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歌行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一、学习重点(一)理解诗歌情感内涵L时光易逝之叹:开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诗人将人生比作朝露,形象地表达出时光匆匆、生命短暂的感慨,流露出对有限人生的珍惜与无奈。2.求贤若渴之情:通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等诗句,借用诗经中的句子,以女子思念情人、主人宴请嘉宾来比喻自己对贤才的热切期盼与真诚欢迎,展现出求贤不得的忧虑和得贤后的喜悦。3功业未建之忧与壮志豪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以山、海作比,表明自己广纳贤才的胸怀,又以周公自比,表达出渴望招揽天下贤才,实现
2、统一天下宏伟霸业的壮志,同时也透露出对当前功业尚未完成的担忧。(二)掌握诗歌艺术手法1 .比兴手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朝露易逝比人生短暂,弓I发对时光的感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将贤才比作明月,形象地表现出贤才的难得以及诗人对其渴望却难以获取的心情;“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用乌鹊南飞却无枝可依的景象,比喻在乱世中贤才们的彷徨无主,暗示自己对贤才的关切以及希望贤才归附的心情,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委婉含蓄、生动形象。2 .用典手法:多处运用典故,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分别化用诗经中表达思念和宴客的诗句,委婉地传达自己对贤才
3、的态度;“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弓I用周公礼贤下士的典故,表明自己像周公一样求贤若渴,希望天下贤才都能归附自己,既丰富了诗歌内容,又增强了文化底蕴和说服力。3 .语言特色:语言质朴刚健、简洁凝练,虽无过多华丽辞藻,但能精准有力地传达出诗人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具有一种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体现了建安文学“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特点。二、学习难点(一)解读曹操的复杂形象与思想境界曹操在历史上形象复杂,争议颇多。在短歌行中,一方面要看到他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渴望招揽贤才、成就霸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展现出的豪迈气魄与远大抱负;另一方面,也要理解他面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和复杂政治局势时,内心产生的矛
4、盾、忧虑与紧迫感。不能简单片面地对其进行定性,需从诗歌文本出发,结合历史背景,深入体会他在诗歌中展现出的复杂多面的人格魅力与思想深度,如他对贤才的渴望,既出于成就霸业的现实需求,也体现了他对人才价值的尊重和对理想政治局面的追求。(二)理解诗歌文化底蕴与历史背景的融合1 .典故与文化元素:诗中多处弓I用典故、化用经典诗句,这些文化元素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如“周公吐哺”这一典故,在儒家文化传统中代表着礼贤下士、勤政爱民的高尚品德,曹操以周公自比,不仅表明自己的求贤态度,更蕴含着对儒家理想政治的向往与追求。2 .与历史背景的关联: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诸侯割据,战争频繁,人才成为各方争夺的重要
5、资源。曹操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短歌行,其对贤才的渴慕与当时激烈的人才竞争现实紧密相关。理解诗歌时,要将这些文化底蕴与历史背景相结合,深入探究诗歌的创作意图与文化价值,全面把握诗歌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和诗人的思想情感。三、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对短歌行中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当:应当B.去日苦多去:过去C.契阔谈:同“宴”,宴会D.山不厌高厌:厌恶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兴手法的一项是()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直!(诗经氓)B.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曹操短歌行)D.高余冠之岌岌兮,长
6、余佩之陆离。(屈原离骚)3下列对曹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B.曹操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政治抱负,或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具有现实主义精神。C.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他们都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D.曹操的诗风婉约细腻,情感缠绵俳恻,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等。(二)阅读理解阅读短歌行,完成4-6题。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月
7、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4 .诗中多次出现“忧”字,诗人“忧”的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举例说明。6 .曹操在诗中以周公自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三)拓展探究1 .结合短歌行以及你对曹操的了解,谈谈你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看法。(200字左右)2 .短歌行中曹操对贤才的渴望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重视有何相似之处?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300字左右)四、答案1 D(厌:满足)2 .D(该项只是对自己服饰的描写,未使用比兴手法。A项以桑树的生长状态起兴,弓|出女子的青春美貌及对女子不要
8、沉溺爱情的劝诫;B项以雎鸠和鸣起兴,引出男子对女子的追求;C项以鹿鸣食苹起兴,弓I出对嘉宾的欢迎。)3 .D(曹操诗风慷慨悲凉、刚健有力,并非婉约细腻、情感缠绵俳恻。)4 .诗人“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生短暂,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将人生比作朝露,感叹时光易逝;二是求贤不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用女子思念情人来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渴望,因贤才未得而忧愁;三是功业未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渴望像周公一样招揽贤才,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在未达成前内心忧虑。5 .比兴手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朝露比人生短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将贤才
9、比作明月;“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用乌鹊南飞无枝可依比贤才的彷徨,形象生动地表达情感。用典手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化用诗经句子,委婉表达对贤才的态度;“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引用周公典故,表明自己求贤若渴的决心。6 .曹操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要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竭诚待贤,希望天下贤才都能归附自己。周公在历史上以勤政爱贤著称,曹操借此典故,既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尊重与渴望,又展现出自己成就霸业的雄心壮志,增强了诗歌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也让贤才更能感受到他的诚意。7 .曹操是一位极具复杂性和魅力的历史人物。从短歌行中,能看到他对时光流
10、逝的敏感对贤才的极度渴望,这体现出他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与强烈的进取心。在历史上,他统一北方,结束了部分地区的战乱,推动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但他性格中也有猜忌、狠辣的一面。总体而言,曹操在政治、军事、文学等多方面都有卓越成就,其复杂多面的形象给后世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思考。8 .相似之处在于都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在短歌行中,曹操深知贤才是实现统一天下大业的关键,对贤才求之若渴。当今社会,无论是国家发展、企业进步还是科技创新,人才都起着核心推动作用。国家实施各种人才政策,吸弓I海外人才回流,鼓励本土人才成长,以提升综合国力,企业高薪聘请高端技术与管理人才,以增强竞争力。曹操对贤才的尊重、提供优厚待遇等做法,也启示当今社会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给予充分的发展空间,让人才能够施展才华,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