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后作业.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69095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后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后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后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后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后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 .战国时期,形成了七雄并立的局面。其中位于最西边的诸侯国是()A.齐国B.楚国C.秦国D,燕国2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规模更大,更为激烈。下列战役中,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巨鹿之战D,官渡之战3 .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到战国时期得到进一步推广。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A.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B.使农业生产完全取代了手工业C.使农业生产技术停滞不前D.使人们不再从事农业生产4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其中,变法成效最大,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诸侯国的是()A.李

2、悝变法B,吴起变法C.商鞅变法D.申不害变法5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封建制度的确立影响最大的是()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C.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D.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6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一项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这项水利工程是()A,灵渠B,都江堰C.大运河D,郑国渠7 .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百家争鸣”。其中,主张“兼爱”“非攻”的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8 .商鞅变法遭到秦国守旧贵族的极力反

3、对,主要是因为下列哪一法令的推行()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奖励耕织C.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D.确立县制9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更加频繁,规模更大。战争的目的主要是()A.维护周天子的权威B.争夺土地、人口和霸权C促进民族融合D.推动社会变革10.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变法的根本原因是()A.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B.各国君主为了富国强兵C.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D.百家争鸣的影响11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赴中共“一大”旧址参观,该小组应去的城市是()A.北京B.延安C.上海D.瑞金12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灵渠A.B.C.D

4、13 .战国时期,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各国纷纷采取措施。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战国时期的是()A.推行县制B.统一度量衡C.奖励耕织D.实行分封制14 .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15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大变革B,生产力的发展C.文化教育的发展D.各国纷争的局面16 .下列关于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各国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

5、B.各国变法都取得了成功C.变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D.变法推动了封建制度的形成17 .商鞅变法时期,某平民辛勤耕作,生产出了大量的粮食和布帛。按照法令,他可以()A.免除徭役B,授予爵位C.赏赐土地D.担任官职18 .战国时期,秦国能够逐渐强大并最终统一六国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位置优越B.实行商鞅变法C.军队战斗力强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19 .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0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频繁,规模不断扩大。下列关于战国时期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战争有

6、利于国家的统一战争推动了社会的进步A.B.C.D.二、材料分析题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黑京副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一战国策秦策一(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改革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商君”指的是谁?他在秦国实行的变法有哪些主要内容?(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

7、学知识,说说“商君”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兴建始于公元前3世纪,至今仍然发挥着作用。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馍,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材料二: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余秋雨文化苦旅(1)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谁主持修建的?它位于哪条河流上?(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3)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三、简答题L简述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3 .商鞅变

8、法的意义是什么?四、探究题1.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其中商鞅变法最为成功。请你探究一下,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启示?答案(一)选择题IC2.B3.A4.C5.A6.B7.C8.C9.B10.C11.C12.A13.D14.B15.A16.B17.A18.B19.A20.D(二)材料分析题1. (1)原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在兼并战争中取胜。(2)“商君”指商鞅。主要内容: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

9、禁止私斗。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3)影响: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 (1)李冰。岷江。(2)作用:防洪、灌溉、水运等,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为民族提供庇护和濡养。(3)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简答题1 .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经济上,铁制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局面出现。2 .商鞅变法的

10、意义: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四)探究题1.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商鞅变法符合这一趋势。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的支持为变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商鞅本人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具有坚定的改革决心和勇气。变法措施得当,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如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确立县制等,符合秦国的实际情况,有利于秦国的发展。启示: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改革要得到统治者的支持。改革者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改革要制定恰当的政策和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