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后作业.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68396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后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后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后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后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间和都城分别是()A.1368年,北京B.1368年,应天府C.1351年,南京D.1351年,开封2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加强皇权C.减轻皇帝负担D,完善官僚体系3 .明朝设立的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其职能是()A.负责监察百官和维护皇帝安全B.管理国家财政C,掌管军事事务D.负责科举考试4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发展海外贸易B.传播中华文化C.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D.寻找建文帝5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机户出

2、资,机工出力”的现象,这表明()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官营手工业发展迅速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6 .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不包括()A.戚家军作战勇敢B.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C.明朝国力强盛D.倭寇战斗力弱7 .明朝后期,后金政权的建立者是()A.努尔哈赤B.皇太极C.成吉思汗D.忽必烈8 .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A.内阁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B,内阁的设立加强了相权C,内阁拥有决策权D.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9 .明朝的“一条鞭法”改革,将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合并为征收银两,这一举措()A.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增加了农民的负担C.促进了白银的

3、流通D.强化了自然经济10.1644年,明朝灭亡,灭亡明朝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是()A.李自成B.张献忠C.陈胜D,吴广11 .明朝时期,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设立宣慰司B.封授当地僧俗首领C派遣驻藏大臣D.建立僧官制度12 .明朝的科举考试“八股取士”,对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C.促进了文化的繁荣D.推动了教育的发展13 .明朝时期,从美洲弓I进的高产农作物有()玉米甘薯水稻小麦A.B.C.D.14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明朝建立清军入关A.B.C.D.15 .明朝时期,澳门被哪一国家

4、占据()A.英国B.法国C,葡萄牙D.西班牙二、材料解析题(共30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明史职官志材料二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诸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荫寄禄无常员。凡朝会、巡幸,则具卤簿仪仗,率大汉将军共一千五百七十员等侍从扈行。宿卫则分番入直。朝日、夕月、耕精、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明史职官志(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政治制度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目的是什么?(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锦衣卫的职能。锦衣卫的设立说明了什么?(6分)(3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政治制度变化对明朝政治产生的影响。(3分)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和等上荷圣君宠命之隆,下致远夷敬信之厚,统舟师之众,掌钱帛之多,夙夜拳拳,唯恐弗逮,竭忠于国事,尽诚于神明,竭心尽力,长途不惮于险难,矢志不移,坚贞恪守于始终。天妃之神灵应记碑(D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的主要领导者是谁?(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事件的特点。(6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历史意义。(5分)三、简答题(每题1

6、0分,共20分)1 .简述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2 .分析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并举例说明。四、论述题(20分)1.结合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等方面,论述明朝由盛转衰的原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B3.A4.C5.B6.D7.A8.D9.C10.A11.C12.B13.A14.A15.C二、材料解析题1. (1)变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设立殿阁大学士。目的:加强皇权,巩固统治。(2)职能:侍卫、缉捕、刑狱诸事;负责朝会、巡幸等的仪仗和护卫;宿卫分番入直等。说明: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皇帝对臣民的控制加强。(3)影响: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但也导致皇帝政务负担加重

7、官僚体系缺乏制约,容易滋生腐败等问题。2. (1)历史事件:郑和下西洋。领导者:关B和。(2)特点: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到达国家多。(3)意义: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宣扬了国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展示了明朝强大的国力;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等。三、简答题1 .政治上: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对百官和民众的监视。法律上:制定大明律,加强法治。地方管理上:废行省,设三司,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 .特点:前期以友好交往为主,后期出现冲突与战争。友好交往如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

8、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冲突与战争如戚继光抗倭,抵御日本倭寇的侵扰;葡萄牙占据澳门等。四、论述题1.政治上,明朝初期虽然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君主专制,但后期政治腐败严重。皇帝怠政,宦官专权,如魏忠贤把持朝政,政治黑暗,官员贪污受贿成风,导致政治矛盾激化,政府公信力下降。官僚体系内部党争不断,消耗了大量的政治资源,影响了政府的决策和行政效率。经济上,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佃农,社会矛盾加剧。“一条鞭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后期赋税沉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农民负担过重,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同时,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文化上,“八股取士”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文化领域虽然出现了一些进步思潮,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封建文化的保守性和落后性。对外关系上,前期郑和下西洋展示了明朝的强大国力,但后期由于倭寇侵扰等问题,明朝实行海禁政策,限制了对外交往和贸易。同时,西方列强开始崛起,逐渐对中国形成威胁,而明朝未能及时调整对外政策,应对外部挑战。综上所述,明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等方面的问题逐渐积累,导致其由盛转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中国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