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课元朝的统治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一、学习重点(一)元朝的疆域1 .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2 .疆域范围:“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今天的西北、西南、东北广大地区和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内。(二)行省制度1 .背景:元朝建立后,忽必烈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2 .内容: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开k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地方: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除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了岭
2、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等10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1影响:从“山川形便”到“犬牙相入”,使地方丧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行政和军事控制。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明清以后继续沿用,初步奠定了今天我国的省的规模和行政区划的基础,现在的省在名称上也保留了一些元朝行省的名称。()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L东南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2西北地区:设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西域军政事务。3西藏地区:攻南宋时,对西藏地区用兵和招降。1247年蒙古王子阔端与吐蕃地方政教首领萨迦班智
3、达在凉州(甘肃武威)会晤,议定吐蕃各地归附蒙古,此后,蒙古统治者在西藏统计户口,设置驿站。元朝建立后,对西藏行使行政管理权,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事务。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而有效的管理。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二、学习难点(一)认识元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 .统一方面:元朝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时期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实现了全国大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其辽阔的疆域使得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2 .制度方面:行省制度的创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这种行
4、政区划与管理的模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3 .民族关系方面: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人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已同汉人没有什么区别;来自中亚、西亚的人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人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形成新的民族回回。这种民族融合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二)理解元朝中央集权制度中各机构之间的关系及运作机制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它们之间既相互分工,又相互牵制。中书省虽然是全国最高
5、行政机构,领导六部,负责处理全国政务,但重大事务需要与枢密院、御史台协同处理或受其监督。例如,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要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且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随意更改赋税和调动军队。这种相互制约的机制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但对于学生理解来说,各机构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需要结合具体事例深入分析。三、练习题(一)选择题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A.秦朝B,唐朝C.元朝D.清朝2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其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了()A
6、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3 .元朝时,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的机构是()A.中书省B.枢密院C.御史台D,宣政院4 .元朝时,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A.中书省B.行中书省C.枢密院D.宣政院5 .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是在()A.三国时期B.隋朝C.元朝D.清朝6 .元朝时,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A,安西都护府B.澎湖巡检司C,宣政院D.伊犁将军7 .元朝时期,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A.维吾尔族B,回族C.藏族D.满族8 .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B.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C.行省之
7、下,设置路、府、州、县D,行省制度的创立者是成吉思汗(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材料二: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立朝仪,造都邑,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日中书省,秉兵柄者日枢密院,司黜陟者日御史台。元史百官志材料三: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元史地理志(1)材料一中“自封建变为郡县”是什么意思?“咸不逮元”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中的“世祖”指谁?“大新制作”指的是什么?(3)材料三中反映了元朝的疆域情况如何?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
8、元朝采取了哪些措施?()简答题L简述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2.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哪些措施?有什么意义?四、答案(一)选择题1.C2.C3.B4.A5.C6.C7.B8.D(二)材料分析题“自封建变为郡县”的意思是由分封制变为郡县制。“咸不逮元”说明了元朝的疆域比汉、隋、唐、宋都要辽阔。(2)“世祖”指忽必烈。“大新制作”指的是建立行省制度等一系列政治制度。(3)元朝疆域辽阔,“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六部;设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把山东、山西和河
9、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其他地区设10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在边疆地区,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设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西域军政事务;对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事务。()简答题L行省制度的内容: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开k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在地方,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除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2.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措施:东南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西北地区,设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西域军政事务;西藏地区,蒙古统治者在进攻南宋时就对西藏用兵和招降,1247年蒙古王子阔端与吐蕃地方政教首领萨迦班智达会晤,议定吐蕃归附蒙古,元朝建立后,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事务,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意义: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统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澎湖巡检司的设置,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