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读书,误人又误己.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691117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不读书,误人又误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不读书,误人又误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不读书,误人又误己.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师不读书,误人又误己 大学教师读书吗? 当然读。就我个人所见,教师读书的还不少。但要说读出个什么 名堂,那可就难说了。理科工科一般阅读的是专业文献,跟进研究而 已。至于其他方面,我很少见到他们有什么阅读兴趣。人文与社会科 学方面的阅读情况则相对活泛一些。基本上文学、历史、哲学都有人 涉及,剩下便是所谓专业阅读。但这只是表面。 因为阅读是要看质量的。 质量来自阅读的动机和追求。 就此而言, 我最熟悉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教师一般来说阅读情况是两类:第一 种是纯然功利性阅读。 即为了完成所谓的学术任务, 发表论文而阅读。 其阅读品质一般是“急学先用”。再加上大家都“懂”的原因,所谓 学术研究往往只

2、是为了发文章,所以未见得真正做到了“深读”。第 二种则是私人兴趣型的阅读。 这一类散漫而无涯, 且阅读品质差异极 大。就我所见, 多数教师在此类阅读中往往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结 果是读后便自行“消化”竟至湮没了当时的感受与理解。 不管是哪一种阅读,并非没有富有品质的“深读”。比如搞文献 考据的,往往要字抠句磨。 但这一类阅读对于启迪心智和理解人类生 存问题意义殊小,只对极度专业和狭窄的问题有用。 对于教育的功能, 小之又小。阅读的肤浅化和散漫化是目前高校教师阅读的普遍症结。 换言之,不是不读书,而是没有读出什么名堂来。 原因何在?许多人都说,这是因为目前存在的读书无用论。此话 有理。北京工业大

3、学、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去年曾进行过一项调查, 结果显示,现在公立高校教师有“三奔一荒”:奔钱、奔官、奔项目, 荒学术。一位受访的老教授说,“我在学校兢兢业业干了20多年,成 果按说不少,但是到现在没有评上教授。新来的党委书记没有专业, 没有教过课,却理所当然地变成了教授。” 再看收入。以北京地区为例,高等学校内行政人员的工资水平明 显高于教学人员。同样具有教授职称,担任或兼任行政职务者2010 年的年工资收入平均为 13.6万元,比不担任行政职务者多 2.4万元。同 样具有副教授职称,担任或兼任行政职务者平均为10.1万元,比不担 任行政职务者多 2.5万元。而普通教师的收入水平不如同层级的公

4、务 员。 由于上述尴尬处境,读书无用论真真切切地泛滥开来。 但物质福利上的差距不是根本的原因,拿这些说事不过是找借口。 要说物质生活方面, 真的困顿得不能活下去吗?肯定说不上。比之五 六十年代,今人的生活条件已经好了很多,哪怕是受到教育系统分配 制度的影响,分化和差别很大,但也绝不至于吃穿不足,住不了房开 不了车。 真正的问题出在我们的教师其实缺少真正的文化价值追求,换言 之,没有信仰! 根本不相信精神有其独立的价值。我从来不相信仅靠 兴趣阅读的人能从中学到什么东西。因为兴趣是最不可靠的东西, 它 不过是心血来潮的感性冲动,可激动于一时,却不能持久于一生,更 不可能与他人形成沟通和对话。 而真

5、正的阅读必然需要与他们发生严 肃认真的对话与碰撞。 真正的阅读就是严肃认真的对话,只不过是与 作者的对话, 因此它同时也必须与身边的活人形成对话互动。有意义 的精神成长来源于这样的严肃对话。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严肃?无非就是古代哲人追求的,人生只需要 知道一件大事即可。 这件大事就是对真理的深刻理解。而这种理解自 然是建立在系统的知识基础上的。 因此严肃地阅读乃是一种在价值追 求引导下的求知求真的活动, 而不是个人小情调的满足与渲泄。大学 教师更有义务和责任进行“深读”,即系统、全面和深入,并在读后 展开反思,以丰富和形成自己对真理的理解。而且这个理解还要在与 他人持续的对话中得到修正与充实提高

6、。 因此,教师的阅读范围必须比他的私人兴趣和专业要求所规定的 要广阔得多。比如,在急剧变革的年代里,人文社科领域的教师起码 应该了解必不可少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但是读过茅海建、沈志华、杨 奎松著作的人聊聊无几。 政治科学也应该是必备的常识,但是如果你 问这些老师权力是什么。 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上来。 经济学也当然 不可或缺的常识。可惜的是,当他们谈论富士康现象时,一开口便是 剥削和异化等大词, 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市场交易, 更不知道劳动力市 场上的自由选择权问题。 曾经有大学生愤怒地向我抱怨,“为什么我 们的老师像出土文物?!他们居然连哈耶克都不知道!” 教师们的借口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大致不出

7、两途:其一,专业 的阅读都来不及;其二,阅读是私人事务。这就把最根本的百年树人 的通识启蒙教育给阉割掉了。 只有基础宽阔的通识性阅读,才能启动 教师本人和学生共同的问题意识,以及思考的热情与冲动。 教师们的 这两个理由就是自我阉割, 其结果就是连带把大学生都阉割成了玩世 不恭的韦小宝。 当教师不能自觉地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展开求知时,他们就不可 能用求真的精神感召力打动受教育者。我曾在任教的系里提出教师对 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的计划。 主旨无非就是将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加以硬 性化和制度化。得到的回应是,“真是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啊! ” 所以学生的无知也就情有可缘。海之韵老师曾经说过一个例子,在大

8、学文科的试卷上有一道试题:“奥威尔以动物为寓言的著名小说是 () 。”答案千奇百怪,但全班学生只聊聊数人回答是动物庄 园 。要知道那可只是一本厚不足百页的小册子! 如今在大学里,师生见面时一般就是打个招呼,寒暄时也罕闻如 下的对话 “最近在读什么书?” “老师,我最近读的那本书有几个地方不理解, ” “那我们讨论一下 , ” 教师之间见面也同样罕闻此类对话。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几乎没有人主动关心阅读。大学里有师生共同 参加的读书俱乐部或读书会更是少之又少。师生共同阅读和讨论一本 著作成了一桩奢侈。 而大学里本来应该有教师、 书本和学生咸与其中 的共鸣和精神饮宴。 因此,不止一次我听到学生私下里表

9、达对教师们的不满。每次当 我有机会给学生指点如何读书时,总有学生反问, “为什么以前没有 老师这样指导过?”这并不是说从来没老师这么做,而是这样做的老 师太少。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教育者自己都不把求真当作自己的志 业。 不以求真为志业的教师不可能有饱满的、有说服力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 正所谓三观不正。 当教师自己都不能有独立完整的三 观时,他们如何能回应学生对人生、社会、政治等复杂问题的种种困 惑?一个不能在心灵上回应学生的教师当然是不合格的,因为他是精 神残废。 更可怕的是,恰恰因为缺少这样的通识基础,一些教师往往私心 自是,向学生传授偏见。 比如,向学生推荐阅读郎咸平、 张鸣、秦晖、 吴思、龙应台等人的劣质作品。结果是,有求知兴趣的学生往往读了 一大堆垃圾著作, 对极端复杂的当代中国问题形成了种种不言自明的 深重偏见,并彻底丧失了理性思考的兴趣。这些学生养成了新式的红 卫兵式的专横思维,自以为正确。如此戕害,甚于不读。 当教师的内心是蛮荒的,学生的心灵怎么可能丰盈?当教师的眼 界是偏狭的, 学生的世界怎么可能开阔?当教师的思想嗒焉如死,学 生的头脑怎么可能活力四射? 中国当代正面临着虚无主义的深重纠缠,当知识分子不严肃地进 行阅读和对话,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不能通过阅读来共同面临这一价值 挑战,这个社会就没有文明可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