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69039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一、学习重点(一)遣唐使1 .背景与目的:唐朝时期,中国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为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多次派遣使节来到中国,这些使节团被称为“遣唐使”。他们来唐目的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全面学习唐朝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2 .影响:遣唐使将唐朝先进文化带回日本,推动日本政治改革,如大化改新许多内容参照唐朝制度;促进日本文化发展,在文字、艺术、宗教等方面深受唐朝影响;推动日本社会进步,使日本社会发展模式逐渐向唐朝靠拢,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且全方位的影响。(二)鉴真东渡L人物地位:在唐

2、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鉴真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历经6次东渡,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才成功抵达日本。3 .贡献: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使佛教在日本进一步传播,传播中国医药知识,促进日本医学发展;传播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艺术,如他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其建筑风格融合唐朝特色,成为日本佛教建筑艺术的瑰宝,寺内鉴真塑像也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玄奘西行1 .时间与过程: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沿着西汉时期的陆上“丝绸之路”一路西行前往天竺(古印度)取经。他遍访天竺各地,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钻研佛法。2 .著作与影响:玄奘回国后,口述由弟子整理成大唐西域记

3、这本书记载了他游历过的IC)O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尤其是古代中亚、南亚地区历史、地理、宗教等方面的珍贵文献,为后人了解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情况提供了重要依据。(四)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1对外开放政策:唐朝政府采取积极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在主要港口城市如广州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外国商船和贸易事务,促进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2 .双向交流:唐朝不仅向外传播先进文化,如丝绸、瓷器、造纸术、印刷术、诗歌等,也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如中亚、西亚的音乐、舞蹈、天文、数学知识,以及佛教等宗教文化,呈现出一种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双向交流局面

4、二、学习难点(一)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L国力强盛是基础:唐朝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高度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长足发展,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这种强大的国力使唐朝在世界上具有较高威望和吸弓I力,为对外文化交流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和安全保障。3 .开放政策是关键:唐朝政府实行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从政治层面允许外国使节、商人、学者等在华活动,在贸易上给予诸多优惠,如减免关税,在文化上鼓励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这种政策导向使得唐朝能够广纳四方来客,促进文化交流。4 .交通便利是条件:唐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经过长期发展更加畅通,沿途驿站等设施完备;海上交通也日益发达,造船技术和航

5、海技术进步,开辟了多条通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非洲的航线。便利的交通条件为人员往来和文化传播提供了可能。5 .文化魅力是核心:唐朝文化具有独特魅力,诗歌、书法、绘画、建筑等艺术成就斐然,儒家思想以及佛教等宗教文化也高度发展。这种灿烂辉煌的文化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强大吸弓I力,促使他们主动与唐朝进行文化交流。(二)认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L文化传播方面:佛教经唐朝进一步传播到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丰富这些国家宗教文化内涵,影响其思想观念、艺术创作等。如日本佛教建筑、绘画风格深受唐朝影响。6 .科技推动方面:唐朝的造纸术、印刷术等科技发明通过丝绸之路等途径传到阿拉伯地区和欧

6、洲。造纸术使书写材料更便捷廉价,促进知识传播;印刷术提高书籍复制效率,对欧洲文艺复兴等思想文化运动兴起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7 .艺术影响方面:唐朝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传播到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影响当地艺术风格。唐朝绘画注重线条表现和意境营造等特点,为西方艺术发展提供新视角和灵感。三、练习题(一)选择题1 .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A传播日本文化B.学习中国先进文化C加强两国友谊D,求取佛经教义2 .下列关于鉴真东渡的说法,错误的是()A.鉴真东渡发生在唐玄宗时期B.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均成功C.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D.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医药等3 .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归来后,

7、根据他的口述记录而成的著作是()A.西游记B.大唐西域记C,史记D.资治通鉴4 .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新罗、天竺等国的交往非常频繁,其主要原因是()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交通发达这些国家都渴望学习中国文化A.B,C.D.5 .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不包括()A.对外开放B.双向交流C.封闭保守D.兼收并蓄(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法度)备定,珍国(文明发达)也,常须达(应当经常去看看)。日本书纪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材料三:玄奘从天竺带回佛经657部,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共翻译

8、出75部1335卷,约1300多万字。唐太宗亲自为他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的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鉴真“传道艺”对日本有何影响?(3)材料三中玄奘的贡献是什么?大唐西域记有何重要价值?(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对我们今天的启示。(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遣唐使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2 .对比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四、答案(一)选择题1.B2.B3.B4.A5.C(二)材料分析题(1)唐朝法度完备,文明发达,是值得日本学习的珍贵国家。(2)鉴真东渡。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

9、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唐风在奈良城广泛传播。(3)玄奘从天竺带回大量佛经并翻译,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所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4)特点:对外开放,双向交流,兼收并蓄。启示:国家要发展进步,需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积极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要善于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传播本国优秀文化,增强文化影响力。(三)简答题L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推动日本政治改革,促进文化发展,如大化改新参照唐朝制度,日本文字、艺术等受唐朝影响,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全方位深远影响,促使日本社会进步。2.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体现出他们不怕困难、矢志不渝、坚韧不拔、为了理想信念勇往直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品质,以及对知识、信仰和文化传播的执着追求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