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68967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S学习重点(一)西欧封建社会1.封君封臣制度形成背景: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内容: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政治和经济等各种权力。影响:一方面,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另一方面,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1.庄园与农奴制度庄园的地位: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生产关系:庄园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

2、民份地组成。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需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的劳役。庄园法庭:领主或其管家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王权的加强背景:中古中后期,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表现:英国都铎王朝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兰西国王完成国家统一;伊比利亚半岛形成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家。1城市的兴起与自治兴起背景: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自治方式: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影响:城市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到了瓦解作用,市民阶层逐渐形

3、成,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1.教会的地位经济方面: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政治方面: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精神方面: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他们从出生到死亡都要接受教会的指导。(三)拜占庭与俄罗斯1.拜占庭帝国扩张: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法律建设:编订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4、合称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衰落与灭亡: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了自身的资源;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7世纪中后期,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后,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1453年,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1 .俄罗斯: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后来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兴起并统一了俄国,到16世纪伊凡四世时期,俄罗斯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大帝国。二、学习难点(一)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西欧封建社会是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之上诞生的。理解罗马帝国的遗产、日耳曼人的社会制度以及基督教

5、在其中所起的融合作用较为困难。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遗产为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提供了一定基础,但日耳曼人的部落制度和文化也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基督教在整合社会、提供精神支柱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梳理清楚这三者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是理解西欧封建社会产生的难点。(二)城市自治产生的影响城市自治不仅仅是城市获得了一定的政治权利,更重要的是其对整个西欧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经济上,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封建经济结构产生了冲击,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但理解其如何一步步瓦解封建经济基础较为复杂。在政治上,城市自治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形成,他们逐渐参与

6、到政治生活中,对封建等级制度产生了挑战,然而理清市民阶层在政治上的发展路径和影响机制并非易事。在文化上,城市中兴起的大学等文化机构,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对传统的基督教文化产生了冲击,如何理解这种多元文化的碰撞和发展也是学习的难点之一。三、练习题(一)选择题1.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这一制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罗马帝国的扩张B.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影响C.基督教的传播D.阿拉伯帝国的崛起2.在中古西欧的庄园中,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

7、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这说明庄园法庭()A.维护了领主的利益B.维护了庄园的公共秩序C.限制了领主的特权D.维护了佃户的利益3.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主要方式有()金钱赎买武力斗争与领主谈判通过议会斗争A.B.C.D.4.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

8、特色的拜占庭文化。下列关于拜占庭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拜占庭文化完全继承了罗马文化B.拜占庭文化没有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C.拜占庭文化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D.拜占庭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没有任何地位5.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兴起并统一了俄国。伊凡四世时期,俄罗斯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大帝国。俄罗斯走向中央集权的原因不包括()A.反抗蒙古统治的需要B.加强封建统治的需要C.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D.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古西欧的城市一般都兴起于封建主的领地上,他们像对

9、待自己的庄园那样对待城市,行使其领主权。城市居民为摆脱封建主的控制,不断进行反对封建主的斗争。一些城市通过金钱赎买,向国王、大封建主换取城市特许状获得了自治权。有的城市则是通过武力斗争获得自治权。材料二中古西欧城市兴起后,对西欧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济活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瓦解了封建经济。城市中形成了一个新的市民阶层,他们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城市的兴起还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的兴起奠定了基础。(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城市居民争取自治权的方式。(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古西欧城市兴起对西欧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古西欧城市兴

10、起与中国古代城市兴起的不同之处。(三)简答题1 .简述西欧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和影响。2 .分析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四、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罗马帝国扩张在这之前,基督教传播和阿拉伯帝国崛起与封君封臣制度形成的直接关联不大。2.B解析:庄园法庭审理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以及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主要是为了维护庄园的公共秩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领主利益,但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对公共秩序的维护。3 .A解析: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主要方式是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与领主谈判并非主要方式,中古西欧当时也

11、没有议会斗争的形式。4 .C解析:拜占庭文化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并非完全继承罗马文化,也受到了东方文化影响,其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5 .D解析:俄罗斯走向中央集权是为了反抗蒙古统治、加强封建统治以及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当时俄罗斯不存在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二)材料分析题(1)方式:金钱赎买、武力斗争。(2)影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了封建经济;形成了新的市民阶层,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的兴起奠定了基础。(3)不同之处:中古西欧城市兴起于封建主的领地上,是在与封建主

12、的斗争中获得自治权,对封建经济有瓦解作用,形成了市民阶层并对后来的资产阶级产生影响;中国古代城市大多是作为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而兴起,受封建政府严格控制,主要是为封建统治服务,商业活动受到诸多限制,没有形成类似西欧的市民阶层和对封建制度有明显的瓦解作用。(三)简答题1 .特点:封君与封臣之间有严格的等级关系;权利与义务交织;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影响:一方面,国王或皇帝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另一方面,封建主在各自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2 .原因: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了自身资源;游牧部族的冲击,如阿拉伯人、塞尔柱突厥人等的进攻;帝国内部矛盾重重,包括政治腐败、军事贵族与官僚贵族的斗争等;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并逐步蚕食其领土,最终导致拜占庭帝国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