项,两个“更”都解释为“还”;D项,第一个“绝”是消失,第二个“绝”是极高的)4 .B(“不拘小节,喜交朋友”理解有误,作者去湖心亭
13、看雪主要是痴迷于山水之乐以及有遗世独立的情怀,与金陵人饮酒更多是因为偶遇知音的惊喜)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二)阅读理解1 .D(这里的“痴”不仅指对西湖雪景的痴迷,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还包含着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以及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等)2 .运用了白描的描写手法。作用:作者抓住了雪后西湖上长堤、湖心亭、舟、人的主要特征,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几个数量词,就勾勒出一幅悠远脱俗、意境空灵的雪景图,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3 .表达了作者遇到知音的惊喜之情,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故国的怀念,还有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三)拓展延伸示例:一夜大雪,世界银装素裹。远处山峦,如一条蜿蜒的白蟒静卧。近处树木,枝条挂满积雪,似盛开的梨花。田野里,白茫茫一片,不见边际。几间农舍,屋顶积着厚厚的雪,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为这寂静的雪景添了几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