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69137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一、学习重点(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1日制度弊端: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管理主要依赖教士和封建领主。后来国王权力扩大,采用恩赐官职制,任人唯亲、卖官鬻爵现象严重,如国王常凭个人喜好随意给身边人官职,官员类似国王和显贵的仆从。17-18世纪,欧美国家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但官员选拔体制问题重重,如“个人徇私制”下少数人或集团掌控官员任免权,导致营私舞弊等乱象;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政党分肥制”出现,把公职当作政党执政后的战利品瓜分,造成腐败泛滥,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行政效率。2 .经济推动:工业革命开展后,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生产力水平大幅

2、提高,社会化大生产对官员数量和素质要求进一步提升,亟需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3 .政治需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完善,民众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需要公平、公正的选官机制。4 .外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为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借鉴,科举制倡导的“公开竞争”“多级考试”“择优录用”等原则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倡导的“自由”“平等”等观念相契合。(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过程1 .英国:18世纪初,为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规定除大臣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19世纪初,为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影响,一些政府部门设立常务次官职位;1855年,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

3、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1870年,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最终确立文官制度。英国政府官员分为政务官(如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随内阁共进退)和事务官(即文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长期任职)。2 .美国: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又称彭德尔顿法),建立了文官制度。该法确立的原则有用功绩制代替分肥制;公务员实行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公务员为职业官员,不犯严重过错不得解雇;公务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在政党政治中必须保持中立;依法成立公务员委员会,负责联邦公务员的统一管理。3 .其他国家:二战后,

4、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也最终建立起文官制度。如1946年法国颁布统一的公务员法,将文官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1949年联邦德国制定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对帝国官制进行改革,1950年颁布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公务员法,形成比较完整的现代文官制度;1947年日本通过国家公务员法,规定文官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实行功绩制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1.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参加文官考试,录用主要依据考试成绩,并参考个人资历、学历、品德和健康状况等,鉴别优劣,择优录取。例如英国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只有具备一定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担任官吏。2政治中立和

5、工作隐名: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必须忠实执行政策,在政务官的领导下“默默无闻”地完成本职工作,不得公开向前者提出忠告或建议,一切主要责任由政务官承担。3.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同时,文官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成绩突出者可获得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勤勉工作态度和进取心。(四)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L进步性: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如英国文官制度的绝对专业化素养,使政府能在低差错和高效率下运转。吸弓|大批高素质人才进入

6、政府管理队伍,利于官员管理的法制化和专业化,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对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权运动的兴起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了代议制民主政治,既维持了代议制下政党轮流执政的特点,又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教育上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局限性:文官制度本质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未能触碰资本主义基本制度。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文官人数增多,大大增加国家财政负担;文官层次越来越多,工作项目层层报批,推诿扯皮,出现争权夺利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工作效率。二、学习难点(一)正确认识西方各国文官制度的特点由于

7、西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同,其文官制度特点存在差异。美国侧重专才,考试内容侧重专业性和实用性,这与美国注重实际应用和专业技能的文化传统以及其发达的市场经济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有关。德国文官考试兼收英美之长,注重通专结合,第一轮考试考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第二轮考实际运用能力,这反映了德国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视以及其严谨的教育和学术传统。法国文官考试严格分等级,受行政系统控制较大,与法国传统上的中央集权体制相关,中央集权体制下需要严格的等级制度来保证行政命令的有效传达和执行。日本文官考试非常重视学历,在高级考试中研究生学历被录取比重较大,这与日本重视教育、学历社会的特点相关,高学历在日本社会往往被

8、视为具备更高能力和素质的象征。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各国不同背景对文官制度特点形成的影响,才能准确把握这些特点。(二)分析文官制度首先在英国出现的原因1 .政治方面:英国较早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政党政治和议会制度发展相对成熟,在发展过程中,旧的官员选拔制度(如恩赐官职制和政党分肥制)的弊端日益凸显,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制度来解决官员选拔和管理问题,以维护政治稳定和提高行政效率。英国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通过立法等手段推动文官制度的改革和确立。2 .经济方面: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工业革命使英国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政府管理职能急剧增加,原有的官员选拔和管理方式无法满足经

9、济发展对高效政府管理的需求。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参与政治并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3 .思想文化方面:英国受启蒙思想影响,强调公平、公正、理性等观念,这些思想为文官制度的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等原则提供了思想基础。同时,英国教育事业发展较好,民众教育程度提高,为选拔高素质的文官提供了人才储备,也使得人们对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诉求更加强烈。4 .历史传统方面:英国在历史上就有一定的行政管理经验积累,如在官员的任命和管理上有一些早期的尝试和探索,为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基础。而且英国具有渐进式改革的传统,这种传统使得文官制度能够在不断的探索和调整中逐步确立,避免

10、了激进变革带来的社会动荡。三、练习题(一)选择题1.18世纪末英国执政党上台后,利用权力巩固政治基础,培植政治小集团,官员任命注重政治忠诚而非才干品格。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文官制度尚未建立,官员选拔存在弊端B.政党政治成熟,官员选拔以政党利益为主C.恩赐官职制盛行,政治腐败现象严重D.工业革命推动,对官员素质要求提高2.19世纪50年代,英国财政部高级官员对官吏进行全面调查后,提出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试、录用文官等。这一报告的提出主要是因为()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B.内阁制和政党政治的形成C.工业革命后政府管理职能的扩展D.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3

11、1883年,美国通过法律决定设立文官委员会,建立考试制度,并确立功绩制原则。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政府对文官的管理B.提高政府行政效率C,消除“政党分肥制”的弊端D.选拔优秀人才进入政府4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包括()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与政党共进退A.B.C.D.5 .下列关于西方文官制度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A.彻底消除了政治腐败现象B.完全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分离C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杜绝了官僚习气D.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

12、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担任官吏;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1870年6月,以枢密院名义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以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从此建立了公开竞争考试的原则。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二英国文官制度的绝对专业化素养,使得政府能够在最低的差错和最高的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如。这个制度足以让采用不同制度的其他国家羡慕不已。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文官制度的作用。(3)结合所学知

13、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科举制度的相似之处。四、答案(一)选择题1 .Ao18世纪末英国尚未建立文官制度,执政党上台后官员任命注重政治忠诚而非才干品格,体现了当时官员选拔存在弊端,A正确,此时政党政治还未成熟,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党分肥制的特点,而非恩赐官职制,C错误;材料未体现工业革命对官员素质要求的影响,D错误。2 .Co19世纪50年代,工业革命后英国政府管理职能扩展,需要建立常任文官制度来提高行政效率,C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是在17世纪,A错误;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于18世纪,B错误;中国科举制度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3 .Co美国建立文官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消除“

14、政党分肥制造成的腐败泛滥、政府工作不稳定等弊端,C正确;加强管理、提高效率、选拔人才都是其作用,但不是主要目的,A、B、D错误。4 .Ao西方文官制度具有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的特点,正确;与政党共进退是政务官的特点,而非文官,错误,选A。5 .Do西方文官制度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但无法彻底消除政治腐败现象,也不能完全实现政治与管理的分离,官僚习气也无法杜绝,存在一定局限性,D正确,A、B、C错、口快O(二)材料分析题(1)主要内容: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实行定期考绩,按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2)作用:确保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有利于选拔高素质人才进入政府管理队伍;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3)相似之处:都采用公开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都注重人才的能力和素质;都对官员有一定的考核和奖惩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宁ICP备18001539号-1