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习重点+难点+练习.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68384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习重点+难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习重点+难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习重点+难点+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习重点+难点+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习重点+难点+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习重点+难点+练习一、学习重点(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1废除宰相制度:原因: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鉴于历史上丞相权势过重威胁皇权,以及吸取元朝灭亡教训(元朝后期宰相权势过大),同时当时丞相胡惟庸专权擅政,且废行省设三司后,丞相权势更显突出。举措: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影响: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等职能部门,皇权高度集中,对以后500余年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后,皇帝政务负担加重。1建立内阁:背景:宰相废除后,皇帝工作压力成倍增加。设立:明成祖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

2、书机构形成,俗称“内阁”,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职能:大学士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随着时间推移,内阁的权力和地位有所变化,在明朝政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1宦官专权:机构: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权力:司礼监宦官获得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如明朝的王振、刘瑾、魏忠贤等权宦。(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郑和下西洋:概况:郑和先后七次

3、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目的:宣扬国威,“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也有说法认为可能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影响: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加强了中国和沿线国家、地区的联系,扩大了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但由于其贸易并非等价交换,往往入不敷出,航行成本巨大,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且主要出于政治目的,因此未能持续。1戚继光抗倭:背景: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明朝前期,朝廷严厉禁止海外贸易,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海盗、奸商等与倭寇勾结,进行走私活动,造成巨大破坏。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海防松弛

4、倭寇猖獗。经过: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在台州等地九战九捷,与俞大猷等合作,基本扫平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意义:戚继光抗倭保卫了东南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1.欧洲殖民者的入侵: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东来。武器技术进步的欧洲殖民者,如葡萄牙、荷兰等,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葡萄牙租占澳门,荷兰侵占台湾,对明朝的海疆安全构成威胁。(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内陆边疆:北方:为防御蒙古,明朝重新修筑长城。在辽东、宣府、大同、延绥等地设立军事重镇,加强对北方边疆的防守。西藏:设立行都指挥使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通过封授宗教领袖等方式

5、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对东北地区进行管理,还对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册封,加强联系。1明清易代:满洲崛起: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皇太极继位后,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明朝灭亡: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陕北爆发农民起义,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拥护,势力迅速壮大。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弓I清军入关。清军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起义军,随后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二、学习难点(一)对明朝政治制度变化的认识明

6、朝政治制度变化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的强化。废除宰相制度虽然解决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使皇权高度集中,但皇帝政务负担过重,不得不设立内阁来协助处理政务。然而,内阁的地位和权力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其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的信任程度,这就容易导致政治的不稳定。同时,宦官专权现象的出现也是明朝政治制度变化的一个副产品。司礼监宦官获得批红等权力,与内阁相互制衡又相互勾结,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明朝的政治秩序。明朝政治制度的这些变化,虽然在短期内加强了皇权,维护了统治,但从长远看,却埋下了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等隐患,对明朝的统治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二)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异同1相同点:都具备一定的航海技术条件,

7、如指南针的应用等,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的重要事件。都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影响,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1 .不同点:目的不同: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寻找失踪的建文帝等政治目的,经济目的不明显;新航路开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财富,掠夺黄金、香料等,是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同时也有传播基督教等目的。性质不同:郑和下西洋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朝贡贸易;新航路开辟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海外殖民扩张活动。影响不同: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由于耗费巨大,给明朝财政带来负担,未能持续,且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新航路开辟则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弓I

8、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三、练习(一)选择题L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根本原因是()A.丞相胡惟庸专权擅政B.元朝丞相权势过重的教训C.相权过大威胁皇权D.加强皇权的需要2 .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为了加强君主专制B.皇帝政务繁忙,需要助手C.为了选拔优秀人才D.为了提高行政效率3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不包括()A.宣扬国威B.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C.寻找建文帝D.进行海外贸易获取利润4 .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A.戚继光的军事才能B.“戚家军”纪律严明C.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D.明朝政府的大力

9、支持5 .明朝后期,满洲崛起的关键人物是()A.努尔哈赤B.皇太极C.多尔衮D.顺治帝6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B.明朝政治腐败C,清军入关D.连年灾荒7 .下列关于明朝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8 .宦官不能干预朝政C.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D.宰相制度继续存在8.明朝时期,为加强对北方边疆的防御而采取的措施是()A.设立奴儿干都司8 .修筑长城C,设立宣政院D.设立驻藏大臣9 .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航海的时间和规模不同B.航海的范围不同C.航海的目的不同D.航海的技术不同10 .明朝在西藏地区的管理措

10、施包括()设立行都指挥使等机构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册封宗教领袖设立宣政院A.B.C.D.(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祖训首章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

11、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1)根据材料一,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理由是什么?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2)根据材料二,明朝内阁大臣的职责是什么?他们的权力受到哪些制约?(3)综合上述材料,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三)简答题1 .简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2 .明朝中后期面临着哪些边疆危机?明朝是如何应对的?3 .概述明朝灭亡和清军入关的过程。四、答案(一)选择题rc2.B3.D4.C5.A6.B7.C8.B9.C10.A(二)材料分析题(1)理由:秦朝因设丞相而迅速灭亡;汉、唐、宋时期虽有贤相,但也有小人专权乱政。措施:废除丞相制度,

12、权分六部;设立五府、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规定后世子孙不许立丞相,对奏请设立丞相者处以重刑。(2)职责: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票拟)。制约:皇帝对内阁大臣的票拟进行审定,有不符意的,会驳使更拟甚至谯让。(3)发展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简答题1 .历史意义: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加强了中国和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扩大了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宣扬了国威,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展示了中国先进的航海技术。局限性:主要出于政治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贸易并非等价交换,往往入不敷出,航行成本巨大,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未能持续,

13、且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2 .边疆危机:北方有蒙古的威胁,东南沿海有倭寇骚扰,还有欧洲殖民者如葡萄牙、荷兰等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应对措施:北方重新修筑长城,设立军事重镇;东南沿海戚继光等将领组织抗倭斗争;对于欧洲殖民者,明朝进行了一定的抵抗,如葡萄牙租占澳门,明朝仍保留一定主权,荷兰侵占台湾后,郑成功后来收复台湾。3明朝灭亡过程: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陕北爆发农民起义。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势力迅速壮大,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拥护。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清军入关过程: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清军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起义军,随后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